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準備
ps:修改的剎那停電了,等到現在!
秦國,晉陽。,
接到韓王的命令后,呂不韋就犯了愁。的確,秦王是信任自己,自己憑藉郎中令的身份,也可以自由出入宮中。但無論是哪朝哪代,行刺君王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此刻秦國還是以咸陽為都城,那呂不韋會直接密報韓王,讓韓王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
老秦人的團結和一致對外是其他國家的人難以想象的。自己想要真正融入這個圈子,至少也需要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等自己執掌了朝堂上的大權,令行禁止的時候,那在咸陽做行刺的事情,也不會多麼困難。
現在嘛。在秦國遷都晉陽后,行刺秦王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整個朝堂上的老秦人不多,宮中、軍中也是如此。為了儘快的收服太原郡、河東郡的民心,獲得他們的支持,秦王已經放開了平等的政策。整個王宮禁衛軍乃至於大軍,老秦人不再是主力。雖然秦國的兵力是增多了,但因為駁雜的關係,戰力反而下降。錯誤複雜的關係更是讓將軍們投鼠忌器,不敢大刀闊斧的改革!
不利的一面嘛,就是執掌宮中禁衛軍的衛尉楊端和和呂不韋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此人效忠於秦王,而不是效忠於太子,因此,呂不韋拿太子近臣的身份拉攏對方也沒有用。另外就是朝堂之上,還有德高望重的丞相嬴則。呂不韋遠遠談不上一手遮天。
考慮到這些因素,呂不韋還是覺得行刺秦王的大有可為的,只是危險了一些。需要做極其完善的計劃和準備。何況,有多大的危險就有多大的收益,韓王在字裡行間已經暗示過自己,此事若成,呂不韋可以選擇返回洛陽,當韓國的第一個封君!這也是讓呂不韋心動不已的原因!
當然,心動是心動。富貴可期,也要有命去享受。就像風光無限的御史大夫范睢,呂不韋也知道。范睢是冒了極大的危險,行刺義渠王,讓義渠禍亂秦國,才真正入了韓王的法眼。如果范睢成功了。卻不幸死在了秦國。韓王掉幾把眼淚,重賞一下范睢的後人,也就過去了。凡事小心,再如何小心也不為過。
所以,呂不韋這些天,一直在完善自己的計劃,讓自己的計劃盡量天衣無縫,而不是貿然動手。雖然呂不韋清楚。現在動手,自己至少也有七八成的把握成功。
最終。呂不韋決定不採用韓王建議的毒殺方案。原因也很簡單,想要毒殺秦王,就必須在秦王的膳食中投毒。秦王每次在用餐前,都會有宦者進行相應的試毒,想要買通從御膳房到試吃的宦者環節,牽扯的人太多。環節越多,越有可能發生不可控制的變故,太過冒險。與其在膳食中下毒,還不如找人行刺。當然,宮中戒備森嚴,王宮顯然不是一個好下手的地方。
呂不韋選擇的地方不在王宮,不在晉陽城中,而是在郊外,更準備的說,是在西苑。這些年安穩下來后,秦王越發喜好狩獵。幾乎每個月,秦王都會率領文武大臣狩獵於西苑。
雖然丞相嬴則多次上書,表示秦王應該勤於政事,但秦王總是以秦以武立國,國事艱難,自己身為一國之君,更要做表率作為擋箭牌。在秦王看來,每次狩獵,將自己所獵的禽獸賞賜給有功之臣或者說在狩獵過程中表現最為出色的幾名臣子,是莫大的榮耀。可以刺激秦國的臣民舞刀弄槍,殺敵報國!
在太子子楚回來后,秦王似乎有了依靠,將許多政事都交給丞相嬴則和太子子楚處理,在呂不韋看來,這正是自己可以利用的機會!
