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論精華

立論精華

40、明的滅亡,是明政府的無能,官吏的**,也是中原儒家文化發展的瓶頸(追求完美、龐大而笨重,繁瑣、複雜)而當時關外的文化發展,正是最簡潔、直接,是追求實用的文化。。。因此,清的勝利不如說是實用文化、經濟的勝利。但儒家文化雖然是世界上最龐大、繁雜而笨重,有他的局限,但終究能存在並發展千年,自有他的偉大的地方。儒家文化最大的特點,既是他的龐大和繁雜,由此而來的就是包容,包容一切文化。這個包容,說的好聽是包容,說的不好聽就是吞噬。儒家文化是條鱷魚,文化的鱷魚。拙見,笑談了,呵呵——動逝水(070114)

39、趙雲武力高於關羽的鐵證!

一)關羽和趙雲在敵人心目中的對比

1,關羽有一次被敵人稱做英雄,龐德。趙雲有五次被敵人稱做英雄,曹操、李典、夏侯懋、郭淮、萬政。

2,《關雲長單刀赴會》中,「呂蒙、甘寧見雲長手提大刀,親握魯肅,恐被所傷,遂不敢動。」,呂蒙、甘寧怕的是誤傷魯肅,並不怕手提大刀關羽。《諸葛亮大哭周瑜》中,周瑜部將皆欲殺之,因見子龍帶劍相隨,不敢下手」,諸將怕的是帶劍相隨趙雲。

3,,陸遜把關羽被玩弄於股掌,最終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如山倒,陸遜神機妙算。陸遜火燒連營命令全軍「不許暫退,晝夜追襲,只擒了劉備為止」,但是後來趙雲救駕,「陸遜聞是子龍,令軍退去」,陸遜抽自己的嘴巴。

4,,曹操對關羽的態度,「吾素愛關公人才武藝勇冠三軍,吾欲得之以為己用」。曹操對趙雲的態度,「吾若得這員大將,何愁天下不得乎?」

(二)關羽和趙雲對敵人的威懾力的對比

,關羽曾夥同張飛、劉備群毆過別的將領。趙雲從沒有夥同被人群毆別的將領。

6,關羽被群毆一次,土山(徐晃,許褚),僅有的這一次還是對手誘敵。趙雲被群毆過五次:驤山(張遼、于禁、李典),長板坡(馬延、張鎧,焦觸、張南),赤壁(徐晃、張合),鳳鳴山(韓瑤、韓琪、韓瓊),鳳鳴山(魏陣中八員將),其中,只有最後一次是對手誘敵。

7,曾公開侮辱或小看關羽武藝的有三人,袁術、荀正、秦琪。公開侮辱或小看趙雲武藝的沒有。

8,關羽處於顛峰期時,揚言要生擒關羽的有許褚、蔡陽,楊齡。趙雲處在顛峰期時,沒人揚言說生擒趙雲。

9,當面敢說要生擒關羽的有夏侯惇、蔡陽、龐德,當面敢說要生擒趙雲的也沒有。

10,龐德是于禁的先鋒,揚言要生擒關羽,而且差一點就成功,幸虧關平救去。蘇顒是郭淮的先鋒,也揚言要生擒趙雲,結果被趙雲一槍刺死。

11,朱然、蔣欽都曾在馬上大呼「關羽投降」,關羽不降;趙雲沒有大呼「邢道榮投降」,邢道榮主動滾馬投降。

12,關公叫曰:「關將在此,龐德何不早來受死?」,龐德出馬和關公大戰百合。趙雲大喝:「趙子龍在此」,驚得魏兵「落馬者百餘人,余者皆越嶺而去」。

(三)關羽和趙雲的擒將能力的對比

13,關羽生擒過一人,王忠。趙雲生擒三人,陳應、吳懿、韓瑤。

14,關羽本想生擒車胄,「車胄繞城而走。雲長趕來,本要活捉,手起一刀,砍於馬下」。

趙雲也想生擒吳懿,「只一合,生擒吳懿,戰退敵軍,救出張飛。」

(四)關羽和趙雲的防守能力對比。

1,關羽被韓福一箭射中,「韓福閃在門首,儘力放了一箭,正中關公左臂」。書中對韓福的箭術如何未作交代。

趙雲被陳應飛叉襲擊,「陳應回顧趙雲馬來相近,用飛叉擲來,被雲一手綽住」。書中交代陳應獵戶出身,會使飛叉。

16,關羽被龐德一箭射中,「關公卻抬頭看時,弓弦響處,箭早到來。關公躲不及,正中左臂」。書中對龐德的箭術如何未作交代。趙雲曾被韓瓊連射三箭,「一連三箭,都被子龍用槍撥了」。書中交代韓瓊精通武藝,弓馬過人。

17,關羽被曹仁手下的一箭射中,落於馬下。趙雲面對袁紹的弓箭手矢如雨下,毫髮不傷;面對周善的軍士放箭,以槍撥之,紛紛落水。

18,黃忠一箭射中關羽的盔纓,黃忠饒了關羽一命;趙雲也一箭射中萬政盔纓,趙雲饒了萬政一命。

(五)關羽和趙雲的單挑能力對比

19,一合之內的對比。關羽交手一合之內的有十人:程遠志、華雄、荀正、孔秀、卞喜、王植、秦琪

、夏侯存、韓福、楊齡。其中,秒殺三人。

趙雲交手在一合之內的有十四人:高覽、裴元紹、張虎、夏侯恩、鍾紳、邢道榮、慕容烈、焦炳、朱然、朱贊、蘇顒、金環三結、淳于導。其中,秒殺九人。生擒一人。

20,關羽一合斬了華雄,書中交代華雄剛三合斬了俞涉又去不多時斬了潘鳳,體力有所消耗。趙雲零合挑了高覽,高覽剛三合斬了劉辟,體力幾乎沒有消耗。

21,一合到三合的對比。關羽一合以上三合以下的正面單挑中,沒有一次能殺死對方。趙雲單挑一合

以上三合以下,只有一次沒能殺死對方。

1)關羽v文丑,「戰二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趙雲v晏明,「交馬不及兩合,一槍刺晏明落馬身死」。

2)關羽v蔣欽,「不三合,欽大敗而走」(誘敵)。趙雲v鍾縉一槍刺鍾縉於馬下

3)關羽v朱然「未及三合,朱然便走」(誘敵)。趙雲v韓瑛,戰不三合,一槍刺死於馬下。

4)關羽v潘璋,「戰不三合,潘璋敗走」(誘敵)。趙雲v韓德,戰不三合,一槍刺死於馬下。

)關羽v孟坦,「孟坦戰三合,撥回馬走」(誘敵)。趙雲v潘遂,戰不三合,潘遂敗走(誘敵)。

22,數合的對比。關羽v車胄,「車胄戰未數合,遮攔不住,拔馬便回」,車胄沒有斬將記錄。趙雲v呂曠,「不數合,趙雲一槍刺呂曠於馬下」,呂曠曾不數合斬岑碧。

23,不明回合數的對比。關羽擂鼓斬蔡陽,使「張飛見了大喜」。趙雲未曾安席斬了劉峻、馬漢,使馬超「倍加敬重」。

24,同一對手的多次交鋒對比。關羽v紀靈,一次交手二十合紀靈大叫少歇(紀靈不敵),一次「袁術慌逃,雲長趕來,紀靈抵住」。書中交代紀靈「山東人也,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

趙雲v周倉,周倉被趙雲連勝數次,身中三槍。書中交代周倉「兩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虯髯,形容甚偉。」

2,關羽單挑有次超過十個回合,其中只勝了一次。趙雲單挑有六次超過十個回合,其中勝了三次。

26,關羽數十合斬了管亥,,趙雲十數合槍挑麹義,十數合敗李典,十餘合敗張合。

27,關羽數十合斬了管亥,管亥是十萬黃巾的頭領。趙雲十數合敗了李典,李典曾生擒同樣是十萬黃巾頭領的黃邵。

28,和關羽鬥了八十回合的有一人,徐晃和關羽大戰80回合,關平鳴金。和關羽交戰的徐晃,體力受到的損失是三十個回合。

和趙雲鬥了0回合的有一人,文丑和趙雲大戰五、六十個回合,不分勝負。和趙雲交戰的文丑,體力受到的損失是十數個回合。

29,和關羽斗百合以上的對手有兩個。和趙雲斗百合的對手無。

30,關羽的對手中,有一人被稱為有「萬夫不擋之勇」,黃忠,黃忠和關羽戰平。趙雲的對手中,有兩人被稱為有「萬夫不擋之勇」,邢道榮、韓德,二人均被趙雲速挑。

(六)關羽和趙雲的突圍能力

31,關羽有一次如入無人之境,當時關羽是出陣。趙雲有三次如入無人之境,每次趙雲都是沖陣。

32,關羽被圍四次,一次無法脫身而降(土山),一次殺出重圍(驤山),一次無法脫身被關平、廖化救出(南山崗),一次歸神(麥城)。趙雲被圍五次,一次保著公孫瓚殺透重圍(磬河),一次保著劉備全身而退(驤山),一次懷抱阿斗進出(長板坡),一次殺出重圍(天水),一次無法脫身被關興、張苞救出(鳳鳴山)。

33,關羽土山被圍無法脫身,當時的關羽正處於顛峰期。趙雲鳳鳴山被圍無法脫身,當時的趙雲已是暮年。

和徐晃軍隊人數不明,這樣敵人總數可能不會超過兩萬五。鳳鳴山被圍,趙雲手下有千餘人,對手董僖薛則各帶三萬人馬,主帥夏侯懋軍隊人數不明,但肯定超過董僖薛則的人馬,這樣總人數很可能十多萬。

