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什麼才叫民意?

第八百七十二章什麼才叫民意?

第八百七十二章什麼才叫民意?

「為了使後人方便了解中華文化燦爛的歷史,相關史冊中採用新曆法,不在以年號為文本紀年方式。新曆法為大明科學院天文所多年研究之結果,……。」《明報》上的一段新聞,如果放在過去就是大逆不道。抓起來殺頭一百遍都足夠。但是現在的大明文化界真的變了,過去研究天文,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禁區。欽天監這個部門,最大的作用不是研究天文,而是證明皇帝受命於天。

「在自然科學發展前進的車輪面前,一切神神怪怪的朦朧面紗,終究會有被揭開的一天。」該文最終如此結語,一篇關於新曆法的新聞,最終引申出長篇大論。天是什麼?天命又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堂而皇之擺在桌面上,這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但是在《明報》的起家之地南京,無數的年輕學子登上了紫金山,看到了月亮,看見了浩瀚的宇宙。月亮上沒有嫦娥,也沒有玉兔,更沒有吳剛。而太陽,不過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地球呢?則是太陽身邊一個小小的行星。

由此,大明再次因為自然科學引發一場全國性的辯論,這場辯論還沒有平息,又爆發了一次更大的波瀾。根源是內閣總理陳燮在新年國情咨文的報告會,地點在國會。

全國兩院六百三十六名議員到場,議長顧炎武的位置前面,擺上一張演講台的模式,現在大家已經全面習慣了。內閣總理要對國家負責,而國家的代表是什麼人?自然是在場的國會議員了。至於皇帝,現在就是一個象徵。不管皇帝怎麼蹦躂。越來也多的人接受了這個觀念。皇帝嘛,呵呵呵。提到這個字眼。很多人就是笑笑而已。誰都沒想到,陳燮從出現在大明至今不過47年,這個國家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大明政治、經濟、軍事飛速發展的當下,現行的官員選拔制度已經不足以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當下的大明,需要各種各樣的專業人才來應付發展的同時,也需要知識性更加全面,思路更為大膽的新式官員來補充我們的官員隊伍。由此,內閣特情國會通過公務員選拔制度法案。」講台上的陳燮,看著依舊沒有顯老的意思,一般人六十歲就不太能看了。這傢伙都六十七八了,站在那裡依舊像一個不到五十歲的人。好在大明的官員和國會議員們已經習慣了這一切,陳相就是天賦異稟,就是不同常人,不服氣你也能活成這樣?

用大明朝當下最流行的評語來說:「陳相身體康健,此大明之福也,此大明五十年國泰民安之基石也。」這就是大明人眼中的陳燮。他的一舉一動,除了被人反覆研究之外,還有一種強烈的神秘色彩。在大明研究陳燮並在報紙上登出研究結果這種事情不犯法,而且還大受讀者歡迎。老百姓都是愛八卦的,大人物的家長里短才有意思嘛。

醞釀日久的公務員改革制度不是朝夕之事,開始的時候就是打著政策研究的旗號,由教育部出面搞研究。主要方向還是針對大明現狀。提出一些官員知識結構存在不合理的問題。挑刺的工作當然輕鬆了,這種面向全國的找茬活動進行的並不順利。為啥啊?官員有抵觸唄?這種事情,哪個時代都是一樣的。但是人家教育部說了,這個調查研究,都是發表在內刊《時政摘要》上,所以不用太過擔心。

儘管如此,類似的調查依舊無法順利,千方百計的阻撓依舊在進行,但是不可阻擋。這個時候各省的議會作用就出來了,你一個官員現在乾的好壞,省議會是有監督權力的。得知有這麼一個研究,議會方面主動找上門配合。哪哪的官員如何如何,做了什麼事情等等。

