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第1660章
應該說達揚的能力水平比沙龍之流的還是高出一線的,沙龍這個人太喜歡出風頭,有時候甚至為此不顧大局。比如十月戰爭期間,這貨就犯過錯誤。當然,說這些還有些太遠,因為現在不管是沙龍還是達揚都不是能夠決定和改變戰局的人,此時的達揚還僅僅是個團長,而沙龍則是小連長。
前面說了,在戰爭突然爆發之後,達揚的部隊表現是不錯的,幾乎是正面頂住了埃及軍隊的攻擊,而且還比較從容。不光是達揚的部隊表現好,普遍來說,以色列國防軍除了少部分新兵蛋子居多的部隊一開始遭到突然襲擊的時候有些慌亂之外,絕大部分部隊很快就做出了正確的反應,抵擋住了埃及軍隊的攻勢。
截止到戰鬥爆發后的第12小時,埃及人的全面進攻幾乎就破產了。這樣的情況讓亞丁又有些糾結了,糾結什麼呢?自然還是整體戰略上的問題。之前說過,猶太人對於究竟是防守還是進攻舉棋不定。直到戰爭爆發時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
按道理說,當一線的以色列國防軍抵擋住了埃及軍隊的進攻,選擇就應該簡單了,完全可以立足於防守嘛!
不,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因為當猶太人看到埃及軍隊蓄謀已久的攻勢竟然也是撓痒痒的水平時,心思不禁就活泛了起來。既然這幫渣渣如此的菜,為什麼不幹脆打一個殲滅戰,給他們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呢?如果能夠一戰殲滅埃及軍隊主力,那至少能保證五到十年內埃及人不能炸刺了吧?那樣以色列周邊就少掉了重要的威脅了。
軍方是躍躍欲試,但本古里安不能只考慮軍事問題,不考慮政治問題不?殲滅埃及軍隊大問題沒有,但是美國人會答應?如果引來美國干涉,那問題就有點複雜了,畢竟以色列還是不想跟美國弄得太僵。
而且根據蘇聯軍事顧問的意見,現在如果要打殲滅戰難度還是有的,因為一線的埃及軍隊太密集了,大部分都蝟集一團,不利於分割包圍,想要打殲滅戰,要麼猶太人就得集中大量的裝甲部隊殺開一條血路,雖然埃及人比較菜,但畢竟也不是麵糰,這樣的穿插行動風險太大。如果不能殺開一條血路,那就得想辦法讓埃及主動的分散開來,怎麼做呢?就是猶太人主動後撤,讓出空間拉開埃及軍隊的間距,說白了就是誘敵深入。
誘敵深入不是不行,但是在眼前的情況下風險也是不小,前面說了,埃及軍隊的主力都堆在一線,對以色列的防線壓力還是有的,戰場上最危險的情況就是頂住敵人的壓力後退,一旦出現閃失就會弄巧成拙,從誘敵深入變成真的大潰敗。
當然,這一點還不是本古里安最擔心的,他更擔心的是國際大流氓的干涉,怎麼說呢?一旦以色列國防軍開始撤退並誘敵深入,必然要放棄相當的佔領區,而一旦這時候國際大流氓強力干涉,利用安理會通過了停戰決議,那就對以色列相當不利了。畢竟停戰是以實際控制線作為劃分的,因為誘敵深入,以色列在實際控制線上肯定要吃大虧,這就太划不來了。
而要防止這一點,以色列就必須做一做國際大流氓的工作了,本古里安必須說服蘇聯一定要幫著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投否決票,否定一切不利於以色列的停火決議。否則,神馬誘敵深入是想都不要想的。
可能有同志要說了,以色列和蘇聯的關係不是不錯嗎?說服蘇聯難度並不大吧?
