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再續盛唐(五)
城外唐軍統帥看來不是李曜,因為大旗招展著碩大一個「高」字。
阿保機此時不敢遂殺七部頭人,而是先上城樓。看了這情況,再看唐軍於城門外打開幾百輛大車,從車上搬出許多物什,不多久便組裝成大批攻城器械,當即大驚,問韓延徽:「藏明先生(無風註:韓延徽字藏明。),這是什麼東西?」
韓延徽心中竊喜,面色卻十分陰沉,低聲道:「聽聞此前由李正陽主撰,許多能工巧匠共同出力,編寫了一部奇書,號稱《天工集》,在軍械監內部流傳。據說那書中有無數巧奪天工之法,尤勝墨家當年……這城外的器械,只怕都是照《天工集》所制。至於用處,此時還能有何疑問,自是攻城之用。」
阿保機歷來不懼唐人勇悍,唯俱唐人智慧,此時一聽這話,心中頓生不妙,又猛地看見打頭一員大將,白馬銀槍,威風凜凜立於陣前,當下一驚:「白馬銀槍高思繼?」
韓延徽的臉色又陰沉了幾分,沉沉地道:「看來是假不了了。高思繼自從被李正陽當年救出,因其在幽州根基深厚,遂不為李克用信任,一直養而不用。想不到這次幽州克複之後,李正陽竟將他要去,且如此重用……難道李克用已經對李正陽毫無約束之力了么?」
阿保機擺手道:「李克用現在就好比當初的遙輦氏大汗,真正主事的還不是我耶律家夷離堇?現在就看李正陽什麼時候打算自己去做那個『大汗』罷了。高思繼……聽聞他是天下第一名槍,卻不知究竟如何了得,今日正可一會。」
韓延徽還未說話,韓知古已經搖頭,道:「不可。還是先弄清高思繼究竟是何人派來,才是要緊。」
阿保機一怔:「為何?」
韓知古並沒解釋,反而說道:「若是幽州周德威派來便不足懼,但若是李存曜派來,這一仗便難了。」
阿保機猛然醒悟,忽然踏前一步,對著城外的高思繼用漢話喊道:「城外可是幽州白馬銀槍高思繼將軍?」
那將領傲然道:「某家正是高思繼!」
阿保機道:「久聞將軍大名,只恨無緣得見,想來更無仇怨可言!然則今日高將軍提槍縱馬,領兵來我漢城,卻是受何人之命?」
高思繼回道:「某奉秦王教令,來請契丹七部頭人一敘,得知眾頭人正在此處,便來相邀了。」
阿保機心中一凜,面色不變:「阿保機雖避處荒漠,亦素知秦王儀範,前番平州之事,更感秦王雅量高致。卻不想,今日我為朝廷松漠都督,將軍卻帶兵來襲,莫非秦王已決心叛逆朝廷不成?」
高思繼一個純粹的武將,要是能言善辯,有政治頭腦,此前也不會被劉仁恭陰取了幽州去,此時被阿保機問得目瞪口呆,甚至有些不明白,這怎麼扯得上秦王叛逆朝廷來了?
好在他身邊一員小將匆匆對他說了幾句,他才猛然吐氣開聲:「你說的甚話!秦王乃我大唐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他豈能叛逆朝廷?今日我來之時,乃是聽聞七部頭人與都督你有些齟齬,特意順道來分說開解一二,至於兵馬……勸架也得有點本事,這還要說?」
他這話前面是那小將所教,最後卻是自己隨口說了,不過話雖然有點糙,道理倒也不糙。
阿保機心中暗驚:「我現在雌伏於此,並非契丹大汗,能用的兵力不過迭剌部部族軍,七部之兵顯然不會聽命。如此要對抗唐軍,可不是很妙……」他看了一眼城外唐軍,雖一眼難辨,約莫四萬總是有的。
阿保機心中天人交戰,也許只是一瞬,也許過了許久,他大聲道:「七部頭人與我哪有齟齬?剛才還在我帳中置酒高飲,將軍既是來請七部頭人,今日時辰不早,若有雅興,不妨也來喝上一席,明日阿保機便恭送將軍與七部頭人南下如何?」
高思繼道:「那也不必,秦王軍令最嚴,他可沒說讓某來草原喝酒!耶律都督既然說與七部頭人沒有齟齬,那想必是某得的消息不準,也無大事。只消七部頭人來我營中,某家即刻收兵便走!」
打,還是交人?
