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各位愛卿,以為當如何?」
「臣啟皇上,」說話的是楊玄感,「馬邑城小兵少,突厥四十萬大軍,恐難應對,應該立刻南返東都。」
「不可,」說話的是虞世基,「東都此去千餘里,又有後宮車馬,如何快得過突厥騎兵?」
「東都來不及,可去太原,太原乃河東首府,城池高大,比起馬邑,要安全得多。」楊玄感說道。
「只怕如今去太原也來不及,若是在野外被敵軍追及,只怕更加難以應對。」虞世基依然反對。
「難道就困守馬邑不成?馬邑之兵,不過數百,就算調集鷹揚府,倉促之間,也不過一兩千可用之兵。驍果衛、千牛衛雖然可以以一當十,御林軍也驍勇善戰,但突厥兵有四十萬,馬邑城池不固,存糧有限,如何抵擋得住?」楊玄感反駁道。
「臣以為,皇上可親率千餘精銳,乘突厥未至,即刻南歸,不日可達太原。文武百官和後宮,盡可留在馬邑。突厥此番南下,只為皇上在邊塞,若皇上安然得脫,突厥不能得逞,自然退兵。」宇文述說。
「此何言也?朕一國之君,豈可捨棄朝廷棟樑大臣,捨棄數千忠勇將士,捨棄妻子兒女?突厥貪殘,馬邑城破之日,孰可倖免?教朕何以面對天下黎民,列祖列宗?」我氣憤的說道,就是為了沈鶯,我也不可以獨自逃生。
宇文述臉色漲得通紅,我到底還要仰仗這幫大臣,尤其是宇文述這樣的沙場老將,於是又說道:「朕知道,你們是為朕著想,怕朕不測,寧可犧牲自己,也要顧朕周全。然朕若是失去你們,何以安治天下。」
我一番話說的群臣齊聲道:「臣等願效死力。」
「皇上,」張須陀出列奏道,「雁門此去不遠,為北邊重鎮,地勢險要,城池堅固,縱不及東都、太原,也非馬邑可比,臣請移駕雁門。」
「臣贊同。」蘇威說道,「皇上可先固守雁門,再調勤王之師。」
雁門!雁門之圍!
不過,我知道在雁門應該是安全的,根據史書記載,楊廣不是死在雁門。
當夜一片忙亂,御駕準備轉赴雁門,又命馬邑郡和當地鷹揚府儘力固守馬邑,遷城外百姓入城。突厥此來,目的在我,我離開馬邑,想來馬邑就是遭到兵禍,也該有限。
八月十一凌晨,天尚未明,大隊人馬就急急開赴雁門,可能影響行軍的輜重,都留在了馬邑。與此同時,早有使者快馬趕往雁門,通知雁門做好準備。其他使者,分赴榆林、大同、婁煩、太原等地報信,調兵至雁門勤王。
中午,行至途中,接到榆林鎮總兵派人送來的急報:突厥大軍十日晨過長城,「塵土蔽日,不知多少人馬」,榆林鎮守軍「唯可固守堡壘,不能貿然出擊」,而突厥「棄而不顧,繞堡而行」,榆林守將「知聖駕在馬邑,恐突厥異圖,遣使以報」。送信人原本到了馬邑,得知我已經去了雁門,又急忙趕來。
其實,早在我六月底在榆林召見始畢可汗,他就已經準備要我的命---至少是要活捉我了。所謂「八月覲見」,不過是把我留在邊塞的「緩兵之計」。阿史那咄吉要的,不只是我的命,還要中原的「花花世界」,他的如意算盤,是趁我在邊塞,來個「斬首行動」,然後大舉南下,入侵中原。不過數十萬大軍調動,卻是耗費時間,而阿史那咄吉為了保密,自然又多花了些時間。義成公主得到消息,急忙派出信使,也不過比突厥大軍早出發了兩三個時辰,好在信使馬快,搶出了一天多的時間。
八月十二,大軍到達了雁門郡(今山西代縣),雁門太守已經調集了全郡守軍,加上緊急動員的鷹揚府,不過兩千餘人,連我的護駕兵力,剛過七千。我又派韋雲起、楊暕領御林衛千餘人去守保崞縣(今山西原平北)。崞縣在雁門之南,是連接太原和雁門的一處要地,故而派兵防守。子女之中,唯有楊暕成年,我此時也只能委其以重任了。另外一層,如果我此次不能倖免,就只能寄望於楊暕可不可以為隋朝留條血脈了---楊暕雖然不成器,但此時,一個成年的君主總好過一個小孩子。
八月十三,突厥追至雁門,雁門郡四十一座城池,除了雁門和崞縣,全部失守。
雁門城中,現在有兵民上十萬,許多鄰近的百姓,也已經逃入城中。我派人設法組織城中青壯年男性,用木棍、鐵器趕製「武器」,協助防守,如此一來,守城者勉強達到了三萬多人。
只是城中糧食,卻只夠支持二十天。
我依稀記得《資治通鑒》中記載楊廣被困雁門,城中有兵民十五萬---因為楊廣每次出巡,帶的兵馬絕不止我的區區五千,糧食夠二十天,我如今不過十萬多,按說應該夠將近一個月所用,何以仍然只有二十天?一問才知道,還是因為我的原因---大家應該還記得,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我曾經下令把官倉中三年以上存糧全部出售。
我只好下令對糧食嚴加控制,實行限量供給,為了顯示公平,連後宮、百官和我這個皇帝也在限量之列。我記得,雁門之圍前後三十多天,我必須保證糧食吃不少於三十五天。
八月十四,突厥攻城,我為了「鼓舞」士氣,親自登上北門城樓。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突厥兵,我再無了半分豪情壯志。
四十萬,聽著只是一個數字,看在眼裡,才知道是何等的龐大。
我此刻,只能發抖,發抖,冷汗直流。這是我第一次真正面對戰爭,和影視中縮減,完全不是一樣的感覺。而這第一次,就如此規模宏大,又如此力量懸殊---很不幸,我處在力量薄弱的一方。
一支箭直奔我的面門而來,如果不是身邊的宇文成都一把把我扯開,我恐怕再也不用感到害怕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被沈光、宇文成都他們攙扶下---也可能是抬下城牆的,一直到回到雁門郡的太守衙門---而今的「行在」,我的靈魂才終於又回到我的身上。
與靈魂一起附體的,是恐懼,我於是又開始不停地發抖。小楊杲抱著我的腿哭著。
許多老人和婦女也登上了城,他們為的並不是我,誰都知道,突厥人如果攻破了城池,會是怎樣的結局。經過守城軍民的死戰,突厥人的進攻終於被打退了。
當然,所謂的打退,不過是沒有攻上城牆,突厥人在雁門四周紮下大營,綿延百里。
突厥人把主力都放在了雁門,留萬餘人盤踞在被攻佔的各處城池,只有不到兩萬人攻崞縣,韋雲起和楊暕調動了整個崞縣的力量,使得守軍達到五千,倒也支持得住。我雖然不放心楊暕,但還是放心韋雲起的。
當然,在十四日這一天,我完全顧不上去想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