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
曹操為了防止軍心不穩,以及如果被濟陰太守吳資太早知道他準備撤回東郡的話,吳資可能會首先棄定陶而逃,引起荀貞的警覺,所以直到拔寨西撤的時候,才遣人齎信去通知吳資。
受任給吳資送信的,是曹操的帳下吏朱台。
上回給鮑信送信,也是朱台去的。把信送到,朱台休息了下,當天就回乘氏給曹操復命了,並沒有參與壽張的守城之戰,是以鮑信雖然陣亡、萬潛雖然投降,他卻是安然無恙。
是夜,雲遮星月,路不好走,朱台出了曹營,走了一截路后,不小心馬失前蹄,摔了一跤,把他給摔得頭暈眼花,七葷八素,胳膊差點折斷。於是,朱台索性找了個背風的土丘,挖了個洞,在洞中睡了一晚。次日乃行,才再往定陶而去。到定陶時,已是兩天後了。
將信奉給吳資。
吳資打開一看,驚駭失色,忙不迭問朱台,說道:「曹公何時撤的兵?」
「兩天前。」
「怎麼現在信才送到?」
朱台心道:「我辛辛苦苦,道上風塵僕僕,累死累活,信給你送到。你不給些賞錢,反而耷拉下臉,惡言惡語的。幹什麼?訓斥我么?」答道,「小人日夜兼行,已是盡了最大的能力了。」沖吳資行個軍中禮,說道,「信已給府君送到,小人告辭。」轉身出去,自追曹軍。
吳資獃獃地在堂中坐了片刻,猛然起身,連聲喚堂外的府吏,命召主簿、功曹等大吏來。
主簿、功曹很快來到。
吳資把曹操的信,給他們看了,說道:「曹孟德不聲不響,竟就這麼逃了!把咱們丟在這裡。定陶城,是守不住了。你們立即帶我的軍令,去城外營中,召聚兵士,咱們也趕緊走吧!」
主簿、功曹面面相覷。
功曹問道:「走往何去?」
吳資已有主意,說道:「西去東郡,投曹孟德。」
前邊他剛責備過曹操不地道,拋棄他們不顧;緊跟著卻就又說去投曹操。前後言語矛盾,主簿、功曹不解其意。主簿問道:「曹公既已棄明公而逃,緣何還去投他?何不南投陳留?」
吳資說道:「張孟卓是個長者,對待朋友,那為人處世,的確是好,沒什麼可說的!但他不懂兵事,且陳留與咱濟陰一樣,亦無什麼山川險隘,南有孫文台,東有荀貞之,我料張孟卓必是守不住陳留的。東郡則不然,依大河為阻,背靠袁本初為援;孟德雖逃,兵且數萬,他肯定是能守住東郡的!他棄我等而逃,固然不義,但從前途著眼,東郡遠勝陳留。」
主簿與功曹兩人聽了他的分析,俱皆服氣。
主簿說道:「明公遠見卓識,我等不及。」
功曹、主簿兩個,遂出府,去到城外的營中,傳達吳資的命令,集合士兵,打點輜重,預備撤退。吳資的部下,而今多是新卒,泰半都是附近鄉邑的鄉民,聽了吳資要去東郡,他們不願背井離鄉,趁著主簿、功曹等府吏和營中的軍吏收拾糧秣等軍需的機會,起初三三兩兩,後來成群結隊,逃出營外,各奔家中去了。等到主簿、功曹聞訊,營中兵士已逃走了三成。
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主簿、功曹趕快命令軍吏,讓他們嚴守營地的各門,再有敢逃跑者,行軍法殺之。
仍有兵士想走,連殺了十餘個,將他們血淋淋的人頭掛在轅門,這才止住了逃跑之風。
用了多半天的時間,終於把輜重等物都裝上了車,連帶著吳資這幾年在濟陰郡的積蓄十餘車,總計三百多車。
功曹、主簿都是定陶本地人,先取了自己的家中妻子老小,然後請了吳資一家出城。
一聲令下,兩千多的郡兵離營列隊,動身西行。
定陶縣中的百姓聞說,一下子流言四起。
有的說,徐州兵已經殺到定陶縣外了。有的說,殺來的不是徐州兵,是黃巾軍又來了。
又有的說,這回來的黃巾軍甚為兇殘,他們的渠帥是大賢良師張角的徒弟,擅長興風作雨、撒豆成兵,而此渠帥作法,需要一樣材料,那便是不足月孩童的心頭血。
