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賑災計
「房相是去過王家村的,您說,如果整個關中百姓都過上王家村那樣的日子會怎麼樣?」陽林不慌不忙問道。
「乃大治之像,關中若處處如王家村,則大唐根基之牢固,千年難以撼動。」房玄齡對於初到王家村的震撼感覺一直無比懷念,認為理想的大治,不外如此。
「王家村的事例證明,合理統一的規劃,高端的製作種植等技術有利於民,王家村民用極高效的勞力蓋好了自己的新居,千畝葯田產出的價值,足夠王家村民吃喝三年。」陽林的話鉤的大唐三位最有權勢的人幾乎靈魂離體,可他就是喜歡吊著人家的胃口,不願意把具體如何做到這樣的方法說出來。
「你倒是先說說,如何解決百萬人口的吃飯問題。」長孫無忌急不可耐道。
「大唐的糧食,都掌握在幾類人手中,第一是藩王,他們不但享有封地的產出,還享受朝廷的祿米,而且藩王的封地基本都不在關中,等於是完全沒有受災,所以,國蒙大災,藩王當減衣束食,朝廷至少可以從藩王的祿米中省出幾十萬石糧食。
第二是勛貴,他們同樣也有各自的封地,有些受了災,有些沒有,可以將他們按封地所在地區分開來,令其捐糧,捐糧多者計大功,陛下或爵位,或官職,酌情給予豐厚的賞賜,相信所得米糧不會比從諸藩那裡省下來的少。
第三類則是世家富商,他們是大唐潛在的最大一股力量,世家底蘊深厚,田地不比勛貴的少,富商囤積居奇,關中旱災他們早已風聞,恐怕手中的屯糧會十分驚人,尤其是江南地區,如果陛下放出風,說捐一定的米糧可以得到朝廷賞賜的官職或者爵位,相信這些世家子弟和富商會非常有興趣,到時候他們會帶著大把的米糧來找陛下討賞,如此,則陛下籌集百萬石糧食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再有,陛下可以封嶺南酋長馮盎為世襲國公,長子為世子,令其前往交趾採購糧食五十萬石,並潛世子押送進京,則旱災米糧之危可解。」
陽林一口氣說了一大段,每段都讓李二眼神大放光芒,這幾條一講完,李二頓時覺得,旱災也不是什麼大事了。
「好好好,我大唐得此一子,真是洪福齊天。」李二興奮的搓著手,在案前來回踱步,如陰雲般的迷霧瞬間就被眼前這位小神仙驅散,而從未與陽林打過交道的長孫無忌則是用妖孽的眼神看著這個年僅七歲的孩子,至於房玄齡,已經見怪不怪了,普通人家七歲的孩子,又怎麼會知道天下有多少個階級,嶺南酋長是何人,只有神仙手段才能解釋的通。
「陛下現在就高興,恐怕還為時過早,旱災明年未必就會過去,很有可能持續到後年,並且會有併發的蝗災,瘟疫等滋生,解決了今年的吃飯問題,其實只是一小步而已。」陽林前面已經說的很多了,但是還沒有說完,往正在興頭上的李二頭上澆一盆涼水,讓他吃個憋好好清醒清醒,是陽林樂見的。
「那你又為什麼斷定旱災會持續到後年?蝗災瘟疫就一定會爆發呢?」李二覺得就此斷言兩年以後的災害,未免太過武斷了,反駁道。
「老子能說自己看過史書嗎!」陽林心裡暗道,但是嘴上可不能這麼說,且不說旱災確實會延續到貞觀三年,貞觀二年的西突厥頡利可汗叛亂這場巨大的兵災,就不是這群剛受過旱災的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起的,當然,如果陽林連這也知道,就得首先承認自己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就算後年沒有什麼災害,陛下也要按照我先前提出的計劃繼續徵調同樣多的糧食,因為我根本沒打算將這一百多萬百姓放回去,事實上,旱災帶來的不僅僅是糧食問題,相信,長安城的冬天,就算不下雪,也是能凍死人的,並且是很多很多的人,如果陛下不啟動我說的另外一個計劃,這些人-大多數都活不到明年。」陽林又拋出了問題,並且又將李二等人的胃口吊了起來。
「就是你所說的危機過後的機遇嗎?快快道來。」李二聽到興起,將寬大的袖袍往上一擼道。
「先前我就說過,王家村之所以能在短短的時間富裕起來,就是因為他們有高效的勞動力,百萬災民到長安,陛下要供他們吃,供他們住,才能幫助他們渡過危機,而這數以百萬計的勞動力,卻是不用白不用的,陛下的白食可不能讓他們免費吃,所以,這些災民百姓進京之後,陛下要立即上馬大工程,將他們的勞動力運用起來。
