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背信毀約 三營德軍奇襲萊因蘭 姑息養奸 英法兩國同在壁上觀

第七回 背信毀約 三營德軍奇襲萊因蘭 姑息養奸 英法兩國同在壁上觀

三個營的德軍戰戰兢兢開進萊因蘭,如果有抵抗,他們就準備退回。向祖國開刀,向"母親"身上狠狠地捅幾刀。讓"母親"去做"義父"的小妾。

※※※

話說希特勒奪取政權后,口頭上大談和平,暗地裡卻加緊備戰。他利用各種公開場合,發表具有強烈煽動性的演說,喚起德國人的復仇思想、擴張思想和稱霸思想。他用法西斯主義的思想當做黃油,巧舌如簧地出售給德國各階層的人。一時間,導致大部分德國人產生狹隘民族主義思想。

1935年5月2日,德國陸軍司令馮·勃洛姆堡將軍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向三軍發出了第一條充滿挑戰和血腥的命令:各指揮機構要準備擬出重新佔領非軍事化的萊茵蘭的計劃。這次行動的代號叫做Schulung(訓練),要"以閃電速度的突然一擊"來完成。他的計劃工作極為秘密"只有極少數軍官可以知道"。

1936年3月1日,希特勒借法國和英國正忙著想制止義大利在衣索比亞的侵略,法國議會又似乎並不忙著要批准同蘇聯簽訂協定之機作出了決定,這多少使將領們感到驚惶。因為他們大多數人都認為,法國會把集結起來要佔領萊茵蘭的少量德國部隊徹底殲滅。3月2日,勃洛姆堡遵從他的主子的訓示,發出了佔領萊茵蘭的正式命令。

3月7日,希特勒命令三營國防軍,以奇襲行動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法蘭西卻無任何行動。兩小時后,希特勒站在國會的講壇上,向一群興奮狂妄的人說明他對和平的希望和他的保持和平的最新想法。希特勒大談了一通凡爾賽和約的壞處和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威脅,又宣稱:「由於法國和俄國簽訂協定,洛迦諾公約已告失效,而這個公約不像凡爾賽和約,是德國自願簽訂的。」

當600名"議員會"聽說德國士兵已經在進攻萊茵河的消息時,大叫大喊,歇斯底里,眼睛閃耀著狂熱的光芒,看著這個新的上帝,希特勒精彩地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低垂著頭,好像是極其謙遜的樣子,耐心地等待著他們安靜下來。最後希特勒用低沉而抑制著感情的聲音說出了兩個誓約:

「我們宣誓:第一,在恢復我們民族的光榮的時候決不屈服於任何力量;第二,我們保證;我們現在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努力地求得歐洲各國的諒解,特別是同我們的西方鄰邦的諒解……我們在歐洲沒有領土要求!……德國將永遠不會破壞和平!"600名議員像機器人一樣倏地站起來,右臂向上伸出,作納粹式敬禮,高呼"萬歲"。

希特勒這一冒險行動,震驚了部分德國軍官。陸軍首領勃洛姆堡在約德爾和大多數最高級軍官的支持下,要求撤回已經越過萊茵河的三個營。正如約德爾在紐倫堡作證時所說:「從我們當時處境來說,法國的掩護部隊本來是可以把我們打的落花流水的。"希特勒拒絕了勃洛姆堡元帥的請求,正是由於希特勒沉得住氣,才挽救了局面,而且使勉強從命的將領們感到奇怪的是,還帶來成功。希特勒私下對譯員保羅·施密特說:「在進軍萊茵蘭以後的48小時,是我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如果當時法國人也開進萊茵蘭,我們就只好夾著尾巴撤退,因為我們手中可資利用的那點點軍事力量,即使是用來稍做抵抗,也是完全不夠的。」

希特勒相信法國人不會進軍,所以斷然拒絕了態度動搖的國防軍總司令部一切撤退建議,並稱勃洛姆堡的撤退建議完全是一種膽怯行為。只要提起萊茵蘭奇襲事件,希特勒就會狂妄地說:「如果不是我,而是別人當德國的領導人,會發生什麼情況!隨便你們說誰,他都會嚇破膽的。我不得不說謊,但是我的不可動搖的頑強和驚人的沉著,挽救了我們。」

這話不錯,不過還必須說,他還得到了法國人和英國的幫助。法國外長皮埃爾·艾蒂安·佛蘭亭3月11日飛往倫敦,請求不列顛政府支持法蘭西在萊茵蘭採取軍事上的對抗行動。他的請求沒有生效,英國人不願冒引起戰爭的危險,雖然盟國對德國佔有壓倒的優勢。在他們認為,"德國人終究不過是進入他們自己的後院而已。"正是由於這位進入後院的家賊的一把大火,差一點把不列顛島燒個精光。然而根據洛迦諾公約的規定,法國是有權對德軍進入這個非軍事區採取軍事行動的,而且根據這個條約,英國是有義務以他自己的武裝部隊來支持法國的。