這些研究文章陸陸續續的刊登之後,慢慢的匯總出一些結論。前後進行了五年左右的研究,相關文章都堆成山了。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存在這些問題不是官員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教育和選拔制度存在不足。怎麼彌補呢?公務員制度呼之欲出了,這種活就得慢慢來,求的就是一個水到渠成。公務員制度是雙軌制,一方面保留過去的科舉,這個不能操之過急。公務員制度更大的作用是起一個補償的作用,等於給那些科舉無望的人開了一扇小門。內閣的人事部門抵觸也不大,當然這都是現在的過渡。也是陳燮一直追求的平穩過渡,或者叫改良。

當然,很多歷史時期,改良都不會有結果。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任何一種根深蒂固的體制,要進行改良,都會引起強烈的反彈。這種反彈,可能是政治鬥爭,也有戰爭。日本這麼一個小國,民治維新都打了起來,大明如此之大,怎麼會平安無事?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大明不是出了個開掛的陳燮么?一手抓軍事,一手抓經濟,兩手都硬,胡蘿蔔加大棒的組合,大明內部的反彈很難掀起波瀾。這些年各地多有官員打著皇帝去旗號鬧出點事情來,都被當地駐軍無情的鎮壓了。整個大明類似的事件,發生了上百起。但是在報紙上,你肯定看不到這些內容。言論自由,不是沒限度的。說的難聽一點,報紙上罵內閣沒事,罵陳燮本人生活腐敗也沒事,但是設計他搞出來的制度,那就肯定有事。

儘管陳燮發出的聲音沒有人會站出來以激烈的方式抗衡,但是陳燮每一次的政治改革,都會拿出充分的理由和證據。每一次都在媒體上先做鋪墊,然後才會啟動。這麼做的結果,自然是效率較低,但是每次改革的成果來看,都頗為客觀。

制定政策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而這個政策必須是大多數人接受的,而不是強加的。

「新的公務員制度未必完善。歡迎社會賢達斧正,敦促進一步的改良。」陳燮說到這裡的時候。很多人都歪歪嘴。現在敢於在報紙上噴陳燮的人,也就是一些老傢伙了。仗著活不長了,嘴大敢說。這些人都是一些過去的清流,家裡估計也沒啥買賣人。

陳燮在民間的聲望太高了,值得一提的是,義務教育法全面實施的頭一年,招致各種反對的聲音。結果某些文人被讀者人肉出來了,走在大街上被人指指點點都是輕的,一些大媽大嬸的直接上爛白菜和臭雞蛋。

老百姓是最現實的,陳燮執政期間。鍋里有肉的時候多了,肚子能吃飽的時候多了,孩子能上學了,地主的租子收的少了。這些都是很現實的東西,現在的大明百姓可不是以前了,不說某個鄉紳就能隨便忽悠的。就算是窮鄉僻壤的,每逢趕集。都會有人拿著喇叭宣傳各種新的朝廷政策。

「大明的農民很苦,他們不到要辛勤耕作保證天下人的口糧,還要負擔沉重的賦稅和徭役。在大明當下的社會變革之中,國家的政治改良,農民一直不是直接受益者,這是不公平的。在此,本總理鄭重懇請各位國會議員。通過全面廢除徭役法。今後各地官府需要使用勞動力。一律以工薪的方式,由地方財政指出。如果是國家公路幹線、大型水利等工程。則由國家出一部分,地方政府出一部分資金的方式來解決,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征徭役。」

新年伊始,報紙上就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陳相在國會的講話。兩個重點內容,一個是公務員制度改革,具體內容為,不論任何人,只要是合法的大明在籍百姓,年齡十八歲以上,接受過八年國家教育者,都可以報名參加該考試。這一考試,將起到選撥一些小官員的作用。比如說縣裡某個衙門辦事人員了,怎麼辦?全國統一考試,成績優異者錄取。公務員將從國家最底層的工作做起,視政績提拔使用,不設上限。傳統的科舉制度呢?怎麼處置?很簡單,進士依舊可以直接做官,從縣令做起。舉人、秀才同樣具備公務員的資格,不用再考試。

