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零章 半導體工業的曙光:上(三更,一更到)
「是這樣,我個人有個想法,準備上馬中央處理器項目。」
「cpu?」林鴻飛的這話一出口,吳文清和方新竹頓時大驚失色,隨即真箇人都狂喜不已:林鴻飛決定上馬cpu了?但短暫的興奮之後,吳文清和方新竹就只剩下苦笑了,兩人對視了一眼,吳文清開口道,「林總,不瞞您說,我們這些搞計算機的,做夢都想搞出咱們中國人自己的中央處理器來,可是,難啊!西方在計算機技術和晶元製備技術方面對咱們國家的封鎖,你根本想象不到。」
「是啊,前段時間咱們國家現在想要從美國或者歐洲引進一套5英寸晶圓製備設備,但歐洲人和美國人根本就不賣給咱們。」方新竹跟著苦笑點頭。
晶圓是製造cpu必須的東西,而cpu的發展一直都是共和國在半導體行業最深的痛,這一點,哪怕是20年之後也不例外,沒有取得什麼太大的進展,比如大名鼎鼎的龍芯,當時林鴻飛還很為龍芯的突破而感到驕傲,但查了下資料,龍芯竟然還是由意法半導體給代工的,自己不能生產,當時一顆心就涼了半截:尼瑪這玩意兒不能自己生產,設計出來有毛線的用?
上一世,除了做個憤青罵幾句之外,林鴻飛也沒有其他的辦法,cpu是被西方嚴格對華封鎖的技術,cpu的生產和製造技術、晶元的生產和製造技術,共和國根本就拿不到,但這一世,林鴻飛想要嘗試一下:就算在商用和民用領域沒法取得突破,是不是也可以嘗試在其他領域取得突破?
「兩位可能誤會了,我要做的不是ibmpower和inter386、486這樣的商用和民用的這種cpu。而是工控晶元和各種專用型的cpu,比如機載和彈載計算機上的cpu、數控加工設備上的數控cpu以及汽車電噴電控系統的晶元等等這一類,」林鴻飛擺擺手,「您們說的這種技術我知道,很難引進,但彈載、機載計算機以及數控加工設備、單噴系統等這些設備上面使用的中央處理器,對性能和處理速度的要求不高,倒是對可靠性和容錯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
說到這,林鴻飛扭頭看向吳文清,道。「吳所長,咱們所從搞了這麼多年的計算機技術,您覺得,這種專用的計算機中央處理器有沒有搞頭?如果聯合你們兩家單位,我再想辦法申請國家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扶持。能不能搞好?」
「先在這裡給你們透個底,我們公司在美國有一家搞電控電噴研發的科研機構。現在他們生產的電噴控制系統下個月就可以交給我們做測試。如果咱們自己能夠生產這類晶元的話,以後我們公司的汽車全部採用自己的……預計10年後,僅我們公司一家在電噴系統方面對晶元的年需求量就有數百萬枚。」
其實林鴻飛還是少說了,他怕嚇到了吳文清和方新竹:需要用到晶元的可絕不只是以轎車為代表的乘用車,卡車、工程車輛也是晶元的消費大戶,尤其是工程車輛。由於其起需要做的動作複雜,甚至需要多枚晶元來配合,只要晶元的質量沒有問題,單單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以及附屬關聯企業一年能夠消化的晶元就能多達上千萬枚。
單單是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一家就能夠消化數百萬枚晶元?剛剛還對林鴻飛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感到好笑的吳文清和方新竹。眼睛頓時一亮:工控晶元和汽車ecu晶元不同於普通民用級電腦晶元,處理速度不可同日而語,更新換代的速度很慢,若是電腦和伺服器上用的這種晶元,以共和國的實力來說卻是有些為難了,但若是這一類的晶元……
