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代間諜衛星
日本即將發射的第三代間諜衛星可以識別中國地面直徑50厘米的物體,第四代間諜衛星甚至可以辨別停飛的戰鬥機是否搭載有導彈,出入基地的車輛屬於什麼種類
國際先驅導報駐東京記者何德功報道3月8日,日本於2月26日發射的H2A火箭搭載的「向日葵6號」氣象多用途衛星進入高度為3.6萬公里的同步軌道,這標誌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此次航空嘗試的成功。預計5月底,這顆衛星將開始進行氣象觀測。
日本火箭挽回信譽至少需四年
這次H2A火箭發射成功為日本航天業注射了一針強心劑。曾幾何時,日本在商業衛星發射領域一直想與歐美一比高低。1996年日本與美國的休斯公司簽訂了發射30顆衛星的合同,當時被人們認為是日航天計劃的一大勝利,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火箭每次發射都是問題不斷,很多商業合同取消,在商業衛星發射領域失去了絕大多數客戶。
就連日本環境大臣小池百合子也因本國火箭發射效率低下,表示今後有用外國火箭發射環境省衛星的可能。這次發射H2A火箭成功以後,日本文部科學省宇宙開發委員會負責人井口雅一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今後連續13次發射成功,成功率到95%,才能接近世界成熟火箭技術的平均水平,然而要達到13次連續發射不失誤,按目前計劃每年發射三次的話,日本H2A火箭至少還要到四年以後才能徹底挽回信譽。
日本航天計劃不為商業利益?
日本要在商業衛星發射領域爭取一席之地談何容易,不僅信譽不佳,日本H2A火箭和歐、美、俄、中火箭相比,發射成本還過高。現在H2A火箭一次製造和發射費用本來計劃為85億日元,由於2003年發射失敗,對H2A火箭進行了技術改良,更使這次發射成本上升到120億日元,與中國相比價格高出近一倍。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降低火箭發射成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樣的價格和失敗率,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根本難以立足。
那麼日本為什麼還要堅持自己發射衛星呢?從2003年H2A火箭第六次發射失敗可以看出原因:據披露,這次發射日本方面搭載的其實是一顆間諜衛星,顯露了日本的軍事用心。
日本H2A火箭計劃從2006年開始將轉為民營化,從設計、製造到發射,均由日本著名軍工企業三菱重工業公司負責,在體制上和歐美管理體制相同,意在調動民間資金髮展日本航天業。
日本空間計劃針對中國
日本載人航天飛行正在制定雄心勃勃的計劃,2002年6月,日本政府曾決定調整航天技術開發重點,放棄載人飛船的開發,決定在10年內不單獨實施載人航天計劃,只通過參與國際空間站等合作項目積累技術。
中國的「神舟」五號2003年秋天飛上太空之後,日本各界認為,日本不搞載人航天飛行,是航天業沒有理想的表現,要求重新調整計劃的呼聲增高,於是日本打算把載人航天飛行定為中長期目標。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正在制訂一項長期計劃,包括到2025年前,研製類似美國太空梭的飛行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月7日還提出報告,內容是數十年後要建立無人月球表面宇宙基地和在比月球更遠的地方建設「深宇宙港」。
這一報告指出,利用日本的火箭技術在月球表面建立無人基地,除了使天體觀測不受大氣影響之外,還可為載人航天飛行積累技術。美國總統布希去年1月說美國要在月球表面建設有人基地。日本這一計劃無疑是想向美國看齊。
軍事用心暴露無疑
如果說日本的登月計劃還可以用宇宙開發來解釋的話,那麼日本的「准天頂計劃」和「第四代間諜衛星」就讓日本開發空間技術的軍事動機暴露無疑。
「准天頂計劃」至少由3顆衛星組成,它們各自有不同的軌道,並且這3條軌道都與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成45度的夾角。因此,從日本本土來看,始終有1顆衛星停留在靠近天空頂點的地方,所以日本人稱之為「准天頂衛星系統」。
日本開發此系統的目的在於建立自己的精確衛星定位體系。現在的衛星系統所採用的無線通信技術數字化程度和圖像處理能力偏低,而且美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因地點和時間原因會產生定位誤差,新的「天頂」系統將彌補這些缺陷,能實現更加精確的、可用于軍事目的的全球定位。
日本2009年度預定發射第三代間諜衛星,第三代間諜衛星可以識別東亞地區地面直徑50厘米大小的物體。
日本政府還決定從2005年開始研究第四代間諜衛星,第四代間諜衛星因材料更輕、體型顯得苗條。正在運行的兩顆第二代間諜衛星每兩天通過朝鮮和中國上空一次,衛星最佳拍攝瞬間僅有數分鐘,由於衛星轉換角度動作遲緩,在短時間內難以拍攝軍事設施。第四代間諜衛星小型化、輕量化以後速度提高,動作更加靈活,只在上空通過一次就可以完成所有拍攝工作。
第四代間諜衛星有超強識別能力,甚至可以辨別停飛的戰鬥機是否搭載有導彈,出入基地的車輛屬於什麼種類。
評論認為,日本成為航天大國可以加強日本經濟大國、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地位,日本對宇宙空間的控制可轉化為軍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