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五十四章 成長空洞

第六卷 第五十四章 成長空洞

天力靈示:修行說起來沒有別的訣竅,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執,就是要把蒙蔽在覺性之上的種種障礙,如貪、嗔、痴等煩惱,一層一層地剝掉。仔細回憶你所經歷過的歲月,有多少歲月是你找不到存在意義的時光。只有你不是從內心發心的想要,如果你想要,沒有不可以,只是有時候,你不願意去承擔,生命才會如此的無意義。只有發自內心的聲音,才會把生命中的精華,化作天籟般的歌聲。敢去承擔成長的苦痛,敢去面對未來,你才會帶著自己,走進生命的風景!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空洞,我們如何填滿這些成長空洞?很多人一輩子都在玩虛假自我的遊戲。當遇到空洞,我們幾乎本能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個東西填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就是在干這個的,什麼東西,能滿足你什麼需求——房子填滿安全感的洞、鈔票填滿自尊的洞、學歷填滿智慧的洞、消費填快樂的洞——我們努力搞來這一切的東西,按照說明書塞在自己心裡的洞裡面,這讓我們感到一種充實的滿足。彷彿單憑這些東西,我們就已經能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

一開始,物質帶來的充實感的確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但很快就帶來新的問題——你很快會發現,物質帶來的快樂在逐漸遞減。第一個一千塊錢的快樂,現在需要賺十萬才有;第一次開捷達的感受也許在寶馬上也找不回來。你於是匆忙投入下一輪賺錢和下一輪消費,等待這輪快感的推背感。但等到快感消失。心裡的空洞又露了出來。這促使我們迅速再來一輪這個輪迴——更多的錢,更好的物質,更短的快感,更多的失落,更多的錢……

當物質越來越多填滿心裡的洞,滿足了你的各種全方位的需求,慢慢的你把他們視為你自己的一部分。你介紹自己的時候先說頭銜,你同學聚會「不經意」透露自己收入。你看衣服先看價格……

因為你用了那麼多物質填滿你的空洞,就好像補牙一樣,你開始把這些物質當成「自我」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那部分。如果你身處一個什麼都用錢買到的社會,你自然會認為——錢最重要。無怪很多人會把某個數字的錢做生命目標呢。你肯定自然而然的認為——財富、物質和儘可能的滿足自己需求,是生命最重要的三個部分。拜金、成功學和享樂主義,三者合謀,構建出這個建立在物質之上虛假自我的騙局。

用物質填洞的人最大的悲劇是:沒有人的能力能跑贏*,總有一天。你填入了所有東西,卻無力的發現,那個空洞還在。物質也許能帶來短暫的一次次快樂。而絕非幸福。快樂和幸福。本就是兩個東西。因為你佔據的東西,也在佔據你。?

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完全靠父母親的認同生活。嬰兒是如此奇怪的一種小東西,每隔2個小時定時發出惱人的哭聲,專註於把奶水變成屎尿,而且還全無說明書。如果沒有父母的喜愛和認同。我們根本不可能活下來。

逐漸地我們在長大,我們開始把尋求認同的目光轉向老師和長輩,在青春期投向朋友、異性和偶像。在我們成年之前,我們一直都在尋找認同。

這也是為什麼當愛情或友情破裂的時候,我們會感到那麼的痛苦。經歷過真正愛情或友情的人都明白。心疼才不是一種文學的比喻手法,那是一種真實的生理體驗。兩個人互相用對方填滿了自己的空洞。他們如此緊密的在一起,呆了那麼久,像一對連體姐妹。日子一長,你把這些被填滿的部分認為是自己的一部分。這種感覺如此美麗,就好像「兩個靈魂在一個身體」,而等到關係結束,兩個人不得不分開,這種感覺又會如此痛苦——這種分離帶來的強烈的撕裂感,就好像要扯掉一個已經長在你身上的器官一樣。古往今來,已經有太多文字、歌曲、戲劇、藝術記錄這種情感的美妙與痛苦。

和上一個故事一樣,當你的成長空洞被別人的認同所填滿——你會感到安全和快樂——慢慢的,你開始認為這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當你獲得越來越多的人認同,你就覺得自己在不斷的「成長」,越來越「有面子有地位」。當這種外界的認同成為你自我的主要部分,你開始認為,那個「被認同」的部分,那個你的名聲、地位,才是你真實的自我。從這一刻開始,你就被別人的認同綁架了。

靈魂只能獨行。兩個人格獨立的人,無法永遠一致,當方向不同,意見向左,別人就會拿走填滿在你的空洞里的認同而離去。這時你感到巨大的空虛和疼痛感——你會覺得「失去了自我」「沒有生活的意義」。為了繼續保持這個你認為的「自己」,你只有兩個選擇——跟別人走,按照別人認同的方式來改變自己。或者迅速找一個一模一樣的下家填充進來。