希特勒在萊茵蘭的冒險成功給他帶來了勝利,其後果之驚人和重要,令人始料未及。這個勝利促使他的聲望和權力大大提高,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鞏固了他凌駕於將領們之上的地位。這個勝利告訴將領們,在對外關係甚至軍事問題上,希特勒的判斷要比他們高明得多,堅定得很。他們曾經擔心法國會作戰;希特勒則斷定他們不會出兵。事實結果也是,對萊茵蘭的佔領,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軍事行動,可歐洲各國卻嚇破了膽,改變了戰略形勢,造成無可挽回的被動局面。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在柏林的軍事會議上,傳達了他要用武力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決心。並命令最高統帥部和外交部具體謀划進攻的日期和準備工作。要他們必須在1938年以前,最遲到1943年以前準備就緒。勃洛姆堡元帥、陸軍司令弗立契將軍、外交部長牛賴特和經濟部長沙赫特博士,在希特勒分析當前德國的情況時指出,國防軍戰爭潛力極其不足,特別是彈藥的短缺經濟實力不強。他們當面反對了希特勒,並衷告他,可是希特勒卻剷除了"障礙",將20多名高級將領勒令退休,另外還有44名指揮官,被認為對納粹主義不夠熱心而調到低級崗位。這以後希特勒自己接管了國防軍的最高指揮權,當上了"最高司令",並取消原來的戰爭部,新設了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陸海空三軍都隸屬其下,由希特勒直接指揮。軍、政大權在握更加助長他的法西斯侵略野心,並把侵略擴張的矛頭直接指向希特勒的祖國——奧地利。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第一章里寫道,奧地利和德國重新結合是"我們一輩子用各種方法來實現的任務"。納粹執政后便批准設立了一個由幾千人組成的奧地利軍團,駐紮在沿奧地利邊界的巴伐利亞境內,準備在適當時機越過邊界佔領奧地利。

1938年,奧地利納粹分子要公開發動反叛。希特勒表示,如果許士尼格企圖鎮壓的話,德軍將開入奧地利來防止"日耳曼人內部流血。"希特勒認為,現在實現他侵佔奧地利的「奧托"計劃是十拿九穩的了。經過討論決定請許士尼格博士到伯希特斯加登會談。

41歲的庫特·馮·許士尼格是一個文雅的奧地利政府首腦。1938年2月11日,希特勒在別墅的台階上歡迎這位奧地利總理和他的隨員。會談開始時,許士尼格自然先來一陣彬彬有禮的寒暄,什麼美麗的風景啦,多好的天氣諸如此類的話,但魯道夫·希特勒卻粗暴地打斷了他的話,"我們不是到這裡來談風景和天氣。"然後單方面的會談開始了。希特勒說:「奧地利政府盡量避免採取一種友好政策對待德國,這是奧地利整個歷史上的一種叛逆賣國行為。過去是如此,現在也沒有好一些。這種歷史性的矛盾現在必須結束了,是時候了。許士尼格先生,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德國是一個大國,如果他解決他的邊界問題的話,沒有人會出來反對的。"接著希特勒又威脅說:「聽著,你真以為你可以在奧地利移動一塊石頭而我在第二天不會知道嗎?……我只要一聲令下,一夜功夫你們的全部可笑的防務就將被炸得粉碎。你當真以為你能夠擋住我半小時嗎?……我非常願意奧地利不要遭到這種命運,因為這樣一種行動意味著流血。在軍隊之後,我的衝鋒隊和奧地利軍團就會開進去,沒有人能制止他們的正當報復——甚至我也不能制止"。

在進行威脅以後希特勒又說:「許士尼格請你注意奧地利的孤立和毫無辦法的境地。片刻也不要以為世界上有任何人能使我放棄我的決定。義大利?我同墨索里尼是一致的……英國?英國不會為奧地利動一動指頭……法國?法國本可以在萊茵蘭制止德國,那樣我就不得不後退,但是現在對法國來說太遲了。現在許士尼格先生我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給你談成條件的機會。」

許士尼格問道,德國總理的條件到底是什麼呢!

希特勒說:「我們可以在今天下午談這個條件。」

午餐后,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送來一份兩頁"協定"草案,並且說這是希特勒的最後要求,元首不允許討論這個協議草案。這一"協定"實際上就是德國的一個最後通牒,要許士尼格一星期之內把奧地利政府交給納粹分子。具體內容是,對奧地利納粹黨的禁令要取消,所有監禁的納粹分子全部都要釋放,要由親納粹的維也納律師賽斯—英夸特博士擔任內政部長。他要有主管警察和保安事務的權力,要委任另一個親納粹的人格拉斯—霍爾斯特瑙為國際部長,要通過若干措施,包括有步驟地交換100名軍官,來使奧地利軍隊和德國軍隊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最後要奧地利納入德國經濟體系。為了這個目的,要委任親納粹分子菲許包克博士為財政部長。