又有的說,黃巾軍已被徐州兵打敗了,怎麼可能還會有黃巾軍來?來的只能是徐州兵。不過,徐州兵為什麼能夠打敗有道術為助的黃巾軍呢?是因為他們的主將荀貞之、許君卿、樂文謙等人,也都會
道法。他們的道法,倒是與黃巾軍類似,也需要某種特定的物事為施法之材料。這種材料不是不足月孩童的心頭血,而是男子的襠下之物。
謠言越傳越是玄乎。
城中亂成一團,各個裡中的百姓,慌裡慌張地拿了家中的值錢東西,打成包裹,家家戶戶,夫妻兄弟齊齊行動,或以擔子挑著年幼的兒女,或用小車推著年邁的父母,有那族中人多的,聚集成片,有那族中人少的,搭幫結夥,幾乎都隨著吳資部隊的腳步,蜂擁出了定陶縣城。
吳資遠遠聽到了後頭的嘈雜,回頭望之,看到了這一幕。
他算個有良心的,略覺愧疚,說道:「是我無能,不能保土安民,致使強敵臨境,百姓流離。」
主簿、功曹等吏安慰他了幾句,也就罷了。
百姓們有的逃往陳留,有的逃去投奔本郡別鄉的親友,也有不少男女老少,遠遠地跟在濟陰郡兵的後頭。
主簿對吳資說道:「明公,這麼多的百姓跟在我軍的後頭,萬一被徐州兵馬發現,那可就不妙了啊!」
「那你說怎麼辦?」
「趕他們走!」
吳資想了一下,說道:「你去辦吧。」
主簿應諾,帶了三二百的兵士,迎著百姓逆行,待等到了近處,就下令驅散他們。
幾個兵卒突然驚慌大叫。
主簿怒道:「叫喚什麼?」
那幾個兵卒指向東北方向。
主簿朝那邊看去,看到了一支兵馬,約四五百騎,正朝這邊疾馳而來。濟陰郡的兵卒都在此處,曹操的兵馬已撤向東郡,不用多想,這支騎兵必是徐州兵了!顧不上再去驅散百姓,這主簿當機立斷,馬上領著兵士,折返到了吳資的中軍。
吳資也已經在部下的提醒下,發現了這支徐州軍的騎兵。
吳資胖乎乎的臉上,沒了血色,慘白如紙,說道:「這可怎麼辦?徐州兵怎麼殺來的這麼快?」
主簿建議說道:「徐州兵都是騎兵,我軍兵卒不是對手。明公,別坐車了,騎馬逃吧!」
吳資為難地看了看車中的妻妾和幼子,說道:「吾妻、吾子不會騎馬啊。」
主簿情急,說道:「明公!妻可再娶,子可再有,如喪戰中,可是連性命都不得保全了也!」
吳資之妻大怒,眼中如噴出火來,可也不敢說話,抱著兒子,情轉哀憐,低低地啜泣出聲。
就在這麼幾句對話的空兒,徐州兵的騎兵已近在咫尺。
吳資亦有決斷,知道不可再拖了,當機立斷,便從車上下來,跨上主簿牽來的一匹馬,見這主簿並不上馬,問他,說道:「卿的馬呢?」
主簿慷慨激昂,說道:「徐州騎兵馬快,明公就算先行,估計他們也能追得上。下吏願率郡兵,與徐州騎兵死戰,以掩護明公!」
吳資感動地說道:「卿乃忠義之士!我不會忘了卿的!」
他打馬一鞭,丟下妻妾幼子,在功曹、兩三個親信軍吏的護從下,逃命去也。
這主簿對吳資說的卻是假話。
目送吳資逃走,他心中想道:「我大好男兒,怎能枉送性命?曹孟德、吳太守兩人這一逃,濟陰顯是保不住了。荀鎮東得到濟陰,首先一件事,定然就是延攬濟陰的士心,以收民望,鞏固統治。我家是定陶冠族,我身為郡府主簿,鎮東將軍一定會重用於我!且用這兩千郡兵,換一場富貴!……至於曹公、吳太守會不會打回來?即便他倆打回來,欲安定陶,也離不開我家!仍是富貴在我。」
當下,這個主簿就叫鼓吏擊鼓,擊的是命令部隊休息的鼓音節奏。
他原本是想令濟陰郡兵就地坐下,好等徐州軍的騎兵馳到以後,他上前交涉,輸誠投降。
殊為料到,濟陰郡兵中的新卒太多,很多兵卒還沒怎麼學過辨識金鼓,有那一些,就把休整的鼓音,當做了進攻的鼓音。這其中,又有那幾個是愣頭青,二話不說,提著耙子,吶喊著就向衝來的徐州騎兵迎了上去。這幾個的一帶頭,餘下的郡兵不知所措,乾脆也跟著衝上。
主簿見之,大驚失色。
已經行出四五里遠的吳資,聽見了濟陰郡卒的喊殺之聲,回頭去看,正遙遙地望見主簿混在衝鋒的濟陰郡卒群中,