我的建議是,開一條百丈寬的大河,連通渭水到長安城以北的護城河,同時開一條百丈寬的大河,連通灞水到長安城以南的護城河,同時拓寬護城河到百丈以上寬,開河的泥沙用於築堤壩,燒磚瓦,沿長河兩岸為這些災民建房子,相信有這百萬勞力,開一條百丈寬,百餘里長的大河用不了幾個月,這條大河開出來,一可以灌溉兩岸田地,二可以將渭水灞水兩條水路貫通,讓各道糧食以及貨物方便走水路運輸,有了這條生命之河,後續糧草運送到長安可以省下不少時間。」
講了這麼多,陽林稍微停頓了一下,還需要給李二三人一點時間想象一下百丈寬的大河連接渭水和灞水是個什麼景象,百餘丈寬的護城河圍繞長安城是個什麼景象。
「你的心可真夠大,這麼浩大的工程涉及到的面太多了,光是開河的田地,就是數萬畝,還有,河道可能要經過的地方有村莊,百姓要面臨拆遷的問題,據我所知,長安城郭外就生活著數萬百姓,如果護城河拓寬到一百多丈,他們所居住的房屋都將要被推倒,這可能會影響整個長安城的安定。」李二明顯已經對陽林提出來的想法有些意動,但是作為戶部尚書的長孫無忌卻是提出了關於民生的問題。
「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不是長安城太小,裝不下幾百萬人,我也不會想這個難以執行的計劃。」陽林無奈道。
「長安城太小?」這句話李二就不愛聽了,長安城在當世可謂第一雄城,常駐人口達六十多萬,居然有人說長安城太小。
「當然小,一個人的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在我看來,一個大帝國的首都,最少也得有幾百萬人才像個樣子,這條百餘里的生命之河,其實就是今後穿城而過的一條小河而已,百年後的長安城,必定北臨渭水,南抵灞水。」
開什麼玩笑,後世的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都會,那個城市不是上千萬人,開個汽車還得跑幾小時才能逛個圈呢!六十多萬,還比不上後世的一個小縣城人多。
李二的心在顫抖,『一個人的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這句話說的太好了,本就十分支持這個計劃的李二猛地一拍桌子大吼道:「幹了。」
陽林面上一笑,又道:「陛下雄才偉略,這點小事情必然是難不倒陛下的,接下來,小子就說說心中的全盤計劃,等陛下指派命令的時候也好用做參考。」
陽林的全盤計劃一直從下午說到了天擦黑,直到眾人的肚子都開始咕咕叫了,還意猶未盡,主要的內容有災民的前期安置工作,沿途百姓的拆遷工作,這需要朝廷大員親自督導,李二甚至一一指派了人選。
其二是開河所需的工具,需要將作監趕緊打造,這裡陽林還提出了許多新式工具的應用,讓李二稍後派內侍到古月先生的小院領取製作圖紙。
其三就是土地置換,居民規劃,主要是將長安城附近百餘里所有勛貴的封地全部置換到受災區域中去,當然面積將會有一倍以上的增幅,而居民規劃方面,房玄齡提出完全按照王家村的辦法實行,並且聘請王家村的工匠作為指揮,指導大家燒磚蓋房子,這裡陽林提出來了修建下水道,排污道,直接將居民糞便通過地下通道輸送到農田區域,以供肥田。
第四點主要就是陽林在述說,另外三個人在聽,當然是災后這些災民的走向問題,百餘平方里的地絕對養活不了數百萬人的生計,而陽林口中所說的,建造大型工業區,開辦傢具廠,食品廠,制衣廠,培養建築工人,伐木工人,礦工,制衣工人,食品工人這些新穎的詞語讓大家聽到眼花繚亂,總之這一兩百萬人都會有事干,只有極少部分人會繼續種地,並且,他還說到時候自然有人來幫忙安置這些災民的就業問題,大唐三位最有權勢的人只能且聽且執行,因為陽林的計劃完美到幾乎沒有任何遐絲了。
「今日聊的暢快,兩位愛卿和小傢伙就與朕一同用晚膳,也好敲定一些細節方上面的事情,明日早朝,我們君臣一體,大唐萬眾一心,將這個宏偉的計劃執行。」李二倒是會現學現賣,借陽林的詞來勉勵兩位丞相大人。
「啟稟陛下,長公主昨夜受了風寒,今日高燒不退,太醫院幾位太醫束手無策,公主性命在旦夕之間,皇後娘娘請陛下速去東宮,見長公主最後一面。」一個小黃門急急忙忙的闖入了太極殿稟報道。
「什麼?」李二的好心情瞬間沒了,陽林幾乎也發出了與他一樣的聲音,昨夜還在太子浴宮玩的不亦樂乎的李麗質,今天怎麼就要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