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寫在公演與出版之際
序出版者的話
這是一本書,也是一齣戲,但我以為,這是一出從上世紀延續至本世紀的最值得記憶、值得思考的一場對話。一場發生在孩子們與老師之間的對話,一段數學考試后發生在老師家裡的故事。你可以說它普通,因為這個在遙遠的俄羅斯發生的故事,好像就發生在你我身邊———學生考試後去拜訪老師,關於考試成績與畢業的事,以及學生向老師行賄等等……你可以說它精彩,這場對話讓你的情感和思想得以充分展開和痛快宣洩。在語言的節奏中,在選擇、判斷的此起彼伏中,在審美的愉悅和殘酷中,你體驗到了風暴與溪水、時尚與傳統、捍衛與代價、遊戲與準則、包裝與真實……最後,善復甦了。你也可以說它殘忍,因為它讓你潸然淚下,也讓你憤慨至極,你的耐心、你的同情、你的推理、你的準則,甚至你的習慣和生活態度不斷受到考驗,受到撞擊。孩子們怎麼啦?老師們怎麼啦?分數怎麼啦?理想怎麼啦?道德怎麼啦?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它就這樣了,你甚至想棄書而去,但你又無法自拔,你會目不轉睛地看著、體驗著、陶醉著,在這些閃亮的、有魔力的文字里,傾聽著這場刻骨銘心的對話,品味著這段令你心驚肉跳的故事。在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而快速變革的今天,很多東西在折騰一陣后都是曇花一現。而這場對話,能從80年代的俄羅斯一直蔓延到整個歐洲以及北美,在億萬人心中引起共鳴,產生軒然大波,是因為什麼?是因為導致這場對話的是人性,是千古不變的人性,是人性在這個人類與人類自己創造的文明針鋒相對的舞台上演的一個真實故事,善良與邪惡,傳承與破壞,準則與遊戲,發展與代價……這些會永遠與那些和我們相伴的元素在考驗、在鍛造、在升華我們,讓我們別忘了真實和本來,雖然付出的代價是深刻而沉痛的,特別是要讓我們承受孩子們和老師之間的一出悲劇。真過癮!很久沒有這樣的感受,很久沒有這樣的體驗了,滿大街的歐美日韓時尚和簡訊息,到處是財富的包裝和小資的情調,真實的東西呢?有力量的東西呢?這是一場真實的對話,一場變革時期對於人性的真實對話,可以讓我們知道,要喚醒人本來的善良是需要烈火鍛造的,不僅僅是撫摸、是溫情、是假裝、是逃避,更是疼痛、更是面對、更是真實、更是激情。我們承認我們有缺陷,有時軟弱,有時貪婪,有時想惡作劇,有時還邪惡,有時自以為是,有時偏激,有時荒唐而無理性,有時候僅想玩一把,有時候還懷念憂愁和孤獨,有時候亂起鬨……但我們因缺陷而活得真實,因缺陷才有理想,因缺陷才奮鬥、創新,才更有活力。然而我們卻不能囿於缺陷,放縱缺陷。不管怎樣,經過嚴寒冬天的洗禮更能喚起人本來的良知和信念。正因如此,我和讀者們應叩首托心,感謝這個外表瘦弱、內心卻堅強無比的俄羅斯女人把這個關於教育問題的偉大對話帶到了中國。今夜,窗外已大雪紛飛,我將不能入眠。
寫在公演與出版之際
這是一個有強大吸引力與衝擊力的劇本。譯者童寧決定翻譯它,是因為被它吸引了;導演查明哲決定排演它,是因為被它吸引了。後來才知道,被它所吸引的人遍及全世界,「在最近十幾年裡,它幾乎被搬上了所有歐洲國家的舞台。美國和加拿大也上演了它」。現在,提供了這一信息的俄羅斯網站可以加上新的信息:在亞洲最先演出此劇的是中國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99級本科班;最早策劃出版此書的是電子工業出版社和北京讀書人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這樣說大概是符合實際的:在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問世的劇本中,這是最具影響力的現代劇之一。為什麼這個劇本會有如此大的世界影響力?我想,在商業劇大潮洶湧的二十世紀末,全世界的戲劇工作者對嚴肅的、有益於世道人心的劇本都有著相同的饑渴感吧。而像《青春禁忌遊戲》這樣訴諸人的良知、震撼力極強的劇本,實在是鳳毛麟角。我又想起發生在2002年的一個文學事件:一群有代表性的文學家聚會在一個歐洲城市,投票評選有史以來一百部優秀文學作品。評選揭曉: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名列榜首。這是合乎邏輯的。在新世紀來臨的時候,在現代人越來越感受到物質對於精神的壓迫的時候,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唐·吉訶德式的理想主義的可貴。那個名叫葉蓮娜·謝爾蓋耶夫娜的戲劇主人公,就是個唐·吉訶德式的理想主義者。她的喝令惡行止步的台詞,像曠野的呼喊一樣凄厲,像唐·吉訶德與風車搏鬥一樣悲壯。戲劇是需要衝突的。戲劇家把當代社會的典型衝突———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的衝突高度性格化和尖銳化,以至於轉化為人世間善與惡的永恆衝突,以至於最後導致令人扼腕的悲劇性結局。但尖銳的、悲劇性衝突里潛藏著劇作家的慈悲情懷,所謂「因見其惡,故需求善」是也。戲劇的奇迹是這樣出現的:當惡膨脹到極限的時候,人心裡埋藏著的善的種子開始蘇醒,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中的「卡塔西斯」機制開始啟動,人們通過哀憐與恐懼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在良心上得到救贖。而讀者與觀眾也體驗到了悲劇對心靈的凈化過程。我們在精神上所承受的震撼也化為審美的愉悅,並鼓舞著我們去做向善的努力。童道明2003.3童道明: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