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百四十一章 挖挖牆角
董履新苦著臉道:「高大人,不是卑職們不按朝廷律令辦差,實在是有難言之隱。夷人們的船在外海停泊,派出的小艇隨意在各村上岸,我雖派人到各處漁村駐守,但夷人們兇悍得很,身材魁梧,手持火器,一語不合就開槍,嚇阻我水師兵士,打傷我兵士多人,幸好都是中了幾粒鐵砂的皮外傷。沒有朝廷的命令我們也不能硬碰硬,與他們發生衝突,後來只好吩咐兵士們,碰到他們上岸,只要不是放火搶劫,是購買給養,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
地方官員的難處是只有執行權,沒有處置權,對此蘇敏也不想過多責備他們,就吩咐周汝森,明日一早派人通知夷船,叫他們後日上午到大沽炮台來談判。
說完正事,聊起閑話,蘇敏在山東辦差的時候,與河南、山東、直隸的綠營各鎮將領接觸很多,談起來自然是對軍中事務頭頭是道。何永盛五十開外,也是以軍功一步步升上來的,平時帶兵還算有一套,但蘇敏與他聊了幾句,就發現他對水師的重視程度極差,甚至認為水師是可有可無的兵種,在他的觀感中,水師除了在海上抓一些走私的蟊賊之外,幾乎一無是處。所以,何永盛雖然對他本部官兵訓練抓的很緊,但對水師幾乎放任不管。
草草吃完飯,董履新等人就告辭出來。蘇敏回到為自己準備的卧房,發現經過陸虎等人的收拾,勉強能睡了。一天的奔波。人還是有些疲憊。他剛剛脫了外衣,正準備洗洗睡了。忽然,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蘇敏知道一定是京城給自己傳信的人來了。
果然,來的人是關雲書,他一身風塵,看來是一路疾馳而來,一下都沒有休息。關雲書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遞給蘇敏。蘇敏接過信看了看蠟封,蠟封上是龍越的徽記,拆開一看,裡面卻是一封杜受田寫給他的信,應該是龍越直接轉過來的。
蘇敏快速翻了翻信,原來是杜受田關於上奏道光皇帝官職改革和他任職江蘇巡撫,以及開通上海商埠通商的事情。沒想到杜受田年紀不小,一到了關鍵時刻還是沉不住氣,把三件事一起推出去了。這三件事都不是小事,老皇帝非常重視。一大早就召集了軍機大臣和六部九卿一起商討。
儘管此次官職改革,蘇敏和杜受田最開始是拿阻力最小的捐納制度開刀。但從結果來看,受到的阻力之大是意料不到的,朝堂上除了王鼎等少數人支持外,絕大部分朝臣都持反對的態度。
有人反對不出蘇敏的預料,只是這麼多確實是沒有想到。道光時的大清國人口已較康熙時增長了數倍,而科舉考試的名額還是那麼多,僧多粥少的情況越來越突出。對於漢族官員來說,有了捐納制度,他們的子弟不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要出點錢就可以入仕了。對於滿洲官員來說,有了捐納制度,他們就有了一項收入,當時的官價,道台的價格要一萬至一萬五千兩銀子,知縣的價格要四五千兩銀子,捐納的官多了,可官缺卻很少,常常是數十人爭奪一個知縣的缺。如何補缺,就又有了黑幕,上下運動花錢的自然就能快點補缺,花的錢多又能補個好缺。有了捐納制度,黃金白銀就啪啦啦的自動送到了他們手中,如果廢除了捐納,財富都藏在了民間,他們卻一點現實好處都得不到了。
看著手中的信,蘇敏心中不禁暗暗罵道,居於廟堂之上的人都是鼠目寸光的人,拚命撈錢,生怕自己幾輩子的孫子餓著肚子,殊不知是把災禍留給了子孫,國家不存,制度打破,這些身居高位的人是摔得最慘的。
百官反對是有以上原因,道光在朝議中卻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只是說此事容后再議。
說到捐納制度的弊端,蘇敏相通道光也是一清二楚的,之所以不敢表態,還是性格憂柔,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決斷。
其實在乾隆朝的後期,財政富足,不需要那點捐納銀子,乾隆皇帝已經下令停止捐納,子孫永遠奉之為法。可是到了嘉慶年間的白蓮教叛亂,嘉慶皇帝為了籌措軍費只好違背祖訓,重新放開捐納。道光年間,朝廷的財政壓力非常沉重,道光皇帝除了照顧大臣的情緒之外,還有一個顧慮就是財政方面的壓力了。
