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趙貴、獨孤信事件考論
北周趙貴、獨孤信事件考論
作者:周雙林
北周趙貴、獨孤信事件考論【原文出處】文史【原刊地名】京【原刊期號】22【分類名】魏晉南北朝隋唐史
【複印期號】1996o3【作者】周雙林
西魏恭帝三年556,太師宇文泰突然病逝。宇文泰之姪中山公宇文護一面輔佐宇文泰之子宇文覺代魏建周,一面以大冢宰身份專斷朝政。所有府兵十二軍事宜,「皆受護處分,
凡所征,非護書不行。……事無巨細,皆先斷後聞」。〔1〕次年557二月楚國公趙貴與衛國公獨孤信等人謀殺護,不成,貴等被誅,獨孤信被逼自殺。這是北周開國初年的
一次重大**。對於這件事,舊史只是說:「初,貴與獨孤信等皆與太祖等夷,及孝閔帝宇文覺即位,晉公護攝政,貴自以元勛佐命,每懷怏怏,有不平之色,乃與信謀
殺護。」〔2〕未作進一步闡述。當代史家對此也少有涉及。現謹就讀史所得,
略抒管見,以就教於前輩專家及同道。趙貴和獨孤信雖然合謀誅殺宇文護,但他們兩人與護的矛盾卻不盡相同,現分別梳理如下:我們知道,宇文泰是北魏末年六鎮起義時崛起
的酋帥。曾屬於葛榮部下,葛榮失敗后,被爾朱榮「隋例遷晉陽」。后隨賀拔岳進駐關中,受岳提拔,才得以為使持節武衛將軍夏州刺史。
賀拔岳自入關后,軍功卓著,不久就展成一隻戰鬥力很強的軍事力量。〔3〕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賀拔岳被侯莫陳悅害死後,這隻武裝力量就成了各方面大力爭奪的對象。
洛陽的魏廷和遠在荊州的賀拔勝都派人前往收編這隻部隊,〔4〕宇文泰只是由於地勢較近,
才得以掌握了這隻武裝。此後,這隻武裝就成為宇文泰創業的基本軍事力量。西魏文帝大統三年537宇文泰大舉東征時,所率12位將領中,賀拔岳舊部就佔8名。直到大統十六
年55o所立六柱國中,賀拔岳舊部仍佔一半趙貴、侯莫陳崇、李虎。可見賀拔岳舊部在宇文泰創業時期的重要地位。
賀拔岳舊部對宇文泰來講雖然極為重要,但要真正統率這隻力量也非易事。因為宇文泰雖為賀拔岳所信任,但其地位也只是與趙貴、侯莫陳崇等人齊平。所以,賀拔岳被害后,岳
舊部先推舉寇洛為主帥。在洛自認為「智能本闕,不宜統帥」后,〔5〕趙貴才建議迎宇文泰,
然而「諸將猶豫未決」,「或欲南追賀拔勝,或雲東告朝廷」,仍舉棋不定。只是由於赫連達堅持,稱宇文泰「明略過人,一時之傑。今日之事,非此公不濟」,賀拔勝或元魏朝
廷「皆遠水不救近火」,〔6〕岳舊部才往夏州迎宇文泰。宇文泰對賀拔岳的舊部,也只能在共匡魏廷的旗號下加以利用,並不能依賴信任。
鑒於這種情況,宇文泰必然要提拔親信,培植自己的核心集團。這個集團包括宇文泰的親屬宇文導、宇文護,親戚王盟、賀蘭祥、尉遲綱、尉遲迥、叱伏列龜、閻慶,親信於謹,
以及與之連宗的宇文貴等人。〔7〕這些人除於謹、宇文貴外,都是由宇文泰有意提拔而平步青雲,
十幾年間位至開府或大將軍,從而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姻親集團。在軍隊的駐防上,宇文泰的親信駐在西魏的中心地帶雍州、宇文泰駐華州,而將非嫡系的軍隊布置在邊遠地區,
去鎮壓少數民族的反抗,從而控制整個局面。〔8〕
宇文泰的這些作法,當然會引起賀拔岳舊部的不滿,但由於宇文泰善於處置,對岳之舊部都給予了恰當的安置,所以泰在世時,尚且相安無事。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對岳之舊部
李虎的安置。李虎是大統十六年55o的八柱國之一,但細按史書,李虎除永熙三年534討曹泥立有戰功外,實在乏善可陳。〔9〕其能為八柱國之一,
