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房員外仗義幫學士 賢淑女多情感痴郎
且說燈郎失學在家,內心痛苦,燈父母一邊安慰,一邊安排他去田間干一些施肥拔草等輕活,或在家幫燈母餵豬餵雞起圈墊土。燈郎懷念學堂里啟蒙的先生,可是大人們的事孩子們管不了,只好留在家中跟父母勞動。外面有活時,燈父便引他一塊兒出外給人家作石匠活,燈郎卻時常丟心不下自己讀書的事,一有空閑便拿上書本跑到昆明池畔柳蔭下去讀。這兒風景優美環境宜人,更增添了他讀書的興緻,真是他讀書的好地方。由於有先生原來教下的一點基礎,他現在已能按自己的願望自由地選擇書去讀了。他從近處借來許多書籍,貪婪的讀起來,從中還獲得了許多知識。
燈母見燈郎在家勞動仍醉心讀書,心中又喜又憂,喜者:燈郎勤奮好學:憂者:家裡這條件怎容他安心讀書?還不知他將來能不能成個什麼材料?便默默地承擔起家裡所有的家務活,好讓兒子有空閑的時間去讀書,可是生活的重擔有時壓得她實在難以支撐,看著燈郎只顧讀書不操心家裡的事,心中難免有些怨氣,嘀咕幾句,燈郎見母親動怒,便急忙放下書本,來幫母親幹活。
村子里有一大戶人家,姓房名延,人稱房員外,距燈家不遠,兩家關係素來不錯,但經濟狀況卻相差懸殊。這房員外祖輩曾在朝中為官,遺留下一些家業,家有良田百頃、豪宅數院,員外從小也受過良好的教育,為人豁達開朗智謀深遠樂善好施,可是他卻因身體虛弱,不能上朝為官,又因生性恬淡,也不醉心於狐裘駿馬,使奴用婢,卻一心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將子女培養成材。便在自家花園蘭亭之內設館教書,想把自己平生所學傳授給他們,因此在莊子上一片好名聲。
房員外有一子一女,小女春嬋,芳齡二八,生得面如桃花,目若清波,眉似墨畫,姿若扶柳,賢惠聰明,員外十分寵愛,視若掌上明珠。古時候女孩子不能外出讀書,故在家學些針黹書法之類,閑時拿著書本也聽父親講課。
春嬋的弟弟小春嬋四歲,生得虎頭虎腦,頑劣異常,雖不至於為匪為盜,但卻頑皮淘氣不肯讀書,員外嚴加教訓,然而收效甚微。因見幼子不肯學好,房員外心中平添了一段憂愁。這一日,員外和幼子又生了一場悶氣,心中煩惱,便一個人在昆明池畔閒遊,想祖輩留下這份家業今後可能毀在劣子之手,心中好不焦慮。恰巧此時燈郎拿著書卷正在昆明池畔柳蔭下讀書,被員外看見。員外見他生得面如滿月目似朗星、唇若塗脂眉似墨畫,眉宇間一股靈秀之氣,不禁吃了一驚,暗忖:昆明池竟生出如此好人物也,愁眉頓舒,心中升起一絲希望。回家一問,方知燈郎正輟學在家,燈郎在學堂念書成績優秀也是出了名的,早已傳到員外耳中,今日一見,果然不俗,心想自己年事已高,幼子頑劣不成器,燈郎是個好苗子,若把他培養成人,將來為官,日後把春嬋嫁給他,自己老來也有個依靠。有心教誨於他,便把此意告訴燈父,燈父聞言滿心歡喜,承諾以後要多幹些雜工,以報員外教子之恩。員外笑道:「那倒不必!」
燈家和房家雖貧富相差懸殊,然員外喜歡燈父的手藝,燈父也喜歡員外開明豁達的為人,因此平時兩家關係不錯。燈父常給員外家幹活,他家門前那對石獅子就是燈父雕的,員外也從不拖欠燈父工錢,燈家若有難,員外每每解囊相助。
由於兩家相距不遠,小時候燈郎和春嬋兩個孩子也經常在一塊玩耍,雖說春嬋乃大家閨秀,燈郎家境清貧,然孩子們年紀尚小,也就無所顧忌,兩人從小關係密切,大人們也不把這些事放在心上。然隨年齡的逐漸長大,房員外也就不讓女兒隨意和男孩子接近了。
沒想到員外要燈郎來家讀書這一決定在家裡卻引起了一場風波,春嬋姑娘贊成,幼弟卻極力反對。他認為自己富人家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在一塊讀書對他來說是一種極大的侮辱,因此堅決不願意,雖遭員外訓斥,卻始終對燈郎懷岐視和排斥的心理。燈父回家把此事告訴燈郎,誰知他也不願意去,原因何也?他怕自己家窮,到有錢人家去受委屈。燈父生氣,也把燈郎訓斥一頓。燈母道:「我兒不必擔憂,房員外為人極善良仁慈開明通達,他既然有心教你,自然不會為難你。你在家已荒廢了兩年,如今有了這個好機會,你還是去的好。」燈郎聽從父母的話,便到房員外家中去讀書。