相同對手之間的對比

3,關羽和朱然大戰三合,朱然詐敗。趙雲一槍刺死朱然。

36,趙雲和許褚交手后,趙雲旬日搦戰,許褚不出;長板曹操要生擒趙雲,許褚也大氣不出。

關羽和許褚交手后,許褚卻揚言要生擒關羽。

37,關羽和張遼交過手,稱張遼的武藝不在自己之下。趙雲獨斗張遼、于禁、李典,

38,關羽的對手文丑曾經戰平趙雲。趙雲的對手徐晃曾經打敗關羽。

39,心怯的文丑,在關羽面前還打了兩個回合才跑。心驚肉跳的徐晃,即使有張合在旁,也根本不敢和趙雲交戰。

40,下邳城下,「夏侯惇使人於城下辱罵。公大怒,引三千人馬出迎,與夏侯惇交戰」,誘敵的是夏侯,喪失理智的是關羽。博望坡上,「夏侯惇大怒,拍馬向前,來戰子龍。」誘敵的是趙雲,喪失理智的是夏侯。

(八)箭術的對比

關羽箭射成何,「成何向前死戰,被關公一箭射落水中」。全書中,關羽只射了一箭,命中率百分之百。

趙雲箭射徐盛,「箭到處,射斷拽篷索。那篷墜落下水,其船便橫。」趙雲箭射韓瓊,「被子龍一箭射中面門,落馬而死」。趙雲箭射萬政,「萬政勉強來敵,被子龍一箭射中盔纓,驚跌於澗中」。趙雲射了三箭,只有一箭命中。

因此,關羽的箭術要強於趙雲。

綜合以上的事實可以得出結論,趙雲在除了箭術外的個方面要遠遠強於關羽,所以趙雲的武力高於關羽——拖把爺(070104)

38、三國時期蜀國最大的千古迷念(申精)

三國時期的蜀國,是劉備一手創建,劉備依靠的就是「劉關張三結義」及趙雲等的兄弟伙核心集團,再加上所謂「仁義布四海」策略收買人心,最終吸引的諸葛亮、龐統、法正等大批天下奇才人物加盟而建立的。

該國的建立以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並奪取漢中為標誌。劉備一生與曹操交戰無數次,僅有此次大勝曹操,並強有力地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及上庸等地,以強大的實力說明了中國北方最強的曹操的力量已不入劉備了,劉備的力量強大到可以公開對抗曹操,並戰勝曹操了,東吳孫權的實力自然在曹操之下,劉備的力量達到了全盛和頂點。[轉自鐵血社區bbtieue/]

劉備此時有荊州郡(荊州共9郡:3郡由劉備歸還東吳,1郡在曹仁手裡),東西兩川,漢中及上庸,以及雲貴等地,有關張趙馬黃五虎大將,以猛將魏延、以及李嚴、李恢、馬忠、付彤、黃權、王平等等、可謂兵強馬壯、人材濟濟。但,此後的劉備及諸葛亮卻作出了令人十分不解的用兵戰略,用鎮守荊州郡之地的兄弟伙集團中二兄弟關羽出兵攻擊北方的曹操,卻沒有派任何一支蜀**隊從其它方向策應、協助、支援。結果,已經鎮守荊湘之地十餘年的關將軍(且年齡已達8歲),出兵與曹操部隊的于禁曹仁徐晃等部激戰近3個月,雖打敗於禁,但被曹仁阻擊於襄陽城下,兵疲乏術,無法破城,后與曹的徐晃援軍交戰時,被徐擊敗。最後,關將軍的後方荊州郡也被東吳呂蒙襲奪,關將軍之部在曹軍和東吳大軍的兩面襲擊打擊下潰敗、關羽及義子等忠勇將士全部戰死,真可惜!

從關羽出兵北伐到戰敗死亡,時間長達4個多月,關將軍率部苦戰到死戰,始終沒有任何一支來自蜀國友軍的支援,就是按劉備與諸葛亮的著名的「隆中對」里,所制定的戰略,也應該是蜀國主力大軍從漢中向北或向東攻擊曹操,而荊州北上的蜀軍應是偏軍出擊。但劉備及諸葛亮卻要關羽的荊湘部隊為主攻,而且居然沒有蜀國其它方面的攻擊配合,也沒有派智能之將來替關羽防守荊州郡。而劉備得到漢中及上庸等地后,完全有能力和實力派大將率軍支援關將軍的,劉備當時的眾多戰將(如張飛、趙雲、馬超等)都有可以派出來支援關將軍的。[轉自鐵血社區bbtieue/]

關將軍年邁已高,勞師遠征,後方無能人智士防守,在曹魏和東吳的雙重打襲下,關將軍哪能自保得了,但關將軍還是忠實地執行命令、盡心盡忠,直至戰死、以身殉職,真是可惜之致!可憐之極!《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上都未對關將軍的奇怪的孤軍北上一事作說明或解釋,都只說是劉備及諸葛亮的安排,那劉備與諸葛亮的如此安排布署的意圖是什麼呢?為什麼要進行如此的戰略變更和戰役冒險呢?最突怪的是,劉備登基當皇帝后,一定要伐吳,為關將軍報仇。可此時關將軍已死三年多了,三年多的時間裡都不出兵打東吳,當了皇帝了就可以打了嗎?劉備伐吳時,劉備的高級戰略參謀法正已死,黃忠也不行了,而且出戰之前張飛也洗白了,也不讓趙雲參戰、魏延、馬超等均不去參戰,諸葛亮也留守,用了一大批無名無能之將,能打勝仗么、能報仇么?

從派關將軍孤軍北上、到無任何支援敗死、到三年之後才想起、到用次等軍隊攻吳劉備和諸葛亮等人究竟在作什麼呢?

後世之人對此多有不解:是要關將軍死么、是模不開情面非要去報一下仇么,是有意消除原劉璋的降將將兵么,或者是劉備被諸葛亮蒙騸,或者是關羽不聽話要教訓一下結果事整大了無法收場么關將軍奇怪之出兵到死都是蜀國最大的千古之迷念,請眾位網友評述之——拖把爺(070104)

37、重孔子輕管仲是中國最大的悲劇作者:佟平說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思想家,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孔子而不是管仲,即便是在過去一百年中反孔最激烈的年代里,也沒有多少人想到要重視管仲。我覺得中國兩千多年來最大的悲劇,就是錯誤地重視了孔子的思想而沒有重視管仲的思想,如果我們今天還不果斷地糾正這一錯誤,中國將繼續錯誤下去。管仲(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年)出生於當時的齊國,即今天的安徽省穎上縣。孔子(公元前1年——公元前479年)出身於當時的魯國,即今天的山東曲阜,從時間上來說,管仲是孔子的前輩老師,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孔子實際上只繼承了管仲思想的十分之一二,管仲說「禮、義、廉、恥是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之」,孔子繼承和發揚了管仲的這一思想,形成了儒家思想,但是卻沒有理解或者說否認了管仲同時提出的另外一個重要思想「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因為孔子既不懂怎樣才能讓老百姓「倉廩實、衣食足」,也不贊同讓老百姓過上富裕的日子是最重要的,甚至鄙視立志務農的人,孔子在《論語》中公然把向他請教怎樣種莊稼的樊遲說成是小人,還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儒家思想崇尚空談、追求意識形態,把空談和意識形態上升到空前的高度,其繼承者甚至發展到「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地步。管仲的才華,除了表現在倫理道德上面,還表現在經濟、哲學、政治、法學、軍事、外交,教育、人才、管理等方面。管仲的思想博大精深,即有治理國家平定天下的實踐經驗,也有怎樣治理國家的理論總結,被梁啟超譽為「中國之最大的政治家」,也被人稱之為「儒道法思想的先驅」。管仲在齊國國君初亡、全國陷於一片混亂的狀況下,受命於危難之中,三年便使這個邊陲小國民富國強,然後使其國君成為春秋第一霸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執政四十餘年而善終。孔子雖然也在《論語》中自誇:「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然而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在孔子2歲的時候,曾被魯國國君重用過,但是到孔子歲離開魯君的時候,完全沒有出現三年有成的局面。孔子不懂經濟、不懂軍事、不懂外交、不能像管仲那樣教育農民怎樣種莊稼、也不懂得怎樣從全國選拔人才,只會重複那一套恢復周禮的論調。天真地以為只要實現了他所倡導的那一套意識形態,就能治國安邦平天下了,一切的國計民生的問題就都能解決了。孔子的空談和強調意識形態的治國理念是被他的時代所唾棄的,所以儘管他周遊列國十幾年,卻沒有一國聘用他,因為當時的國君都知道,憑孔子的那一套是無法治理好國家的。然而,漢朝之後的封建君主們為什麼反而重孔子而輕管種呢?我想主要原因是漢朝之前,尤其是秦朝統一之前,國君們都懂得人才的重要性,甚至把得人才看得和得天下一樣的重要,所以在那樣的情況下,管仲這樣的有實際治國安邦才華的人是得到尊重的。但是漢朝之後的國君,往往都覺得自己才是最聰明的最至高無上的天子,所以從內心上不再重視人才,因為他們更加需要的不再是人才,而是孔子一樣的奴才順民,需要的是儒家思想這樣的順民忠君的思想和理論。對於他們來說,能不能讓老百姓富裕、能不能發展經濟、能不能治理好軍隊、能不能管理好國家等都不重要,只有保證君主的絕對權威和君主的皇權統治的安穩才是最重要。宋朝由於儒家思想的發達,被文化欠發達的蒙古族滅亡了;明朝也由於儒家思想的發達,被文化欠發達的滿族滅亡了;清朝的皇帝們被儒家思想漢化后高喊著「孝治天下」,結果被西方列強和革命黨的槍炮滅亡了。文革中我們被極端的意識形態搞得天怒人怨,國民經濟面臨崩潰的邊緣。現在一些人又在高呼要用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或者以自由主義治理國家等,其實不管是什麼主義,都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中國人兩千多年來重孔子而輕管仲的最大悲劇是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觀點:總以為只要推行了一種意識形態就能治理好國家,兩千多年來的中外歷史已經證明這樣的思維其實是錯誤的。國家是一個由多種系統構成的複合體,怎樣治理國家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性工程,最最粗略地劃分也可以分為經濟體系、社會保障體系、政治體系、軍隊國防外交體系等,而意識形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由於歷代封建皇帝對儒家思想的推崇、文革的極端化思維方式的影響、以及冷戰思維下不同意識形態的國際間較量,使得意識形態的作用被無限放大了,以至於給了許多的愛國志士一個錯誤的觀點:只要推行了某種意識形態就能治理好國家了,就像孔子當年所幻想的那樣「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使得許多很有才華的能人志士誤入「務空不務實」的歧途,整天熱衷於空談,無心立志於實幹,實在是害人不淺啊。所以,現在應該是中國人從重孔子輕管仲的悲劇中清醒過來的時候了。當然,孔子的儒家思想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孔子的《論語》作為一部勸學和個人道德修養的書,還是非常值得看的,但是作為一部治國安的書,實在不值一讀,甚至應該多加批判,以免被誤導。相反,管仲的《管子》卻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治國安邦的好書,值得有此志向的人們認真學習,多多借鑒。以上是最近閱讀了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聖賢人生叢書」之《孔子≈#8226;執著人生》和《管子≈#8226;權霸人生》后的一點感想,書之與各位同好探討——鳳鳴幽竹(061208)