不能不令人生疑。有的學者對此也做過一些猜測。〔1o〕據《通鑒》卷156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記載,虎原為賀拔岳的左廂大都督,岳遇害後,虎不同意迎宇文泰而「奔荊
州,說賀拔勝使收岳眾」只因「勝不從」,才又歸來就泰。可見李虎對宇文泰是有隔閡的。宇文泰對這樣一位曾不與自己合作的賀拔岳舊部,卻安置在較高的位置,〔11〕其目的
顯然是為了安撫籠絡岳之舊部,以緩和同他們的矛盾。這說明宇文泰確是「能駕御英豪,得其力用」,〔12〕所以,終泰有生之年,與岳舊部沒有生正面衝突。
前輩學者已經指出,府兵制中的各軍府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宇文泰死後,「群公各圖執政,莫相率服」。〔13〕宇文護為了維護宇文家族的既得利益,防止各柱國稱兵作亂,才下
令軍府事務「皆受護處分,凡所征,非護書不行」,取消了各軍府調動軍隊的權力。這種作法,固然防止了可能的叛亂,但也加劇了以宇文護為主的宇文家族同各將領之間的矛
盾,先是與賀拔岳舊部的矛盾。趙貴陰謀暗殺宇文護不可否認有其個人的因素。在岳被害後諸將行止莫定時,是他力主迎宇文泰,成就了宇文家族的事業。質言之,即沒有趙貴
就沒有宇文氏的權勢地位、榮華富貴。宇文護收貴兵權,自貴視之,自是一種忘恩負義的行為。但是,趙貴陰謀殺護更反映了賀拔岳舊部同宇文氏之間矛盾的激化。侯莫陳崇也是
岳舊部中地位較高的一位將領,在宇文護掌權後,雖然表面上被「進封梁國公,邑萬戶,加太保。歷大宗伯、大司徒」,備受恩寵。但他和宇文護的矛盾卻依然如故。七年後,周
武帝保定三年563,
崇隨周武帝宇文邕幸原州時,武帝突然夜還長安,崇對自己的親信說:「吾昔聞卜筮者言,晉公今年不利。車駕今忽夜還,不過是晉公死耳。」「昔」者,過去之謂也。此必是宇
文護掌權時,崇心懷不滿,使卜者卜其死期。其與宇文護之間的矛盾已躍然紙上。果然,宇文護就抓住這件事,「遣使將兵就崇宅,逼令自殺」。〔14〕侯莫陳崇事件說明了賀拔
岳舊部與宇文護之間的矛盾尖銳的程度。這當然是趙貴陰謀殺護的根本原因。
總之,趙貴陰謀暗殺宇文護,是賀拔岳舊部與宇文氏家族之間的矛盾長期展的結果。如果說趙貴謀殺宇文護是由於宇文氏與賀拔岳舊部的矛盾,那麼獨孤信謀殺宇文護則是賀拔
勝舊部與宇文氏家族矛盾的反映。
賀拔勝是武川豪帥中年輩較長的人物,在魏孝武帝太昌時532,已是都督三荊二郢南襄南雍七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加授南道大行台、尚書左僕射
,擁有了相當的實力。雖然後來他兵敗奔梁,時部眾才數百騎,〔15〕至西魏文帝大統二年536回歸西魏時從者又「凍餒,道死者大半」,〔16〕所部當更少得可憐,但他在荊
州任內的舊部6續歸屬西魏卻不在少數。由於勝「年位素重」,所以他在自己的舊部中應仍有很大的影響。他的思想行動,也反映他的部屬與宇文泰之間的關係。
按之史書,賀拔勝本人與宇文泰的關係,始終是隔閡的。他初至關中,「自以年位素重」,對宇文泰見面不拜。這當然引起他和泰的矛盾。後來他又頗自悔,於是就藉一次和泰在
昆明池飲宴時,射中雙鳧的小事,向宇文泰下拜,並且恭維說:「使勝得奉神武,以討不庭,皆如此也。」宇文泰聽了「大悅」,矛盾暫時得到緩和。〔17〕但這種緩和是表面的
,賀拔勝部眾和宇文泰的矛盾依然存在。大統十年544,
勝死時,留有遺書給宇文泰:「勝萬里杖策,歸身闕庭,冀望與公掃除逋寇。……願公內先協和,順時而動。若死而有知,猶望魂飛賊庭,以報恩遇耳。」所謂「內先協和」,即
告誡宇文泰注意協調他與各將領之間的矛盾,這裡面當然先包括宇文泰與勝部屬的矛盾。
由於賀拔勝在西魏朝庭中沒有掌握實際兵權,宇文泰與勝部屬的矛盾就更集中在握有重兵的獨孤信身上。獨孤信也是武川酋帥之一,賀拔勝鎮荊州時,表為大都督、遷武衛將軍。