在家庭和社會關係中很容易看到第一種選擇——一位母親,為兒子安排好了一切人生選擇,當兒子到了有力反抗的年齡,每次有衝突,媽媽就當場下跪,兒子偃旗息鼓,媽媽站起來哭著說,你真是孝順的孩子。這場景讓人想起來就不寒而慄。

為了不失去父母的認同,做一個「好孩子」,很多人被父母所綁架,一輩子按照他們的意願來生活。為了不失去朋友或同事的認同,甘心一輩子做沒有主張和方向的「老好人」,不和任何人衝突;為了不失去大眾和旁人的認同,名人們甘心做一個粉絲眼中完美的「假人」。被粉絲所綁架。這並非善良,而是無能的表現。

而在親密關係中常見到第二種選擇。一個連續三場戀愛都遇到「文藝賤男」的優秀女子,每次的故事都如輪迴一樣——天崩地裂的失戀、忽如其來地感動、眾叛親離地投入、讓人窒息的24小時全天候連環絕命call、愛恨交加地離開、天崩地裂的失戀——不是命運多舛,也不是因為自己點背,全因為他們心裡的洞,只能由那一類人填滿。如果沒有意識到你心裡的洞,從內至外的修鍊,這個輪迴會無休無止。所以。親密關係中,你是誰,你就會遇到誰。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尋求「被認同」是社會的構成理由,但是一旦過度追求「被認同的我」,則真我遍體鱗傷。尤其在我們這個提倡以和為貴的文化中,每個人都樂此不疲,玩得好的甚至被稱為美德。不知道你怎麼想,看著那些被稱為早慧。年紀輕輕就八面玲瓏四面來鳳的孩子,真是可憐又噁心。你以為大家都喜歡和離不開你,其實是你離不開他們的喜愛。

我們渴望成長而產生空洞。我們用非我的東西填洞。我們逐漸認為填充物才是真實自己,現在他們開始反過來佔據我們,真實的自己被我們丟了。這就是虛假自我的遊戲腳本。

當你把」成長空洞「換成」錢、愛情、關係、認同、自尊」,再填上年代時間地點姓名,就構成了這世間的各種悲劇故事。

能填補成長空洞的只能是覺醒的心,覺醒的心會讓你不會向外再去尋求外界的一切包括錢、愛情、關係、認同、自尊等來試圖填滿空洞。覺醒的心會讓內在的空洞自然而然地豐盈,充實。

禪的內涵是覺醒的心,每個人都具備覺醒的心,它存在於生命的內在。禪的智慧,就在於幫助我們去認識和了解我們生命內在覺醒的心。這種覺醒的心如虛空般不受染污。每個人的生命有兩個系統,一是迷惑的系統。一是覺醒的本質。迷惑系統由貪、嗔、痴主導,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煩惱;而覺醒的心能讓我們認識生命真相,不被迷惑與煩惱左右。學佛的核心就是要幫助我們從迷惑走向覺醒,點亮內在的智慧明燈,成就佛菩薩的品質,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人。

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行為,修正我們身、語、意三門的不正當行為,修正內心的魔性與負面情緒。生命是無盡的積累,我們的言行舉止乃至起心動念,都會在內心留下記錄,產生心理力量,影響未來的生命。那些不斷重複的負面情緒與不良行為,會讓生命在無盡輪迴中沉淪,備受痛苦。但同時,我們的生命中也具有正向力量,有慈悲心、愛心、善心等良性心理。其中,最大的正向力量就是每個生命內在的佛性。這些正向的力量需要在生活中反覆練習與培養。

過簡單的生活。凡夫的習氣是心隨境轉,生活太複雜了,內在妄想就會增多,讓生活變得簡單,妄念也會隨之減少。

二、培養懺悔的習慣。懺悔是人格的清洗劑,通過觀照和懺悔能及時消除內心的負面情緒,使我們及時改正錯誤。

三、學會隨喜他人。由衷讚歎他人的長處,可以避免嫉妒、對立等不良心行,有助於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

四、培養開放的胸懷,學會接納。我們要尊重緣起的差別,理解每個生命都是無盡的積累。只有接納並尊重各種緣起,我們才能運用智慧去處理問題。

仔細回憶你所經歷過的歲月,有多少歲月是你找不到存在意義的時光。只有你不是從內心發心的想要,如果你想要,沒有不可以,只是有時候,你不願意去承擔,生命才會如此的無意義。只有發自內心的聲音,才會把生命中的精華,化作天籟般的歌聲。敢去承擔成長的苦痛,敢去面對未來,你才會帶著自己,走進生命的風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異能人的前世今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卷 第五十四章 成長空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