兩人對視了一眼,猶豫了良久,才道,「若是能夠得到國家的支持,或許能有些希望,但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我覺得最少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真正實現商業化,主要是在半導體技術和設備方面歐美國家對咱們封鎖的很厲害,連台稍微好點的光刻機咱們都買不到……」
兩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但林鴻飛卻是笑了,「兩位的擔心自然是有道理,但設備方面的問題,我們其實還有其他的渠道來解決。」
「嗯?」聽林鴻飛這番信心滿滿的話,吳文清和方新竹俱皆是一愣,隨即便是滿臉的不肯相信:設備好引進?不說最好的極紫外(euv)光刻機,就連深紫外(duv)光刻機咱們都是拿著錢也買不到,只能買最落後、技術含量最低的紫外(uv)光刻機,你說這東西還搞?那你先給咱們搞兩台深紫外光刻機試試。
吳文清和方新竹眼神中的含義當然沒有瞞過林鴻飛,林鴻飛也不以為意,實在是這個時代的人,因為信息的局限性,如果不是刻意的去收集,很多東西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道,「其實我們可以從前蘇聯的各個加盟共和國想想辦法的。」
「你是說去前蘇聯的各個加盟共和國挖人?」吳文清作為國內計算機領域的大拿,對於前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的情況還是很清楚的,立刻就搖頭道,「不行的,當年蘇聯解體后,蘇聯半導體元件部門erbrus的pentroski去美國的時候,帶走了300餘人,幾乎把整個蘇聯該研究方向的精華全都帶去美國了,咱們就算去俄羅斯淘弄,也淘弄不到多少有真本事的人。」
「我沒說人吶,我說的是80年代蘇聯從西方弄到的那些設備,」林鴻飛道,「現在國內有種說法,說蘇聯的解體是因為在半導體技術革命的時候沒有跟上,走了岔路,導致蘇聯在半導體技術方面被美國給落下了三十年,您兩位不會也是這麼認為的吧?」
「這都是外行人的說法,還有些政治……」方新竹失笑的搖頭。「真正的行內人誰會這麼說?從蘇聯沒解體時的技術實力來看,並非如很多人想象的那麼落後,雖然和美國相比落後了不少,但這是跟美國這樣的bug比,若是同其他國家比來還是不遑多讓的,在整個80年代,世界半導體工業兩個級就是指的美過和蘇聯,其他的國家如日本、歐洲等都不夠格,當然了,這兩個級之間的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美國要遙遙領先了。」
「確實,現在對蘇聯半導體工業的看法帶著很多惡意抹黑的成分,」吳文清跟著補充了一句,「和大多數人想象的不同,在解體前蘇聯不但不是一個在半導體和微晶元方面極度落後的國家。反而是一個整體體系非常完善,整體技術實力僅次於美國的國家。蘇聯著名的半導體元件製造部門烏克蘭科學研究所、白俄羅斯明斯克半導體研究所、erbrus等單位。年生產數量以萬計。」
「不僅是蘇聯,華約的計算機技術也是非常不錯的,比如東德的德累斯頓由於有robortron等公司而號稱東方矽谷。說起來就算是現在蘇聯解體了,德累斯頓的技術實力也依舊很強大,如英飛凌的總部就設立在那裡,還有amd的歐洲研發中心。」
「不過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就悲催了。首先是華約的東方矽谷划給北約了,烏克蘭也分了,白俄羅斯也分了,蘇聯時代的半導體和晶元巨頭就剩一個erbrus在苦苦支撐。這還沒完,冷戰剛結束,erbrus曾經的5人小組其一成員就帶著數百個好苗子跑美國去了,嗯,就是林總您剛才說的pentroski帶著300多名前蘇聯的半導體精英集體去了inter這個事。所以啊,蘇聯一解體,對於俄羅斯繼承自前蘇聯的半導體工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蘇聯的僅次於美國的半導體工業到了俄羅斯時代,彷彿在一夜間就回到了石器時代。」