賀拔岳被侯莫陳悅殺害,賀拔勝曾派其收編岳的舊部,只因宇文泰近在咫尺,捷足先登,致使收編岳部願望落空。我們知道,賀拔岳舊部實力較強,如信能掌握這支軍隊,再加上
賀拔勝的部隊,其力量自然可以左右大局。在與宇文泰的爭奪中,這隻力量被泰先行到手,自然造成了信與泰之間的矛盾。但獨孤信與宇文泰的矛盾更主要地是產生在對魏室的態
度上。
魏孝武帝元修和高歡決裂西遷入關時,「信單騎及之於瀍澗。孝武嘆曰:『武衛遂能辭父母、捐妻子,遠來從我。世亂識貞良,豈虛言哉。』」信到西魏不久,又出鎮荊州,兵敗
后入梁。居梁三載,要求北還。時「信父母既在山東,梁武帝問信所在,信答以事君不二,」放棄了在東魏的父母,而回歸西魏。我們知道,宇文泰迎魏孝武帝入關,目的是要「
挾天子而令諸侯」,〔18〕以成自己的霸業,並非真心忠於魏室,而獨孤信則是要在忠於魏室的名義下,與宇文泰相抗衡。獨孤信這種政治態度,自然與宇文泰產生根本矛盾。大
統三年537獨孤信再歸西魏后不久,即「起為大都督,率眾與馮翊王元季海入洛陽,穎、豫、襄、廣、陳留之地,並相繼款附」。四年538兵敗后,退
出。大統六年54o「侯景寇荊州,太祖宇文泰令信與李弼出武關。景退,以信為大使,慰撫三荊」。但就在他「慰撫三荊」之時,宇文泰卻將他西調,任「隴右十州大都
督、秦州刺史。」〔19〕
關於這次調動的原因,雖然史無明文,但如果用心分析史料,仍可得其蛛絲馬跡。在大統三年537信為大都督入洛陽時,穎、豫、襄、廣、陳留之地,忠於魏室的豪強紛紛款
附,其在《周書》有傳者計有:鄭偉、劉志、趙肅、柳虯、韓雄、陳忻、魏玄等人。如鄭偉就說過:「今嗣主中與鼎業,據有崤函。河內公獨孤信親董眾軍,克複瀍洛,率土
之內,孰不延望風。況吾等世荷朝恩,家傳忠義,誠宜以此時效臣子之節,成富貴之業。」〔2o〕這樣就以洛陽為中心,元季海、獨孤信周圍就集結起一股忠於元魏王室的軍事
力量。這當然是宇文泰所不願見到的。同時,因為魏文帝要「幸洛陽拜園陵」,獨孤信於是大修宮室。〔21〕如果魏帝一旦東幸洛陽與獨孤信等忠於魏室的軍事力量相結合,便會
使宇文泰「挾天子而令諸侯」以圖霸業的計劃落空。所以,大統四年538西魏勢力撤出洛陽后,
宇文泰即著手對他們進行分化,使之脫離獨孤信統轄,不使之形成一隻以獨孤信為中心的忠於魏室的武裝力量。這些豪強武裝有一部分隨宇文泰西撤,如鄭偉、劉志、柳虯等。這
部份人除柳虯外,都脫離了獨孤信,劉志甚至被宇文泰任命為「大丞相府墨曹參軍」。〔22〕柳虯初隨信去秦州,但宇文泰藉信遣虯晉見他的機會,留虯為「丞相府記室」,強使
虯脫離獨孤信。除西撤者外,尚有一部份人仍在西魏東部邊境活動,如趙肅、韓雄、陳忻、魏玄等人。獨孤信曾三鎮荊州,「士庶既懷信遺惠」,本頗具威望。如果他繼續留在東
方,再與忠於魏室的豪強武裝相結合西魏三荊之地實治河南,形成一支足以與宇文泰抗衡的力量,則大不利於宇文泰。宇文泰大約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才將獨孤信
西調隴右的。
大統十三年547春,侯景背叛東魏。五月,宇文泰遣李弼、趙貴赴潁川接應侯景。同時,「以茹茹為寇,令獨孤信移河陽」,「征宇文泰之姪宇文導為隴右大都督,秦
南等十五州諸軍事、秦州刺史」,〔23〕代替獨孤信鎮秦州。我們知道,獨孤信出鎮隴右已有七年之久,而且政聲甚好,宇文泰調自己的同族宇文導接替獨孤信的職位,又以防備
茹茹為藉口將獨孤信調至河陽,分明是擔心大軍東征之際,獨孤信乘機率兵東進,對自己造成威脅。質言之,調宇文導出鎮秦州的目的是為了防備獨孤信。這說明大統十三年547
時宇文泰與獨孤信的矛盾有了新的展。
同年八月梁武帝下詔伐東魏,九月梁將蕭淵明灌彭城。這時東魏布了一篇討梁檄文,其中有一段說西魏內憂外患,不能對東魏形成威脅,用以炫耀自己後方之鞏固。其所謂外患
