第531章 整頓地方學政
有了綜合系統教育的皇家學院畢業生,將能很好地適應西山武學的教學要求,並能在其中表現得十分優秀,從而在整體上優於一般的武學學生,進而在軍隊中成長得更快。
至於宗室子弟不能擔任高品武將的規定,朱由校是不會選擇打破,畢竟這些宗室子弟也是皇權穩定的極大威脅者。
父子相殺與兄弟鬩牆的事情在歷史上層出不窮地上演,更何況是這些早就出了五服的宗室子弟。
此外,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向學與從事各項運動項目,每學年都會選出排名前百分之五的學生進行獎勵,除了證書與獎章外,還會有對應的物質獎勵,比如銀子、槍械、運動用具等物。
甚至在畢業時,三年綜合成績表現最為優秀的前三學員,還會額外獲得一匹良駒。
朱由校如此重視皇家學院的運動項目,除了自身喜歡外,還有就是希望皇家學院的學生除了擁有豐富的學識外,還要有一副強健的體魄。
對於皇家學院新校區的修建,在京的絕大多數官員都知道此事,而且早早就開始想著是否將自家的孩子送去讀書,畢竟原先皇家學院畢業的學生,綜合能力的確比一般的縣學與鄉學同齡學生能力上要強不少,尤其是在經商算賬與言談舉止上面,是格外的突出。
對此,朱由校在看完新校址后,便讓三位祭酒將皇家學院對外招生的信息傳了出去,而這自然會引起整個京城上層家庭的又一輪討論。
在這些人的眼中,熟讀四書五經考取功名,自然是上上之選,但家族中總有那麼幾個讀書不成的子弟,放在國子監與縣學只能是混日子,而皇家武學所培養的學生,雖然無法參加科舉,但個人能力上面的確有了長足的進步。
所以,這些家族中讀書不成的子弟,皇家學院是他們一個非常不錯的另一個去處,而其中的商學院自然是他們的優先選擇,畢竟這些讀書不成的子弟,未來的方向則是替家族打理生意,而商學院正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
自從《官員致仕與榮養方案》最終得到皇帝批准后,大理寺丞房壯麗、國子監司業成基命與雲南左參政董其昌三人就成了首批因年齡原因不得不致仕的官員,朱由校之所以批准三人致仕,除了年齡上的原因,還有三人與東林黨關係莫逆。
為了給三人體面,朱由校批准了吏部給予三人分別加半級的散階,也就是從四品的朝列大夫、從五品的奉訓大夫與正三品的嘉議大夫。
對於三人的致仕,很多年齡接近致仕規定年齡的官員,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慌張,紛紛鼓動科道言官上疏彈劾吏部尚書王永光與首輔方從哲,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充分表明方案已經是一件不可逆的事情。
幾乎每一項政令的下達,除了有人會反對,自然也會有人贊同與支持,比如此次《官員致仕與榮養方案》的頒行,不少因高品級官職被老年官員長期霸佔的局面頓時成為過去式,他們從中看到了自己能大大提高陞官的速度。
此外,一些為官比較清廉的官員,朝廷保留了致仕官員兩成俸祿的榮養金,足夠讓他們在晚年時不用擔心生存問題,更何況還有面積不小的免稅土地。
至於同樣到達了致仕年齡的刑部尚書汪應蛟、三邊總督亓詩教、工部左侍郎楊庭筠、太僕寺卿蕭近高與湖廣提學張懋修,則被朱由校挽留了一年。
汪應蛟、亓詩教、楊庭筠與蕭近高三人被朱由校挽留,是因為他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替代人選,而張懋修完全是因為出於對張家的彌補。
在隆武二年處理地方學院的時候,朱由校覺得大明地方學政官有點亂,管一省學政的提學官品級不定而且來源十分繁雜,而府州縣的學政官只有待遇卻沒有品級。
對此,朱由校與內閣大學士及禮部三位堂官商議一番后,決定將地方學政官給明確下來,其中,管一省學政的提學官從翰林院侍讀和侍講學士或禮部郎中中挑選,品級定為正四品,受地方巡撫與禮部雙向管理。
而管一府的學政官教授,品級定為正六品,管一州學政的學正為正七品,而管一縣學政的教諭為正八品,同時新設管一鄉學政的訓導官,品級定為正九品,官員由布政司舉薦,提學官批複,禮部複核。
而張懋修作為萬曆八年的狀元郎,中狀元雖有張居正的因素,但會試時能考到位置靠前的排名,說明才學自是不低,而且被貶為庶人前,已經是翰林院的從六品修撰,過去這麼多年,雖一直閑居在家,但才學肯定更為深厚,被起複為湖廣提學官,不管是能力與資歷,肯定是十分的足夠。
至於張居正的五子張允修,張居正被平反后,被重新起複為尚寶司丞,不久后又被提拔為尚寶司少卿,在鄒維璉赴任直隸巡撫后,再次得到了提拔,成為了尚寶司卿,按《官員致仕與榮養方案》規定,張允修也應該於今年致仕,但也被朱由校強留了一年。
而同樣在世的張居正次子張嗣修,因年齡偏大,他選擇了歸家修養,因他是萬曆五年的榜眼,曾經的翰林院修撰,朱由校讓他以禮部右侍郎與通議大夫的官銜致仕。
而張居正的其他兒子,皆有不同品級官職的贈予,長子張敬修的孫子張同敞還被朱由校任命為大明煙草的負責人。
地方學政官得到一番梳理后,加強了禮部對地方教育的管控,將原先屬於布政司直接任命的府州縣學政官員,收歸到了提學官與禮部的管轄範圍內。
而新增的鄉學訓導官,除了給閑置的秀才舉人安排了個去處外,也算是在教育上率先實現了皇權下鄉的先河。
禮部對地方學政的收權,除了加強對地方教育的管控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規範社會風氣,同時也能讓禮部和戶部的一些政令在地方上有對應的官員去執行,比如鄉學普及、廢除賤籍與匠戶等歧視性的戶籍制度、禁止裹小腳與強制樹立貞潔牌坊等。
至於誘發朱由校下定決心整頓地方學政的私立學院,自然是地方學政改革時的重點整頓對象,尤其是東南幾省的私立學院,除了繼續反覆重申東林書院為異端外,還禁止了他們公開的各種結社,至於私下結社,則也在禮部的重點打擊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