36、看了大大的答公眾問中的關於薊縣話的問題,特幫作者解釋一下:

原文如下:關於薊縣話的問題,當初只想做為一個讓主角快速融入東漢的契機,一筆帶過,但既然多人關注這一點了,就再說說。曾見一些歷史書中,將漢朝方言分八區,或十三四系類,至於漢朝的官方語言,則與現時廣東客家話略有相似,因為客家人的第一批祖先是從王莽篡位到三國時期南下的漢人,所以保留了相當部分的漢古語,而且連習俗也延續了下來,因此現在有說,要研究漢朝文化,一定要先研究客家文化。當時薊縣話應該屬於幾大區的方言之一,但不是官話。那麼究竟薊縣話是怎樣的方言,又與現在的北京(普通)話又無大的差別,就真未再見過相關的文獻資料了。(不過這裡非常歡迎古文學、考古學有心得的大師指教。)也有鑒於此,才敢放膽給主角設定了這樣一個快速融入的契機,本來還想再寫一寫主角學完薊縣話,再學官話的內容,但怕讀者說羅嗦,也就省了,或者也因此引起有讀者誤會。總而言之——漢朝官話不是京腔、也不是薊縣話,薊縣話僅是幽州一個方言。

解釋:

漢朝方言和現在的方言是兩碼事,當時的漢語和現在幾乎沒有共同點,很像嘉戎羌語,和現在根本不可能溝通客家話來自宋元時期,和漢朝漢語關係亦不能溝通,實在要說只能說客家話由漢朝漢語演變而來當時的薊縣話屬於當時的燕方言,由於比較靠近北地,受諸阿爾泰語影響較大,與當時洛陽音、長安音都差得比較多,但還是可以勉強溝通的簡單一句話,當時的漢語和現在的漢語看起來就像英語和漢語的差別——夷州海客(061127)

3、真實的張飛三國文化一直盛行於亞洲,一本《三國演義》在世界各地傳閱。人們始終受到此書的影響。書中的猛張飛也是人們精精樂道的一個人物,應該說,驍勇威猛不一定就莽撞粗率。三國時代的很多猛將,在小說戲曲里就不是這樣。呂布雖勇而無謀,但並不憨莽。關羽之威猛不亞於張飛,但人們卻常看到他於帳內燈下,綽髯憑几,看《春秋》之書,有一副儒雅之士的風度。還有趙雲、馬超……《三國志≈#8226;張飛傳》記載,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劉備曾告誡他:「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後來,他率兵欲會合劉備伐吳,果然被他的部下殺了。好刑殺、鞭撾下士,這可能與粗莽有關,但主要是不愛恤部下。而記載的「怒鞭督郵」實際是劉備所為!而縱觀整部《三國志》,一點都沒對張飛的介紹(中國史書的特點,寥寥幾筆,記載不詳)。那麼到底張飛是黑臉威嚴,勇猛無謀還是其他呢?四川發現的張飛像和手跡可能為我們揭示出一個真實的張飛:四川簡陽張飛營山上發現了張飛的石像,該石頭頭像和我們今人心目中的張飛形象大相徑庭。該石像約四五米高,近三米寬,只有頭部,沒有身體四肢。值得稱奇的是該「張飛」慈眉善目,耳長唇厚,臉上竟沒有一根鬍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專門為頭像做過測量和鑒定,稱該石像建於唐代。對於它是否就是張飛,考古專家沒有結論。但根據當地久遠的傳說,這是唐代工匠為紀念「五虎上將」張飛憑一人之力喝斷當陽橋、震懾萬千敵軍,而在張飛紮寨處專門修建的。該石像的發現使人們對歷史上的張飛真實面容不得不做重新審視。關於張飛的勇猛歷史書上多有記載,「猛張飛」為所有的歷史學家所認可。中國「三國演義」學會理事陳翔華先生告訴記者,歷史上的張飛是一代名將,以勇著稱,這一點為所有的歷史學家所認可。陳壽的《三國志》記載,當年長坂坡他喝退曹操萬千兵馬,歷史上確有記載。也記載了他俘獲嚴顏,義釋嚴顏的過程。此外,還有他打敗曹軍名將張的經過。說他「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陳壽對他和關羽的評價是:張飛和關羽都是稱得上可與萬人匹敵的英雄,是當世的勇猛臣子。關羽曾殺敵報答曹操的厚恩,張飛大義釋放了嚴顏,有國士的風度。關羽對士兵很好,而對士大夫們卻很傲慢;張飛尊敬、愛戴有聲望、有地位的人,卻不愛護士兵百姓然而對於張飛的殘暴,陳翔華說,關於張飛鞭打督郵的事則是小說家的附會。實際在安喜縣鞭打督郵的是劉備。元明小說家在寫張飛形象時,基本把他和《水滸傳》里的李逵歸為同一人物類型,於是把劉備的事也安在了他的頭上。張飛的容貌一直是一個謎,張飛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後主劉禪,想必都很漂亮。陳翔華說,《三國志》上說劉備「大耳垂肩,雙手過膝」;說關羽為「美髯公」。但對張飛的長相始終未著一筆。小說戲曲里的張飛「黑臉叫喳喳」完全是藝術家們的想象。歷史上的張飛是涿郡(近河北涿州人,和劉備是同鄉,兩家距離只有幾里路。當年劉備就是在涿郡拉起隊伍起兵打天下的。張飛家和劉備父子的關係一直非常緊密。張飛的長子張苞早卒,次子張紹官至侍中,后隨後主劉禪投降了魏國,被封為列侯。張飛的妻子為魏將夏侯霸的從妹(叔伯家妹妹,而夏侯霸是名將夏侯淵的中子(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小。《三國志》第九卷夏侯淵傳注引《魏略》說,建安五年,夏侯霸的從妹年十三四歲,「在本郡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章武元年,劉備稱帝,以張飛的長女為劉禪太子妃,劉禪即位后,封張飛的長女為皇后。1年後,張飛的長女死去,劉禪又娶張飛的二女兒,先封為貴人,后立為皇后。這也就是說,實際上夏侯淵是張飛的老丈人親弟兄,而劉禪又是張飛的女婿。夏侯淵被蜀將黃忠殺死後,張飛的妻子曾請求安葬他。後來魏國司馬氏當權,夏侯霸害怕遭到迫害,逃到了蜀國。劉禪接見他,對他解釋說:「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先人之手刃也。」意思是說,你的父親被殺,不是我父親親手殺的。劉禪還指著自己的兒子對夏侯霸說,這是你們夏侯家的外甥。此後,夏侯霸被封了爵位,劉禪對他非常恩寵。歷史上的張飛不獨是一員武將,相傳他能寫詩,會畫畫,還是一位相當有名的書法家。重慶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師範大學教授管維良認為,「《三國志集解》等所記錄的張飛會畫畫,能寫詩,且詩文很好,不是一個純粹的武將。」明代文史學家曹學佺在《蜀中名勝記》第二十八卷記載,順慶府渠縣有一個八山,山下有一石,題名云:「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於八,立馬勒石。」渠縣即岩渠縣,縣城東北里有八山。清代,趙一清所寫的《稿本三國志注補》中關於張飛傳補註,引自《方輿紀要》上的話說:八山「山下有勒石云: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於八,立馬勒石。蓋張飛所親書也」。《三國志集注》中張飛傳集解引也認為這句話是張飛親筆題寫的。並且說,原刻石經過風化剝蝕,已經不太清楚,清代人根據拓本又重刻於八山石壁上,書法為隸書。1961年,由柳溥慶編寫,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習字帖所附的《正楷書法名家的簡歷和逸聞》中說:「我國書法家並不限於文人,武將中亦不少,如張飛、岳飛等,文武兼備的將領中尤多,如顏真卿、范仲淹等。」這些資料都可以證明張飛不但會寫字,而且書法非常好。除此而外,清代趙一清《三國志注補》張飛補註引《方輿紀要》上說,相傳張飛曾屯兵於荊州石首縣西的張屯湖,張飛剛被封為新亭侯,便命鐵匠用赤朱山的礦石為他煉一把刀。在上面銘刻著:「新亭侯蜀大將也。」後來范強殺死張飛,帶此刀投奔了吳國。學者盧弼認為:「按說張飛鑄刀銘字,應當署名漢將,必然不會說蜀將。八山勒石就寫作漢將,可以證明。」在鄧拓《燕山夜話》有一篇《由張飛的書畫談起》,說相傳張飛擅長書法,還會畫畫,北京出版社印行的一本《標準習字帖》的《編后》,就把張飛作為武將中的書法家。鄧拓找了很多材料說明這一問題。比如,南北朝時代梁陶宏景的《刀劍錄》說張飛初拜新亭侯,命匠人煉赤朱山鐵為一刀,刀上銘刻「新亭侯蜀大將也」幾個字,有人說,這《新亭侯刀銘》就是張飛自己寫的。還有,明代有一部《丹鉛總錄》,說涪陵有張飛刁斗銘,文字極工,是張飛自撰自寫的。更讓人驚異的,當是相傳張飛在八蒙山大破張郃之後,留下的《張飛立馬銘》,又叫《八蒙摩崖》。這段銘文是明代在四川流江縣八蒙山(一說在渠縣山崖上發現的,寫著:「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蒙,立馬勒銘。」據說,現在雖然壁裂字毀,無法再找到這個摩崖石刻的殘跡,但還能看到清代光緒年間的一個拓本,上面有清末胡升猷的題識。另外,明代卓爾昌編的《畫髓元銓》也記載:「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還可以找到一些材料說明這一點。比如,元代吳鎮有一首題為《張益德祠》的詩便寫道:「關侯諷左氏,車騎更工書。文武趣雖別,古人嘗有餘。橫矛思腕力,繇像恐難如。」車騎便是張飛,他於章武元年(221拜車騎將軍。照吳鎮的說法,張飛的書法很有造詣,連三國時著名書法家——魏的鐘繇、吳的皇像也恐怕比不上。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歷史上的張飛雖然驍勇威猛,卻不一定粗率橫莽,至少,他應該有一些文士的素養和氣質。——訴訟37(061128)