系指茹茹和吐谷渾,其所謂內憂即指獨孤信而言。文曰:「獨孤如願獨孤信本名如願擁眾秦中,治兵劫脅。黑獺指宇文泰北備西擬,內營腹心,救救尾,疲於奔命。豈
暇稱兵東指,出師函谷。」〔24〕「治兵劫脅」應是指宇文導出鎮秦州防備獨孤信一事而言,東魏的檄文雖然對宇文泰與獨孤信的矛盾作了誇大,但說明,宇文泰與獨孤信之間的
矛盾已是當時天下共知的事實。同時也證明,我們上文對獨孤信西調、宇文導出鎮秦州等事的分析,並非向壁虛造。
宇文泰為了緩和同獨孤信的矛盾,在大統十四年548進位信為柱國大將軍,此後,又命其長子宇文毓納信長女為夫人。〔25〕但這並沒能真正解決他與獨孤信之間的矛盾。宇文
泰之姪宇文導直至西魏恭帝元年554十二月去世前一直鎮守秦州,監視獨孤信。導死
后,其子亮「為秦州總管」繼續執行監視任務。〔26〕同時,獨孤信「在隴右歲久,啟求還朝,太祖不許」。大統十六年55o宇文泰大軍東討時,「信率隴右數萬人從軍,」
東進至崤坂,也被勒令西還。這說明宇文泰對獨孤信的戒心,始終沒有稍減,始終不讓獨孤信的軍隊進入雍州中心地帶,以防有變。
大統十七年551西魏文帝去世,太子欽嗣位,是為廢帝。廢帝二年553「尚書元烈謀作亂,事,伏誅」〔27〕次年554廢帝因對宇文泰誅殺元烈有怨言,被宇文泰所
廢,並立齊王元廓為帝,是為恭帝。
恭帝元年554夏四月,「帝大饗群臣。魏史柳虯執簡書於朝曰:『廢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歲,文皇帝托於安定公曰:是子才,由於公,不才,亦由於公,宜勉之。公既受
茲重寄,居公輔之任,又納女為皇后,遂不能訓誨有成,致令廢黜,負文皇帝付屬之意,此咎非安定公而誰?』」這番話,表面是責備宇文泰對元欽教誨不周,而骨子裡卻是對宇
文泰任意廢立西魏皇帝,進行抨擊。柳虯本是忠於魏室的陽城豪強,大統四年538歸附西魏后,又「久之為獨孤信開府從事郎中。信出
鎮隴右,因為秦州刺史,以虯為二府司馬。雖處元僚,不綜府事,唯在信左右談論而已」。〔28〕是獨孤信的重要親信。因此柳虯這次彈劾宇文泰,顯然代表著獨孤信等人的利益
,意在用保持魏室尊嚴的辦法,抑制宇文泰纂魏野心,以保持住自己與宇文泰抗衡的地位。
雖然宇文泰受到柳虯的抨擊后,命太常廬辯代筆誥論公卿說「茲咎予其焉避」,但他同獨孤信的矛盾卻因此加深。西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大約因為身體不好是年十月即
病逝,決心解決自己的繼承人問題。長子宇文毓雖然庶出,但年長22歲,且「已有成德」;三子宇文覺雖系嫡出,卻「年尚幼沖」14歲。宇文毓已納獨孤信長女為夫人
,如果泰死後由毓繼承,軍國大權就會落到外戚獨孤信的手中。為了防止這種局面,他「召群公其中也包括獨孤信謂之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馬有疑』」。把他和信的
矛盾公開化。在這種情況下,獨孤信如果不和宇文公開決裂,就不可能表示反對,群公當然也不可能有所異議。果然群公「皆默,未有言者」。李遠甚至拔刀而起說:「若以信為
疑,請即斬信。」同時獨孤信也被迫表示同意立宇文覺。〔29〕這樣,宇文泰就在不惜與獨孤信決裂的情況下,強行立宇文覺為後,杜絕了獨孤信將來獨攬大權的可能。
從上面的分析看,宇文泰在世時,與獨孤信的矛盾已經白熱化,即使宇文護不專權,他與信也難免決裂。綜上所述,趙貴、獨孤信謀誅宇文護事件,是宇文氏家族與部分賀拔岳舊
部,部份賀拔勝舊部矛盾長期展的結果。趙貴代表岳之舊部,主要反對宇文護;獨孤信代表勝之舊部,反對的是宇文氏家族,非只反對宇文護一人。雖然參加趙、獨孤密謀遠有
万俟幾通、叱奴興、王龍仁、長孫僧衍等人〔3o〕和西魏宗室,〔31〕但都只處於次要地位,不能決定這次事件的性質。〔32〕
