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辯論魏徵

第十七章 辯論魏徵

「嘿嘿,魏大人,我一向敬佩您。您勞苦功高,來多吃點。」

由於雷達的愚蠢,我們這幾個先知道這匹貢馬下落的「英雄們」很無辜地被請到了宴會。恩,初唐年間的宴會,雖不至於奢侈,但也不懶,至少這氣氛還是很好的,尤其我們正圍攻魏徵中,嘿嘿。

「對,魏徵大人,說到您的正直,那可真是古往今來第一人啊。當如這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小人敬你一杯。」

「對,為您的正直乾杯。」

「魏徵大人,您有所不知啊,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還有老師就告訴我,做人當做魏徵。」

「不對,不對,應該是做忠臣當做魏徵。」

「不對,不對,是不怕死當如魏徵大人。」

眾人:「……」。

魏徵尷尬的要死,恐怕他這一輩子出生到現在都沒見到臉皮這麼厚的人。恩,我也沒見過,當然,這其中是沒有本少爺的,只不過是雷達和沈湯三個傢伙罷了。

「喂,你到底想怎麼樣?還有魏徵的事。」我跟小妹拽著張怕她丟人鑽到了角落裡,這會張正無所事事,閑著問我。

我翻了個白眼,「還能怎樣,能幫則幫唄。」

「怎麼幫?」小妹納悶地皺著眉頭。「不讓他推薦中書侍郎杜正倫及吏部尚書侯君集?」

「他們?」我苦笑。「虧魏徵還推薦他們有宰相之才。沒想到啊。沒想到。魏徵死後。杜正倫犯罪。侯君集謀反。李世民不惜天子名聲悔去公主與魏徵長子叔玉婚約。並且推倒了親手為魏徵死後所書地墓碑。」

張冷哼一聲:「這就是舉人若才地下場。如果一個人只有才沒有人品。那要來有什麼用?」

「可這也不能怪魏徵啊。他這麼正直。對人才那麼重視。典型地有舉無類嘛。人家孔聖人也不過是有教無類嘛。也沒有達到向任何國家推舉弟子無論人品地。」小妹辯駁道。

「……」。張無語。但想了一下還是反問道:

「只是。為什麼英明地李世民會對死後地愛卿魏徵恨得如此呢?居然連魏徵死後地墓碑都推倒。這麼一段君臣千古佳話就因此而終了。」

我結合了後人的想法整理了一下語言:「我想,或許是因為在李世民心目中,因魏徵既非山東貴族,又非山東武人,其責任僅是接洽山東豪傑,監視山東貴族及關隴集團,以供分合操縱諸政治集團之妙用。如果魏徵的行動越過他賦予的這種權力,就犯了太宗大忌。魏徵推薦杜正倫為相,而杜正倫出自山東之盛門,則李世民賦予魏徵監視山東貴族之作用也就消失了。轉過來還有聯合山東社會文武兩大勢力的嫌疑。」

「那侯君集呢?」張道。

「侯君集這人在兩唐書本傳雖沒有詳載其家世,只說他是個武將,據有些資料上說,候君集與太宗都屬於六鎮胡漢關隴集團,史書上說,他的才能出將入相沒有問題,魏徵舉薦杜候二人,等於集合了當時東西文武三大社會勢力,而他自己身為其中樞紐,這是太宗最不能容忍的,幸好這些事暴露在魏徵死後,否則後果也……。新唐書魏徵傳中所說「停婚仆碑」這樣的懲處應該算是輕的。看來萬世師表背後同樣也是絲絲入扣的名利場爭鬥。」小妹接過我的話繼續說道。

「怎麼能啊!」張不滿道:「在魏徵為官期間,他為唐朝貞觀年間的繁榮作出了多大的貢獻啊?尤其是貞觀七年,魏徵還被封為鄭國公。怎麼說壞就壞啊,這李世民也真是的。」

我苦笑了一下,回憶了一下:「大概是公元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當時也很難過,甚至親自去他家弔唁,這在古代中國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可是在魏徵死後,一切都生讓人瞠目結舌的變化。於是有了停婚砸碑之事,我想,恐怕這其中不乏有小人吧。」

