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馬尾工匠
郭嵩燾頭回給皇上辦事,就犯了難。皇帝交代下來的事情是,叫他去問他的另一位親家湖南鄉黨兼親家左宗棠要八十名招募到福建馬尾造船的工匠。
馬尾的造船廠籌辦已經三年,到現在造船的設備仍舊沒有蹤影。就是那些造船工匠,也都是好不容易才找來的。南京的長毛鬧了這麼多年,老百姓好不容易才能好好過日子了,誰不求個安穩?到馬尾去造船,又必須拋家別舍,雖然有點工錢,但對這些巧匠們來說,在哪裡掙不到工錢呢?所以船政學堂里不斷地有人想回家,三年之中也的確走掉了大半。左宗棠無法,只好將工匠當成兵勇管理,強制他們留營,也引得工匠們頗有怨言。
這種情形之下,要左宗棠放出八十名工匠,無疑是拆了他還在圖紙上的船廠的一半,他只怕要氣惱到忘了郭嵩燾是他親家了。
但是左宗棠雖然可怕,皇帝的旨意更難違抗,所以這惡人還是不得不做。在做之前,他回了趟翠竹衚衕,去找曾國藩。
「這不用擔心,皇帝要的,季高他自然知趣,不能不放。」曾國藩道。
「若是皇帝直接給出旨意,那也容易,偏偏經我的手去要,你知道季高的脾氣。」郭嵩燾苦笑道。
左宗棠的脾氣就是眼高於頂,如今自己獨立領兵,貴為封疆大臣,更是除了皇帝和太后,不把旁人放在眼裡,包括提攜過他的曾國藩。如果皇帝直接去要工匠,他自然會欣然從命;但是拐個彎讓別人問他要,特別是官位不如他的人來要,他只怕就心裡不爽了。
「滌生,是不是讓皇帝直接道諭旨要好些。」郭嵩燾問。
「不,不,」曾國藩急忙搖頭道,「皇帝還沒有親政,他要諭旨,得請兩宮…得請當今太后的印章。」
對了,自己怎麼就忘了這層?郭嵩燾慚愧地想。
「筠仙,你如今在東書房當差,一切要先弄明白太后的意思,」曾國藩點醒道,「畢竟太後於你我有知遇之恩。」
不錯,自己官復原職,且加升一級的意外之喜的恩惠,不就是從太后得來的么?曾國藩呢,本來要被派往天津去趟混水,也多虧太后保全。天津事件,用郭嵩燾而不用曾國藩,就見得太後知人善用。
所以縱使如今慈安太后忽然去世,有些不明不白,同僚間迎來送往,有暗通消息或故意試探的,郭嵩燾和曾國藩一概裝聾作啞。
來曾府探問的人是因為曾昭妤在宮中,想探聽得些絕密消息。但正因為小女兒在宮中,曾國藩更要謹慎言行。
就說慈安太後去世之時,曾紀芬恰巧不在宮中這件事,曾國藩回想起來,既覺悚然而驚,又不得不感念太后保全他曾家的恩德。
就因為曾紀芬恰巧不在宮中,曾國藩如今才能完全置之度外。若不然,人們的竊竊私語,他還能全然裝做聽不到嗎?也許還會有人添油加醋,說曾某人也出了份力,送點心給慈安太后的,正是東書房女官曾紀芬呢。
女官兼送份點心、遞次酒壺、拿雙筷子,也是應有的事,那時「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誰能辯得清楚?
如今雖然女兒得以撇清自己,曾國藩到底是正道之人,對慈安太后的死也覺惻然。
不過,世間萬物,黃鼠狼吃雞而貓吃老鼠,自有它的規律。難道以個人之力,他曾國藩就能夠拂天意而盡人力么?
「滌生,不諭旨,而要辦好皇上交辦的事情,你看這事情應該如何辦才好?」郭嵩燾在問。
不諭旨而讓一品的郭嵩燾來替皇帝辦事,就好比皇帝也變成了一品官。事情辦得成辦不成,要看辦的什麼事情,當然也要看郭嵩燾的手段。但是為什麼皇帝初次辦事,就是造船這種大事,而且要以這種方式來進行呢?
曾國藩道:「差使是太后交給你的,太后自有她的用意,所以一定要問太后。」
郭嵩燾默然,也是,只記住「問太后」這三個字,事情似乎就好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