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空間與時間 【21】
那麼,我們是否能找到一種更通俗些的辦法來淺易地作類似相近的論述呢?譬方說,空間、時間能否尋求按照千百年來人們均已經習以為常的時空觀念在此基礎上來解析物理學中的問題呢?因為空間、時間並非是剛剛新發現的東西,也並沒有發現它們又出現了某些新的特徵,只是在相對論中重新賦予它們新的概念、重新定義予它們新的特點,使得人們只有在此的新框框下才能理解相對論。既然它們自身並不存在實質性的變化,也並沒有什麼新的內涵發現。那麼應該說完全可以在人們對空間、時間舊有的直觀概念下,尋求一條通俗解釋物理學的淺易些的途徑,從而能使更多的人能簡易的理解它、接近它。
這並不同於人類不斷地在宏觀世界越來越深遠的空間發現了新的天體,或者是發現了天體的新的運行規律,而對此視而不見。也不同於人類在微觀世界從分子到原子的發現,繼而又擊破了原以為不可再分的原子找到了電子和原子核;接著原子核被分成質子、中子,甚至找到了組成它們的輕子、夸克、各種粒子……,等等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新的發現。
賦予空間彎曲的概念后,確實發現了一直困擾人們的引力的某些規律與新彎曲空間極其相符。但尚有待於進一步揭示引力的實質以及它到底是如何傳遞的。華裔美籍科學家王利軍發現了超過光速310倍的運行速度,實際上向相對論提出了某種挑戰。愛因斯坦是偉大的,他為人類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但是,科學永遠無頂峰。一代物理巨匠牛頓所奠基的經典物理大廈歷經幾百年風風雨雨,幾乎大家都認為已經發展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了,不也被一把紫外大火燒了個千瘡百孔嗎。不過這科學發展的熊熊烈火決不至於抵毀該經典大廈在物理學中所起的輝煌的奠基石作用,反而會更加光輝奪目地照亮這塊記載有人類物理史中艱難奮鬥經歷的里程碑。
人們通常講殊途同歸,是指通過不同的道路往往可以達到同一個目標。那麼我們能否用一個人們易於理解的理論來探討空間與時間的問題呢?相對論的時間觀念與牛頓力學的時間觀念兩者並沒有區別,完全具有等效性。
牛頓力學中的「絕對空間」、「絕對時間」是比較通俗易懂得,空間與時間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客觀存在的。
正如同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一樣,空間是永恆、客觀上存在的三維立體無限大的虛空。同時人可以主觀上同一的用互成直角的三坐標系來標識範圍;坐標原點、坐標軸方向、均是可以在各自局部空間酌情定義的;同理定義極坐標系亦是可以達到異曲同工的目的。關鍵在於一旦長度度量標準設定以後不再改變。譬如其長度單位設定為米,那就是標準按存放在巴黎國際計量局裡的那個鉑銥合金製成的標準米原器,溫度在20℃時,長度為光在真空中299792458分之一秒時間間隔內所經路徑的長度,這是恆定標準不得更改。當然也可以在空間另外設定其它的坐標系,但同樣道理,一旦設定標準角度、長度后便不得再變。這點決不允許受其它任何因素作變動,因為這是人們主觀認定的不可變更的基準。劃分的坐標區域可隨意設置、改變,而客觀存在的空間依然照舊,並不以人主觀上予以界定的坐標區間的變更會有任何改變。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