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家故事
「你是否願意歸降我西涼?」
李思齊聽到這低低的聲音,看著面前寒光凜冽的長劍,額頭汗珠直下,不及片刻思索,便顫聲道:「我願歸降。」
齊御風道:「先前我西涼屢次勸降,你也屢次答應,而一再出爾反爾,如今我卻如何信你?」
李思齊道:「當今元帝無道,賈魯和脫脫雖然治理了黃河,卻也致使十室九空,民不聊生,這韃子終無百年之運。況且國家輕漢人,我昔年舉義兵收復羅山,立下多大的功勛,可才授予了縣尹一職。」
「可我雖仰慕西涼的諸位英雄,但昔日西涼無主,我雖欲歸降,但不知是投明教一系還是投段家一系,實在拿不定主意,如今既然武威王來了,我自然開城納降,交出兵權,從此毫無二心,天日可鑒。」
齊御風略一思忖,心中暗道,難道我西涼和明教這點尚未爆發的裂痕,連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了么?
齊御風原本只憑著一腔熱血,聯合眾人,舉起義旗反攻大元,可是如今年紀稍長,才明白過來當時為何要選自己當這個皇帝。
倘若張無忌尚未歸隱;又或者段家的段寶年紀稍大一些;又或者這些人不是對自己的救命之恩心存感激;五散人看了自己的劍法之後,誤以為自己是張三丰的代言人,則所有事情,就都不會發生。
而如今中原逐鹿之勢已成,新皇問鼎在即,無論是段家一系。還是明教,又或者是其他派系。都必然心中存著日後成為皇親國戚的心思,這其中明教心思最淡。卻也最為堅決,他們力捧韓羽娘當這個皇后之心,想必比齊御風想象的還要堅決,因為只有明教眾人不能參政,只有韓羽娘當了皇后,才能證明明教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大起義中,沒有白白忙活。
齊御風想到這裡,頓了一頓,繼續說道:「我西涼兵精糧足。晉地外無救援,內無險要之地,太原、大同只手可破,你卻拿什麼投降?」
李思齊道:「元廷將領之中,熟悉王保保與徐達、常遇春者,莫過於我;況且我屬下二十萬大軍,皆如私兵,與我上下一體,若我歸降。必不生異心。」
齊御風聽到這話,沉吟片刻,微微點了點頭,他收起長劍。頓時室內光芒一斂,李思齊呆坐低喘了半晌,才顫巍巍點燃了火燭。看清了面前這位「小魔頭」的長相。
兩人坐在桌前,久久不語。好半天,李思齊才嘆息道:「昔年王保保攻張良弼。張良弼將他的兒子押送到我府上作為人質,與我合兵拒敵,可是就算我兩家聯手,也不是他的敵手,後來我請當今聖……韃子皇帝和解,這才解了圍。」
「後來我與張良弼、脫烈伯、孔興在長安聚盟,立我為盟主,同抗王保保,當年汝陽王在時,他父親對我尚且大加恭敬,王保保尚且乳臭未乾,就如此辱我……」
他說到這裡,猛然想到眼前這青年,可是比王保保還要小上十幾歲,當即住口不言。
齊御風早知道這些元廷軍閥,數年來興師動眾、勤兵黷武,一個個攻來打去,消耗了元朝大部分實力,給予了各路義軍以可乘之機,否則以蒙古精兵的騎射的實力,又焉能有如今轟轟烈烈的起義。
當即他沉聲問道:「你與朱元璋,可有什麼聯繫?」
李思齊想了一想,說道:「他曾經屢次寫信與我,說元失朝綱、被取而代之乃天意,讓我降服於他,我地處西北,他卻在淮左一帶,除了先前他起義之初,打過幾場仗,倒是沒什麼聯繫。」
他雖然想起門外那一地死人,齊御風那神乎其技的輕功劍術,還有些心肝顫抖,但看到自己性命得保,終究還是安下心來,續道:「據我所知,他早些年前,就不斷給陳友諒、張士誠寫過類似的勸降書信,不厭其煩,而王保保等人,也都收到過。」
齊御風冷笑道:「他當時勢力微小,莫說是陳友諒,就是張士誠也看不起他,這是討交情,買後路,希望他若敗了之後,人家能照此處置他。」
李思齊心中雖然覺得不以為然,但還是點了點頭。
齊御風頓了一頓,想了一會兒,又問道:「那元帝方面,可有什麼動靜?」
李思齊搖頭道:「元帝一心尋歡作樂,義軍每下一城池,他飲酒作樂便愈發厲害,多少大臣死諫不已,他卻一句話也不聽,前些日子,歐陽玄上諫,要求元帝派兵馬糧草給我,以擋西涼大軍,誰知那歐陽玄磕頭磕得頭破血流,顱骨開裂至死,元帝卻也沒答應。」
齊御風微微一怔,問道:「這個歐陽玄,莫不是歐陽修的直系後人的那個?」