許士尼格看后,立即意識到,接受這個最後通牒就意味著奧地利獨立的告終。當他再度被帶去見希特勒。這個獨裁者粗暴地說:「這個文件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我不會改變其中的一點點。你必須原封不動地在這個文件上簽字,在三天內滿足我的要求,不然我要下令向奧地利進軍。」

面對納粹的威脅,許士尼格屈服了,並且對希特勒說,根據奧地利憲法,只有共和國的總統才有法律上的權力來接受這樣一個協定和予以實施。雖然他願意籲請總統接受,但卻不能保證。

希特勒叫嚷道:「你必須擔保!」

許士尼格雖然年輕,卻是經歷過無情的政治動蕩的老手,曾經眼見他的前任遭納粹分子的暗殺。但面對武裝進攻的可怕威脅不得不屈服了。2月12日,許士尼格回到維也納,立即去見米克拉斯總統。經過磋商,2月16日,奧地利政府宣布大赦納粹分子,並公布了改組后的內閣名單,阿圖爾·賽斯—英夸特被任命為公安部長。第二天,這個納粹部長,這個奧地利的第一個吉斯林,就趕到柏林去見希特勒,接受主子的命令。

此時的奧地利政府垮台了,國內政治發生了混亂,經濟也開始出現危機。許士尼格決定採取一個最後豁出去的行動。他要舉行一次公民投票,他要問奧地利人民,他們是否贊成一個"自由的、獨立的、社會的、基督教的和統一的奧地利——是或否?」

3月9日晚,許士尼格在因斯布魯克宣布——3月13日星期日那天——舉行公民投票。

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后,勃然大怒。決定對奧地利進行軍事佔領。3月10日,希特勒下令"準備奧托方案"。

德軍參謀總長貝克將軍和馮·曼施坦因一同驅車去見希特勒。元首對他們說:「陸軍必須準備好星期六以前進軍奧地利。」

兩位將軍互相看看,便離開了總理府。曼施坦因回到班德勒街去著手擬這必要的命令,在下午6時,即5小時內完成了他的工作,迅速之快,令人難以相信。

6時30分,希特勒向陸軍3個軍和空軍下達了動員令。3月11日,希特勒發布了關於奧托軍事行動方案的第一號指令。

1938年3月12日,莫夫將軍和凱普勒向奧地利總統威廉·米克拉斯提出了第二道軍事通牒,威脅說,如果不在一小時內即7時30分以前屈服的話,德國軍隊將開入奧地利。堅定的米克拉斯總統拒絕了這一最後通牒,並馬上把德國的最後通牒告訴了巴黎和倫敦。同法國政府和英國政府"會談",以圖抵抗計策。

可是,他們的會談不過是空洞的抗議而已,米克拉斯總統在午夜前就屈服了。他任命了賽斯—英夸特為總理,並且接受了他的內閣部長們的名單。他後來難過地說:「我在國內外都被完全拋棄了。」

希特勒吞併奧地利后,便以他慣用的方法,向德國人民發表了一篇冠冕堂皇的聲明,他以通常的蔑視真理的態度把他的侵略說成正當的,併發出諾言,奧地利人民將在"一次真正的公民投票"中選擇他們的前途。這篇聲明由戈培爾在3月12日中午的德國電台和奧地利電台里宣讀的。然後,希特勒就出發到他的祖國去了。他受到了暴風雨般熱烈的歡迎。在每一個為他到來而匆忙裝飾起來的鄉村裡,都有歡呼的人群。

希特勒直到3月14日下午,才凱旋地進入他曾經在那裡流浪過的維也納。他在維也納只過了一夜,下榻在帝國飯店。

衣錦榮歸,回到這個他認為曾經冷待過他,使他青年時期過著飢餓困苦的流浪生活,而現在又以極其熱烈的歡欣心情來歡迎他前帝國首都,不可能不使他欣喜若狂。在以後的4個星期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處於這種興緻狀態中。他在德國和奧地利各地巡察,煽動群眾的熱情,來對德奧合併投贊成票。3月18日他在向國會發表演說時,攻擊許士尼格要舉行"偽選舉"而"食了言",又說:「只有一個發痴的、盲目的人"才會幹出來這種行為來。

在希特勒鼓動誘惑和納粹匪徒脅迫下,德奧合併終於按著"元首"的設計"圓滿"實現了。按官方公布的數字,"大德意志百分之九十九點零八,奧地利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五的人投了贊成票"。因此,作為奧地利來說在歷史上他暫時消失了,她的名字被那個存心報復的奧地利人抹掉了,奧地利的古老德文名字東部帝國被取消了,奧地利變成了東部邊疆,但是很快連這個名字也不用了。維也納也變成德國的一個城市,一個區的行政中心,並漸漸地衰落了。這個前奧地利的流浪漢心裡燃燒著一種要對他青年時不賞識他的和他內心所鄙視的城市和人民進行報復的情緒,把他的祖國從地圖上抹去了,使燦爛美麗的國家失去光明。