34、張飛是劉備集團中的重要成員,他跟荊州的關係也很密切。劉備在荊州立足后,他先是做宜都太守,后又調到南郡,跟諸葛亮、關羽、趙雲一起守荊州,曾與趙雲共同攔江截下阿斗。後來與諸葛亮、趙雲一起入川,協助劉備攻取益州,成為巴西太守。劉備稱帝后,升任車車奇將軍,是當時蜀漢軍銜最高的將領漢代車車奇將軍僅次於大將軍,蜀漢對大將軍一職未設,同時兼任司隸校尉,統管京師成都,不久被害。本文對張飛作一個比較宏觀的研究,著重講講他的傳奇色彩。歷史上,張飛是與關羽並稱的一員猛將。關羽身後,榮升為至高無上的關帝、關聖,至今端坐神龕享受著人間煙火。張飛身後,雖沒有這份福氣,但同樣令人敬佩,民間各式各樣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都加到他的頭上,成為最富傳奇色彩的一位三國英雄。在《三國演義》問世之前,張飛是人們心目中的三國第一好漢,就連成神成聖的關羽也比之不及。從這個角度講,張飛也是至高無上的。他與關羽所不同的是,一個是基於對英雄的神化,一個則是屬於對英雄的神話化;再就是自《三國演義》問世后,對關羽的神化進而升級,至清代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而張飛的神話色彩則大大減弱了,以致人們一般對他的認識只停留在《三國演義》對他的形象塑造上。從張飛形象的產生及形成過程看,我們可以發現張飛至少有三個形象,三個張飛。一個是《三國演義》成書之前主要由宋、元民間藝人塑造的張飛,這個張飛的性子暴烈,英雄壯舉充滿傳奇色彩,其武藝之高強三國其他名將均無人能及,屬於極事誇張的帶有神話色彩的傳奇式英雄;一個是《三國演義》塑造的張飛,這個張飛被羅貫中和毛宗崗父子作了一番改造,摒棄了民間傳說中一些過於誇張的內容,又保留了傳奇式張飛的基本性格特點和故事,其總體形象介乎傳奇與史實之間,半真半假,英雄還是英雄,只是不像先前那麼神奇了;再一個是史書中的張飛,這個張飛是實實在在的三國英雄,最接近歷史的真實。我們說最接近歷史真實,因為史書對張飛的記載過於簡略,難以盡觀其全貌。史書中的張飛與《三國演義》中的張飛,通常人們比較了解,這裡我們著重觀察一下宋、元民間故事、平話、戲曲等塑造的張飛。這個張飛,最富傳奇色彩,也最富有平民英雄的特色。現在人們心目中的張飛,經過《三國演義》的加工、改造,儘管跟原先的傳奇式英雄與歷史原型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形象仍主要來自先前民間藝人別具匠心的創造。觀察這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三國英雄,可以幫助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我們民族傳統文化心理的一些特點。奇異的外貌特徵張飛的傳奇色彩首先表現在外貌上。他有一張怪異的臉,豹頭燕頷,雙眼圓睜,虎鬚倒豎,猶如捉鬼的鐘馗,貌相難看。歷史上的張飛則可能是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人們也有將美男子臉型稱作「張飛臉」的說法。古代民間是把張飛作為神話式的傳奇英雄來塑造的,而這樣的英雄首先必然在外貌上大事誇張,使之不同尋常。這是神話作為民間口頭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黃帝,就生有四張臉,可以同時面對東西南北各個方向,其寓意是便於觀察四方,管理天下;而與黃帝相對立的蚩尤,則是個人頭獸身、長有四眼六臂、腳如牛蹄的凶神。火神祝融的死對頭水神共工,野心勃勃想獨霸世界,成為天地間的最高主宰,其狀貌也相當可怕,失敗后一頭撞向不周山,竟把半邊天撞塌下來。共工的幫凶長相也很可怕,人面蛇身,長有九個腦袋。這是原始神話對人物外貌的圖騰式想象。張飛在漢代以後的民間傳說里,已不可能生出幾頭、幾臂,人們只是根據自己對英雄人物的審美情感及英雄自身基本的性格特點去對其外貌加以描繪。元代《三國志平話》對張飛的出場是這樣描寫的:「卻說有一人,姓張名飛,字翼德,乃燕邦涿郡范陽人也,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身長九尺余,聲若巨鍾。」這裡對張飛的外貌描寫雖然已沒有原始神話的色彩,但以「豹頭」、「虎鬚」表示張飛的勇猛,仍反映出以動物比擬人物的外貌原始圖騰崇拜式神話的痕迹。平話這個描寫,《三國演義》基本上承襲了下來。《演義》寫劉備與張飛首次相見時,劉備回頭看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演義》把「身長九尺余」改為「身長八尺」,而把「身長九尺」賜給了關羽,但「豹頭環眼,燕頷虎鬚」這八字保留了下來,成為藝術形象張飛基本的外貌特徵。這一外貌特徵來自民間傳說和平話,意在突出張飛的勇猛、魯莽與耿直、豪放,令人望而敬畏。北京市中國書店據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影印的《增像全圖三國演義》98年9月出版,那上面的張飛像,就是這樣一副「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的貌相,觀之可敬可畏。關於張飛的外貌,《三國志≈#8226;張飛傳》並未記述。《張飛傳》寫張飛字「益德」而非「翼德」,平話將「益」改成「翼」,可能與張飛的「飛」字有關,由「飛」而生義「翼」。《演義》對此也照抄不誤,張益德成了張翼德。平話是古代說書藝人使用的話本,以講史的形式夾帶著大量民間傳說。講述三國人物故事的平話,不是到元代才有的。宋代已有說三分的平話和專門說三分的著名藝人,只是宋代講說三國故事的話本未能流存下來,現在所見的《三國志平話》只有元代至治年間32—323年的刊本。元代說三國的平話很可能源於宋代的三國平話,乃至唐代及以前的民間傳說。因為三國故事在三國末期即已流傳,唐代三國故事的流傳已很廣泛,連兒童也知道張飛長有鬍鬚。見李商隱《驕兒詩》中「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兒童們為什麼知道張飛生有鬍鬚?很可能是從唐代的戲曲表演中看到的。我們知道唐代的戲曲是由二尺長許的木偶來表演的,叫做水上木偶戲。兒童們看了木偶戲表演的三國人物故事,感到張飛的鬍鬚、鄧艾的口吃都挺滑稽好笑,於是也模仿著玩耍起來。李商隱這兩句詩,寫的就是兒童們模仿三國人物狀貌相互戲弄的情景。張飛的鬍鬚為什麼逗起兒童們的興趣?大概就因為張飛的鬍鬚長得與眾不同,很可能就是一撮撮橫在臉上的虎鬚。由此可見,至少在唐代,張飛的一些外貌特徵已經顯露出來。我們在前文講到,史書中對張飛外貌並未作具體記述,張飛的長相到底怎樣?至今是個未知數。但從一些有關資料分析,張飛的長相大概不會很醜,更不會難看得像個鐘馗。因為張飛是個富家子弟,家中有田莊,不是個風吹日晒的莊稼漢,也不是傳說中的殺豬佬;陳壽記述他平時「愛敬君子」,可知他仰慕溫文爾雅,也許他自己也頗有些君子風度,不會一副粗陋相;他也不是一文不銘的粗漢,胸中頗有文墨,而且寫得一手好字;再說他的兩個女兒先後都做了後主劉禪的第一夫人,《三國志≈#8226;蜀志≈#8226;二主妃子傳》里有她們傳略。張飛長女是後主的敬哀皇后,敬哀皇后薨,其妹入宮為貴人,次年即立為皇后。封建時代如果不是絕頂的美人,是當不上皇後娘娘的。假若張飛長得「豹頭環眼」,恐怕他女兒的嬌容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關於張飛胸有文墨、字寫得極好,雖不見史籍,但現今四川渠縣東北八氵蒙的摩崖石刻可為見證。這一摩崖石刻記述的是當初張飛在巴西今川東盆地大破曹將張合阝的史實,這次戰役是確保劉備益州不受曹魏掣肘的關鍵,意義重大。石壁上面的銘文為:「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合阝於八氵蒙,立馬勒銘。」這一石刻稱作《張飛立馬銘》。銘文字體雄健,文氣有力,通常認為是張飛手書的真跡。已故史學家黎東方先生認為:「這樣的銘文,只有像張飛那樣的大英雄才寫得出。」黎先生還說張飛會畫畫,說張飛「平生的嗜好,是畫美人」見其所著《細說三國》一書。此說大概據自清代《歷代畫征錄》,裡面有「張飛,涿州人,善畫美人」的記載。在古代戲曲舞台上,張飛的扮相是大眼方正的黑臉,虎虎有威。元雜劇《單戰呂布》、《三出小沛》、《杏林庄》等都是主要表現張飛的英雄行為的,扮演者沒有一張大眼方臉就很難表現張飛的英雄氣概。而黑臉在戲曲舞台上主要是表示正義,猶如紅臉表示忠臣、白臉表示奸臣一樣,不是說張飛真有一張黑臉,所以,卸下妝的「張飛」,是個大眼方臉、長相不俗的美男子,於是人們把美男子的臉型比作「張飛臉」。歷史上的張飛到底是不是個美男子?當然也不能斷言,但不會長得像捉鬼的鐘馗那樣是可以肯定的,否則後主娶張飛女兒為皇后真成了「阿斗」。張飛外貌特徵的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確實很有些傳奇的味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位三國名將在古人心目中是個不同尋常的英雄。義俠的暴烈性格張飛的性格特點,史書中略有記載。按《三國志≈#8226;蜀志≈#8226;張飛傳》,主要說他「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他常常鞭打手下的武士,又把這些人安排在自己身邊,結果自取禍害,被帳下將領張達、范疆殺害。從史書中記載可知,張飛性格上確有「暴」的一面,這主要反映為對部屬責打過多而不知體恤。陳壽對關羽、張飛的性格特點曾作這樣的評論:「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之常數也。」——訴訟37(061128)

