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第十三章同盟01
長孫無忌是先帝的大舅子,是新帝的親舅舅,也同樣是齊王李泰的親舅舅。
同樣是外甥,長孫無忌待李泰明顯不如待李治那樣親厚。
這裡面也許有個人喜好的原因,也有社會關係以及外界條件影響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還是:利益。
支持李泰所取得的利益不符合長孫無忌或是長孫家族的所求,長孫無忌自然不會選擇成為李泰的同盟者。
而李泰,我們可以認為他在一開始必定爭取過親舅舅的支持,可是那時的長孫相公正處於蟄伏避嫌狀態,又怎麼會搭理他呢?
至於後來堅定地支持李小九,也同樣有利益的影子在裡面。
事實證明,李二陛下最後還是聽從了大舅子長孫無忌的意見,立了李小九,長孫舅舅也從此踏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之路。
這一過程中,李家四郎李泰就實實在在成了兩人的踏腳石。
他怎麼能不恨!
長孫無忌不會不知道李四郎的怨恨的,但他不在乎。
當初在李二陛下病榻前,他不得已許下誓言,表示會好好照顧四郎,不讓他受到折辱,安樂平安過一世……
長孫無忌知道他肯定做不到。
不僅是他做不到,恐怕連李泰自己也不可能做到安分守己過一輩子!
曾經唾手可得的帝位被人生生奪走了,身為兄長卻要向小自己好幾歲,沒有他有才華也沒有他聲望高的弟弟低頭下拜,俯首稱臣,是可忍孰不可忍?!
長孫無忌明白,如果他想保李泰,只要力勸李治把他遠遠地安置在偏遠的州府去,不讓他參與任何中央的決策,也不讓他的消息傳到京城,李泰就能平平安安過一輩子了。
當然,這樣做也可能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讓擁有一顆文人般多愁善感的心臟的李泰,因為境遇不遂心,而憂憤早逝……
李治肯定不會想看到這種結果的!
新帝根基不穩,需要朝臣、宗室以及天下百姓的支持。
那麼,通常情況下,新帝初登大位就會繼續遵從先帝的政策,三年不改舊制,同時大赦天下,封賞百官宗親來市恩……
李泰是新帝的親兄長,不可避免地要被加封高位。
長孫無忌不能阻止,還要大力支持。
然而,覬覦帝位的親王可不止李泰一個。
相比李泰,長孫無忌對吳王的怨恨明顯比較深,當初李二陛下也許只是隨口一說要以李恪取代李治,長孫無忌可是一直都放在心上的。
而李恪明顯也不是省心的主。
他的母親楊妃一直是李二陛下的愛寵,幾乎成了繼后。
李恪也幾乎成了嫡子,甚至還有了李二陛下『英果類我』的評價……
這是一項巨大的政治資本。
再加上李恪本人也確實很有能力,在州府這麼多年來,處事相對公正,在地方頗有人望,其對新帝李治的威脅絕對高於之前一直在京中玩文字遊戲,被貶后就一蹶不振的李泰。
所以,長孫無忌敢於請李泰入京,封其高位,以打壓李恪之勢,進而分化反對新帝的勢力……
李泰果然不負長孫無忌所望,入京后根本沒想過向成為新帝的弟弟放低姿態,也很快吸引了一大批追隨者,把荊王李元景恨得牙痒痒……
吳王李恪倒是一直很沉得住氣,回京后一直閉門謝客,除了到幾個親近的宗室家中走了幾趟外,就是請王妃進宮說服楊太妃跟他一起居住……
如果不是長孫無忌的人好幾次破壞了某些人製造出來針對新帝的流言,吳王李恪還真是眾藩王的表率了!
吳王打得什麼算盤,長孫無忌哪會不知道。
如今聖人聲望如日中天,憑著他這樣一個藩王肯定是無法撼動的,再加上李績代表的軍方對李治的無條件支持,李恪自知無論是軍變還是和平演變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京中還有齊王和荊王兩人在,自己倒不如脫身事外,回到吳地發展勢力,到時候坐山觀虎鬥,說不定還能趁火打劫呢!
長孫無忌雖然已經洞悉了吳王的心思,卻也不能在明面上對李恪怎麼樣,還得配合李治好好褒獎李恪一番!
至於借口身體不適不已長途跋涉的荊王李元景也好,還是借口想去昭陵拜祭母后暫時不肯離開的李泰也好,長孫無忌覺得自己完全不必客氣了!
而正當長孫相公暗中收集罪證,打算將齊王黨人和荊王黨人一網打盡的時候,有個意想不到的人,跑到趙國公府舉報高陽公主意圖謀反!
這個人不是別人,卻是高陽公主的大伯子房遺直。
-------------------------------------------------------------------------------
-----------------------------------房小二倒霉的分割線----------------------------------------------------------------------------------------------------------
自貞觀十七年李二陛下改換太子以來,宗親中就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境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駙馬如杜荷,身死殞命;
駙馬如薛萬徹,坐事被貶;
駙馬如柴令武,坐事被貶;
駙馬如房遺愛,被擼成了白板……
這幾個駙馬里,前面幾個還能說是受出位之爭的影響被波及,最後一個房遺愛完全是被他老婆高陽公主連累的。
因為辯機的事,高陽公主被李二陛下徹底厭棄,不但封號降成了郡主,食邑被減了一半多,連公主府都沒得住了!