嘿嘿,國際政治沒有這麼簡單的,對於蘇聯來說,和以色列友好是有利可圖,或者說互惠互利,雙方利益一致的時候,什麼都好說,而雙方利益並不完全一致的話,那就要多考慮考慮了。
對蘇聯來說,幫著投反對票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好好的計算下利益收穫。幫以色列肯定要得罪美國,雖然蘇聯並不怕得罪美國,但是憑白的拉仇恨對蘇聯有什麼好處?以色列總要讓蘇聯看到點好處,沒有好處哪來的動力?
可能有同志要問了,你蘇聯想要什麼好處呢?蘇聯想要的很簡單,那就是讓以色列發揮MT的作用,充分的嘲諷拉仇恨,牢牢地吸引阿拉伯人注意力,將中東真的變成一座血肉磨坊。
好吧,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以色列和蘇聯之間打不成完全步調的原因所在了。猶太人可不是什麼戰鬥民族,他們想要的是重返家園安居樂業,之前在巴勒斯坦跟阿拉伯人干仗那是因為要搶一塊立錐之地以便於生存發展。如果阿拉伯人能夠接受,自然是可以井水不犯河水。
之前的第一次中東戰爭是因為阿拉伯人不接受猶太人這個鄰居,還想將鄰居的喉嚨割開放血,自然是要拚命。
一旦戰爭結束,震懾住了阿拉伯人,猶太人其實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主動出擊搞一個地區霸業什麼的。所以生存危機暫時解除之後,以色列跟蘇聯之間的共同利益變少而分歧增多,換句話說猶太人並不想變成蘇聯手裡的棋子,他想自己決定命運。從戰爭爆發前後以色列高層的反應也能看出這一點,比如他們很關注美國的態度,生怕跟美國人鬧得太僵。所以他們才一直是畏手畏腳裹足不前。
本古里安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決心緊急訪問美國,他希望做一做美國的工作,希望說服美國勸納賽爾收手,大家就維持現狀好好過日子難道不可以嗎?
很可惜,真的不可以。因為杜魯門希望事情鬧大了才好,這樣他也好轉移話題避免再古巴問題上繼續被新聞媒體吊打。至於納賽爾,他眼中的以色列就是宏圖霸業的墊腳石,消滅以色列是他既定政策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自然也不肯收手。而且在他看來現在是猶太人主動求和,這說明猶太人頂不住了,只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獲得全面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收手?開什麼玩笑!這根本不可能好不好!
也就是說本古里安這一趟美國之行又是白耽誤功夫,不光沒有起到停戰的作用,反而是讓埃及人的決心變強了,錯誤的以為在戰場上佔據優勢的是他們。反而加強了攻勢,準備一鼓作氣將猶太人推下海了。
緊急訪美沒有效果,對於本古里安來說也只能緊急去蘇聯訪問,探一探蘇聯的口風,看能不能以比較低的代價獲得蘇聯的支持。只不過他訪問蘇聯的時機也有點不太好,因為蘇聯此時忙著兩件大事,第一是籌備即將召開的大會,另一件事則是忙著《列寧全集》的出版校對工作。這兩件事佔據了政.治局委員的絕大部分精力,比如說準備退休的斯維爾德洛夫就是主抓后一件事,這位可是《列寧全集》的編委會主任。
為什麼必須要斯維爾德洛夫挂帥呢?原因也很簡單,列寧在完成了自己的校對整理工作之後情況就直轉急下,先是第三次中風昏迷,好容易才搶救回來,但是這一次中風徹底的剝奪了列寧的絕大部分語言能力,導師大人只能含含糊糊的表達一些意思了,不客氣地說根本就是「苟延饞喘」了。