這一點看似公平,實際上還是引起了民間讀書人巨大的反彈。江南文風最盛之地的蘇州,傳統的秀才們再次舉行了抗議遊行,反對內閣這一不合理的政策。結果這一次遊行引發了一次大規模的鬥毆事件,民間另外一群讀書人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利,也走上街頭對抗。雙方從最初的口角開始,演變成一場數千人的大規模群毆。結果自然是傳統讀書人大敗,原因很簡單,人數實在無法佔有。雙方鬥毆的時候,經常有來自路邊的助拳者,都是幫新式讀書人的。

比如路邊某個小店裡的掌柜,十有八九就是某某財會學堂畢業的,又比如某個酒館里正在喝酒的客人,搞不好就是技術學校畢業的。這些學堂都是民間自己辦的居多,但是這些民間學堂的畢業證書,政府只要承認了,就有資格參加公務員考試。江蘇這個地方比較特殊,義務教育開始的最早,從三年制度到現在的五年制度,繼續讀到初中畢業的大有人在,就算沒讀初中,轉而去讀各種職業學校的更多了。

以前這些人的前途是註定的,到企業做事,或者去讀更高一級的學堂(各類軍事學堂、各類格物學堂),這些人不是當兵就是走企業的道路,從政是基本沒機會的。現在機會來了,你居然敢反對?不揍你揍誰?

這一日的蘇州警察局和醫院人滿為患,前前後後抓了一千多人,都是參與鬥毆的讀書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誰都沒想到。第二天一早,蘇州民間百姓自發對傳統功名者進行抵觸,做早點、趕車之類小買賣的小商販,不做他們的生意,開店的門口,帖一張「有功名者恕不接待」的聲明,就連菜市場的大叔大媽,都表示「就算菜爛掉了也不賣給他們」。

傳統讀書人一直是民間百姓羨慕的對象,誰都沒想到在一夜之間,會發生這麼激烈的事情。高人一等的功名所有人們,被這個現象嚇壞了。這個時候,媒體要不跟上推波助瀾,那就枉做媒體人了。為了稿費,很多同樣是舊功名出身的傢伙,在筆尖之下,各種挖苦自己的同類,然後各種反思。一個叫南山隱樵的筆名,洋洋洒洒的寫了三千多字,最後發出一聲吶喊:何為民意?走到大街上看一看,列位看官就知道了。

數日之後,某個叫吳之榮的報社記者,夜間走在路上時,被一群蒙面人套了麻袋,一頓棍棒打的個半死,這都是后話了。這一事件引發的社會動蕩,傳遍全國。再次引起了劇烈的爭議,因為各地警察局的嚴防死守,各地官員根據內閣指示精神,以法律條文為依據,對於任何沒有經過批准的遊行舉動,組織者全部都抓起來。這才避免了全國性的大規模動蕩。

1675年的大明,從春天到夏天的半年內,可以說是熱鬧非凡,但是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內閣以通電的方式,向全國發出通知,第一次全國性的公務員考試,將於十月金秋開始,時間定為十月三日。消息一出,舉國沸騰,各種聲音都有,但是再也沒有人敢於用激烈的手段來阻攔。九月,地方法院根據內閣精神,本著依法治國的原則,對於蘇州發生的非法遊行集會一案公開審理,從快從嚴。未經允許的遊行組織者,造成嚴重後果的傷亡後果,十八名生員被流放北美,三十七人被革去功名。

法院宣判並執行的這一日,蘇州市區鞭炮齊鳴,滿城煙火。《蘇報》稱:此為尋常百姓的勝利,此為民意之勝利。《明報》則稱: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挑戰國家法律法規。否則,必將嚴懲不貸。又稱:大明進入了法治時代,傳統讀書人動輒以民意為借口聚眾鬧事,要挾地方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帝國崛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帝國崛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二章什麼才叫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