小妹同樣苦笑:「是啊,當時魏徵已死,只要有一小人在李世民面前說一下魏徵在死之前曾經向唐太宗秘密推薦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當宰相才能這事,就什麼都有可能了。畢竟,杜正倫因為負罪被罷免,候君集因參與謀反而被斬。李世民便開始就懷疑魏徵這位他認為很老實的人在朝廷有因私營黨的嫌疑。

乃至於後來,李世民又得知消息:魏徵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給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李世民懷疑魏徵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裡很不高興。雖然先前李世民已經同意把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長子魏叔玉,這時也後悔了,下旨解除婚約。到後來他再想越惱火,竟然跑去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話,竟以此為終,讓人嘆息。」

張無奈地嘆了口氣,然後傻笑一笑:「這就叫做人要看對人和對事,就像公司里對上司和老闆要說一半留下一半,留的一半讓老闆自己想想,然後變成自己的意見在表出來,這樣他會更高興,更看重你。」

小妹不屑地撇了撇嘴,「什麼玩意,卑躬屈膝?」

我和張:「……」

「說起來,這魏徵也夠倒霉的,沒少被人冤枉過,即便是死後也不能安寧。」小妹學著大人嘆氣,語帶滄桑道。

我跟張都笑了出來,「你以為你是誰?歷經千山萬水,排除了千難萬險?還是**巫山不是雲?」

小妹抬起下巴輕哼一聲,「我懶得跟你們煩,我自說自話可以嗎?」

「可以,可以。」我們含笑著拚命點頭。

「貞觀元年,魏徵被升任尚書左丞。這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親戚作官,李世民立即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此事。結果,查無證據,純屬誣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轉告魏徵說:「今後要遠避嫌疑,不要再惹出這樣的麻煩。」魏徵當即面奏說:「我聽說君臣之間,相互協助,義同一體。如果不講秉公辦事,只講遠避嫌疑,那麼國家興亡,或未可知。」並請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別,魏徵答道:「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並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太宗點頭稱是。」說到這裡,小妹不滿道:「看啊,多好的一個人啊,死後居然落到如此地步。唉……」擺脫大姐你別唉了,我們的肚子受不了了。

「貞觀二年,魏徵被授秘書監,並參掌朝政。阻止了長孫皇后與李世民將一位姓鄭的官員有一位已經許配6家年僅十六七歲的女兒納取後宮。且此女才貌出眾,京城之內,絕無僅有。而且當時,房玄齡等人都認為鄭氏許人之事,子虛烏有,堅持詔令有效。6家也派人遞上表章,聲明以前雖有資財往來,並無訂親之事。這時、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來魏徵詢問。魏徵直截了當地說:「6家其所以否認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後藉此加害於他。其中緣故十分清楚。不足為怪。」李世民這才恍然大悟,便堅決地收回了詔令。」

張補充搶白道:還有貞觀七年,魏徵代王珪為侍中。同年底,中牟縣丞皇甫德參向太宗上書說:「修建洛陽宮,勞弊百姓;收取地租,數量太多;婦女喜梳高髻,宮中所化。」李世民接書大怒,對身邊的宰相們說:「德參想讓國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無,才符合他的心意。」想治皇甫德參誹謗之罪。卻是魏徵諫道:「自古上書不偏激,不能觸動人主之心。所謂狂夫之言,聖人擇善而從。請陛下想想這個道理。」最後還強調說:「陛下最近不愛聽直言,雖勉強包涵,已不像從前那樣豁達自然。」唐太宗覺得魏徵說得入情入理,便轉怒為喜,不但沒有對皇甫德參治罪,還把他提升為監察御史。」

「切,不跟你說了。」小妹吐了吐舌頭,眼珠子輕靈地轉了兩圈,也不知道打起了什麼鬼主意,溜走了。

張鬱悶地看著我,「你也不管管她。」

我笑了笑,「讓他們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吧,反正我們是這個時代獨一無二的存在,或許,當他們獨擋一面的時候,我們的任何才能夠真正完成。」

「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真相傳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真相傳說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辯論魏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