阿保機再次陷入困境。
韓延徽及時地插了一句話:「聽說,秦王如今在河北有六個北衙衛、十二個南衙衛,再加上河中鎮兵,足有三十三四萬大軍……」
阿保機臉上肌肉一抽,他現在能用的只有迭剌部和述律平后族軍,而且都在此前的平亂中受到過不小的損失,現在滿打滿算也只有七萬左右,在北疆固然仍可以算是南天一霸,可要跟秦王扳手腕,怕就是以卵擊石了。如果不肯交七部頭人,今天這一仗不可避免,而交戰的結果,即便戰勝,也是災難性的——交戰表示要殺七部頭人,然後他既要對付七部的反對者,又要面臨李曜的征討,就算三頭六臂也架不住這麼玩。
妥協,又一次地妥協。阿保機心中升起一種強烈的怨恨,如果他能看到現在未曾出現的那本名叫《三國演義》的書,一定會想到六個字:既生瑜,何生亮!
阿保機妥協了,他交出了亂醉如泥的七部頭人,高思繼倒也乾脆,在驗明正身之後,果然帶著人就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阿保機並不知道李曜要見七部頭人做什麼,但他基本上猜測得出,肯定跟契丹可汗有關,也就是說,對他十分不利。韓知古為他分析,認為李曜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由大唐冊封一位可汗——這是李曜現在絕對能辦得到的。
阿保機憤怒得想殺人!
歷史上,他就在今天,乾淨利落解決了主動登門送死的七個夷離堇頭人。之後,早已經準備停當的契丹鐵騎,在阿保機的統帥之下如秋風掃落葉般的擊潰了七部反對勢力,耶律阿保機重登可汗之位。
從此,契丹人從部落氏族社會向封建社會時期過渡,不過因為無法實現平穩過渡,只好由時代弄潮兒阿保機通過一場血腥的革命來完成這個光榮的歷史使命。
正如同後世某偉大領袖教導人們的一樣: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溫良恭儉讓!
那個歷史里,耶律阿保機平定諸弟叛亂,計殺諸部夷離堇的消息如百靈鳥的歌聲一樣飛快傳遍了塞北大漠。家族內部、外部的反對守舊勢力的清除,使得他將契丹八部的最高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再有對汗權覬覦之人,首先得先摸一下自己的脖子是不是經得起鋼刀的劈砍。
接下來,被阿保機依為肱股之臣的耶律曷魯以身作則,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勸進活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曷魯的率領之下,群臣紛紛上表,跟在曷魯身後「請制朝儀,建元、上尊號。」
阿保機這時候早已經對中原文化知之甚詳,他也有模有樣的上演了一出政治處子秀:「三表乃允」!緊接著就是祭天、大赦、改元、封官這些俗套,大宴群臣,讓治下臣民分享他的快樂。
如果臣下一有所動作,耶律阿保機就猴急的答應,傳將出去,豈不為世人所笑?
正當盛年之時,耶律阿保機脫胎換骨,不再是一個游牧部落聯盟的可汗,而成了天之驕子,在化龍州成了契丹國的開國之君。(這地名起的就會給人豐富之聯想)阿保機自號「天皇王」,述律平則稱為「地皇后」。
在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之後,契丹民族從過去鬆散的部族聯盟,過渡到了集權統治時期。契丹民族在白馬王子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之下意氣風發、昂首闊步邁入了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人們在歌中唱道「沒有天哪有地?」,而真實的歷史卻是『沒有地哪有天!』沒有述律平的大力襄助,阿保機不知還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
夫妻二人『地天交泰』所生的長子耶律倍也在第一時間被立為皇太子,這位仁兄名字起的好生沒有學問。似乎從出生名字的『倍』就可以看的出他的一生將註定要命運多舛,事倍功半啊!