西苑終究是太大了,雖然每一次秦王駕臨的時候,都會有專人清場,從沒有什麼事故發生,但終究存在隱患。在這個年代,王室將某一片山林劃歸為王家苑林,足以讓周圍無權無勢的普通百姓遠離此地。秦王左右從來不離身的勇士,也基本上可以保證,有心的宵小打消行刺的念頭。
但呂不韋很清楚,秦王骨子裡的冒險精神。每一次從西苑狩獵歸來,秦王都在呂不韋面前抱怨,自己身旁護駕的勇士讓自己追丟了多少獵物,有鹿,有兔,有虎,讓自己多麼不盡興。尤其是寸步不離身的衛尉楊端和,讓秦王更是又愛又恨。秦王愛他的忠誠,恨他不識趣。
在決定於西苑派人行刺秦王后,呂不韋就意識到,這絕對是自己可以利用的地方。想要行刺秦王,就必須製造秦王單獨一人在場的現場,方便刺客動手。楊端和武藝高超,絕對需要被支開。依照楊端和的性格,只要他在西苑,怕是難以支開,那最好的策略就是讓楊端和因事無法跟隨秦王一同前往西苑。
如果蘇代沒有來晉陽,如果蘇代沒有攜帶燕、趙、齊、楚四國的相印來證明四國已然決定合縱,那呂不韋還能派人在邊境上製造趙軍入侵的假象,讓楊端和領兵出征,但如今,趙國已然釋放了足夠的善意和誠意,想要派楊端和領兵出征,已經是不大可能。
光明正大的理由找不到,呂不韋只能找一些下三濫的手段。這段時間,朝堂上關於要不要參與合縱攻打韓國的爭論實在太大,雖然陽泉君等人堅持認為,與燕、趙、齊、楚四國合縱伐韓,奪取關中,對秦國是一等一的大事,好事,但更多的人表示了對韓國的擔心。當初,五國拼湊出百萬大軍攻打韓國,都無功而返!如今,各國舉國之兵才百萬,能夠動用的攻打韓國的大軍也就是五六十萬,用這麼點兵力攻打韓國,又能取得多大的戰果?!況且,韓國前不久才將太子子楚放回,秦國前倨後恭的態度,肯定讓韓國大怒。河東這個極其繁瑣的所在可就在韓國的腹心旁邊,一旦韓軍率先攻打秦國,秦國當何去何從?!
因此,這段時間秦王過得很不開心,合縱的事情就一直懸而未決。呂不韋建議秦王前去西苑散心,正合秦王心意,所以秦王根本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下來。
原本打算陪秦王前去西苑的衛尉楊端和最近卻是「不小心」吃壞了肚子,一天入廁十多次,偌大的一個硬漢都快沒有力氣騎馬,也就被秦王恩准沒有通行。至於丞相嬴則,要和群臣商議出來一個統一的結論,確定是參與合縱還是不參與,自然也無法同行。因此同行的文武百官並不多,文不過呂不韋,武不過衛尉楊端和手下的一名校尉,外加三千銳士。誰也沒有料到,秦王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或者說,秦王回來了,只不過,走的時候還是好端端的一個大活人,回來的時候成為了一具屍體。
秦王不知道,看似平靜祥和的西苑其實暗藏著殺機,足足十名死士潛伏在西苑,為了保證行動的成功,為了一擊必殺,無論是他們使用的刀劍還是弓箭,全部塗了劇毒。哪怕他們沒有傷及秦王的要害,單單的毒素的發作,也足以讓秦王死在醫療條件落後的西苑。
誠心來說,楊端和對秦王無比忠心,雖然自己因為「意外」,不能保護秦王。但楊端和還是派出了手下武藝最是高強的一名校尉,代替自己來指揮清場。所謂清場,就是將西苑一些不相干的人趕走,將太過兇險的野物比如說豹子、野豬驅趕到西苑的更深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秦王不深入西苑,不在西苑中迷了路,應該不至於有什麼危險。
當然,楊端和不知道,哪怕他不這麼盡職盡責,呂不韋也會建議秦王將楊端和的心腹帶上。畢竟,如果只有自己跟隨秦王的話,那清場和護駕這種事就要落在自己身上。一旦秦王遇刺,自己就是毫無疑問的第一責任人。秦王死後,自己這樣的「罪臣」只能殉葬。
有了衛尉府的人馬則不同,他們的職責就是護衛秦王的安全,如果他們讓秦王遇刺,哪怕遇刺是因為秦王不讓他們跟著才導致慘劇的發生,他們也難逃其罪!衛尉楊端和也難逃其罪!而自己不過是一屆文官,從沒有領兵的經驗,在事發的時候又剛好不在場,又或者裝模作樣為救秦王負傷,都可以推卸大部分的責任,讓楊端和為自己待罪!
相信,秦王死後,木已成舟,華陽夫人也好,陽泉君也好,太子子楚也好,無論是念及過去的恩情,還是讓自己幫忙他們穩定時局,自己都有繼續利用的價值。最多貶官,但依然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五月二十日,風和日麗,將合縱的爛攤子完全丟給了丞相嬴則后,秦王志得意滿地率領三千銳士前往西苑。臨行前,將軍杜蟜或許想要繼續遊說秦王,讓秦王接受拒絕合縱的提議,在杜姬的幫助下,加入了這支隊伍。沒有人看到呂不韋眼中的可惜之意,杜蟜純粹是為了反對而反對,陽泉君支持合縱,他就反對,反對有沒有好處他不知道,他只知道這樣會讓陽泉君難受,讓陽泉君身後的華陽夫人難受,這就夠了!但他哪裡知道,他無意中牽連行刺的陰謀中,讓呂不韋更加安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