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天下
我認為,這個世上做卑鄙的人就是平逸晨。一邊在口中向別人說著我父親的醫術如何的有違倫理,一邊卻在研究著我父親的醫術。
——慕容紫衣對平逸晨的認識
朱元璋聽到此,「蔣獻,讓他們上來。」
蔣獻聽到朱元璋的話,從山道旁的樹林內閃了出來,「這,恐怕....。」
「還要我說第二遍嗎。」朱元璋再次道。
蔣獻隨即道,「是。」
「讓他們上來。」
剛才阻攔之人聽到這個命令之後,立即閃開了道路。
曉峰見阻攔之人讓開,嘻嘻一笑,拉著無恨向山上跑去。「公子,開心石長什麼樣子啊,我想一定非常好看。
公子一會有什麼不開心的事,一定要向開心石說出來,我會和天宇躲得遠遠的,不會偷聽的。這樣,公子就不會整天不開心了。」
無恨聽曉峰這樣說,才知道為什麼當曉峰聽說開心石的事後,一定非要吵著來。原來是要自己把不開心的事情說出。笑道:「要是開心石真的那麼靈的話,這個世界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恩仇紛爭、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無奈苦惱。要想開心的話,是去放棄作一些不開心的事情,而非不開心后,去懺悔所作過的不可心的事情。」
「說的好」,朱元璋聽到無恨的話,道了一聲。
無恨聽到有人講話,想到可能和剛才攔住自己的人是一起的。
於是又走了幾步,轉了個彎,首先看到的是開心石,而在開心石前面站了五個人,無恨尚未看遍五人,朱元璋卻喊道:「你是....無恨。」
朱元璋一喊出無恨的名字,其他四位王爺突然想起了,前二十幾日自己手下有人說過,
「皇上所下令頒布的十**,十禁第十不禁的《劍選》被一個叫無恨的人賣於天下了。」
當時他們還想「就算《劍選》,後來被下旨允許江湖人士收藏,第十本雖是**,但可以不禁。可是天下誰不知,那是皇上實在找不到《劍選》的去處,才下的這道旨意。而這個叫無恨之人,竟敢如此的大膽,把這本書散之於天下。這不是當面要給皇上難堪嗎?沒承想此人在這裡遇到了。
而朱棣自然知道《劍選》的下落,只是劉伯溫死後,再也沒有人能進的了先天陣,聽到無恨賣《劍選》的消息后,大是吃驚。他吃驚的不是無恨把《劍選》賣於天下,而是有人竟能進的了先天陣里去。
而後想到,既然劍選已出先天陣。那麼,葉伯臣是否也已出來。他當時就派遣手下之人前去打聽,只是到現在還未回信。
而朱元璋能叫出無恨的名字,是他得到的信息更為具體,也知道無恨的體態相貌,所以才能在一眼之下就認了出來。而當時得知這個信息后,他也是極為震怒,沒想到江湖中人現在敢如此跟自己對著干。
雖然《劍選》是自己頒布了十禁第十不禁的旨意,可是那是希望下了這個旨意后,全天下的人都能動員起來去找,他當時是想看看,劍痴於新波能把這本書藏到哪裡去。
然而十幾年來,這本書一直未被找到。
現在聽說有人敢把這本書散之天下,這不是擺明要給自己難堪嗎?正要下令錦衣衛把散書之人殺之而後快時,剛剛到達的朱允炆卻順口問了句,是誰如此大膽敢做此事。
而聽到是無恨時,急忙向朱元璋說出了無恨是劉伯溫的弟子,並把無恨在一路上保護自己的功勞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到后,並沒有去想無恨的功勞,而是在想,為何劉伯溫有一個弟子自己從來也不知道。劍痴手中的書又如何到了劉伯溫弟子的手裡。
而記的當年自己曾下令追捕當時幫助過陳友諒等人的十五個人時,負責這件事的不就是劉伯溫嗎?若沒有記錯的話,他當時給自己的答覆好像是,十四人全部抓到,只有劍痴於新波身死,《劍選》一書下落不明。
可這身死之人手中的書怎麼到了他弟子的手中,這之間一定有什麼聯繫。
而九華山紫竹林這個地方,自己隱隱約約好像聽誰提到過。
朱元璋越想整件事越是可疑,立即讓蔣獻一定要徹查此事。
十五天後,正在朱元璋聽戶部尚書說救災的三千萬兩白銀已經湊齊時,錦衣衛又報:八千萬兩白銀已到災民手裡,卻不知是誰所出。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驚喜萬分。不知天下間是何人作了這等好事。
蔣獻卻說,錢是金道鏢局運過去的,但不論如何調查,金道鏢局也沒有說出是受誰所託。但經過錦衣衛詳細調查,能出的了這個現錢的,當今天下只有一人,那就是剛剛把《劍選》散之於天下的無恨。
朱元璋聽是無恨,想到了劉伯溫,他生前為自己排難,死後其弟子還未自己解憂。生前,他也未從在自己這裡享受過榮華富貴,反而還受了很多委屈。
若是現在讓錦衣衛前去查十幾年前的事情,查出來什麼,難道真的要把他唯一的弟子給怎麼樣嗎?