然而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十天之後,傳來消息:唐廷冊封耶律剌葛為奚王,授饒樂都督,契丹七部頭人表示願意歸附奚王!
原本在阿保機帶領下冉冉升起的大契丹,分裂了!
秦王遣大將朱八戒、高思繼等,領兵十萬護送耶律剌葛北上,在中唐時期的舊饒樂都督府重建奚王牙帳,原契丹七部頭人遷徙部族,正式加入!
大唐與契丹之間,多了一個聽話的緩衝帶:奚。
阿保機不得不北遷回到原先松漠都督府附近,但他的實力仍大過當年的松漠都督,因為室韋等地此前已被他平定。
松漠都督?這不是阿保機要的!
在韓延徽的強烈建議下,阿保機決定正式與大唐決裂,改元稱帝。意外的是,他仍然選擇了用「遼」作為國號,並且自號「天皇王」,封述律平為「地皇后」……
他賭了一把,賭李曜此刻不會遠征數千里來戰漠北。
這一把,他賭贏了。李曜得知阿保機稱帝的消息時,正收到來自長安的消息,關西三帥已經基本光復了河隴。現在,是該對朱溫發動最後一戰,拿下中原,南面天下的時候了。
阿保機在得知李曜率領主力大軍南下魏博之後,開始營建皇都上京。契丹原本生產力落後,但營建皇都上京城,卻只用了一百天時間。這樣的建築奇迹,就是在今天仍難以想象。負責工程建設施工的人,是個漢人。這位應該獲得中世紀「魯班獎」的奇人名叫康默記,應該值得默記他的名字。
康默記,名照,最初是個薊州衙校。當然,只是做個衙校太過屈才了。這樣的人物,怎能自甘墮落呢?
改變康默記一生命運的時間,發生在當初阿保機率軍攻打薊州之時,契丹游牧民族在還是氏族部落落後階段時期,就已經有了各取所需的超前認識!
康默記有幸成了契丹人的俘虜,更讓人艷羨的是:他的懷才與懷孕不同,沒有經過多久就被慧眼識英雄的阿保機發現了。據此分析,千里馬常有,伯樂亦常有。是金子終需是要發光的,所欠缺的可能正是一塊不起眼的抹布而已。康默記被阿保機收留在身邊,倚為心腹。
契丹立國,急需大量人才。而且阿保機的中央人民政府雖然成立了,但尚屬於初級階段,百廢待興,更何況契丹此時的情況,簡直是想廢也沒得廢!阿保機希望開創一個太平盛世,想要實現人生理想,必須要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法制建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立刻彰顯,建立建全法製法規的事情很快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阿保機治下的契丹,是一個多民族形成的國家。漢人、契丹人和各游牧民族生活在一起,因為生活習俗、生產方式的不同,難免會出現一些糾紛。如何及時、公正的解決爭端與糾紛是件考驗阿保機政治智慧的大事,好在這一切因為有康默記的存在而變的相對簡單。
康默記將李唐的成文法拿來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之後頒行,這個法是專門針對契丹國中漢人而設;契丹人這個時候還沒有自己的文字,當然更不會有什麼成文法了。大家日常生活遵從的只是習慣法。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康默記把唐律與契丹國中舊有習慣法綜合在一處,相互比照、刪繁就簡,另外頒行了一套只是針對契丹等族人的法律。
康默記的作法,最大程度的保證了新興的契丹國有法可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至於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事情做的如何,就不在他職權範圍之內了。做為契丹國法律制定者,康默記的工作得到了英明領袖的贊同,據說是『悉合上意』。因功被拜為左尚書、后又改為禮部尚書。
