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人口與維穩
林盼和孟抗雙向奔赴這件事,孟遇安沒有太放在心上,也不準備插手過問。
不過,這件事倒確實給了孟遇安一個提醒,讓她百忙中想起一件要事來:
一年多前,朝廷下旨廢除了三妻四妾的制度,並禁止包辦婚姻,不知成果如何。
短短十六七個月,肯定達不到什麼太顯著的成效——畢竟歷史遺留問題的存量過於龐大;
但政策推廣的效果如何,以及未來該怎樣做合理調整,卻是一件必須關注的事。
此事涉及眾多部門,戶部、奉月府、國子監乃至集賢院,都在最近一段時間接受了孟遇安的問詢。
其中,戶部的奏報傳達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據各地戶籍統計顯示,全國人口增長速度較往年有明顯下降,同年初婚夫妻對數則下降更明顯。
這種情況,孟遇安是預料到了的。
女性地位的提升必然會導致結婚率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這一點不論何時何地,幾乎成了一條鐵一般的規律。
林盼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如果沒有孟遇安最初在揚州興辦女學,以及後來的大選秀女,林盼只會在及笄之後被養父母「賣」給鄰村的光棍當媳婦。
以她眼下的年齡,必然已經是兩三個孩子的母親了,最大的估計都能打醬油了。
可現在的林盼,擁有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她沒有結婚,那兩三個孩子也沒有出現在這世上。
像林盼這樣因孟遇安的出現而改變命運的女孩子,在大華數不勝數。
婚姻不興,出生人口減少,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這本不是一件壞事,但此時卻難以稱為一件好事,只因孟遇安的視角變了。
她是上位者,是國家的負責人。
現在的孟遇安,眼中不止看得到萬千從苦難中解放的女性,同樣也看到了大華的未來。
生育率降低,就意味著青壯年人數會在未來數十年內大幅減少;同時,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在客觀上延長了民眾壽命,未來老年人口佔比會大大提高。
社會產能不足,維穩難度增加,稍有不慎即會引發鏈式反應。
這些問題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孟遇安前世也是經歷過的,可現在它就實實在在呈現在眼前。
如何未雨綢繆,是她現在必須思考的問題。
有一些官員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已經在向孟遇安遞交議表了。
甚至有人冒著觸怒龍顏的風險,向孟遇安斗膽建議,恢復妻妾制度、限制女子就業,以促進人口發展。
這些提議,當然也在孟遇安的預料之中,可孟遇安不敢苟同:
「難道解決問題只能剜肉補瘡,開歷史的倒車嗎?」
把女性趕回家庭裡面,能創造出更多孩子,能解決青壯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可這樣的虛假繁榮有意義嗎?
如果需要通過犧牲一半人來解決一個並非扼喉的問題,無異於在小痛苦之上平添了更大的痛苦。
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卻一定要把人當做牛馬。這是偽兩難的邏輯謬誤,更是統治者懶政的直接體現。
有這種想法的統治者配不上統治者的地位,為這種想法搖旗吶喊的倀鬼非蠢即壞。
你以為自己的利益暫時不受損害,就堂而皇之地默許損害她人利益的事情發生。
殊不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她是芻狗,你也是芻狗。
當你站在她的屍骨上沾沾自喜的時候,下一個被無情放棄、被吃干抹凈的就是自己。
這樣的道理,孟遇安早就明白了。但可悲的是,還有許多人不明白。
對於提出「開倒車」建議的官員,孟遇安並沒有罷免或是處罰他們;然而,她的態度在一次次朝會上表達得清晰而明確:
「朕起於微時,最知百姓心中所想。順民心者,萬世恆昌;逆民心者,一世而亡。袞袞諸公立於明堂之上,目光不該囿於眼前方寸,更該看到百年之後。」
孟遇安的這番話,沒有點名批評,甚至都沒有提及具體事宜,但明堂之中眾人皆已瞭然。
在眾人無言之際,顧焱站出來對孟遇安予以支持:
「秦暴政,國祚一十四年;漢末民不聊生,黃巾蜂起。陛下以史為鑒,實乃明君,臣等真心拜服。」
中書令都表態了,百官也沒什麼別的話敢說,紛紛逢迎附和,以示對孟遇安的贊同。
孟遇安不在乎趨炎附勢者的想法,只在乎下一步該怎麼走。
畢竟,走不了回頭路,還是要走前路的。前路之上的人口與維穩等問題,依然存在。
這時,長孫羨高擎笏板,起身發言:「陛下,微臣有一計,或可稍緩此難。」
「你說。」孟遇安隨口一點。
長孫羨眼中精光閃動,朗朗道:「微臣以為,求內不得,可求諸外。」
他說完這一句,忽然頓住不說了,像是故意給孟遇安和群臣留個懸念。
孟遇安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沒有馬上應答,而是靜靜看著朝上群臣眾說紛紜。
「長孫大人所說的『求外』指的是?」裴獻之詢問道。
長孫羨還是沒有回答,滴溜溜的眼睛望向孟遇安,想從孟遇安的神色中判斷她對自己的看法。
孟遇安神色如常,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這下長孫羨放心了:只要孟遇安不表現出厭惡,那便是默許的意思了。
長孫羨這才解釋道:「泱泱大華,天下正中,可卻並非這世上唯一的國家。勞力不足,周邊小國多得是;資源不足,周邊小國更多得是。」
話音甫絕,明堂上已激起熱烈討論。
「長孫大人之言,是要大華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嗎?」有官員問道。
長孫羨笑道:「『侵略戰爭』這個說法恐怕不妥。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足以教化四方。大華傳播王化,猶如夜行路上的明燈,這是幫助引導,怎麼成了侵略戰爭呢?」
聽了這番說辭,有官員呵呵而笑:「長孫大人不愧是前燕出來的人,慣會美化侵略,這也是大人的看家本事了。」
雖受了同僚諷刺指摘,長孫羨也沒有怎麼生氣。他不理會旁人的評論,一雙眼睛只盯在孟遇安身上:
「請陛下聖裁。」
明堂內因為這句話而逐漸安靜下來,群臣的目光也次第集中在端坐正位的孟遇安身上。
孟遇安掃視了在場諸人一圈,沉吟片刻,輕啟朱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