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
薛萬徹等人知尉遲恭,王馬漢二人連破唐軍兩郡,一開戰即先聲奪人,屢立戰功,不由都是眼熱。
徐世績道:「戰國策有雲,秦下軹道則南陽動,而今我們逆軹道而上,反而則是三秦震動!關中之人要寢食不安了。」
徐世績這麼說,眾將都是一併大笑,屋內原本你爭我奪的氣氛頓時緩和了許多。
「不錯!朕這一次就是要走軹道!這行軍路線朕就不給你們看了,徐將軍必是心底有數,」李重九如此說過後,轉過頭來向張玄素問道,「運輸軍糧於道上的民役,都準備好了嗎?」
張玄素道:「回稟陛下,已是徵發河北民役二十萬,這些民役都是爭相前來,主動要求投軍的!」
單雄信哦地一聲奇道:「這是怎麼回事,哪裡來有爭著當民役的道理?」
張玄素當下道:「單將軍有所不知,作為我軍民役,從不無故徵發,每日朝廷給錢十文,作為工錢。而如果民役陣亡了,朝廷還會給民役家裡一筆錢作為撫恤。所以民役才會爭相前來。」
單雄信點點頭道:「這某曉得。」
「事實上還不止如此,」徐世績開口道,「陛下當年平劉黑闥,得河北時,允諾免河北諸郡稅賦三年。河北沒有經過大的戰亂,經過這幾年休養生息,河北百姓安居樂業,日子反而過得比開皇年間還好。故而今日踴躍前來投軍,他們都是為了來報答陛下昔日的恩情啊!」
聽徐世績這麼說,眾人臉上露出笑意。李重九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得民心者得天下。爾等率軍入關中后,當約束軍紀。不可屠戮百姓。」
眾將聽了李重九這麼說,一併受命。
李重九這一次動員了這麼大力量,用來運輸糧草,就是擔心人馬入境之後,因為軍糧不足,發生劫掠百姓的事情。
畢竟眼下關中馬上就要成為趙國的領土,這樣的事情發生當然對於日後趙國對關中統治是十分不利的。破國為下,全國為上,能儘可能低殺傷的佔領一國。對於將來統治大有好處,否則就是幾年,十幾年的動亂,都是我華夏子民,用不著這樣殺個你死我活的。
趙國征唐在河東部署了二十餘萬大軍,但運輸糧草的就要二十萬民役,可以想象輸送糧草的壓力有多麼大。要知道以往作戰,無論是平河北劉黑闥,還是下江淮杜伏威。都可以利用水路的便利來運輸糧草,但是這一次討伐關中,卻沒有這個便利。
不過如此整個趙國人力和物力的優勢,也是顯露出來。從國子監。郡學,縣學畢業出來的趙國官吏,已是很多都在各地衙門當差。當初溫彥博對李重九說。要十年之功才能完成的人才培養計劃,已是成功。
並非提前成功。而是十年光陰已過。
這些郡學,縣學培養出的學子。很有利的減少了,以往當地豪強士族把持地方的局面。要知道從秦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后,國家對基層人事管理只到縣令,縣尉一級,而今日的趙國,連衙門最低層的官吏書辦,不少都是從縣學讀書畢業出來的。
如此趙國對地方基層的動員力大大加強。從中央下達命令到地方,如臂使指,政令通暢。
再加上河北三年生聚后,儲備了充足人力,加上國家充裕的財力,都使得趙國國力提升了一個台階,遠勝於今日的李唐。所以只有眼下趙國的國力,才能發動這樣一場大的戰事,而相反以李唐現在的窘境,連維持五萬大軍出征一個月都辦不到。