契丹的官職稱謂,除了保留自己的一些傳統之外,一切悉用唐制。這也是契丹國中漢人智慧的產物,漢民族在阿保機立國一事中,居功甚偉。
康默記的功績不僅是他為契丹人民的法制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對契丹國家的建築業也做出了突出貢獻。
阿保機立國之初,既然銳意改革,就應該在保持舊有的行國傳統方面大膽做番改革。在聽從了漢官們的勸諫之後,決定創建一座與契丹大國地位相匹配的皇都。只是遍視朝中,也沒有一個契丹臣下可以勝此重任。讓習慣於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中忽然冒出一個建築專家來,這種概率比花兩元錢中五百萬巨獎還要低上許多倍。
無奈之下,阿保機親自點將,再次請康默記出山。雖然在阿保機心底也認為這事情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讓一個法律工作者忽然轉行去做工程總監的話,穿身行頭,一般人還真難辯真偽。但讓他們主持全面工作,實在是讓人不敢相信。而事實卻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這一天,心情愉悅的白馬王子阿保機縱馬馳騁,來至一片葦甸,挽三百斤的大弓,射出了三支金箭,劃出了契丹國都的大概輪廓。
康默記作為契丹國第一任城建部部長走馬上任,阿保機極可能垂詢了身邊以三韓為首的漢臣,所以他選擇了一個負山抱水的地方營建皇都。
大遼國建國都,這在塞北大漠屬於開天闢地頭一回的新鮮事,小民百姓不等官吏催逼,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康默記將契丹國各族人民凡是懂建築的人盡數徵發。一百天之後,一座氣勢宏偉的城郭拔地而起。狼河、沙河特意引來做護城河繞城而過,這樣做也是考慮到以利防守的戰略需要。城分為皇城與漢城兩部分,北城為皇城、南城為漢城。所以如此,是因為康默記完全領會到了阿保機「因俗而治」的建城理念。
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標誌,在游牧民族發展史上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上京城的修築是草原文明與農耕文明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交融創新的結晶,是時代文明的進步。
以畜牧業為主要經濟特徵的契丹民族,修建城市無疑是一件具有特殊意義的歷史進步。在建造了皇城之後,契丹國境中陸續開始了各級城鎮的興建。遼上京是契丹人突破傳統游牧觀念的束縛,應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宗教等客觀要求與時俱進的產物。城市文明的發展,使得契丹民族立足於塞北大漠,向南繼續擴展統治區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契丹仍保留了自己游牧民族特有的『四時捺缽』制度,但城市的興建也是契丹統治地區生產力、文明進步的一種必然現象。有了城市的契丹統治者可以全面規範政治、軍事、行政,大力發展經濟與文化。與原先的歷史一樣,因為有了城市這個新生事物,契丹對華夏文明貢獻的『南北因俗而治』等政治智慧得以流傳。
契丹皇都,是北方草原上出現的第一座大都市。雖然工程是時間緊、任務重,但令人敬佩的是,康默記負責設計、監理的政府形象工程,並不是令人唾棄的豆腐渣工程。工期短並不等於質量次,上京城(上京城是後來的名稱,此時只能稱為京城)雄偉堅固,絕對對得起皇都之稱!