李思齊點頭道:「正是。」
齊御風嘴角綻出一絲冷笑:「好骨氣,好風骨,有如此飽讀聖人文章,深通華夷之辨道理的大儒,當真是大元朝的福氣。」
這華夷之辨、正統論,有元一代,在儒生之中極是流行。他們認為,種族、國家這些概念,遠遠比不上文化上的認同。只要蒙元肯以中國之法治國,他們就擁護這個政權。他們認為,華夷的文化實際是相通的,華可退化成夷,夷可進化成華。
也就是說,哪怕一群黑人,外星人,獸人,猿猴的雜交品種,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並且征服了這個國家,他們也就跪倒三呼萬歲,認這個四不像當最高的統治者,並且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至於多少同胞慘遭屠殺,蹂躪之苦,蒙古鐵蹄之下,藏了多少冤魂白骨,那都是武人之事,與他等治國榮身的大儒毫無關係。
李思齊默默無語,他是武人出身,其實對這等事裝裱門面,自詡清高之事也頗有些不以為然,但自身本來就靠著元廷起家,此時被迫投降,其實也跟這些人半斤八兩而已。
齊御風頓了頓,在腦中消化了這個消息,又接著問道:「其他的呢,元順帝還有什麼其他的事情?」
李思齊微微驚詫:「元順帝?呃……」他略微一怔,隨後就不再發問,續道:「元帝此時寵愛高麗人奇子敖之女奇承娘,這奇承娘當年帶來了一位高麗太監,名叫朴不花,元帝近年厭倦政務、耽於聲色,對這個朴不花也十分信任,他前些日子,將朴不花升遷為榮祿大夫,加資正院使,擔任掌管財政的要職,又任用朴不花推薦的搠思監為宰相,於是朴不花開始權傾朝野,干預官吏任免,現下內外百官中投靠朴不花的佔到十分之九。」
齊御風驚詫道:「這麼說,堂堂大元朝,現在掌權的,居然是兩個高麗人?」
李思齊聽到這話,苦笑一聲,無奈的搖了搖頭:「朴不花原來得罪了孛羅帖木兒,本來已經失去權勢,準備處斬,可是奇承娘與他同為鄉里,兩人自幼相識,情意甚為膠固,元帝又豈能真的殺得了他?」
他此時已經年近花甲,可卻還是不失八卦之心,當即他說到這裡,突然神神秘秘,放低了聲音道:「據說這朴不花,當年就是為了奇承娘,而主動閹割,自己動手凈了身,然後自薦來到中國當太監的。」
齊御風聽到這裡,冷笑道:「這元朝看來非亡不可了。」
他又續道:「朱元璋眼下可有什麼打算?」
李思齊道:「我軍中密探近日已經得知,朱元璋命屬下按照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的方略,命徐達、常遇春率軍二十五萬大軍北征。湯和從海道進兵福州,進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陳友定。」
齊御風聽到這裡,微微點了點頭,這消息與五散人提供的一般無二,可是無論是李思齊還是朱元璋,卻都不知道,這陳有定在齊御風的兵威之下現在已經是個空殼子,福建一地,除了若干零星的亦思巴奚的匪軍之外,已經盡入殷野王之手。
湯和若想取得東南大富之地的泉州,卻還要過明教這一關。
李思齊說到這裡,稍微猶豫了一下,當即又道:「最近大都城中,卻還有一件怪事,卻不知……」
齊御風道:「講。」
李思齊道:「奇承娘的府中,近年出現了一個貴賓,行事十分詭異,據說此人名叫趙治淳,乃是當年趙宋的後人。」
齊御風奇怪道:「這趙宋之後,怎麼卻跟蒙元的人聯繫在了一起?」
李思齊道:「這還不是最怪的,最怪的是,這趙治淳居然還經常出入南京,與朱元璋所部的湯和、花雲等人相交甚密……」
齊御風聽到這裡,霍然驚覺:「他們果然聯起手來了?」
李思齊思忖半晌,終於還是無奈的點了點頭。
齊御風笑道:「既然元廷與朱元璋聯手,我西涼軍在他南北夾擊之下,必然不是敵手,你怎麼不早投朱元璋,還在這裡眼巴巴的守著?」
李思齊嘆息道:「朱元璋此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深通謀略,善於治軍,確實為天下梟雄,不過此人薄恩寡德,殺戮太重,我年紀大了,若投入他手,將來必定不得善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