希特勒又一次"兵不血刃"得到成功,不費一彈,就為納粹增加了700萬子民,而且獲得了一個對他將來的計劃具有莫大價值的戰略地區。不僅他的軍隊在三面包圍著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希特勒還擁有了維也納這個通向東南歐的大門。維也納長期以來一直是中歐和東南歐的交通和貿易中心。現在這個神經中樞落在德國人的手裡了。

希特勒吞併奧地利之後,立即轉向他的下一個目標——捷克斯洛伐克,著手實施他的"綠色方案"。

「綠色方案"是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突然進攻的計劃的代號。該方案是在1937年6月24日由馮·勃洛姆堡元帥制定的。同年11月5日希特勒告誡高級將領們"對捷克人的突襲"應當以閃電式的速度來進行",而且可能"早在1938年"即予執行。

顯然,由於輕易就征服奧地利,綠色方案已成為一項當務之急;這一計劃必須立即根據當前形勢加以修訂,各項準備工作也隨之開始。1938年4月21日希特勒召開以凱特爾為首的高級官員會議討論此事。第二天,新任命的元首軍事副官魯道夫·施蒙特,就根據討論的總結,從政治、軍事和宣傳方面提出了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方案。

希特勒拒絕了"不必有借口或理由就平空進行戰略進攻的建設,因為他認為世界輿論的反對,可能引起嚴重的局勢"。第二個辦法是:「在經過一段時起能逐步導致危機從而導致戰爭的外交談判中斷之後,再採取行動",希特勒認為這也是不足取的,因為那樣以後捷克斯洛伐克就會有所防範。希特勒認為,即"以一個偶然事件(例如,在一項反德示威中殺害德國公使這樣的事件)為借口,發動閃電進攻。"希特勒如今已成了德軍的最高統帥,因他取得了親自指揮三軍的權力。他向凱特爾強調必須速戰速決。

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凡爾賽和約的產物。是由托馬斯·里格·馬薩里克和愛德華·貝奈斯親手締造出來的。前者擔任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總統,後者於1935年繼馬薩里克後任第二任總統。他是由幾個不同的民族組成的,自然就產生了一些民族問題,20多年來一直未能完全解決。

捷克斯洛伐克國內有100萬匈牙利人,50萬盧西尼亞人和350萬蘇台德日耳曼人。蘇台德人從來沒有歸屬過德國(除了曾是組織鬆散的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只歸屬過奧地利。在1000萬捷克斯洛伐克人中佔1/4的斯洛伐克人,也要求某種程度的自治。

斯洛伐克人雖然在種族上和語言上同捷克人十分接近,在歷史上、文化上和經濟上的發展卻迥然不同,主要是因為受了匈牙利人幾百年統治的緣故。1918年5月30日,雙方的流亡者在美國的匹茲堡簽訂了一項協定,規定斯洛伐克人有自己的政府、議會和法院。但是布拉格政府並不認為自己受這一協定的約束,也沒有予以遵守。

捷克斯洛伐克國家裡蘇台德日耳曼人的生活要比波蘭和法蘭西義大利的日耳曼少數民族過得好。1935年,蘇台德區德國人就已經受到德國外交部的秘密資助,每月數達15000馬克。不到兩年,他已得到了大部分蘇台德日耳曼人的擁護,只有社會民主黨人和共產黨人留在外邊。到合併奧地利的時候,康拉德·漢萊因(蘇台德國人黨領導人)三年來一直聽命於柏林的納粹黨,已隨時準備執行希特勒的命令了。

為了接受希特勒的命令,漢萊因曾在奧地利被吞併以後兩周趕赴柏林,並且曾在3月28日同希特勒密談過3小時。希特勒向漢萊因指示說:「蘇台德國人黨應當提出捷克政府所不能接受的要求。"漢萊因本人對希特勒的意見總結為"我們必須老是提出永遠無法使我們滿足的要求。」

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日耳曼少數民族的困境,對希特勒說來,就像一年以後但澤之于波蘭一樣,不過是一個借口,以便讓他用來在自己所垂涎的土地上製造糾紛,進行顛覆、用來迷惑其友邦,掩飾他的真實意圖。至於這種真實意圖到底是什麼,希特勒已經在11月5日向軍事領袖們所作的演說和綠色方案的頭幾個指示中表示得清清楚楚了:消滅捷克斯洛伐克,攫取他的領土和人民,使之歸屬第三帝國。

大不列顛和法蘭西帝國同世界上其他絕大部分國家在一起,他們由衷地相信希特勒的全部要求,不過是要為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他同胞伸張正義而已。於是英國和法國政府還特意對捷克政府施加壓力,要他給予蘇台德日耳曼人以範圍極廣的讓步。

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本來訂有同盟條約,當捷克斯洛伐克領土完整和獨立受到威脅時,法國有義務給予援助。可是一紙條約,從來不能保證帝國主義者說話算數。達拉第政府雖然口頭上多次聲明恪守對捷克條約義務,背後卻同張伯倫搞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勾當。

1938年4月底,達拉第前往英國與張伯倫磋商。張伯倫說:「英國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作戰的。"他們認為,希特勒的要求,只不過是要為他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同胞"伸張正義"而已。希特勒要求是民族自決,而不是征服。