宇文護在解決了趙貴、獨孤信的「謀反」問題后,貴、信的軍隊也就歸屬到了護的屬下。這件事雖乏正面的記載,但細繹史料,仍可得其端倪。《隋書》卷55《獨孤楷傳》云:「
獨孤楷字修則,不知何許人也,本姓李氏,父屯,從齊神武帝與周師戰於沙苑,齊師敗績,因為柱國獨孤信所擒,配為士伍,給使信家,漸得親近,因賜姓獨孤氏。楷少謹厚,便
弄馬槊。為宇文護持刀,累轉車騎將軍。其後數從征伐,賜爵廣阿縣公,邑千戶,拜右侍下大夫。」獨孤楷原為獨孤信的親信,在府兵制下,只有在獨孤信自殺后,楷才有可能轉
歸宇文護部下。因此,宇文護在趙貴、獨孤信死後兼并其軍隊,以壯大自己的力量,當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至此,宇文護初步統一了北周的軍權,此後再也沒有足以與宇文家族抗
衡的軍事派系。
趙貴、獨孤信在府兵體系擁有相當大的軍事政治實力,宇文護何以能迅解決趙貴、獨孤信事件,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認為這是宇文泰生前長期經營的結果。宇文泰在利用
駕拔岳、賀拔勝的舊部起家,「挾天子而令諸侯」,以成霸業的同時,早就著手培養自己的嫡系勢力。經過他多年經營,在魏恭帝三年556時,已經形成了一個以宇文家族為中
心,
有著強烈姻親色彩的利益集團。現就這個集團中與宇文氏代魏和解決趙貴、獨孤信事件直接有關人員的表現作一梳理:宇文導、宇文護:宇文泰長兄宇文顥的次子及三子。據《周
書》卷1o導本傳載:「太祖愛之」,「每出征討,導恆居守」。宇文泰因諸子年幼,實視導為自己的接班人,所以每次征伐,令導坐鎮華州大本營。大統十二年546后,更令導
任秦州刺史,監視獨孤信,委以重任。
導死於魏恭帝元年554,位至使持節,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太子少保、秦州刺史、章武郡公。護是導的弟弟,「普泰初,自晉陽至平涼」。「太祖諸子並幼,遂
委護以家務,內外不嚴而肅。太祖嘗曰:『此兒志度類我。』」魏恭帝三年556位至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中山公,宇文泰在涇州病篤,「馳驛召護」「謂護曰:『吾形容若此,必是不濟。諸子幼小,寇賊末寧,天下之事,屬之於汝,宜勉力以成吾志。』」〔33〕安排
護接替自己,主持大事。此處所謂「天下之事」,「以成吾志」,實指逐步集中兵權,取代元魏,自立大統等事。所以後來宇文氏代魏應出宇文泰安排。
賀蘭祥:宇文泰外甥,「長於舅氏,特為太祖所愛」。魏恭帝三年556時位至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小司馬、同州刺史。「孝閔帝踐祚,進位柱國,遷大司馬。時晉公護
執政,祥與護為中表,少相親愛,軍國之事,護皆與祥參謀。及誅趙貴,……祥有力焉」。同州是宇文家族的軍事大本營,賀蘭祥為刺史,起到了穩定軍事中心的作用。
尉遲綱:宇文泰外甥,「少孤,與兄迥依託舅氏」。「從太祖征伐,常陪侍帷幄,出入卧內」,「太祖甚寵之。委以心膂」。魏恭帝三年556位至大將軍兼領軍將軍、開府儀
同三司、加侍中、昌平郡公。
「孝閔帝踐祚,綱以親戚掌禁兵,除小司馬」。綱在魏廢帝二年553已經典禁旅,挫敗魏帝的政變。宇文護執政后,又掌禁兵,在保衛宇文護集團、防止叛亂上起了重要作用。
於謹:於謹早在宇文泰任夏州刺史時,即任長史。在賀拔岳遇害后,是謹向泰陳迎魏帝西遷,挾天子以令諸侯之策,才使泰得以逐步創下基業。大統中,泰將女兒平原公主嫁給謹