員外家花園是一個極清靜幽雅的地方,裡面茂林修竹建築精巧別緻,還保留著幾塊天然生成的形狀奇特的大石頭。員外為人儀容儒雅、閱歷豐富學識淵博,也很歡迎燈郎。孩子們在蘭亭之內聽他縱論天下事,透闢書中理,給他們講作人、作事、作官的道理,教他們詩詞文章、手把手的教他們琴棋書畫。燈郎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他早早爬起來,便跑到員外家,將蘭亭內外清掃的乾乾淨淨,桌凳擺的整整齊齊迎候先生。員外講課時他非常用心的聽,專心的記,因此很快就理解了,學會了。員外每每提問,他都能對答如流,員外十分滿意。然而春嬋對父親講的,有時一些地方一時還弄不明白,便時常來請教燈郎,燈郎便常常為她答疑解惑。三個孩子在一塊學習,課餘一塊玩耍,十分快活。
自從燈郎來到員外家,員外二個孩子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強了,他們似乎有了一個既是朋友又可供學習的榜樣,什麼事都模仿他的樣子,大家覺得很開心。員外看著孩子們積極上進友好相處,心中十分愉快。
家中來了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小朋友,春嬋心中十分喜悅,她比燈郎年長兩歲,加之生性溫柔賢淑,便經常以大姐姐的身份關照燈郎,並不因他出身貧寒而歧視他。見他衣衫破了,就把家裡合適的衣服拿給他穿:見他缺少學慣用品,便拿出自己的文房四寶給他用,常常噓寒問暖無微不至,為了怕惹出閑話,便避著父親和幼弟。燈郎脾氣倔,從不願輕易接受別人的恩賜,然而在她的一片熱情面前,也不得不接受。
孩子們在員外的教授下愉快的讀書,上課時用心聽講,下課後又一塊玩耍,練琴、習書、下棋、作畫,高興時跑到昆明池畔一起捉魚摸蝦戲水揚波,長此下來,各人在體質和才華上也都有不小的長進。
小時候,燈郎有個怪脾氣,也不知受誰的影響,還是從胎裡帶來的劣根,就是不喜歡和女孩在一起玩,一些漂亮一點的女孩都遠遠躲著他,可是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卻讓他改變了對女孩子的看法,事情是這樣的:那是一年秋天,燈郎玩耍從春嬋家后牆外經過,隔牆看見她家後院栽的那棵大棗樹今年又是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十分眼讒,便想爬上樹摘些棗吃,碰巧當時春嬋家後院門未關,燈郎便悄悄溜進後院,攀上棗樹摘起棗子來。他貪婪的只顧摘那樹上紅紅的棗子,不大功夫就摘了滿滿兩口袋,正準備從樹下來,一不小心手未抓牢,從樹杈上滑了下來,摔在地面上。當時他只覺得手腳麻木,爬在地上疼的半天起不來。正在這時后樓房門「吱呀」一聲打開,春嬋從屋裡走出來,當她看到這付情景時便一切都明白了。她沒有去報告父母,也沒有責備燈郎,而是急忙跑過來,一把把燈郎扶起來,問他摔的疼不疼?燈郎很不好意思,羞愧的當時並不肯接受她對自己的幫助,可是這位善良的少女不管燈郎如何拒絕,硬是幫他拍乾淨身上的塵土,替他拾起撒落遍地的棗子,悄悄送他出了後院門。燈郎從未見過如此賢淑的少女,雖然當時他一句客氣話也沒說,但此事卻牢牢地刻在他心裡,今日兩個少年相聚,這感情開始就與別的孩子不同,加之近日又長期在一塊讀書,一塊玩耍,感情日深,雖不能說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感情就更近一層了。
幼弟見姐姐親近燈郎冷落自己,內心十分不滿,常常擠眉弄眼背後嘀咕。這一日,燈郎用在昆明池畔撿到的一塊奇麗的彩色石子刻了一個仕女的肖像送給春嬋,無意中被幼弟瞧見,他便又哭又鬧,嫌燈郎沒有也送給他一個,說出來的那些話實在讓人面紅耳赤。燈郎急忙安慰他,答應以後刻一個更好的送給他,他仍不依,還哭著去把這件事告訴給了父親。春嬋難過的直掉眼淚。員外知道此事後,非但沒有責備燈郎,反而把幼子責備了一頓。幼子雖然不服但也無可奈何,從此春嬋和燈郎的關係卻不象以前那樣自然了。本來燈郎敬重春嬋,心中從未有過非份的想法,春嬋也純粹是女兒的溫柔心腸,更未生過其它邪念,然而經過這一鬧,兩人均不好意思,竟慢慢地疏遠起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