希特勒越來越急於採取行動。5月17日,他向最高統帥部要有關捷克人在蘇台德區國境上建築工事的確切情況。這些工事當時被稱為捷克的馬奇諾防線。蔡茨勒當天就從柏林回復了一個很長的"絕密"電報,十分詳盡地向元首報告了捷克防禦工事的情況。他說明這些工事相當堅固。

從1938年5月20日那一個星期五開始的周末,演變成了一個危機的周末,後來被稱為"五月危機"。在此後48小時之中,倫敦、巴黎、布拉格的政府都惶惶不安,以為歐洲迫近戰爭之程度為1914年夏天以來所未有,這種情況也許主要是由於德國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計劃可能泄漏所致。這個計劃是德軍最高統帥部為希特勒所草擬並且在星期五向他提出的。無論如何,至少在布拉格和倫敦,人們都認為希特勒馬上就要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侵略了。

希特勒的侵略行動,在納粹德國遭到一些最高級將領的反對。不同意元首的侵略宏圖的反對派是由陸軍參謀總長路德維希·貝克將軍所領的,他從此以後就成了第三帝國內部反對希特勒的微弱的抵抗運動的領袖。開始貝克將軍只是從狹隘的本職範圍內的專業理由來反對元首。他的理由是:德國當時還沒有強大到足以與西方國家——也許還有俄國1917年後就簡稱蘇聯但西方國家仇視布爾什維克主義,所以稱為俄國,——決一雌雄。

當納粹暴政在德國開始后,貝克擦去障眼的塵翳后,他開始看清了,元首不顧高級將領的忠告,處心積慮,不惜冒與英國、法國和俄國作戰的風險的政策,如果付諸實施,就會使德國毀滅。

希特勒指示凱特爾國防軍加速制定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的計劃后。5月5日,貝克將軍上了一系列條陳。他說,他深信,德國如果對捷克斯洛伐克發動進攻,就會引起歐洲大戰,英、法和俄國都會反對德國,而美國將成為西方國家的兵工廠。德國要取勝,實無希望。僅僅缺乏原料這一點,就使它無法贏得戰爭。他認為,事實上,德國的"軍事—經濟狀況比它在1917—1918年"德皇的軍隊開始崩潰時的處境還要糟糕。

雖然如此,希特勒還是一意孤行。變得越來越瘋狂。並把秋季演習提前,以便軍隊能準備就緒,可以隨時出擊。納粹元首當時正在他的山間別墅避暑,周圍是一群阿諛取寵的屑小之徒,他一直不斷地玩火,情緒時而高漲,時而低沉。

6月18日,希特勒又發出了一項新的關於"綠色方案"的「總的原則性指示",目前並無對德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戰爭危險……只有在我堅信……法國不會出兵,因此英國不會幹涉之時,我才會決定對捷克斯洛伐克採取行動。

1938年的夏末,倫西曼風塵僕僕往返於蘇台德區和布拉格之間。對蘇台德日耳曼人的友好姿態越來越多,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蘇台德人要什麼,就要捷克政府給什麼。倫西曼扮演的為泛日耳曼主義服務的角色,納粹很賞識。就如同捷克斯洛伐克政治家費林格所說:「倫西曼的使命是,用以遮蓋英國公民的眼睛,使之看不到蘇台德區被割讓的一種掩飾物,蘇台德區的命運預先在倫敦就被解決了。」

與此同時,希特勒便以戰爭相威脅。8月間,德國法西斯進行了大規模的武裝演習,以炫耀武力。法西斯軟硬兼施,一方面以武力嚇唬英法,另一方面偽善地宣稱,如果滿足德國對捷克的要求,以後將別無他求,並準備同不列顛達成廣泛的協議。於是英德間就肢解捷克斯洛伐克進行了罪惡的交易。英國政府賣力地幫助希特勒去實現侵吞蘇台德區。

德軍最高統帥部和陸軍司令部這時正在日夜工作,忙於草擬能使納粹軍隊準備就緒好在10月1日向捷克斯洛伐克進攻的最後計劃。8月24日,最高統帥部的約德爾上校給元首上了一個緊急條陳,強調"確立能給德國進行軍事干涉以口實的'事件'的確切日期,實為當務之急"。他解釋說,×日的日期完全要根據他來決定。到夏季將盡的時候,突襲捷克斯洛伐克的周密準備已經諸事就緒。正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且說正當不列顛和法蘭西陶醉在納粹不採取任何軍事行動的幻想中的時候,法西斯德國卻一股勁兒地在政治上和軍事上準備進攻捷克斯洛伐克。

9月17日,希特勒指定最高統帥部的一名參謀去協助現在拜羅伊特郊外頓道夫的一座古堡中設立總部,從事其活動的漢萊因組織蘇台德自由團。蘇台德自由團裝備著奧地利的武器,他從元首那裡奉到的命令是:同捷克人不斷保持著「衝突與糾紛。」

