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向孩子的針有多重
扎向孩子的針有多重?孩子的家長和護士恐怕是各有一番感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現在給孩子看病打針越來越難了。
蘇州市區一位周先生在市第四人民醫院給孩子看病掛水,可護士連扎三針都沒成功,作為才9個月大孩子的父親,不忍孩子吃這「苦頭」,后又對醫院的處理方式非常不滿,周先生已決定換家醫院醫治並想向醫院「討個說法」。當記者找到當時值班的護士長樊建芬時,她坦言事實確實如周所說,由於兒童靜脈很細,和成年人的結構也有差異,所以兒童掛水時扎針不成功是很正常的現象。由於周先生對三次扎針都未成功表示非常氣憤和緊張,於是護士長請來了兒科專家為孩子扎針掛水,但可惜的是,連扎兩次又失敗了。
樊護士長說,有的患者在扎針時就對護士進行「說教」,如「你行不行啊,不行的話就換個人」,有火氣「旺盛」的,乾脆就一拳揮過去了。以至於現在護士的精神壓力非常大,一次扎針成功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在記者看來,替病人掛水是護士的一項最基本的技術。這種「成就感」顯然是不正常的,那麼,院方有必要對護士加強技術練兵,這種練兵要和提高心理素質結合起來,一個能適應各種環境、解決各種難題的醫護人員才是過硬者。誠然,人都不可能不出現失誤,那麼,病人和醫生或護士之間建立「換位思考」、互相體諒的溝通機制也很必要。
有趣的是,透過這件事,可以看出,對未成年人,家長是疼,護士是「懼」,護士的「懼」主要還是因為小孩在家長心中的地位無與倫比。昨天是父親節,想必天下做父親的這種心理尤甚。這種心理在許多領域內的表現是這樣的:要求環境的無暇。孩子參加英語聽力考試,那麼路上最好不要有一輛車跑;孩子到飯店吃飯,做服務員的可不能有一點怠慢。事實上,這是對複雜現實環境的一種苛求,這種苛求是隱性的、難於察覺的,比單純的溺愛還要有危害性。扎向小孩身上的針,即使一針而成,人心也難免痛。這是人性使然,無可厚非,但人性還包含這樣的內容:對外物多一份寬容,這份寬容也會最終作用到你的孩子身上,讓他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