那一襲白衣,在滿是紅色的軍服中,甚是惹眼。
吳資眼眶一紅,掉下了幾滴眼淚,嘆道:「前有冤句縣令身先士卒,打退了孫伯符的圍城;現有我的主簿率眾衝鋒,義無反顧,進攻來襲的徐州騎兵。這都是忠壯之士!」抹掉眼淚,鞭催快馬,急往西逃。
那主簿自然不是主動帶兵衝鋒的,他是被周近的濟陰郡卒裹住,被迫無奈,向前沖奔的。
來的這支徐州騎兵,是張飛及其所部。
瞧著對面那兩千步卒衝來,張飛詫異得緊,與身邊的軍吏們說道:「哎喲,沒想到定陶的濟陰郡兵裡頭,還有膽烈之士,居然敢以兩千軍容不整的步卒,向我部騎兵發起衝鋒。」傳下令去,「抓到濟陰郡兵的主將,帶來見我。」
張飛命軍吏們各引本隊的騎兵,分為三道,迎殺上去。
想那濟陰郡兵,大部分都是出於從眾心理,莫名其妙地跟著別人向張飛部衝鋒的,本是無有死戰之心,等到兩邊接近,數百匹戰馬奔騰的聲勢著實嚇人,不知是誰首先丟下兵械,掉頭就跑,餘下的那些,醒悟過來,也各自把兵器丟下逃竄,卻是尚未接戰,又潰逃敗散。
只把張飛看的一愣一愣,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
率騎擊敵的那軍吏們,追殺了一通,帶著幾個俘虜,迴轉過來。
張飛問道:「你們的主將是誰?」
那幾個俘虜說道:「是我郡太守吳府君。」
「吳太守何在?」
幾個俘虜你看我,我看你。
有一個說道:「與將軍接戰之前,他好像逃了。」
「逃了?逃去何處?」
「西邊去了。」
吳資逃跑的時候,帶的人不多,加上他本人,也就四五個,人少,就不容易吸引人的注意,而且那時,正是兩千多的濟陰郡卒衝過來之際,是以,張飛卻是沒能及早發現吳資。
聽了俘虜這話,張飛稍微懊惱,心道:「一場大功,從手頭飛了!算了,逃就讓他逃了吧!一個無能之徒,便是逃入東郡,也沒什麼用處。吳資既走,那定陶顯是空城了,這樁功勞,卻是穩穩噹噹,要姓張了。」他是徐州兵的先鋒,其它部隊都落在後頭,因此他也不著急去打定陶,問那俘虜,說道,「吳太守逃了后,你們的主將是誰?」
一個俘虜答道:「是我郡的郡府主簿。」
「他現在何處?」
這個俘虜朝身後不遠處的戰場,指了一指,說道:「那個穿白衣服的就是。」
張飛抬眼去看,見那野地上,橫七豎八的百餘具濟陰郡兵的屍體中,有一具屍體穿的是白衣,示意軍吏前去察看。那軍吏不多時,回來稟報:「已經死了。臉都踩破了,像是被踩死的。」
張飛說道:「可惜了!這是個壯士,把他葬了吧。」
軍吏們應諾。
張飛往東邊的百姓浪潮看了看,說道:「那些應是從定陶逃出來的百姓,你們把繳獲到的輜重,留下些,帶不動的,就分給他們吧!告訴他們,鎮東將軍荀公愛民如子,讓他們不必逃跑,安心回到城中就是。」
軍吏們應道:「是。」
一個軍吏說道:「俘獲中有兩個婦人,一個孩子。那婦人自稱是吳資之妻,年少的婦人是吳資的妾,那孩子,是吳資的兒子。校尉,這幾個怎麼處置?」
「帶來我看。」
吳資的妻、妾、幼子,被帶到張飛馬前。
吳資之妻,相貌平常,他的幼子也無甚可說,只他的那個妾,年約十七八,柳眉杏眼,瓊鼻櫻唇,形貌嫵媚,走起路來,蓮步款款,搖曳多姿,當真美麗。
張飛忍不住多瞧她了幾眼,心中一動,想道:「士仁亡后,我兄一直鬱鬱寡歡,此女相貌甚美,我不如將之送給我兄,也許能稍寬慰其懷。」
「我兄」,便是劉備了。
張飛想到這裡,吩咐說道:「好生善待他們,不許戲辱。」
軍吏們接令應諾。
張飛留下了百餘騎兵,負責這幾件事,帶著餘下的數百騎,馳向定陶。
到了定陶城外,只見城門洞開,城中果是早無守卒。
張飛卻是輕輕巧巧,取了定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