9月18日,德國法西斯的第2、第8、第10、第12、第145個軍團共36個師的行動時間表下達了。軍事方面威脅的同時,政治方面也在加緊進行。

德國法西斯不斷對匈牙利和波蘭增加壓力,要兩國參與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同時,還挑撥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鼓動斯洛伐克人把自治條件提得"更加尖銳"。

在納粹的威逼和利誘下,波蘭政府在9月21日向布拉格政府提出,要求在有大波蘭人居住的特青地區舉行公民投票。

9月22日,匈牙利政府也如法炮製。

同一天蘇台德自由團在德國黨衛隊的支援下侵佔了德國的領土包圍的兩個捷克邊境小城——阿舍和埃格爾。9月22日,事實上在全歐洲都是一個緊張的日子,因為那天早晨,張伯倫將再次出發到德國去同希特勒會談了。會談究竟如何,讓我們從第一次談起。

張伯倫第一次去會談是9月15日中午到達慕尼黑機場的。張伯倫是出身於伯明翰的大資本家,是大軍火製造商的重死硬的反蘇反共分子,而且是一個"軟骨病"患者,尤其害怕戰爭。

這次德英政府首腦會談,天才的演說家希特勒又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滔滔不絕地吹噓他對德國人民、對國際和平、對英德親善的豐功偉績。希特勒說,他已下定決心,不論用什麼方式都要解決一個問題,即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的300萬日耳曼人必須"重返"德國。他警告英國人,不要對他的決心產生任何懷疑……如果德國因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而捲入一場世界大戰的話,他希望他能以壯盛之年領導德國渡過難關。他為此準備迎接任何戰爭,甚至世界大戰。世界上其他各國愛怎麼辦就怎麼辦,他決不會後退一步。

當會談接觸到核心問題——英國是否願意同意割讓蘇台德區?……按民族自決的原則作出的割讓?

張伯倫回答道:「在同閣員和法國人商量以前還不能把話說死。不過我可以代表個人,承認蘇台德區脫離的原則……希望回到英國向政府報告他的個人態度,並且取得政府的批准。」

在同希特勒會談快結束的時候,張伯倫總算從他那裡挖出了一項保證:在他們兩人再次會商以前,希特勒不採取任何軍事行動。9月16日,張伯倫返回不列顛。

22日,這位英國商人出身的"愛好和平"者是帶著沉重的心情動身的……毫無疑問,對張伯倫政策的反對正在增強。會談開始張伯倫就告訴納粹,他已使英法兩國內閣而且使捷克政府也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然後他就詳盡地提出了實現這些要求的辦法,準備將蘇台德區不經公民投票就轉變給德國。至於雜居地區的前途,則可以交給由一個德國人,一個捷克人和一個中立國代表組成的3人委員會決定。不僅如此元首極為反感的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國和蘇聯之間的互助條約也將以一項國際擔保來代替,擔保捷克斯洛伐克不致受到無故的進攻,而後者今後"應完全保持的中立"。

希特勒問道:「我是否可以理解為英國、法國和捷克政府已協議把蘇台德區轉交德國?」

「是的"首相微笑著回答。

「我極為報歉",希特勒說,「由於過去幾天內形勢的發展,這個計劃已經再也沒有什麼用處了。"德國法西斯仍然要求,蘇台德區必須立即由德國予以佔領。這一問題"至遲要在10月1日完全地、最後地解決。"並拿出地圖指著給張伯倫看,說明哪些領土必須立即割讓。

此時的德國納粹已下定決心,不但一定要羞辱5月間惹惱了他的貝奈斯總統和捷克政府,而且要暴露西方國家的沒有骨頭的可憐相。要做到這一點,至少仍然必須是軍事佔領。對於傲慢的捷克人,至少得要報復到這種程度。22日的會談毫無結果。

23日,德英首腦繼續會談(晚上10時30分開始),這次希特勒以備忘錄的方式提出了他的要求並且附有地圖。張伯倫發現自己面對著一個新的限期:捷克人應在9月26日也就是兩天以後上午8時開始撤出割讓地區,而在9月28日撤退完畢。

雙方就備忘錄的問題調成僵局,為了不讓張伯倫就此脫鉤而去,德國納粹作出一些"讓步"。"我很少給別人做過這樣的事情,你是難得的一個。"希特勒說得挺爽快。"我準備只給捷克撤退的期限規定一個日期——10月1日——那樣便於你完成任務。"邊說邊拿筆把日期改掉了。第二次會談總算"圓滿"成功了。

德國法西斯要求任何捷克武裝部隊,包括警察等在內,在10月1日前撤出地圖上塗有紅色的大片地區。此外還有許多塗有綠色地區,其前途將由公民投票決定。在撤出地區的所有軍事設施均應保持原狀。一切商業和運輸的物資,"尤其是鐵路車輛",均應完整無損地轉交給德國人。"最後食品、貨物、牲畜、原料等等概不得搬移。"蘇台德區的幾十萬捷克人甚至不許隨身攜帶家用什物和自由牛奶車。