33、宋元藝人塑造的張飛,對張飛性格上「暴」的一面大加發揮,描述張飛的脾氣極端暴躁,使張飛成了典型的莽漢。而這種暴躁不是表現為對部屬的動不動鞭打施刑,主要表現為對惡勢力的極端痛恨,這樣,使張飛的暴躁行為帶有「路見不平一聲吼」的俠義性,也具有很強的傳奇色彩。元代《三國志平話》在開始部分就重點寫了張飛,把張飛的暴烈性格一下子展現在讀者與聽眾面前。平話寫劉、關、張在破黃巾后回到京師,常侍(宦官)段王圭乘機懸秤賣官,向劉備索賄,張飛大怒,揮拳向段王圭打去,把其兩顆大牙打掉。國舅董承出面奏請獻帝,給劉備補了一個安喜縣尉。漢安喜縣屬定州,故城址在今河北定縣。縣尉是主管緝拿盜賊的武官,職位並不高。定州太守對劉備的上任仍感不滿,從中刁難,並加以羞辱。張飛又大怒,乘夜殺了太守。事情鬧大了,朝廷命督郵崔廉前來查辦。督郵作為郡太守屬吏,本來專司督察各縣和宣達教令之責。這個崔督郵一到安喜縣就大擺架子,作威作福,要擒拿劉備。張飛怒不可遏,反把督郵抓來,縛在系馬樁上痛打,一口氣打了一百大棒,將督郵打死。張飛覺得還不解恨,又將督郵分屍六段,並把督郵的頭顱吊在北門。歷史上真正鞭督郵的是劉備而不是張飛。平話將此移到張飛身上,並增加了拳打段王圭、夜殺太守等完全沒有史實依據的情節,以表現張飛對惡勢力的毫不容情。《三國演義》開頭也寫了劉、關、張在破黃巾后回京,遇到十常侍賣官鬻爵,致使劉備「聽候日久,不得除授。」但刪去了張飛打段王圭、殺太守情節,對打死督郵、分屍六段也作了刪除,重點突出了怒鞭督郵,讓劉備喝令張飛住手,繳印辭官而去(歷史上,劉備鞭打督郵后是自己繳印辭官的)。《演義》一方面刪去了張飛的一些極端行為,一方面又保留了表現張飛暴烈性格的主要內容,使先前民間藝人塑造的原始型張飛形象得到改造,趨於合理,但作為民間稱頌的傳奇式英雄的色彩,特別是一些疾惡如仇、敢作敢為的特點,則減弱了不少。神勇的第一英雄歷史上,張飛是劉備集團數一數二的猛將,人們常將他跟關羽並稱。如東吳周瑜視關羽、張飛為「熊虎之將」、曹魏謀臣程昱等稱他倆為「萬人之敵」。《三國志》作者陳壽也說:「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但陳壽又明確指出:「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宋、元民間藝人塑造的張飛,其雄壯威猛則高於關羽,連呂布也對之膽怯三分,是人們心目中的第一等英雄。《張飛傳》記述其平生事迹,主要有這樣幾件:長坂之戰中率二十騎拒后,據水斷橋、目真目橫矛高呼決戰,曹軍「皆無敢近者」;入川助劉備攻取益州時在江州擒獲劉璋巴郡太守(巴郡治今重慶)嚴顏,壯其臨斬不懼而釋之;在巴西之戰中大破曹將張合阝。此外,孫夫人回吳時與趙雲一起攔江截下阿斗,見裴松之注引的《雲別傳》,至於古城會等均史無所載。陳壽記述張飛幾件事迹,描寫生動,故事本身很富傳奇色彩,這在其他名將傳里是少見的。張飛這些英雄行為在宋元民間藝人口頭和在元代戲曲中都有反映,藝人們併發揮想像,使一些故事更富傳奇色彩。如長坂之戰中張飛據水斷橋喝住曹兵追擊,在平話中張飛「誰敢共吾決死」一聲吼,把橋樑都喝斷了,使曹軍倒退三十里。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在他的雜劇《關大王單刀會》中進而形容張飛的長坂雄風:「他瞅一瞅漫天塵土橋先斷,喝一聲拍岸驚濤水倒流。」有的民間故事說張飛喝斷橋樑水倒流,是因為張飛喝醒了河龍,河龍騰身把橋給折斷了,河水為之斷流,張飛因而有「斷水張飛」之稱,更富神話色彩。《三國演義》寫《張翼德大鬧長坂橋》,沒有了喝斷橋樑、水倒流,卻喝破了曹操身邊將士夏侯傑的肝膽,當場倒撞馬下,使曹操大驚失色回馬而走,劉備得以脫身。——訴訟37(061128)

32、魚兄真是知己啊,三國諸女中我也最看不起蔡琰,是不是學問多了反而最怕死?古時女性皆知貞潔為何物,往往鄉間婦孺失之,橫死者有之,反而三國第一才女數失之,而且在當時來說還是外族的蹂躪下生活多年。說到正面女性,當數可悲可泣的貂第一,其次就是靡,可惜有情有義卻跟了大耳朵。。。。——什麼名字都有人起了(061124)

31、不過,趙雲人品好,劉備對他還是很放心的!讓他鎮守荊州入川的永安,和水路首站江洲,足以證明劉備對其的信任在後期,只有白耳兵統領陳到和尚書李嚴在永安做過都督這是在趙雲死後的事了!…壽司遊俠(061124)

1、趙雲真的重用了而且用好了嗎?劉備看重趙雲我覺得是很真的,因為他膽大心細、謹慎又果決而且武藝高強,作為當時劉備還沒有穩定的根據地和相對比較多的軍隊尤其是寥寥無幾的騎兵,趙雲統領騎兵當衛隊長是最好的人選也是當時條件的不允許。但是劉備入蜀大定的情況下,趙雲因為有功(功即便不是很大但是在三國志里能提一筆已經說明很不錯)為翊軍將軍,這也只是個副將之類的,還是沒有重用。許世友上將膽大心細、富於機變,任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獨擋一面。老將軍非常厲害,非常人,評價非常高。按理說,趙雲作為最早追隨劉備之一,在劉備定西蜀以後為什麼還是沒有好的重用和職位,關張馬黃不用說應該也可以在他上,魏延有能力能文能武在其上也說的過,但是趙雲沒能力嗎?當然不是,武藝不用說,謀略也很好,不說據《三國志》記載,有關趙雲的著名事迹有「長坂亂軍之中救後主劉禪」,《雲別傳》中記載有「截江奪阿斗」、「漢水空營退曹軍」等。雖然在《雲別傳》中有的不是很嚴謹,但是相當一部分還是可信的。有人說蜀國少馬,不適合趙雲作戰,這更是笑話,趙雲適應能力相當的好,作為有大將之才的人,連這麼的點事情都不行?這麼一位蜀國少有的智勇之輩在劉備在時只是副將。他被重用了嗎?沒有!<<三國志>>用詞用料很嚴謹,不是確切的材料不用,在其後的評價里關張是世上少有的虎臣,有國士之風,黃趙是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這裡的爪牙不是貶義的,灌、滕是誰?劉邦的兩員大將灌嬰和夏侯嬰,灌嬰追擊倉皇而逃的項羽,並且把項羽殺了,夏侯嬰攻拔韓信,他們雖然出身貧賤,但是都是文武雙全,而且都做到相當於丞相的位置,厲害吧!哪怕這個比方過了,但是也可以看出趙雲的能力了,你說他被重用了嗎?用好了嗎?還有一點,趙雲的長相,身長八尺,姿顏雄偉,把這意思打個折扣,那趙雲也是個長相剛毅魁梧堂堂正正,放到現在,怎麼的也是個酷酷的硬漢,一個軍人。——風塵00浪子(060914)