所以中央就必須要有一個有威望而且經歷過列寧絕大部分政治生涯的老同志來幫助列寧做最後的校對。選來選去,也只有斯維爾德洛夫和托洛茨基合適,只不過後者也正忙著寫自己書,比如《托洛茨基全集》、《托洛茨基十月革命回憶錄》,老托也是忙得一塌糊塗,只能抽出少部分時間幫著導師大人做校對整理工作。而斯維爾德洛夫卻是清閑,而且也是列寧最親密的助手之一,由他來負責這項工作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至於李曉峰,他的主要任務是組織下一屆大會,畢竟這一屆就輪到他當核心了,一切都要圍繞他打轉轉,必須要有他來組織這次會議。
你想想,兩大核心,一個忙著編書,一個忙著開會,中東的那點兒事兒自然只能稍微靠邊站了,尤其是考慮到猶太人的騎牆做派,晾他們一下也更方便討價還價。
負責接待本古里安的是古比雪夫,按照下一屆大會的規劃,這位主要負責政府事務,是國家總理的角色,外交工作讓他負責也說得過去。
古比雪夫和本古里安之間其實也沒談成什麼,因為雙方的分歧是比較大的。古比雪夫代表蘇聯希望以色列在中東問題上能夠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說白了就是讓以色列加大力度拉仇恨。而這是本古里安不願意做的,他尤其不想得罪美國,而按照蘇聯的要求,不得罪美國是絕對不可能的。
反過來說,本古里安是希望給予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的支援,但你想想蘇聯又不是冤大頭,怎麼肯干。
所以本古里安在蘇聯轉了一個圈,也沒能收穫多少支持,蘇聯方面唯一給予的保證就是沒有保證,除非以色列遞交投名狀。
返回以色列的本古里安也是有些煩躁,這一趟出訪除了浪費航油和口水之外沒有任何收穫。兩個超級大國的態度都顯得很冷淡,看上去一切都只能靠以色列自己了。
那麼現在戰場上的情況又是咋樣的呢?埃及軍隊依然在孜孜不倦的試圖進攻,只不過收效不大。而以色列方面雖然固守住了陣地,但是總被動挨打也不是個事兒不是?
本古里安經過同國防部緊急商議之後,終於達成了一個有限進攻策略。按照他的要求,以色列國防軍將在這一階段轉入進攻,爭取在一周的時間內消滅兩到三個旅的埃及部隊,將戰線向前推進二十到三十公里。
按照本古里安的意思,這就是一次懲戒行動,主要目的就是打疼埃及人,讓埃及人放棄挑釁轉入防禦。這樣就算安理會的決議下來了,以色列也不會吃虧。
實話實說這就是一個折中的玩意兒,是以色列人畏首畏尾的最好體現。他們想要教訓埃及人,但又怕得罪美國人。所以只敢搞這種小規模的進攻,說起來這也是夠憋屈的。
反正以色列軍方對這個方案是不盡滿意的,但是這是來自本古里安的直接命令,誰讓本古里安擁有極高的聲望呢?所以哪怕是以色列軍方並不滿意,但也不得不接受。
不過還是那句話,戰場上的事情總是時時刻刻在發生變化的。本古里安這邊才剛剛決心反擊教訓一下埃及人,馬上另一條戰線又出現了問題,那就是戈蘭高地。在以色列獨立戰爭中,猶太人猛衝猛打是佔據了戈蘭高地的全部以及黎巴嫩的一部分。在戰略態勢上自然是相當有利。
但是從總體上說以色列的國力還是有限的,要想在西邊發動反攻,東邊可能就有點捉襟見肘的意思了。而就在此時,此前一直在觀看納賽爾表演的敘利亞終於也忍不住了,就在猶太人準備教訓埃及的同時,他們忽然在戈蘭高地全線發起了進攻,大有一舉拿下戈蘭高地殺入以色列腹地的意思。
這一變化讓以色列是措手不及,剛剛制定的反擊計劃自然是無疾而終了。甚至因為戈蘭高地這一線敘利亞人攻勢猛烈,猶太人別說抽調兵力去增援西奈一線,甚至還需要進一步動員預備役,甚至要進行全國總動員。
而全國總動員可不是開玩笑的,本古里安此時是不樂意進行類似的動員的,因為這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現在以色列的財政也並不寬裕,不能這麼隨便浪費。而且他很擔心,剛剛完成全國總動員,埃及人和敘利亞人又縮卵了怎麼辦?那不是白動員了一回?
一時間本古里安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必須好好考率一下下一步的對策了,而與此同時納賽爾也沒有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