子於翼,結為姻親。魏恭帝三年556位至使持節、柱國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大司寇、雍州刺史、常山郡公、新野郡公。「及太祖崩,孝閔帝尚幼,中山公護雖受顧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圖執政,莫相率服。護深憂之,密訪於謹
。謹曰:『夙蒙丞相殊眷,情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爭之。若對眾定策,公必不得辭讓。』明日,群公會議。謹曰:『昔帝室傾危,人圖問鼎。丞相志在匡救,投袂荷戈,故
得國祚中興,群生遂性。今上天降禍,奄棄庶寮。嗣子雖幼,而中山公親則猶子,兼受顧托,軍國之事,理須歸之。』辭色抗厲,眾皆悚動。護曰:『此是家事,素雖庸昧,何敢
有辭。』謹既太祖等夷,護每禮敬。至是,謹乃趨而言曰:『公若統理軍國,謹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於謹,亦再拜,因是眾議始定。」〔34〕於謹不僅地位高,而且坐
鎮長安所在的雍州,他的活動在鞏固新建的北周政權和確立宇文護執政方面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李弼:李弼原是侯莫陳悅的部將,在宇文泰征悅時,弼以悅的姻親的身份來降,〔35〕從而導致了悅的失敗。宇文泰為拉攏弼,將女兒義安長公主嫁給弼次子暉。魏廢帝元年552
位至柱國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太傳、大司徒、趙郡公,「及晉公護執政,朝之大事,皆與於謹及弼等參議」。〔36〕另有李遠本為隴西豪強,宇文泰為了拉攏地方勢力,將女兒義歸公
主嫁給了遠次子李基。李遠在宇文泰換掉原太子宇文毓獨孤信之婿中的作用已見前述。雖然李遠的舉動可能含有緩和宇文泰與獨孤信矛盾的意圖,但這畢竟有利於宇文泰排擠
獨孤信。遠以地方豪強參加宇文氏的立儲問題,當然和他的外戚身份有關。
從上述我們不難看出,在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去世時,自己的接班人已經確定,集中兵權、代魏自立的方針也已明朗,宇文氏的姻親掌握著都長安所在地雍州的兵權於
謹、城禁衛戍兵權尉遲綱、軍事大本營的兵權賀蘭祥。同時,宇文導之子宇文亮又率重兵駐守秦州,防止政敵獨孤信的異動。在這種格局下,再加上他們之間彼此通力
合作,宇文氏已經掌握了主動,可以應付任何事變。
趙貴與獨孤信本屬兩個不同派系,趙貴只是出於對宇文護的不滿才臨時拉攏宇文氏的政敵獨孤信,陰謀殺死宇文護。信「有奇謀大略」,看出了宇文氏政權已不可推翻,殺護之舉
必敗,所以「及期,貴欲,信止之」,〔37〕致使政變流產。後來,由於宇文盛、宇文丘兄弟的告密,趙貴、獨孤信先後身死。從北周政權初建時的政治、軍事形勢看,雖然「
群公各圖執政,莫相率服」〔38〕但是均已無力取代宇文氏,所以趙貴、獨孤信的失敗是必然的。當然,這一切都是宇文泰生前多年經營部署的結果,宇文護不過是一個出色的執
行者而已。
趙貴、獨孤信事件是北周政權初建時的一件大事。通過對這件事來龍去脈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宇文氏基本是靠賀拔岳和賀拔勝兩人舊部的軍事力量起家的。宇文泰在利用賀拔岳
和賀拔勝舊部的同時,又努力培植自己的勢力,這就不免要同賀拔岳和賀拔勝的舊部生矛盾,趙貴、獨孤信事件正是這種矛盾展的結果。
通過對趙貴、獨孤信事件的分析,我們可以對府兵制度的起源有進一步的認識。近幾十年來,中外學者對西魏府兵制度形成的原因,已經作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我