當看到眼前突兀一座規模宏大、設施完備的都城,阿保機大喜。鄭重其事地親自為皇都四門取名,北門名為拱辰門,西門為乾德門,東門為安東門,南門為大順門。需要指出的是契丹人崇日尚左,所以要把皇城建在北面,北門也是四門中最重要的。而且皇宮是面東而建的,這樣修建並不是為了方便阿保機與述律平曬太陽,而是因為契丹民族有拜日的傳統。游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統治者面南背北不同,面東而坐,汗座也都是東向的。阿保機為自己的皇宮起名為日月宮。
皇都建成之後,阿保機又有了新的想法。這樣大的一個國度卻沒有自己的文字,實在是令人尷尬汗顏的事情。前文中所提到的耶律曷魯前往說服奚族首領,就是拿了阿保機的箭桿作信物去的。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從前刻木為信,傳箭為號的老傳統顯然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了。
政治、經濟的飛速發展,文化也得與影相隨。阿保機決定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發展,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想要崛起於世界之林,學習與吸收其它文明無疑是條捷徑。契丹民族可以迅速崛起,既是因為中原地區動蕩、戰亂頻仍有關,也和契丹人民的社會精英如阿保機者具有寬闊的胸襟,善於學習、兼收並蓄其它民族優秀文化有關。
契丹立國之初,是以契丹各部族與漢民族為主體,另外還有奚族、室韋、烏古、突厥、回鶻、党項、術不姑、沙陀、女真等少數民族。因此,契丹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共同體。這些眾多的民族在一起共同生活,其中契丹族、漢族、奚族三個民族為主要構成部分。各民族雜居,卻分為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生產方式:一部分是以契丹族為主體的游牧民族;大部分則是由漢人和渤海民族組成的農耕民族。
契丹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契丹立國最初使用突厥文字與漢文。一個疆域萬里的新興政權,是選擇突厥文字還是漢字做為官方語言與文字呢?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選擇哪一個都得面對反對者眾的聲浪,好在耶律阿保機做為契丹國的締造者,是契丹民族中最傑出的政治家。他很快做出了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在吸引和借鑒漢字的基礎之上,創製契丹民族自己的文字。讓契丹文字成為官方文字,而突厥文與漢文從此成為輔助。
於是,耶律阿保機下詔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這二位契丹民族中的精英分子著手創製契丹文字。契丹民族有許多值得推崇之處,他們在無意之中又創下了一個世界之最——
契丹人的工作效率之高,令人嘆為觀止:一座規模宏偉的帝都可以在百日內竣工,可以視為舉全國之力完成了一項政府工程。人多力量大,可能靠的是人海戰術。而契丹文字的創製卻只用了九個月時間,這不得不讓人驚嘆連連了。
這項世界紀錄的誕生,也有賴於漢臣韓延徽等人的友情客串之功。在這些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之下,突呂不和魯不古二人借用了漢字偏旁或增減漢字筆畫,或者乾脆借用了完整的漢字,創造出了契丹文字,其稱為「契丹大字」。
契丹立國,回鶻國率先承認,在第一時間派出使人前來表示祝賀,希望兩國交好。有一個強大的戰略同盟國,對任何政權都是有利的。雖然這個需要上趕著巴結的同盟國乃是從前的小弟,但風水輪流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只是回鶻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們遣使太過匆忙。沒有考慮到雙方語言勾通的障礙問題,回鶻使臣忽略了學習契丹小語種。使者雖然帶來了滿腔的熱忱,但因契丹國中無人能通其語,一時間出現了「脈脈此情誰訴?」的尷尬事情。
其實,契丹國中也並非沒有人通回鶻語,只是此人身份高貴。這個精通回鶻語的人正是述律平,試想以大國皇后之尊去做通譯之事,傳將出去,豈不是有辱國體?見阿保機左右為難,述律平為丈夫推薦了一個人才。
「迭剌聰敏可使」!
述律平這位奇女子果有知人之明,迭剌具有語言天賦也被她所發現。果然,迭剌的聰明智慧在拋棄了叛亂的念頭之後得以迸發。與回鶻使人「相從二旬,能習其言與書,因制契丹小字,數少而該貫。」
人的潛質一旦遭發掘,它所爆發出來的創造力是驚人的。迭剌掌握語言的本領讓「多智近妖」但當年卻為考英語四六級苦惱不已的秦王李曜汗顏無地。可見契丹人民的學習、創造精神是值得尊重的。契丹字從創製之後,廣泛的用於文字、印信、碑刻、譯文等方面,為契丹族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也幸虧迭剌的叛亂沒有成功,也多虧他沒有勝利大逃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苦其心志、勞其筋這些是必須的!