2、在用人上可以看出三方的不同,曹操是最有魄力的一位,他在的時候能夠挑戰和打破門閥壟斷人才進階的路,大力提拔貧寒之士。江東,如果孫策在,到是有那個能力和魄力去打破江東門閥林立(沒有經過大的戰火),使更多的人才效力和百姓生活好一些,在江東,百姓被剝削還是比較厲害的,所以在孫權的時候,由於江東初定而孫策亡,不得不大力依靠門閥,這也給以後人才的發現少了很多條路,而且內部小規模的反抗不斷,從長久來看很大的拖了江東的後退的減弱了自己的力量。劉備入蜀稱帝,群臣上表就可以看出,是非常注重出身和家族影響的,貧寒之士想要發揮自己的才能是非常困難的,由於他的地理位置(沒有中原那樣廣闊和江東交流的便利和對台灣等地開發的利益)和人口因素,再沒有好的人才提拔制度(過於注重出身)他的實力也始終最弱。——風塵00浪子(060914)

3、不用魏延是諸葛的無奈,魏延的奇襲長安是蜀國武將提出的唯一能夠戰勝魏國的方法(以弱擊強,自然只有出奇制勝,一切以實力相拼的方法都是苟延殘喘而已),當然了前提是成功,只是成功率實在太低,諸葛不用不過是想蜀國多活兩年,其實就現在來講,不如以魏延之計,勝則進伐中原,敗則投降,也可減少後來五胡亂華時中原的壓力——arizual(060916)

4、有點逆耳,說說,一是劉備鞭督郵並不是不可能(正史記,因為再隱忍之人也有發火之時,何況劉其時正是血氣方剛之時,又因賞不抵功(僅是個縣令,村長級,故此為真或許劉備野心正是此時萌發,官大了自然沒人感蔑視二是散了!——外客(060916)

、糾正作者一個說法,張合是多次參加了曹操對外征戰,但他做的是什麼工作?遇樹開路,遇水搭橋,以及押運糧草的輜重營!雖然不是什麼看似不重要,但以曹操慣斷人糧道的性格,他對自軍的糧草是十分看重的,所以張合領輜重營正是因為曹操對他能力的看重。直到曹操死後而曹魏早期良將也相繼凋零,張合才真正獨擋一面,展現其領軍風采,可謂大器晚成。

另外再說一說趙雲。現在很多早飯(趙雲飯絲)們對劉備沒有重用趙雲感到不解,其實只要了解趙雲的真實身份並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就不會奇怪了。說到趙雲的真實身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他不過是徐州靡家嫁妹時陪嫁的三千精壯中的領隊,也就是說,他不過是劉備的家將。正是因為其身份,所以導致了趙雲在世時,一直沒有得到蜀漢方的高官厚位;但也是因為其身份,使趙雲很早就成了劉備的貼身護衛長這個說高不高,但卻十分重要的職位。以大漢正統自居的蜀漢,在選材取官上一直沿用的是大漢的推舉等老一套,看重的是人的名聲、地位、身份、才能,以劉備、諸葛亮為首的保守勢力,是不可能給趙雲高位的。畢竟劉備不重用趙雲可以勉強解釋其不了解趙雲的統兵能力,但對趙雲十分了解的諸葛亮,為什麼在後期曾多次啟用趙雲的同時卻偏偏沒給其高位?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另外,作為劉備的護衛長,趙雲負責的是保衛照顧劉備及其家人的安全,在劉備一心撲在大業上而幾位母親(靡夫人、甘夫人、孫夫人)先後死散,真正照顧阿斗長大的是趙雲,所以阿斗對趙雲的感情比較深厚,這可以從趙雲死後,阿斗當朝痛哭並高位追封趙雲可以看得出來,但問題是既然阿斗和趙雲關係深厚,為什麼在其當權時沒有厚封趙雲呢?關鍵還是因為趙雲的身份,頑固的封建保守勢力是絕不會允許身份卑微的趙雲獲取高位的,所以趙雲在世時雖有封賞,但官位武不及關、張、馬、黃、魏,文不及靡、孫、法、諸葛、龐等人。至於死後高位追封,一則阿斗欲補償趙雲,再則我國曆來都是死者為大,既然人已經死了,你封再高的官也沒用,也就沒有人再出來反對了。——小胖p(060923)

6、完全看不懂,小胖p哪裡找來的資料??我印象中趙雲帶兵參戰有記載的三四次而已,其餘時間一直是中護軍(中央軍或者禁軍統帥沒有參戰,戰功太少,所以他爵位不高,好像並不是他出身底下,而且趙雲在糜氏嫁與劉備之前就是劉備的騎兵統帥,不過基本是光桿司令arizual(060924)

7、大大,麴義的確很強,不過你也太誇張了吧?第一,公孫參戰的只有一萬騎兵中的一部(因為公孫看麴義兵少,其他部分是被敗軍衝散的第二,麴義至少出兵1800,800隻是先登,後面有至少1000強弩手,而且袁紹就在他身後壓陣,所以他不必考慮防守問題——arizual(060924)

8、馬上的短兵器古來有之,而且中國和西方都有,從劍到斧子不一而足,主要是因為短兵器在近身戰鬥中佔有極大的優勢。騎兵其實在頭一輪衝擊之後就被迫要同對方的步騎進行一米半間距的戰鬥,而且是擠成一團的混戰,馬速提不起來,距離也拉不開,長槍根本施展不開,單手短兵器靈活輕便,是最佳的選擇。——kngjt(060929)

9、漢末發展的重點都是以主人公的理想為基點來發展,如果想統一,首先重中之重都應圍繞軍事為主來寫,個人不贊成那種還沒有統一就大力發展商業、農業、工業,因為不能統一,發展什麼都是白搭。只有統一了后,才能真正的去開展各種行業的發展或改革,才能少走很多彎路,很多漢末小說,一來就發展商、工、農業,給基層開高工資,給當兵開高人工,給高富利,個人認為這不符合當時的國情,首先能不能有這麼多錢和物來支撐就是個問題,其二,只會讓人眼紅,如果我是其他諸候,首先幹掉這丫的肥羊。其三、別人不是主人公怎麼說,人家就會怎麼做,就是想發展商業,沒有個五六年,可能效果未必會大。——一切圍繞主人公的政治立場而轉才符合邏輯。——鳳鳴幽竹(060930)節選。

10、我想反對一下小胖p這位大大的趙雲地位低下所以不能位高官的說法```試問諸葛亮什麼出身一階布衣而已,官拜丞相```張飛什麼出身屠夫而已``關羽什麼出身殺人犯而已```說明出身不能代表什麼!——﹎壞尐瀦(060930)

11、劉備勇武不假,卻並不迂腐,在剿滅黃巾軍時,就曾倒地裝過死。他沒謀士,個人揣測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他的性格,劉備的性格絕對不是演義裡面那麼好說話的,早期的劉備可用剛猛難制形容,敢毆打長官的主會是好好先生么?恐怕若早期遇到諸葛,見諸葛那麼拿吊的話,諸葛的下場將會很悲慘。二是他的出生,諸位別太把漢代的皇室當真了,有漢四百年,到處都有高祖的子孫,根本不缺那幾個皇室,別說皇叔了,就是皇伯、皇爺都不少。劉備既無錢又無地更無名(當時就是張秀都比劉備前途光明),說白點,在不知道結局的情況下,你會放著曹操、袁紹等大牛不投,跑去投岌岌無名的劉備么?放著大集團不進,跑去加入劉備的皮包公司。後期那麼多諸侯和名士看重劉備,是劉備一步一個腳印血里火里摸爬滾打出來的。所以說劉備不喜歡用謀是很荒唐的。再說早期的劉備整個就沒得過喘息的機會,經常到處打游擊,好容易得個徐州,還沒來得及消化,人家就攆上門來了。連個辦公地點都沒有,誰敢去投奔他啊!謀士也是人,也有家人,也要吃飯不是???彝陵之敗也並不是劉備非要踏平江東,事實上劉備當時在彝陵屯兵不過萬餘(初期是有10來萬,半數都調回白帝了),正跟孫權談判呢!找個台階就收兵的。結果由於談判的曠日持久,加上孫權也不甘心接受劉備的條件,給陸遜抓住了空子(整整屯駐了近7個月)。結果劉備又氣又恨就掛了。——鬼哭狼嚎(060930)

12、看到劉備出場,突然想起,短兵器有多短?又不是匕首為什麼近代制式兵器是馬刀不是騎槍?長槍只是衝鋒的前幾排還有點用處,到了近戰,圓轉不如意,還沒轉過來就被人砍了,還打什麼打,所以說馬上用刀,劍,錘是正常的劉備用雙手劍是沒什麼懷疑的只不過,這兩把劍一大一小而已作者可以參考那個把自己想成曹丕的文章中武器的用法,兩劍並拿一把雙手大劍去砍,去擋,當僵持不下時,小劍突然刺過去,出其不意砍馬腳是只對騎兵用的,可你認為中國的傳統條件下,以這種人口,地盤基數,能有多少騎兵?加上重騎,輕騎,游騎,弓騎等不同兵種的配合,有多少可能總讓人砍馬腳?兩隻大軍對陣,一方一起躺下滾過來砍馬腳?不說這樣訓練有沒有問題,光是這樣的景象想象下也知道什麼樣了/就是雙方只有幾千人的對戰,也不可能一下穿到尾,更不要說各兵種都有的會戰了向前的動能耗沒之後,刀劍和長兵器的優劣你自己想吧另說一句,主帥都參戰,不是最後一擊鼓舞士氣,就是被圍時,被保護著突圍打幾下有把劍可以了,要那麼大的傢伙幹嗎?添累嗎?更何況是劉備這樣怎麼也不可能武力到90的——風狐揚過(061001)

13、關於作者對馬上將用短兵器置疑,我認為馬上作戰,在衝刺階段要用長兵器,到了與敵人騎兵進行近身搏鬥還得用短兵器,長兵器在這種情況下會很不方便所以歐洲騎兵都是遠用長矛,近用長劍,游牧民族騎兵近戰改為彎刀連朱元璋也是有長短兩桿槍長槍用於步戰,短槍用於馬戰——心動風動(061002)