們認為,府兵制度的形成,除了鮮卑的部落兵制、豪強大族的聚族而居等因素外,還應該從西魏軍事力量的派繫結構方面加以考慮。從本文前面的分析看,府兵制度是西魏各種軍
事派系力量在展中互相制衡而形成的。宇文泰由於缺乏自己的嫡系力量,當然要設法駕御賀拔岳、賀拔勝舊部以為己用。這樣,賀拔岳舊部、賀拔勝舊部必然要有相對獨立的
展,形成自己相對獨立的軍府系統。對這種軍府系統,宇文泰也只能在「位總百揆,督中外軍」的名義下加以駕御,而不能象高歡對東魏京畿兵那樣直接指揮統帥。這樣的軍事派
系格局,是形成府兵制的重要原因。這些,因與趙貴、獨孤信事件無直接關係,有待另文詳析。
分析西魏時宇文泰與賀拔岳舊部、賀拔勝舊部的矛盾,還有助於我們加深對楊堅代周的認識。楊堅為楊忠之子。楊忠為獨孤信舊部,北魏時,就曾「從獨孤信破梁下溠戍,平南陽
,並有功。」〔39〕入西魏后,又從信征戰。獨孤信將自己的第七個女兒嫁給楊忠之子楊堅,使兩家結為兒女親家。可見楊忠與獨孤信的關係非同一般。宇文護專政后,趙貴、獨
孤信事件時,忠雖無任何不滿表示,但細繹史料,仍現他與宇文護頗有隔閡。《通鑒》卷17o
《陳臨海王光大二年》條謂「楊堅為開府儀同三司、小宮伯,晉公護欲引為心腹。堅以白忠,忠曰:『兩姑之間難為婦,汝其勿往!』堅乃辭之。」據《隋書》卷1《高祖紀》
,楊堅在北周明
帝即位後為右小宮伯的,且「兩姑之間難為婦」一語,明系指宇文護與北周明帝的矛盾而言,這說明宇文護專政之初曾想通過拉攏楊堅來拉攏楊忠,但為忠所拒絕。楊忠雖未公開
反對宇文護,而實際上對宇文氏極為不滿。其原因就是楊忠本是獨孤信系統中的人物,與宇文氏處於對立地位。正因為楊忠與宇文護保持距離,所以在武帝保定四年564楊忠出
擊突厥班師后,「高祖將以忠為太傳,晉公護以其不附己,難之」,〔4o〕宇文護與楊忠的這種矛盾自然要擴大到楊堅身上。「宇文護執政,尤忌高祖即楊堅,屢加害焉,大
將侯伏侯壽等匡護得免」。因為楊堅相貌偉異,周明帝宇文毓怯其不利於周室,頗為疑忌,只是由於善相者趙昭偽稱堅「不過作柱國耳」,堅才得免禍。〔41〕這說明不僅宇文護
,而且是宇文氏家族都欲加害楊堅。這當然是因為堅屬於獨孤信系統的緣故。隋文帝楊堅即位初期,極為信任高熲。按《隋書》卷41熲本傳:高熲之父名高賓,「背齊歸周,大司
馬獨孤信引為僚佐,賜姓獨孤氏」,是獨孤信的舊部。因為彼此都與獨孤信有淵源,所以楊堅與高熲一拍即合。在楊堅吸納高熲時,熲表示「願受驅馳,縱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辭
滅族」。楊堅對高熲也是「委以心膂」,「朝臣莫與為比」。甚至「每呼為『獨孤』而不名」〔42〕。君臣遇合之際,有明顯的獨孤信派系色彩。
前文已經分析,尉遲迥是宇文氏姻親集團的重要人物。周靜帝大象元年579楊堅輔政后,即「以迥望位夙重,怯為異圖」,打算把他自相州總管任內召回長安。而迥也「以隋
文帝當權將圖纂奪,遂謀舉兵」,並說:「吾居將相,與國舅甥,同休共戚,義由一體。先帝處吾於此,本欲寄以安危。」〔43〕以宇文氏集團利益的堅決捍衛者自任,楊堅和尉
遲迥彼此對對方心事都了如指掌,正是宇文氏集團與獨孤信系統長期矛盾,互相猜忌、互相防備的結果。
尉遲迥有個孫女,有美色,迥敗后,沒入宮中。楊堅在「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堅后獨孤氏知道以後,在堅上朝時「陰殺之」。〔44〕這件事可算獨孤信系統與宇文氏集
團長期矛盾的一個餘波。〔45〕
隋文帝楊堅代周,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一個問題。〔46〕如從軍事派系角度看,它是宇文氏集團與賀拔勝、獨孤信系統的矛盾長期演變的結果,其遠因可上溯至北周初年的趙貴