看來,增加上海為通商口岸、設立海關徵收關稅的條陳也沒被道光看中。蘇敏現在想起來,是自己一開始想的太簡單了,閉關鎖國是大清的基本國策,產生這樣的國策是大清的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深層次的原因決定的,不會因為一個普通大臣的一個條陳而發生改變。看來要改變道光的想法,還要有關鍵性的動作才行,只有非常規的一擊才能讓這面擋住前進道路的高牆搖晃一下,讓他有機會挖挖牆角。蘇敏一邊拿著信,一邊在屋中拍著腦袋苦苦冥思。
一直想到頭昏腦漲蘇敏也沒有想出一個行之有效的主意,乾脆也就不想了。他把信拿起,又翻了一頁,最後一件事說的是他謀取的江蘇巡撫職位的事情。
在廷議上,對於蘇敏的外放眾人都沒有什麼異議。奕詝這邊,強烈的嫉妒心理讓他怎麼看蘇敏就怎麼不舒服,巴不得讓他跑的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奕??這邊,在中央中樞,少了蘇敏這樣一個非常能幹的對手,對於他們也是一件好事;老皇帝也不希望蘇敏捲入阿哥們的黨爭,想讓他在地方官任上歷練歷練,也願意將他外放。各方利益一致,所以蘇敏外放的事就板上釘釘了,以蘇敏的資歷和爵位,一個巡撫的位置是少不了的,關鍵是去哪個省。
杜受田擬的條陳是蘇敏希望的江蘇巡撫,文慶聽了立馬反對,說現任江蘇巡撫梁章鉅剛剛到任不足兩年,治理地方頗有成效,遽然免職或有不妥。奕詝本來不把蘇敏當回事,但在朝堂之上,為了面子,為了杜受田的叮囑,免不了要為了蘇敏爭幾句,就說道:「蘇敏政務能力有目共睹,在治軍方面也有所建樹,江南是國家糧倉和賦稅要地,出不得亂子,正需要一個允文允武的能臣治理,梁章鉅雖有數省按察使、布政使和巡撫的經歷,但已年邁,精力不濟,回京榮養也是皇上的恩典。」
「奕詝說的是這個道理,梁章鉅已年過六旬,在十幾省都任過職,讓他回京擔任個大學士也是撫慰老臣之舉。行,就這麼定了,軍機處下去后即擬旨,送來養心殿用印后就發出去。」對於奕詝這個提議,道光也是首肯的,因為原任巡撫林則徐升調湖廣,梁章鉅任江蘇巡撫本就是過渡,現在有了合適的人選,自然要將他調回北京。
穆彰阿此時起身說道:「四王爺說的極是,老臣也以為,蘇敏是我滿洲人中難得的人才,雖然他在山東平定教匪的差事中有過一些過錯,但瑕不掩瑜,的確為文武全才,要將他放到地方歷練一番,將來不管是各地總督,還是中央機樞,都有他的一席之地。只是,近日西北來奏,說回疆不穩,張格爾叛亂平定之後,張格爾的侄子倭里罕從中亞多次騷擾回疆,西北形勢緊張。現在看來,陝西巡撫的職位至關重要,若是西北戰起,不但要組織軍糧西運,還要參與軍事,蘇敏到陝西任巡撫正是恰當的人選。」
道光聽了點點頭,問道:「蘇敏放在陝西也算合適,那江蘇巡撫何人可堪繼任呀?」穆彰阿拱手道:「老臣推舉河南巡撫彭閭安,該員在河南任上幹得不錯,這次平定紅陽教也立了大功,民事軍事都有成績,可調任江蘇巡撫。」
對於穆彰阿的提議王鼎不幹了,他當場提出反對,理由是彭閭安的官聲不太好,在河南刮地皮颳得百姓怨聲載道。
王鼎的話在道光的心中分量還是很重的,他一反對,道光又猶豫了,這件任命的條陳也因此而擱置下來了。最後,道光定了調子,等蘇敏辦差回來,再定江蘇和陝西巡撫人選。
看完信,蘇敏也是一籌莫展,看來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容易的,都需要他花費極大的努力才能完成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好面前的滯留船案。
一晚上蘇敏都沒有睡好,滿腦子轉的都是三個條陳的事情。第二天,天不亮屋外吹起了起床號,這是蘇敏給新軍營和自己的親兵隊立的規矩,以號聲來指揮軍營的行動,起床號、出操號、吃飯號、休息號等等,一切都聽指揮。
聽到號聲儘管蘇敏腦袋昏沉沉的,但他還是一咕嚕爬了起來,剛剛將練功衣服穿戴整齊,出操號就響了起來,他推門出去,親兵早已在陸虎的指揮下集合成隊,昨晚上才來的關雲書在排在隊列中,蘇敏自覺的排在了隊尾,在陸虎的口令下,一隊人步伐整齊的開始了早操長跑。
他們的號聲和口令聲,驚動了正在熟睡的炮台水師官兵,一個個都揉著惺忪睡眼,奇怪的探出頭來觀看,他們從沒有見過還有這樣的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