由於房遺愛死活不肯搬出梁國公府另立門戶,十七娘跟著房遺愛在他哥哥房遺直手下過活,日子過得別說有多憋屈了!
好容易熬到李二陛下崩逝,十七娘夫婦的日子才開始有轉機。
李治遍封宗親,把十七娘的爵位又提了回去,封號、食邑還有公主府全部都還給了她,還提拔了房遺愛到朝中當官。
論理,李治這樣厚待這對夫婦,兩個應該對李治感恩戴德才對!
可世上就有一種恩將仇報的人。
房遺愛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是恩將仇報的人,相反,他覺得自己分明是那種堅貞不屈,士為知己者死的國士!
新帝李治對他很好,這一點他承認,但他心裡自始至終還是向著四郎李泰的!
當年李泰奪儲失敗,許多心腹都被李二陛下或貶或殺或調走,房遺愛一直感到惋惜。
當李泰以齊王的身份重新殺回長安后,很快就在長安聚集了一班人馬,出入王府前呼後擁,勢頭不減當年,房遺愛彷彿又看到了希望……
他甚至說服妻子十七娘改換門庭,支持李泰。
高陽公主自然是無有不可,四處下注——只要是能搞垮李治的勢力,她都列為盟友!
除了勾搭荊王李元景外,高陽公主還跟吳王李恪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只有房遺愛是一心一意向著李泰的,大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架勢。
高陽公主每次與荊王李元景、巴陵公主夫婦、丹陽公主夫婦開座談會的時候,房遺愛免不了要誇讚李四郎一番,接著就是不厭其煩地遊說眾人擁護李泰……
兩對夫婦聽到這話還猶可,荊王李元景可是每次都聽得怒火中燒——誰見過跑到別人面前挖牆腳的啊?
最後,李元景實在是忍無可忍,決定給狂妄的房小二一個教訓!
卻說李元景得知房小二在教坊有個相好的舞妓,名叫綠娘的,房小二垂涎了很久卻一直沒得手。
李元景就讓人送了那個綠娘數十匹上用的絹,對她如此這般交代了一番。
那綠娘哪裡敢得罪荊王,又貪圖財物,自然是滿口答應了設計房小二的事。
於是,某日又在荊王家口若懸河地大讚李四郎的房家二郎,忽然收到了一封香噴噴的花箋,一看卻是綠娘邀他去南郊芙蓉園賞花喝酒的帖子。
房二頓時喜得渾身發癢,也顧不得老婆高陽公主還在身邊了,立馬跳起來就要告辭離去。
李元景一看房二那蠢樣,不由冷笑一聲,故意問道:「二郎這是要去哪裡?這般歡喜,莫不是佳人有約?」說著,他有意瞟了高陽公主一眼。
房二聞言,略顯心虛地看著高陽公主,支吾道:「貴主兒……我、我有些要事……」
高陽公主不屑地『哼』了一聲,甩手道:「去吧去吧……」
「多謝貴主兒~~~~~~」房二聞言立馬喜笑顏開,屁顛屁顛地跑了。
李元景看著房二肥碩的背影,故作惋惜地對高陽公主道:「侄女這般品貌,竟然嫁了如此蠢漢,委實可惜啊……」
「還不是我那阿爹做的好親!」高陽公主聽到這話,心中一股惡氣頓時涌了上來。「當初為了籠絡房、杜二人,我跟十六就成了籌碼……京中的貴主們,哪個沒一兩個相好的郎君的,孤不過是看上了辯機,阿爹就那樣待孤,一點父女之情都不念!」
「十九郎也是個偏心的,人家二十一娘的郎君都是從三品的御史大夫了,孤家的蠢貨才封了個五品!這叫孤的面子往哪擱?!」
「十六沒了丈夫,如今倒嫁了個好郎君!孤命苦,只能跟著這個蠢貨,連一份家業都奪不過來!」
「十七娘何必煩心,只要大事一成,你要什麼,還不是阿叔一句話的事,房氏兄弟不過螻蟻而已,你何必跟他們一般見識……」李元景哈哈一笑,湊過去摟著高陽公主的肩,低聲道:「我後堂新來了幾位美貌小郎君,不如讓阿叔為侄女引見一下,可好?」
高陽公主聞言頓時轉怒為喜,媚眼如絲,嗔道:「阿叔怎麼不早說?」
李元景又是哈哈一笑,道:「若是說得太早,豈不是要將小郎君分一半給房二郎?阿叔我可捨不得!」
「嘖!他哪懂這些!」高陽公主也知道李元景有褻(河蟹)玩小男孩的性(河蟹)癖,不過房遺愛那個蠢貨就知道追逐教坊里的俗艷女子,哪裡懂得這些貴族玩的東西。
「那可不一定,說不定二郎從明天開始就會食髓知味呢~~~~~~~~~~~」李元景神秘一笑,道:「其實,阿叔今天準備了一份大禮給二郎……希望侄女回府後不要見怪吶~~~~~~~~」
作者有話要說:應廣大群眾要求,準備虐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