耶律迭剌數次叛亂都未能成功,創製文字工作卻成就斐然。據此可知,叛亂的難度遠過於文字創造。有志於造反的讀者朋友千萬不要因為只是聽聞『造反有理』,就此踏上前途未卜之路,準備不充分是不能幹這種事的。
(無風註:歷史上,遼亡於女真之後,最初,女真人沿用了契丹字,直至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明令禁止使用,后逐漸湮沒無聞矣。後世,全世界的契丹文字研究者似乎也不多,在沒有契丹文與漢文對照字典出土之前,相信契丹文字研究工作不會有什麼大的突破,即使現在的一些釋讀也多為臆測。)
(再註:契丹文字的創製,是契丹民族積極學習、吸收、消化中原文明與兄弟民族文化的結果。利用漢字和其它文字,創製本民族文字,這在我國各民族文化歷史中無疑是一偉大創舉。契丹人民是文字創製的探路者,他們的成功經驗為西夏、女真等少數民族所繼承,契丹文字為他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先例,這也是契丹人民對我國多民族文化形成的卓越貢獻。)
雖然丟失了一部分轄地被李曜封給剌葛,但正值壯年的阿保機政治智慧已達人生巔峰,他仿效中原建國稱帝,並非只是想簡單的把契丹汗國體制更換為中原帝制。他希望自己從此權威至高無上,更希望皇權可以世襲,由後世兒孫中繼承。但他也深知汗國體制在契丹民族中已經傳承數百年,根深蒂固,改革在短時間內難以做到一蹴而就。如果動作尺度太大,就會事得其反,最好的辦法就是循序漸進、穩紮穩打。
趁秦王李曜南下推進統一戰爭的機會,經過兩年的輿論準備,見契丹各部族之內再無異象。阿保機開始有計劃的加強集權統治工作。因為原先的七部契丹和其他部族並未全部南遷饒樂都督府,因此阿保機首先把拆分迭剌部做為重中之重,對契丹各部族內部做了整頓。他再次向中原人民學習,把迭剌部一分為二:他按照漢人的五服(此處意指同高祖者)之說,將五世祖(即漢人所說高祖)以下、除祖父耶律勻德實一支以外的其他皇族分為五院部(亦稱北院)和六院部(亦稱南院),統稱為二院皇族。
耶律阿保機祖父耶律勻德實一支列為橫帳三父房,耶律勻德實共有四子——因長子無後,次子一支列為孟父房;三子耶律釋魯一支列為仲父房;四子即耶律阿保機之父耶律撒剌,阿保機身為長子,自立一支為橫帳,剌葛、(這時候還沒有出逃)迭剌、寅底石、安端、耶律蘇五兄弟均列為季父房。這一帳三父房也統稱為橫帳皇族!
從阿保機對二院皇族、四帳皇族帳的設立上來分析,阿保機在如何進行權力再分配上也是煞費苦心的。對於二院皇族的那些同部落共先祖的遠支族人,阿保機給了他們皇族的虛榮。讓他們可以在國中高人一等,此舉既是出於懷柔的需要,也是在婉轉的告訴他們從此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了,對於皇權你們只有做看客;
而孟父房、仲父房、季父房三帳皇族是橫帳皇族的保護神,阿保機給了他們特殊的禮遇,他們是近支皇族可以分享皇權,但是不能染指皇權的繼承。秉承阿保機的政治智慧,在遼聖宗時期更規定了「橫帳三父房不得與卑小帳族為婚,凡嫁娶必奏而後行」。
真正的核心是橫帳皇族,即耶律阿保機的嫡系子孫。只有他的子孫,才會享有繼承大契丹國皇位的權利。
諸弟叛亂、七部頭人逼宮的事情在阿保機的心中留有深刻印象,給他更深印象的卻是在此期間追隨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的蕭敵魯、蕭阿古只等兄弟幾人。如果沒有述律平和家人團結在他周圍,陪伴他渡過一個個激流險灘,在他人生事業最低谷的時候不拋棄、不放棄,耶律阿保機很難在短時間內掃去心頭陰霾,重出江湖的。在稱帝之後,阿保機決定大報恩……
在拆分了迭剌部族之後,為鞏固這個成果,阿保機趁熱打鐵將述律平的直系親族從拔里部和乙室已部中獨立出來,升為帳族。拔里氏國舅帳與乙室已國舅帳統稱為二國舅帳!