這不由令李重九想起了楊廣徵討高句麗,因為當時剛剛開通永濟渠,所以楊廣為了炫耀永濟渠的運輸能力,動員了百萬大軍攻打高句麗。但是儘管有了永濟渠,仍需要無數物力運糧。
這艱難的地方,就是從永濟渠的終點幽州,將糧草運輸穿過大凌河河谷,最後抵達遼西前線通定鎮。這一條是陸路,沒有半點取巧的地方。百姓深入遼西不毛之地運糧多亡於道上,再上地方官吏與豪強勾結,再從中層層剝削,最後也是因此導致了征遼一戰,消耗了太多國力,使得隋煬帝背負了千古罵名。
於是李重九在河陽城稍事休息,留下程名振鎮守河陽后,自己率大軍進發。
一路之上,從舟師轉為陸行,路途就難免辛苦了。但是工部侍郎何稠卻替李重九解決這番辛苦。
何稠本就是能工巧匠,當年為楊廣徵討高句麗,而設計可以行動的活動木城,**城。史書上記載,這**城周回八里,城及女垣合高十仞,上布甲士,立仗建旗,四隅置闕,面別一觀,觀下三門,遲明而畢。
周回八里,女垣合高十仞,這記載實在太過誇張。
不過為何稠還是為李重九設計了一種五座大型馬車,可以供給七八人乘坐,仍不嫌棄擁擠。李重九將三輛分給了自己嬪妃使用,自己與幕僚們各乘坐一輛。若有任何軍情,另一車的幕僚可以隨時稟告軍情。
李重九獨自躺在馬車,看了一會左傳,打開車簾朝外望去,但見漫道之上,士卒正在埋頭前進。
徐世績的三萬屯衛軍人馬已是在前與蘇定方部會合了,在徐世績部的前方是猛將羅士信的三千輕騎。羅士信的三千輕騎與蘇定方部會師之後,將翻越軹道,與剛出太行山的尉遲恭部一併攻打李唐在河東的大本營絳州。
絳州一旦攻下,李唐在河東的防禦就已是宣告瓦解了。
在絳州看唐軍的抵抗強弱,就可以知道李世民的打算,看他是否引誘我軍深入,待尋機決戰?
想到這裡。李重九一敲車窗。
車窗外立即有廷衛官問道:「陛下有什麼事?」
「立即問張玄素,風聞司是否有長安唐軍主力的動向!」
李重九又重新閉上了眼睛。稍過一會,廷衛官回稟道:「陛下。尚未有消息。李世民封鎖了蒲津關浮橋,長安任何消息,都無法傳遞到這裡來。」
「這樣啊!」李重九略有所思道,「退下吧!」
廷衛官卻未走而是道:「陛下,張侍郎還有一事稟告,聞喜裴氏,河東薛氏,河東柳氏三位族長一併前來,在前方五十里處迎候陛下。陛下是否要見一下?」
聞喜裴氏。河東薛氏,河東柳氏三姓號稱河東三大族,而韋,裴,柳,薛,楊,杜又稱關西六大姓,除了隴西李氏之外。關隴門閥就屬這幾個大族,最有勢力了。
「可以見一面,對了,設宴招待。不可怠慢了。」
「諾!」
馬車前行,到了快中午時,在官道一旁一處村落停下。李重九下了馬車。三位族長一併在道旁跪伏相迎。
李重九道:「三位來此見朕,不知有什麼事?」
聞喜裴氏的族長。顯然是三人之中的領袖,他開口道:「聽聞陛下征討李唐。故而我們三人特來勞師。」
說著他身旁的趙國官吏送上一封禮單,李重九將禮單掃一眼,放在一旁道:「三位有心了。朕知道你們三族有不少子侄分別在李唐和大趙之中效力,之前朕沒有干涉,只是不想相難而已,眼下大戰將起,朕怕誤傷了這些子弟,想要幾位族長好言相勸,讓他們早日棄暗投明。」
三位族長面面相窺,他們沒有料到,自己話還沒有說出口,李重九就提前拿話堵住了。他們此來是為了結好李重九,讓他們攻唐之時,能夠放過那些投降的三族子弟,同時保護三族之人在關中的財產。