14、漢時的畝產多少?平均下來就是正好人均吃飽再多一點的水平,其實這個畝產的情況在封建時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所以那時佃租一交基本也就吃不飽了,所以有一但佃租高點就立刻餓死人的情況。這個農業問題你不解決的話就不能夠解放多餘的勞動力(畢竟吃飯是大),也就沒有什麼工業之說了,而古時商業除了一些真正的靠這個發家的大都是一些無地之人(也是被迫為之),並不是想現在這樣是有意從事商業,而且漢時民間多是用的以物易物方式,錢幣用的不多。所以說這個農業是根本,農業問題不解決一切都是空談!工業什麼的你沒有解決吃飯問題那有人力搞這個啊!——nflyby(061004)

1、還有,太極也可實戰,武術方面能留下來的無一不是經過千錘百鍊的,我以前學過,實戰的少的印象是因為能練高深的不多,而且在軍用方面不實用(想想,軍隊練的全是一擊必殺的招數,太極拳殺招不多,在加上用來健身的人太多,所以給人一種印象,太極拳不能實戰;而且實戰中的太極拳也不是軟綿綿的,是剛勁有力的一句話,太極拳講究的是一種意境,能體會的人不多,能練高深的人更不多了——天嵐晟(061003)

16、另外說一句,拜託三國作者別動不動過去就發展工業,改革技術,這玩意不是一個人回到古代就能解決的問題,正所謂術有專攻,現代社會社會化分工之細是幾千年工業沉澱的結果,一己之力改變遊戲規則,這個牽強了,就拿你的馬鐙來說,問問,養過馬的朋友除外,有幾個知道馬鐙啥形狀的?漢時有馬鞍么?這個沒馬鞍又怎麼解決?那時好象也不打馬掌,是不是還要打馬掌?這玩意一改革就是一系列,主角乾脆當魯班好的拉。還有改革社會體制(這裡不指您的小說),動不動延續西方三權分立,大搞資本主義,我拜託,三國時地主門閥才剛剛興起,封建社會的頂峰根本就沒達到,人民愚教不堪,你一下讓別人玩圓桌會議,發展航海,擴大殖民地,然後反過來推翻封建主義。我暈,美洲大陸你不靠槍和人對砍還未必能贏土著呢,看到這些小說我就想發火,整個一個空想烏托邦,yy也要有yy的王道吧,統一天下,左擁右抱還不夠,愛過也沒這麼愛過的吧?——羽塵雨(061004)

17、確實,華夏文化的包容性是其他文明所不及的——aerlink(061007)

18、道家不等於無為,相反,道家提倡的是順應自然,難道這種思想不值得提倡么?先秦法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個英明的君主,然後制定合適的法律來治理國家,這有點像早期的啟蒙思想加霍布思的觀點,而這個觀點至少再我看來不合適,如果出了個暴君,那麼叫百姓怎麼辦?就像秦朝二世而亡。所以,我認為更好的還是用真正的道家思想,是用老子的道家,不是用莊子的道家,那麼,即便以後真的要工業革命了,也至少會起點保護環境的作用吧!——3697937(061011)

19、司馬懿大約生於168年。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條鐵律就算yy也該遵守吧?製造大批支持民主的獲利階層很困難喲。治國方略最忌偏頗,應當兼采眾長,擇其善者而從之。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也應知道變通。需要改制時最好是托古,儒生再傲也不敢唐突堯舜禹湯吧@自上而下推行的是改革,自下而上的就是革命了。主角是以何種身份治國定下來了嗎?——v74(061011)

20、兗州可是人才濟濟的好地方,曹操早期的將領和謀士有不少就出自兗州.陳留的典韋,東郡的程昱這些猛將謀士當然就不必說了,演義中不出名,但在史書上有記載的如毛價,劉馥,梁習都是內政的高手.以陳留為中心擴大範圍,則可以找到郭嘉,荀攸兩叔侄,戲志才,陳群,好象樂進也可以找到.有了這幫牛人,想不發達都難。——佔據了兗州,老曹就失去了崛起的大部分資本,不過兗州處於中原地帶,周邊都是三國時代最強悍的軍閥,特別是袁紹奪取冀州后,形成直接的威脅,再加上兗州並不是產糧之地,以兗州為中心向周邊擴張難度很大,可以說是有得必有失——披月攬星(061013)

21、你說的這個歷史事實的確存在,但不是在五胡亂華之後而是在王莽之亂之後,通過許多歷史資料的對比,以前有很多歷史學家提到過這個問題,似乎在西漢末年之前中國的黃金是相當多的,但王莽之變之後,黃金一下少了許多。這大概就是後人認為先秦及汗時的金為銅的原因。——無心為善(061014)

22、古拳諺有雲,拳有三關;既拳肘肩三關破開拳,有兇狠的肘尖招呼,即使能過二觀,也難擋勢大力沉肩撞居然說肘是後世泰拳的精要,古人不懂,還說太極是健身的,實戰不適合,說出來讓人恥笑,不懂就不要裝懂,那時的武術可以說是無數的實戰,無數的死亡,換來的殺人之技漢末的武技大開大合,跟後世的武術已經沒有差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時武技已發展到了高峰,到剛極陽生的地步了『代表武技有五禽戲,後世太極的雛形實際上為什麼那麼多的武術家這麼的推崇太極,無他,只因它是武技的最高范籌大道至簡,太極,八卦等傳統武術就是千年經驗的技擊總結不是那麼簡單的奉勸一句,寫書之前,請查好資料書中對古人的偏見太多了說句老實話現在人的思想境界比那時的人差太多了現在的人都只不過是在吃古人的老本而已——<魔※靈>(061017)

23、主角造勢造的也差不多了,下一步該開始軍事準備了吧。

按這兩集的鋪墊應該和董伯伯(不是香港那個)過招了,其實歷史上董伯伯剛進長安的時候好象還是表現的不錯的,至於後來……個人覺得所謂歷史是將真實簡單化、主觀化后的產物,任何人都有他思想的複雜性。拿董伯伯,曹大哥來說,心裡有何嘗沒有一點點輔佐漢家的意思呢,只是自己的權利太大沒有了制約於是**戰勝了自己那點忠誠,正如許瞎子說的亂世之奸雄在治世有何嘗不是能臣呢,關鍵還是權利的制約。

還有關於軍隊和軍備,軍備常常是讓我看到吐血的說,那些唯武器論的傢伙我已經不說了,我國的抗日歷史教育對這些人算是無用功了;還有那些在古代造槍造炮的,我無語,這些人還要提出一大堆技術方面的可行性的依據來,我暈死,也不知道他們的主角都是那些高等學府畢業的,我個人是*工大畢業的這個學校隸屬國防科工委,說來也算為我國的國防科技工業培養了不少人才了,別的我就不吹了,但這裡的國防生在武器製作的了解上至少比普通的高校的學生強點吧,當然我是學計算機的不懂也說的過去,但我問了我們學校的很多強人(有多強我舉個例子,有次和此群強人看高達的v,這幾個傢伙當看到片中的飛機時,立馬分析出該飛機的可行性,和性能特點及主要參數,令我驚訝的高達里的飛機還真有可行性,而且性能特點與劇情很符合,是有極為強大的靈活性,不過據那群強人中的一位說這樣的飛機很容易在空中解體,不過由此已經可見小日本的細心確實值得我們欽佩。),這些傢伙飛機,導彈,魚雷的可以設計(注意是設計不是製造)槍械,大炮的原理也懂,不過讓他們空口白牙的造個槍出來都是搖頭怕怕,表示在古代造槍三個字,不可能!而且,不是知識問題,是工業環境問題,沒有一定的民間工業積累軍事工業只能被限定這是常識。

還有關於軍事訓練,中國古代的軍事訓練主要是針對個人的武勇,當然這個我不能說他是錯誤的,實際上在早期的兵對兵,將對將的作戰中個人的武勇對於作戰的勝利是很重要的,但是後期多種化的戰爭模式使士兵跟需要的單兵素質與小團隊配合,實際這些在三國後期已經有苗頭了比如蜀國就是用48人的小團隊配合來對抗魏的騎兵的,而諸葛八陣,當然對八陣究竟是什麼到現在還有很多種說法,不過我個人傾向八陣是一種小團隊配合的戰術,不過自三國以後小團隊配合的戰術有彷彿又消失了。一直到抗日時期,大凡人想當然的認為中國人和小日本拼刺刀是有優勢的輸在武器上,其實當時的漢陽造並不輸給日本,美製武器比日本的還好,中**隊真正的劣勢一個是遠程打擊(飛機,大炮!二戰時槍已經不算遠程武器了)另一個就是拼刺技術,具體說差多少不敢評價不過人家600來人能把我們3000多人拼下陣地這是真的,不過這沒有什麼值得丟人的,因為這個和武勇無關,是士兵訓練的問題,當時日本是軍國主義中學里教的就是單兵戰術,而我們的士兵很多都是靠一腔熱血去跟人家拚命的,對射的時候靠人多還能打,拼刺的時候訓練不足就暴露出來了。所以軍事訓練一定要是重中之重,也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劉大耳的白耳軍,曹哥哥的虎豹騎,人數不多但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劉大耳在荊州被老曹追的吐血幾乎一夜間荊州易色還不是因為虎豹騎。所以練兵,特別是精兵很重要,看看三國歷史,幾萬人被幾千甚至幾百精兵放了鴨子的多了去了,所以讓讓主角趕快練兵吧,只要有一支精銳不用多了有個一萬,初期的那些豬侯的農民兵就可以回家了

實際這些在三國後期已經有苗頭了比如蜀國就是用4到8人的小團隊配合來對抗魏的騎兵的——閑雲雅聚(061019)