朱元璋又想了想,心中嘆道:算了,過去的就過去了。以後多多的給他弟子點恩賜,就算是對劉伯溫的獎賞了!
於是立即吩咐蔣獻,《劍選》之事不用查了,還有以後若是無恨的事,不論是他在江湖上犯了什麼錯,還是對朝廷做出了什麼過激的舉動,能不處理就不要處理了。
朱元璋沒想到,幾天前剛給了無恨恩惠,幾天後就在此見到了他。
曉峰看著朱元璋等人,聽到朱元璋一口叫出了無恨的名字。
好奇的向朱元璋問道:「你認識我們家公子的嗎?怎麼會知道我們家公子的名字的。」
朱元璋笑了笑道:「無恨乃劉伯溫之高徒,九華山《劍選》賣出千萬的高價,誰人不知、哪人不曉。」
四位王爺聽朱元璋說無恨是劉伯溫的弟子,都是感到意外萬分,因為他們當年或多或少的都得過劉伯溫的教導,也從未聽說他有一個弟子,而且特徵還如此.....如此的不凡。更為奇怪的是,自己的父王口中竟直接說出賣《劍選》之事,也是一點沒有生氣,都暗暗的想「這不是自己父王的本性啊。」
無恨雖不知在自己眼前的五人是誰,但觀人之象就知其才。是天機門卜算學的根本,看朱元璋五人都是大富大貴之相,就知道五人不簡單。
朱樉見自己的父親沒有生氣反而露出了欣賞的眼光。立刻靈機一動,想到了什麼,道:「無恨公子既是劉伯溫之徒,那我可以冒昧的請問一個問題,敢問當今天下是誰之天下。」
朱棣聽朱樉如此問,立即想到這大有深意。若是無恨回答說是皇上之天下,那麼意思就是說天下是皇上的,皇上要立誰為太子,自然是皇上一句話的事情,我們就算有何意見,也是不敢提出。若是無恨回答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那麼,既然是天下人之天下,立何人為太子是不是應該聽一下天下人的意見,而非由皇上一人獨斷。
不論無恨如何回答,朱樉都想借無恨之口,來表達自己對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太子一事,是何其的不滿。
而朱樉都表了態了,朱棣自不會把自己心中的不滿壓下去,立刻緊接著朱樉的話道:「既然我二哥問了個問題,我也有一事不明,需要向無恨公子請教,那就是莊子的《逍遙遊》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我要問的是鯤之所以可以化為鵬,那是有大海和天空的廣大,才能成就了它,絕雲氣、負青天。若是海窄而天小,一開始就剝奪了它大的權利,那是否就表明,不會有鯤鵬這種東西。就算有,也只是魚,而非鯤鵬。」
朱棣如此說,意思就更是明顯,太子這麼重要的位子,關乎天下。有誰來做最好,是不是應該給一次機會,來讓大家比試一下。若是不給比試機會的話,你又怎麼知道太子有誰做更好呢?
朱橚也是聰明人,他如何聽不出兩位哥哥要表達的意思,立即說道:「四哥的問題我想就不用麻煩他人了,我就可以為四哥解答。鯤鵬有或沒有並不是取決於有無可以成其大的環境,而是取決於莊子當時的心境,莊子讓其有,其則有。讓其無,其則無啊。」朱橚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能不能作太子還不就是父王的一句話,他說讓誰做,誰就是太子。哪怕是給了你做太子的機會,他說你到最後不是太子,你最後照樣不是。所以不管我們如何的努力,只要父王有稍許的不公,就能否定我們的努力。
朱權是叫道:「三位哥哥的問題真是一針見血的明了,我也早就有此疑惑,無恨公子一定要清晰明了的作答,使我們兄弟可以撥雲而見青天。」
朱元璋聽四個兒子的問題,句句含義針對自己,可是句句又好像是在言他事,也不說話,他要看一下無恨如何作答。
曉峰見各人的問題,都問的這麼的稀奇古怪,聽的頭都大了,不知道他們到底要知道些什麼。
而無恨聽他們問的問題,已猜到了他們的身份,想到《劍選》之事還不知道皇上會如何處理自己,不會又被陷在了太子之事中吧。要知得罪了任何一方,都是自己吃罪不起的。
若是推說不知,他們定會再次想法來問,看了自己今天註定會成為他們爭鋒相對的工具。
無恨想了想,盡量話語不觸到各方的痛處道:「當今天下當然是有德者的天下,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三皇五帝、文武二王、文景漢武、唐宗宋祖莫不有德,正是有德天下才能長治久安。
再看夏桀商紂、秦隋短亡。莫不是失德而致。所以我認為,天下乃是有德者之天下。
至於鯤鵬之論,我認為諸位都理解錯了莊子的意思,鯤鵬之大小,大不在其身體,而在心胸。鯤鵬之有無,有不在其環境,有也在心胸。心胸若大,一切皆大。心胸若小,處處皆小。」
「好一個心胸若大,一切皆大。心胸若小,處處皆小。」無恨剛剛說完,一個女聲從開心石後傳來,嚇了眾人一跳。都未想到開心石后還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