李重九看向裴姓一族的族長道:『朕的鴻臚寺卿裴矩是出自裴氏,確實是干臣,但是爾裴家的裴寂入唐為相后,眼下裴家子弟更多則是在李唐出仕,眼下你族長的表態可是很重要的啊。『
裴氏族長聽了連忙道:『陛下,實不相瞞,眼下裴公他日子也並非好過。『
「這怎麼說?」
『裴公原本一直受太上皇信任,並支持太子,反對秦王的,後秦王新主上位,為了籠絡舊臣將裴寂食邑增至一千五百戶,又接著郊遊之機,贊裴公有佐命之功。『
『但這一切只是暫時,後來新主坐穩君位,即借故多次削裴公爵位,並道你的功勞、才學,都不足居如今的地位,只是由於太上皇對你的恩寵,才位居第一。武德年間,政法方面紕漏謬誤極多,地方官吏施政紊亂,對此你也應擔負責任!我念及舊情,不對你施以極刑,現將你貶為員外郎,已是格外開恩了。『
「原來如此。」李重九心道。歷史上的李世民也是這樣的人物,對於投效太子一黨的魏徵,薛萬徹,李世民可以寬容。但是對於另一派打壓也是十分嚴厲,如裴寂歷史上就是被李世民一擼到底的,而這個時空他的下場也不太好。
李重九見裴氏族長,看見自己臉色稍緩,暗暗鬆了口氣,顯然也是承受很大壓力。與眼前裴氏族長一臉忐忑不同,其他兩名族長則是放鬆許多。
特別是河東薛氏的族長,甚至出言開解道:「陛下,河東裴氏乃是大族,子弟有幾千幾萬之多,實難保證有幾個不肖子弟,那麼不開眼為李唐效力啊。」
河東薛氏與趙國的關係眾所皆知,薛萬徹薛家一門四兄弟在趙國效力不說,河東三鳳之一的薛德音在李重九麾下任中書舍人。
薛氏族長說完,一旁柳氏族長也道:「是的陛下,族中總有一些頑愚之人,不懂得大勢所趨,妄圖螳臂擋車,但這樣人的陛下何嘗又放在眼底,自不會與他們計較。」
李重九聽了哼地一聲。
三名族長皆不明李重九的意思。李重九目光掃過三人道:「朕以往聽說過一句話,那是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自晉末以來,五胡亂華。天下更替,換了多少君王。中原大地,生靈塗炭。」
「但爾等士族大閥,卻不思為國盡忠,左右逢源,無論哪一艘船沉了,馬上就可以跳上另一艘船,繼續榮華富貴。如此不思為國盡忠,才使得門閥之內只有亂臣賊子而已,國家要你們何用?反而國家和社稷往往都是被你們這樣的人敗壞的。今日朕告訴你們沒有這麼便宜的事!」
李重九袖袍一揮。三人都是額上汗水下滴,當下一併倉皇地拜倒在地上道:「小民惶恐,開罪了陛下,萬望陛下息怒。」
三人都知,以李重九今時今日的勢力,雖不說將任何一族徹底抹去,只要斷絕族中之人仕途,那麼只要族中無人在朝做官,不需幾年這個大族就會立即衰敗下去。當然這是在大趙奪取天下的前提下。
李重九也沒有一味強硬下去。而是將三人一一扶起溫言道:「朕不是一個不講道理的皇帝。自開國以來,朕就講過,這大趙並非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大趙所有百姓的福祉所在。無論寒門士族,漢人胡人,士人商人。朕一視同仁,皆為朕之子民。若是哪一天。你們發覺朕只為了自己謀私利,而廢除公事。那麼這個皇帝,你們隨時可以廢除!」
「小民不敢!」三人都是一併言道,這種話也就李重九自己隨便說說罷了,但就算是說了,又有誰敢信。