24、煉鍊鋼太不實際了,不管是對高溫(2000度這樣)還是對水(練鋼材也是需要水冷的)的要求在漢末都不太可能達到(少量高成本的造可能,但大量的造不可能),不過如果是改良現行鐵器到非常可行;釀酒……漢末有這麼多的糧食可以拿來反覆蒸餾么?就算是果酒也不可能有太高的產量,不過豐富酒類品種倒是不錯;玻璃,分離要求的溫度也滿高,不過也不是完全不可行,但想想當時的科技水平,玻璃除了做奢侈品外好象就只能代替三角菱的樣子;造紙,技術含量最低了,以期用原理來忽悠大家不如直接讓主角知道算了;機制,最容易拿來擺顯的東西,只要別脫離社會生產力;火藥,偶只知道黑火藥的成份就不亂髮表意見了,別整出個4或tnt就好迦樓邏(061023)

2、看了作者對趙雲的看法我有不吐不快之言說的不好不好建議劉備在世期間不是對趙雲的不重用恰恰相反而是對他特別信任有好幾點可以看的出的我知道不多點一下1去東吳娶孫權妹妹的時候誰都沒帶惟獨就帶了趙雲此點就可以看的出對他的信任2最經典的長坂橋一役趙雲獨闖軍營救主母別人以為他投奔曹操去了張飛一聽很是生氣就想去殺了他結果劉備卻不以為然就說趙雲是什麼時候投奔我的是在我最潦倒的時候要是為了榮華富貴何必呢?!3就是娶了孫尚香以後她很刁蠻沒人敢管他結果劉備就讓趙雲當禁軍衛士統領去管理整個後宮。。。。所以呢劉備對趙雲的看法是很信任的至於為什麼不讓他上戰場就不知道了!!!——尐爺訫囿點壞(061023)

26、首先你寫的三國清我沒看過只是粗略看了下你提出的什麼疑點和懸案什麼的一個是人物方面三國正史里好象沒有提到關張二人和劉備結義只是說三人情同手足同塌而眠先來說下劉備我覺得正史里說劉備鞭撻郵督是可能的首先劉備當時人都評價是個梟雄說明此人沒有想象的那麼仁義其二劉備當時還算是青年吧畢竟還沒過30歲火氣大也很正常還有劉備並不是演義里說的那麼愛哭相反劉備屬於強硬派可以說也是文武雙全的人而且張飛雖然脾氣大但是張飛對官員還是比較尊重的畢竟張飛出身也屬於書香門第還有諸葛亮好象是自己跑去找劉備的並不是劉備三顧茅廬當時和東吳去談判的也不是諸葛亮諸葛亮真正掌權是在劉備死了以後而赤壁之戰時諸葛亮負責的是後勤工作在幫劉備管理和搶荊南地盤諸葛本人沒有兵權所以從這些來看劉備確實是個梟雄演義為了突出諸葛把劉備刻畫的太柔弱了一個只知道哭的傢伙怎麼可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認同連曹操都視他為大敵呢。。諸葛亮這個人我確實認為他沒多大本事內政確實有一套但是用人方面蜀國後期幾乎無人可用諸葛亮一手操持政權有很大原因用人基本都是關係密切的足可以說明他不是一個帥才最多是個人才六次北伐不成我也認為是國力問題只要看後期姜維九次北伐就把蜀國給毀了就可以看出姜維的能力比諸葛還差不計國力還有戰略眼光問題諸葛明知道國力不強但是還搶著荊州不放不能不懷疑他和劉備是不是故意借荊州除掉關羽關羽實在很自大未必看的起劉備不然按照當時蜀國的能力要想同時吃下荊州和益州本來就很少的部隊又分成兩塊不能互相支援戰略上存在很明顯的漏洞我覺得魏延到是一心為國而且劉備當時獨用魏延坐鎮漢中足見對此人的信任此人的能力有可能引起諸葛亮的妒忌或者排擠至於趙雲他和諸葛走的很近在我概念里如果諸葛屬於一派那麼劉備就屬於另外一派而關羽屬於第三派還有趙雲真正統兵好象也沒幾次至少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打仗的才能另外馬超後期也不得重用劉備收了馬超以後幾乎沒用過他可能是由於馬超和呂布都出身關外只知道有利可圖不會對劉備真正忠心的關係這些是看了部分史實資料和自己想象出來的並非有個人成見相反我還是很喜歡演義里的諸葛和趙雲的至於商業貿易方面嘛當時的開採冶鍊水平銅比金要貴裡面的金其實是銅還有當時大多交易是以物換物的武器好象當時長兵器和短兵器都種類不多還有關羽的武器是劍至於張飛的武器是什麼不清楚而馬超和趙雲都長時間在邊疆作戰(趙雲跟公孫瓚時間挺長用槍的可能大一點。這些都是魚后炮了只是一時興起看見你寫的疑問和懸案才寫的僅是個人觀點希望作者更新快點我喜歡一次看全本哈哈——eiike007(061024)

27、自信對三國有一定的研究,對你提出的懸案也有些看法,或許可以解釋一二,例如趙雲在蜀漢不受重用的原因,我以為可能是以下的原因。歷史上的趙雲性情直率,從來都是直言不諱,經常令他的領導人從感情上不很舒服,早年袁紹佔據冀州,州人多投靠袁紹,公孫瓚聞之,深以為憂,恰好趙雲來投,公孫瓚便問:「聽說你們州的人都願意投靠袁紹,你怎麼到我這來了?」趙雲答道:「天下洶洶,未知孰是,我只是從仁政而已。」本來公孫瓚的本意是很想從他這裡得到兩頂高帽子的,但是耿直的趙雲卻似乎並沒領會到這層意思,一開始就讓公孫瓚不很愉快,這也就解釋了他為什麼在其麾下不受重用的原因。後來在劉備麾下也是如此,在這裡必須指出,歷史上的劉備並不是演義小說中的那樣虛懷若谷,氣量宏大,相反他對某些針對性很強的建議根本無法接受,在他即位為皇帝前,有兩個大臣就他即位一事提出異議,他們是費詩和劉巴,其主要意見就是漢獻帝生死不明,在沒有弄清楚情況前就倉促稱帝,可能對劉備的形象起到消極的影響,而劉備勃然大怒,立即把費詩貶到邊荒地區,劉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警告,從此再不敢提出什麼意見。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劉備並不是一個像唐太宗那樣的納諫之主,他在這方面可能還不如同時代的曹操和孫權,所以當趙雲一而再,再而三提出某些不很中聽的意見時,劉備對趙雲的看法可就值得商榷了,以以下兩個事例為證:1、劉備得益州后,打算將成都城裡的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有功之臣,眾將皆喜形於色,唯有趙雲正色言道:「昔霍去病言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等到天下安定之時,再返桑歸田,豈不更好?況且益州百姓剛剛經歷兵亂,應該將田宅還於他們,令其安居樂業,得其歡心」,劉備深以為然。(其實劉備何嘗是深以為然,早先許下的諾言不能兌現,他和眾將都很沒面子,這個「深以為然」實在不知從何談起)2、劉備欲東征吳地,為關羽復仇之時,舉朝上下諫阻的人寥寥無幾,趙雲惟有再次苦口婆心的提出意見:「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雖身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歷史上的劉備對此未做答覆,但是同時提出和趙雲相同意見的秦宓卻被下獄並幾乎被殺。尤其是後來劉備放著趙雲這樣臨陣經驗豐富的驍將不用,卻使用吳班,馮習,張南這些不具備多少大戰經驗的人出任先鋒,把趙雲放在預備隊,留在江州,從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劉備對趙雲的態度了。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借用了張作耀先生的某些觀點,——崔嵬(061026)

28、小說中提到了孫堅私藏玉璽一事,以台灣史學家陳文德,大陸史學家黎東方的觀點,均以為此事可疑,在三國群雄中,孫堅最為剛烈,根據三國志記載,孫堅早年曾跟隨太尉張溫赴西涼平叛,董卓來見,其舉止言談桀驁不遜,頗不為禮,孫堅當時便斷言董卓有異心,他日亂天下者非董氏莫屬,勸張溫誅董,但張溫性格軟弱,乃以西涼平叛尚要倚重董氏拒絕。張溫不肯殺董,董卻於後來將張殘殺,當然這已經是后話了。另外從討伐董卓一事來看,孫表現相當突出,諸侯軍中,除了曹操外,就只有孫堅敢於和董進行惡戰,而且董最後不得不放棄洛陽,很大程度上就是迫於孫堅的凌厲攻勢下做出的決定。根據現有史料記載,孫與董進行過三次較大規模的會戰,一戰孫誅殺董大將華雄,二戰擊敗董部將胡軫及呂布,三戰敗董卓,董大驚,不得不使人與孫和親,被孫當場嚴厲拒絕,董無奈,只得倉皇退出洛陽。如此看來,孫的確屬於那種性情剛烈,不會輕易為名利折腰之人,所以私藏玉璽之事實屬可疑。以上都屬於本人的總結,請作者斟酌,是不是該還孫堅一個歷史上的真面目呢?——崔嵬(061031)

29、什麼是謀士?謀士的工作是什麼?謀士的本職就是為主君出謀劃策,他不須要有高明的內政才能,也不須要有指揮軍隊的統御能力,他只要有看破迷霧的能力,把握全局的觀點,把最符合當時的計策全部提出給主公,有主公自己去選擇,而不是自做主張的指使主公該怎麼怎麼做,這點賈詡是最符合的個人認為,即使他不是三國里最強的謀士,但他也是三國里最稱職的謀士,他清楚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不管主公是誰,他只是提出自己的計策,由主君自己去選擇,所以,賈詡最終的結果比任何人都好,安樂而死——愛使之星(061103)

30、呵呵不是因為vip,也不是因為作者寫得不好,而是因為很多人對vip不是很贊同,至少在很多方面有著很多形式,變成即使喜歡這本書,一入vip我就撤票的想法!因為作品vip,意味著作者失去了自己的風格,呵呵,我當過n年編輯,知道記者寫文章的麻煩,這裡的作者等同於我們的作者!——童塵≈nbp;(061109)

書友群283632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三國清
上一章下一章

立論精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