在國舅帳的設立上,明顯可以看的出阿保機是有私心的。他是希望借重后族的勢力鞏固自己的集權統治,在給國舅帳族實惠的同時,仍希望他們如從前主從關係那樣依附於他,只聽命於他一人,仍如從前那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在設置了二國舅帳之後,阿保機將治下的諸部落重新組合成二十部:乙室已部、拔里部、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品部、楮特部、烏隗部、涅剌部、突呂不部、突舉部、奚王府六部、突呂不室韋部、涅剌拏古部、迭剌迭達部、乙室奧隗部、楮特奧隗部、品達魯虢部、烏古涅剌部、圖魯部。
拆散各部族、重新組合為二十部,既是方便管理,又是新皇立威的一種手段。眾所周知的是,游牧民族的部族組織一直以來就是兵民合一。因此,也決定了各部族的實力是由人口多寡決定的。阿保機將各部族依據實力強弱區分為大、小二類,五院部、六院部、已被部和奚六部最為強大,故此屬大部族;其餘則為小部族。
大的部族首領屬於拉攏招誘對象,所以盡量委以重任,示以不疑。而小部族自從從前七部夷離堇頭人被殺之後,就沒有再進行推舉。就是大家推選,也沒有人敢於出任這個職務了。夷離堇一職成了壓在契丹人民腦中的巨大陰影,從此成為歷史名詞。為了便於管理馭下,阿保機借這次整頓部族的機會,取消了夷離堇之職,改稱『令穩』或節度使。而且擔任此職者由皇帝直接任命,皇權加強、阿保機成為絕對權威,數百年來契丹部族原有的『酋長議事制』從此成了過眼雲煙。
橫帳與三父房雖然是「族而不部」,但因為阿保機多年的苦心經營,早已經成為獨立於迭剌部之外的強大勢力。阿保機覺得自己的子孫後代,只要能夠稍微繼承自己的政治智慧,為加強集權統治,都應該會有樣學樣的依靠俘虜的各族人民來充實、加強契丹皇族的勢力。
阿保機稱帝之後,耶律一姓成為國姓。原來的可汗大賀氏與遙輦氏部族成員雖然成為了治下小民,但不願意從此成為二等公民。他們也自稱姓「耶律」,搖身一變,也躋身皇族行列。對待這兩個部族的這種微妙心理,阿保機焉有不洞察之理?為示羈縻,阿保機默許了他們的作法。因此,世里氏、大賀氏、遙輦氏也被稱為三耶律。這樣一來,契丹國中皇族泛濫,隨便一片落葉掉在頭上,就有可能砸中一個皇族。為了有所區分,世人對這些扯了大旗作虎皮的耶律氏,另有一個「庶耶律」的專門稱謂。
述律平的兄弟蕭敵魯、蕭阿古只從本部族中剝離出來,升為二國舅帳。兩位國舅爺勞苦功高,自契丹立國之後,享有與耶律氏皇族通婚的特權。這種政治婚姻,如果仔細掰扯起來還真的是「生活是一團麻」。
比如蕭阿古只娶的是姐姐的女兒,他與外甥結合后的女兒還要再嫁給皇子;諸皇子要娶二國舅帳的女子為妻,繼承皇位之後,那女子自動成為皇后。此後,還需要任皇后的父兄們出任北府宰相。這種親上結親循環不已,有力保證了皇權只是在耶律阿保機子孫中傳承。不管哪個皇子做皇帝,他也只能是二國舅帳的女婿或者外甥,只是這種甥舅婚不能保證的是遺傳問題,所以阿保機雖然英明神武,但後代中難免會有比較二的人物。近親結婚害死人啊!
與阿保機橫帳一樣,橫帳三父房、遙輦九帳以及二國舅帳,在所部也有大批的戰俘。三帳和後來衍生的國舅別帳因為擁有龐大的武裝、勢力最強,而且與朝廷關係最近,所以被稱之為「遼內四部族」!