9月27日下午1時,希特勒發出了一個"絕密"命令,命令由大約21個加強團也就是7個師組成的突襲進攻部隊,從訓練地區進駐捷克邊境的出發點。命令說:「他們必須在9月30日準備好按照'綠色方案'行動。決定將在前一天中午12時作出。」

被稱為"黑色的星期三"的9月28日來臨的時候,柏林、布拉格、倫敦和巴黎都惴惴不安,滿懷重憂。戰爭看來是躲不過了。"一場大戰再也難以避免了",戈林說:「戰爭可能要進行7年,而我們一定會勝利。」

經過英法美意陰謀家們的精心策劃,一個臭名昭著的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陰謀會議在慕尼黑開場了。美國雖然沒有正式參加會議,但被世界輿論認為是"未出席會議的參加國"。

9月29日,墨索里尼、張伯倫、法拉第到達慕尼黑。納粹為了取得與法西斯義大利的共同行動,希特勒親自到德奧邊境去迎接墨索里尼。

12時45分會談在柯尼斯廣場的總理府里開始的。這次會議不過是高潮的尾聲,只是辦一個正式手續,把希特勒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按時交給他而已。會談一開始就有一種"普遍親善的氣氛"。沒有人當主席,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理拚命迎合希特勒。甚至在希特勒作了為武力進攻捷克的開幕發言后,他們還要拚命迎合他。

會議在墨索里尼發言時接觸到實質問題。他繼希特勒和張伯倫之後發言的。他說:「為了提供一個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帶來了一個明確的書面建議。這個建議的來源是很有趣的一件事。這個書面建議是在柏林製造出的德國建議。

義大利建議受全體與會者的熱烈歡迎,剩下的就只有少數細節還要推敲了。在這樣一個決定捷克斯洛伐克人命運的會議上,希特勒卻不想見到任何一位捷克代表。在張伯倫的要求下,准許了兩位捷克代表等"在隔壁房間里"隨叫隨到。

那天下午會議時,捷克駐柏林公使伏伊特赫·馬斯特尼,另一位布拉格外交部的休伯特·馬薩里克博士。他們被冷淡地帶進隔壁一個房間里。直到晚上10點,這兩個鬱鬱不樂的捷克人給帶去見首相忠實的顧問霍拉斯·威爾遜博士。威爾遜代表張伯倫把四國協議的要點通知他們,並且交給他們一張捷克人應該立即撤出蘇台德區的地圖。當兩個捷克使者想提出抗議的時候,那位英國外交官打斷了他們的話頭就走了。兩個捷克人繼續向跟他們在一起的阿希東—格瓦特金表示抗議,然而一點用處都沒有。

阿希東—格瓦特金也要走,臨走的時候他告誡捷克人說:「你們要是不接受的話,就得完全單獨去同德國人打交道。也許法國人同你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可能講得客氣一點,不過你們可以相信我,他們同我們的看法是一樣的。他們不想管你們的事。」

雖然這話必然使兩位捷克使者十分傷心,但說的卻是老實話。9月30日凌晨剛敲過一點,希特勒、張伯倫、墨索里尼和達拉第先後在慕尼黑協定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慕尼黑協定規定,由德國人佔領"居民主要為日耳曼人的地區"。此項佔領由德國軍隊從10月1日到10月7日分四階段完成。剩餘的地區,在經"國際委員會"確定其邊界以後,應"在10月10日以前"予以佔領。"國際委員會"由四大國和捷克代表組成。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同意"這一地區的居民撤退工作應在10月10日完成,任何現有設備均不得破壞,而且捷克政府應負責保證撤退時不使上述設備遭受破壞。」

除此之外,"國際委員會"將安排在當地居民的種族成分未能肯定的地區進行"公民投票」,期限"不得遲於11月底"。"國際委員會"並確定新的邊界。在協定的一項附件中,英國和法國宣布"他們恪守他們……關於給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的新邊界以不受無故侵略的國際擔保的建議……在波蘭和匈牙利少數民族的問題解決以後,德國和義大利方面也將給與捷克斯洛伐克以保證。」

關於公民投票的擔保根本沒有實現。甚至在波蘭和匈牙利少數民族的問題解決后,德國和義大利兩法西斯也都從來沒有給捷克斯洛伐克以不受侵略的擔保,而且,我們下面還可以看到,英法也不願信守他們的擔保。

9月30日,貝奈斯總統整個上午都在赫拉德欣宮中同政界的領袖會商。對他來說,除了屈服以外,別無其他出路。英國和法國不但拋棄了他的國家,而且如果他拒絕慕尼黑條件的話,他們還將支持希特勒使用武力。12時50分,捷克斯洛伐克投降了。為此發表的官方公報說:他是帶著"對全世界提出的抗議"投降的。並稱:「我們被拋棄了,我們是孤獨的"。