李重九道:「你們能明白朕這番用心,就好了。河東薛氏有個薛收吧,他是李世民的親信。薛收曾來幽京,設計策反朕的心腹大臣,刑部尚書薛萬淑,這也是你們薛家的人吧。至於河東柳氏,李世民心腹柳奭是你們柳家的人吧,朕還記得當年就是他勸蒲山公降唐的,還有其叔父柳亨也曾是瓦崗軍的大將,但卻背主忘恩,勸謀主降唐,后憑著這進獻之功,現在也已是邛州刺史了吧!」
三位族長聽李重九一一道來,不說趙國情報工作實在做得夠好,僅說李重九這記性也實在太驚人了。這天下之中,似沒有什麼不在眼前這位皇帝的掌握之中。
三人當下無話可說,裴氏族長道:「陛下要我們怎麼辦,請示下,我們一定遵行。」
李重九滿意地笑了笑道:「識時務為俊傑,朕現在就要用你們的影響力,告之那些為李唐效力的子弟,若是他們繼續仕唐,那麼將來終身不可出仕我大趙,
若是頑愚的,還會殺了他們,並且他們直系子弟,永遠都不能在我大趙為官。若是眼下降趙,無論他們官居何職,到趙仕官,一律保留原位,薪俸比原來提高三成。若是兩者都不從,則可以辭官還家,從前為唐謀划之事,可以既往不咎。」
三名族長對望一眼,都是露出震驚之色,同時又是十分為難。這簡直顛覆了他們門閥士族,在王朝更替時,保持的立場。他們原則很簡單,就是不要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籮筐里。
兩邊下注,這才是一個士族生存在亂世之中的長久之道。甚至都不用兩邊下注,一方失敗了,然後立即更改門庭就是了,所以歷史上魏徵能六易其主,裴寂,封德彝等人也都不用說了。所以這些門閥士族的子弟,才會將自己家族的利益,遠遠看過高於國家利益之上。
當年就算沒有楊玄感,也會有另一個關隴門閥的子弟站出來反對楊廣的。
李重九問道:「怎麼不滿意嗎?」
三名族長連忙道:「不敢,陛下對於我們三族子弟,乃是再造之恩,小民立即就回去去辦!」
現在是刀架在脖子,他們哪裡敢違背李重九的意思。
「不用著急,」李重九笑著道,「朕已是備下薄酒,三位用了飯再走。」
三人不敢不從當下道:「那小民等恭敬不如從命。」
宴畢之後,三名族長匆匆離去,同時忐忑不安地想著他們帶回的消息,會給族中之人帶來怎麼樣的震動。
這時候姬川前來求見。姬川一見李重九即道:「陛下伐唐之舉,微臣是沒有認為不妥的,但眼下這件事微臣則必須直言了。」
李重九寬和地笑著道:「姬愛卿,什麼時候與朕說話吞吞吐吐過了,若不直言就不是你的風格了,但說無妨,朕聽著呢。」
姬川撩起袖子,大聲道:「陛下,需知道士族都喜歡騎牆,左右逢源的,不到最後都不喜歡站隊的。可眼下陛下如此強硬,要求河東三族現在就排隊站位,操之過急了,此舉固然會動搖部分之人,但也會將部分門閥士族往李唐那推得更緊,逼得他們不得不更忠於李世民,如此對於我們伐唐反而更是不利,反而讓李世民得到更大的幫助,他的麾下會聚攏一幫死忠之士。」
說到這裡姬川頓了頓道:「陛下,當年周滅齊國,也是沒有對河東士族斬盡殺絕,反而給與高官厚爵,只是不給他們掌握兵權就是。至於楊廣滅陳后,甚至還提拔了大量南陳降臣。」
「但是你忘了武皇帝,也是大量啟用江南士族,反而激起關隴門閥的反對,遭到殺身之禍的。」李重九反駁道。
聽了李重九之言,姬川頓時啞口無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