、獨孤信事件。
本文草成后,承劉宗漢先生補充了一些資料,謹致感謝!註釋:〔1〕〔33〕《周書》卷11晉盪公護傳。〔2〕〔37〕《周書》卷16趙貴傳。〔3〕據朱大渭先生估計,其眾約有
5萬人左右,見所著《北魏末年人民大起義若干史實的辨析》,刊《中國農民戰爭史論叢》3輯。
〔4〕《周書》卷1文帝紀上、卷16獨孤信傳。〔5〕《周書》卷15寇洛傳。〔6〕並見《周書》卷27赫連達傳。〔7〕參見毛漢光《西魏府兵史論》刊[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研究所集刊》58本3分。
〔8〕見前舉毛漢光文。〔9〕《冊府元龜》卷1帝系記載的唐高祖李淵所謂李虎「從文帝破高歡於沙苑,斬級居多」,似出唐人文飾,難於遽信。〔1o〕如唐長孺先生認為是《周
書》有意避諱李虎的戰功不寫,見《魏周府兵制度辨疑》,刊《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11〕當然不給予實權。李虎的柱國幾同尸位素餐,見前引毛漢光文。〔12〕司馬光語,見《通鑒》卷166梁敬帝太平元年條。〔13〕〔34〕〔38〕《周書》卷15於謹傳。
〔14〕並見《周書》卷16侯莫陳崇傳。〔15〕《通鑒》卷156梁武帝中大通六年。〔16〕《通鑒》卷157梁武帝大同二年。〔17〕《周書》卷14賀拔勝傳。
〔18〕於謹建議宇文泰迎魏帝時語,見《周書》卷15於謹傳。〔19〕《周書》卷16獨孤信傳。〔2o〕《周書》卷36鄭偉傳。〔21〕《周書》卷2文帝紀,《北史》卷61權景宣傳
。
〔22〕《周書》卷36劉志傳。〔23〕《周書》卷16獨孤信傳,卷1o宇文導傳。〔24〕《魏書》卷98蕭衍傳。〔25〕《周書》卷9明帝獨孤皇後傳謂「帝之在藩也,
納為夫人」。據同書卷4明帝紀,宇文毓生於永熙三年534,大統十四年54814歲時封寧都郡公。既雲「在藩」故不應早於大統十四年。且前此毓年尚幼,也不可能納女為
夫人。
〔26〕《周書》卷1o宇文亮傳。〔27〕《周書》卷2文帝紀下。〔28〕《周書》卷38柳虯傳。〔29〕《周書》卷25李遠傳,李遠是隴西豪強,既為宇文泰拉攏寵信,又曾是獨孤
信的部下。他此舉可能是為了防止泰與信公開決裂的一種表演。因為事後他拜謝信說:「臨大事,不得不爾。」信也謝遠說:「今日賴公決此大議。」如果他真想殺信,未必如此
。
〔3o〕《周書》卷3孝閔帝紀。〔31〕《周書》卷4明帝紀載:元年557十二月詔書有「元氏子女自坐趙貴等事以來所有沒入為官口者,悉宜放免」語,其時距趙貴事件,不足
一年。
〔32〕「元氏子女」本無實權,姑置不論。孝閔帝紀提到的4人中,万俟幾通、王龍仁只此一見。叱奴興只見於《周書》卷19宇文貴傳、卷21尉遲迥傳,為大統初年伐蜀時的一員
偏將,余無可考。長孫僧衍為長孫儉長子,見《北史》卷22長孫儉傳,亦無事迹可考:足見這4
人均非重要人物。〔35〕「弼妻,悅之姊也。特為悅所親委,眾咸信之」。見《周書》卷15李弼傳。〔36〕《周書》卷15李弼傳。〔39〕〔4o〕《周書》卷19楊忠傳。
〔41〕《隋書》卷1高祖紀。〔42〕《隋書》卷41高熲傳。〔43〕《周書》卷21尉遲迥傳。〔44〕《隋書》卷36文獻獨孤皇後傳。〔45〕獨孤后本傳載:獨孤后「性尤妒忌,后
宮莫敢進御」,但陳宣帝女宣華夫人,即有寵於楊堅。容華夫人蔡氏難以獨孤后故「希得進御」,只是較為收斂。所以尉遲迥孫女事件仍有其政治色彩。
〔46〕清人趙翼即已注意此問題,認為「古來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見所撰《廿二史劄記》卷15隋文帝殺宇文氏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