10月5日貝奈斯在德國法西斯的壓力下辭職。根據慕尼黑協定,希特勒得到了他在戈德斯堡要求的一切,而"國際委員會"又在他的威脅之下拱手奉上更多的東西。1938年11月20日的最後解決,強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與德國1.1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上面住著280萬蘇台德日耳曼人和80萬捷克人,在這個地區之內有著大量的捷克工事,他們構成了在當時除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外歐洲最堅強的防線。

這還不算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鐵道、公路、電話和電訊系統都被法西斯德國擊壞了。

儘管希特勒取得了驚人的勝利,也儘管他不但給捷克斯洛伐克而且給西方民主國家以難堪的屈辱,希特勒對慕尼黑協定的結果還是感到失望。沙赫特曾聽見他在回柏林途上對他的黨衛隊警衛人員嚷著說道:「那個傢伙(張伯倫)破壞了我進入布拉格的計劃!」

慕尼黑協定簽字還不到10天,甚至蘇台德區的和平佔領還沒有完成。阿道夫·希特勒就給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將軍發出了一份絕密急電。

一、在目前形勢下,要擊破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捷克人和全部抵抗力量需要增多少部隊?

二、集結和調動新部隊需要多少時間?

三、上述措施如果在實行原定的複員、撤兵計劃之後執行的話,需要多少時間?

四、要達到10月1日那樣的待命狀態需要多少時間?

凱特爾在10月11日給元首作了詳盡的答覆,"統帥部認為,鑒於日前捷克抵抗力量微弱,有可能無需增援即能開始行動。"10月21日,希特勒開始著手軍事部署來并吞默默爾和殘存的捷克斯洛伐克。

在新政府親法西斯勢力的影響下,捷克人的悲劇正在一步步加深。由德國法西斯所煽動起來的斯洛伐克和盧西尼亞的分裂活動,已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如果不鎮壓,捷克斯洛伐克就會瓦解。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法西斯肯定會佔領布拉格。然而,如果分裂主義者被捷克政府鎮壓,同樣法西斯會利用由此引起的紛亂,照樣進軍布拉格。

分裂主義者不斷地製造恐怖活動,捷克人民堅決要求政府予以鎮壓。從3月6日開始,捷克政府取消盧西尼亞和斯洛伐克兩個自治政府,並宣布全國戒嚴。捷克人的這一勇敢行動很快變成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捷克政府的做法立即遭到法西斯德國威脅。納粹要斯洛伐克立即宣布"獨立",德國予以保護,否則就用武力解決,並要捷克政府馬上就作出決定。

1939年3月14日,"獨立"的斯洛伐克誕生了。並在同一天,德國獨裁者和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哈查舉行會晤,哈查到達德國卻意外地受到熱烈歡迎。3月15日,一場震驚世界的大悲劇發生了。就這天子夜,法西斯撤下了面紗,露出兇殘的面孔,並"強姦"了捷克人。他們直接了當地拿出要捷克人投降的文件叫哈查總統和平瓦爾科夫斯基外長兩人簽字。並威脅,如不答應,納粹軍隊就把捷克滅亡。此時的法西斯黨徒戈林和里賓特洛甫已失去了在車站台的文明,以至把哈查總統逼昏了過去。

1939年3月15日清晨3時55分,哈查總統用顫抖的手簽了字。在雙方發表的會談公報上寫著:「元首和總統在會談中,以坦率的精神研究了最近幾個星期以來,在目前的捷克斯洛伐克領土上發表的事件所造成的嚴重局勢。雙方一致認為,必須盡一切努力來保全中歐這一部分的安寧與和平。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宣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並為了實現最後和平,他滿懷信心地把捷克人民和捷克國家的命運交給德國元首手中。元首接受了這一宣告,並且表示他願意把捷克人置於德國保護之下,並且保證他們的民族能夠生活在自治的條件下,按照合乎他們特定的方式得到發展。」

至此,捷克斯洛伐克已經不復存在了!

德國法西斯佔領捷克斯洛伐克不久,納粹就從捷克斯洛伐克掠奪了95億馬克的金錢和100多萬枝步槍、4.3萬多挺機槍、1500多架飛機、2100多門大炮、500多門高射炮、300餘萬發炮彈、10億發子彈和400多輛坦克。佔領了當時最大的軍火工廠斯科達。並把大批捷克斯洛伐克青年男女擄去當兵和服勞役。由此大大加強了希特勒德國的戰略地,增強了他的戰爭實力。

希特勒和平他一些納粹頭目們,他們沒有想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末日可能就是德國法西斯末日的開始。從1939年3月15日的黎明開始,引向戰爭,引向失敗,引向災難的大路已經鋪平在他們的面前了。這是一條又直又短的下坡路,納粹一旦走上這條路,順勢而下,就是要停也停不住了。

希特勒在"抹掉捷克斯洛伐克"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把魔爪伸向曾經幫助他佔領捷克的波蘭。

正是:鳥盡弓藏,兔走狗煮。

欲知波蘭命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法西斯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法西斯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回 背信毀約 三營德軍奇襲萊因蘭 姑息養奸 英法兩國同在壁上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