一說起當年強盛至極的蘇聯紅色帝國轟然垮塌,吳文清和方新竹、林鴻飛都是唏噓不已:在蘇聯解體后,才有的英國、日本等的群魔亂舞。
日本的所謂「技術立國」是在這幾年才提出的口號,蘇聯還強盛的時候日本就是個賣房地產的國家,當年日本人狂妄的叫囂「東京周圍的地價就能買下整個美國」,當時日本主要就是資本主義世界工廠,做代工的,便宜的晶元都發包給它生產,當年某石原就說過:沒有日本的晶元,戰斧的精度要差10倍。不過高精尖的東西就基本沒有了,比如什麼光刻技術啊,什麼cpu架構啊,這些是真正大國玩的東西,只有美國是一流,蘇聯二流,其他國家全部不入流,這些技術當時的日本連毛都碰不上。
當然,日本人囂張之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美國人利用廣場協議狠狠的抽了日本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也就是自蘇聯解體之後,在這些特別高精尖的領域日本人才算是開始牛逼了起來,什麼佳能、nec、東芝和nikon才算開始猖狂。
「說起來,蘇聯在超精密加工技術上和美國差距其實也不大,其實在精密、超精密加工和特種加工領域,前蘇聯在很多方面都有優勢,超精密加工技術和工藝與物理學基礎研究的水平有很大關係,在這個方面正好是蘇聯的強項,蘇聯人在數理基礎研究上的實力還是很雄厚的,使得他們在特種加工、超精密加工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技術人員話最多的時候就是和技術人員聚在了一起談技術問題和發展方向,林鴻飛和不例外,林鴻飛站在一個商人和技術人員的角度說起了一些話,這些話之前從未有人說過,讓吳文清和方新竹覺得耳目一新之餘,仔細一品,卻又覺得大有道理……「所以啊,嚴格來講,蘇聯半導體工業落後美國,除了決策層的失策和半導體設備的落後以外,最重要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蘇聯的半導體設備長期不能實現商業化,走不出實驗室的大門,導致投入和產出眼中不成比例,直到80年代中期才有了突破,可惜,沒過幾年蘇聯就解體了。」
「但是哪怕是如此,在解體之錢,前蘇聯在半導體和晶元產業方面的技術水平在歐洲至少也不比德國差,雖然他們沒有象英飛凌這樣的大企業,但是有為數眾多的很有技術特點的中小型的ic企業,光刻機前蘇聯自己就能夠生產,只是和荷蘭asml比起來差的太多而已,用自己生產的很不划算,西方在光刻機這方面可是對蘇聯人可是敞開大門的,整個八十年代到現在,只要毛熊有錢,菏蘭人連極紫外光刻機都賣給他們!條件比中國好的多了。」
用後世一句比較貼切的話來說,就是:蘇聯當年也是逆天的存在啊,可惜被美帝給忽悠瘸了。
「什麼?蘇聯人那裡有asml的極紫外光刻機?」吳文清猛地站了起來!
「是。」林鴻飛笑眯眯的點點頭。
「那……」吳文清頓時一臉希冀的望著林鴻飛,但隨即,眼中的光芒又暗淡了下去,「這又有什麼用……」
「多少還是有些用處的,」林大老闆笑眯眯的回答道,「吳所長不清楚,但方總應該是知道一些的,這些年我們公司拼了命的在俄羅斯以及前蘇聯的各個加盟共和國收破爛,不僅搜羅到了很多前蘇聯在材料領域的資料和生產設備,也搜集了一些其他行業的資料和生產設備……」
「有半導體行業的?」這下子,吳文清和方新竹兩人都忍不住了,猛地站起身來,一臉狂喜的望著林鴻飛:這可真是……難不成天上真的掉餡餅了?
「有,不但有幾台asml極紫外光刻機,還有一些6英寸晶圓的生產設備和蘇聯當年在半導體以及晶元方面的研究資料,兩位若是準備接這個擔子,我看看能不能從老毛子那裡再淘弄點好東西回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