通過這次對部族間的整頓,阿保機如願以償的做到了——立國舅帳為強援;尊崇乙室部以掣肘奚王府六部;設立五院部與六院部制衡遙輦部。
耶律阿保機的漢化思想極深,他本人也通漢語,這應該是他在立國前後孜孜求治、很多時候和漢臣們在一起有關。中原農耕文明的不斷北上與擴散,與契丹等各游牧文化為主的固有文化之間,勢必會產生矛盾與衝突。
與契丹游牧文明不同,中原文化是以農業文化為主體的。在這種環境日久天長的熏陶之下,人們多尚儒雅,認為「文質彬彬」才好!扛鋤頭的農夫鮮有主動攻擊人的,他們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畎畝之中;而在以畜牧業為主的北疆,草原、大漠間成長起來的人,無不以孔武有力、擅騎射為榮。在他們眼中看來,中原文化使人懦弱,不習武事,而以吟風弄月,揮毫潑墨為能事。
囿於時代所限,這種認識雖然有誤讀之處,但也不能說完全不對。因文化不同、文化差異的原因,在民族之間有隔閡的事情今天仍在繼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契丹人對漢人的這種誤解也是有歷史原因的,當時的契丹貴族,只是憑藉著勁弓快馬,就打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在碰到李曜之前,他們在與中原漢人的爭鋒之中,多數是不落下風的,因此更增加了輕視漢人之心。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的心態開始有了微妙變化,特別是被李曜連續以勢逼退之後,阿保機發現了一個道理: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在治理廣袤疆域的時候,長槍大戟沒有了用武之地,只有請那些具有中原文化素養的人來施以援手了。
在阿保機等契丹顯貴眼中看來——中原漢文明是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武裝自己,也可以傷害自己。只是除此之外,還沒有發現第二條可行性辦法。於是,他們只好在矛盾中努力弭合這種情形,一方面積極地吸收、借鑒中原文化,利用漢臣為自己的政權服務;另一方面又對契丹部族人,特別是中下層的契丹族人學習漢文化加以限制。
阿保機也不諱言此事,他曾經對身邊人道:「吾解漢語,歷口不敢言,懼部人效我,令兵士怯弱故也」。在強大的傳統面前,改革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保持足夠的清醒與冷靜是一個優秀政治家應具備的素質。他這樣做不外乎是考慮到自己每天講漢語,有駭視聽。只是因為說漢語,有可能會使讓一些別有用心的契丹顯貴們利用此事小題大作,煽動守舊勢力對新生政權群起而攻之豈不是得不償失?他也十分擔心自己這樣做,會產生上行下效的連鎖反應。契丹軍兵會因此而變的怯懦,進而會影響到整個契丹部族的戰鬥力。
耶律阿保機一方面大量的擄掠招誘漢族知識分子,要這些人為他出力,為他打造契丹帝國、鞏固統治而服務;對本民族的文化,不是簡單的棄之如弊履,而是有選擇的予以保留、繼承、發揚,使之與中原文化融合。
在原先的歷史上,阿保機也是這樣做的,而歷史證明了,契丹的抉擇是明智之舉!正是阿保機的文化政策,使契丹文明得到飛速發展,與從前游牧逐水草而居時候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既具有本民族特色,又很好的融合借鑒其它先進文明的遼文化,為華夏歷史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然,歷史同樣證明,任何事物都具兩面性。一如後世之中國,既希望將西方文明拿來為我所用,又擔心西方文化的滲透與入侵。但文化的滲透是無孔不入的。讓每天為英語四、六級考試而焦頭爛額的人去靜下心來研習國學,何其難以實現。
思想、文化的入侵與船堅炮利的侵凌雖有不同,但文化的入侵顯然更具有欺騙性,這種漸進過程因為具有不可察知性,人們入其罟中而不自知。
未來華夏文明發展方向在哪裡?契丹民族的成功先例是不是也是借鑒學習的榜樣?
除了自求多福之外,做為炎黃子孫,還可以做些什麼?
在耶律阿保機心中一直有一個遠大理想,那就是要南下中原牧馬,飲馬黃河,與中原政權爭雄。如果再直白一點,現在的阿保機,最大的心愿就是快速發展,強大自身,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南下與那個兩次逼退自己的大唐秦王做一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