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子牙崇城斬侯虎 文王西岐托遺孤
上回說道聞太師征討北海全功而返,紂王出城迎接,聞太師宴請百官,得比干、黃飛虎等人言語知道紂王近些年來倒行逆施,荒淫無道,寵信奸臣,肆意殺戮大臣,登時大怒,決定閉門三日想出應對之策,務必要撥亂反正,使天子重歸聖明。
話說聞太師三日內造成條陳十道。第四日入朝面君。文武官員已知聞太師有本上殿。那日早朝,聚兩班文武,百官朝畢。紂王曰:「有奏章出班,無事朝散。」左班中聞太師進禮稱臣曰:「臣有疏。」將本鋪展御案。紂王覽表:知
「具疏太師臣聞仲上言。奏為國政大變,有傷風化,寵淫近佞,逆治慘刑,大幹天變,隱憂莫測事: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己憂,而未常以位為樂也。故誅逐亂臣,務求賢聖,是以得舜、禹、稷、契及咎繇,眾聖輔德,賢能佐職,教化大行,天下和洽,萬民皆安仁樂義,各得其宜,動作應禮,從容中道,乃『王必世而後仁』之謂也。堯在位七十載,乃遜位以禪虞舜。堯崩,天下不歸堯子丹硃而歸舜。舜知不可避,乃即天子之位,以禹為相,因堯之輔佐,繼其統業,是以垂拱無為而天下治。所作韶樂,盡美盡善。今陛下繼承大位,當行仁義,普施恩澤,惜愛軍民,禮文敬武,順天和地,則社稷奠安,生民樂業。豈意陛下近淫酒,親奸佞,亡恩愛,將皇后砲手剜睛,殺子嗣,自剪其後。此皆無道之君所行,自取滅亡之禍。臣願陛下痛改前非,行仁興義,遠小人,近君子;庶幾社稷奠安,萬民欽服,天心效順,國祚靈長,風和雨順,天下享承平之福矣。臣帶罪冒季天顏,條陳開列於後:知
第一件:拆鹿台,安民不亂;古
第二件:廢砲烙,使諫官盡忠;
第三件:填蠆盆,宮患自安;主
第四件:去酒池、肉林,掩諸侯謗議;知
第五件:貶妲己,別立正宮,使內庭無蠱惑之虞;古
第六件:勘佞臣,速斬費仲、尤渾而快人心,使不肖自遠;
第七件:開倉廩,賑民饑饉;主
第八件:遣使命招安於東南;知
第九件:訪遺賢于山澤,釋天下疑似之心;古
第十件:納忠諫,大開言路,使天下無壅塞之蔽。」
紂王覽表畢,心中思忖一二,已有決定,道:「太師之言甚善,孤已覺近年來行事太過,但鹿台所費錢糧太多,如今即已建造完畢如若再拆除豈不是勞民傷財?至於蘇后並無大過錯,也不必貶之,費仲尤渾二位大夫素來有功無罪,若是強加罪名只恐寒了人心,卻是不美。」
聞仲據理力爭,言語十分激烈,強調妲己蠱惑紂王建造炮烙、蠆盆之慘無人道,鹿台之空耗錢糧,費尤二人之奸詐,其間費仲、尤渾二人與聞太師爭辯反被聞仲怒打一頓,要拿他們下獄,費尤二人駭的面無人色,紂王一向對聞太師就有驚懼之意,見得聞仲義正言辭,神情激烈,頓時大為驚懼,聞仲見紂王神色,心中暗道:「吾雖為國直諫盡忠,使君懼臣,吾先得欺君之罪矣。」太師跪而奏曰:「臣但願四方綏服,百姓奠安,諸侯賓服,臣之願足矣,敢有他望哉!」紂王傳旨:「將費、尤下法司勘問。七道條陳限即舉行;三條再議妥施行。」紂王回宮。百官各散。
也是天要亡商,聞仲本待還要力勸紂王,廢妲己,誅費尤,但不料突然東海傳來急報,言道平靈王造反,聞仲不得已之下只好再次披掛出征,不知吉凶如何,臨行前對紂王不住叮囑:「臣此去無別事憂心,願陛下聽忠告之言,以社稷為重,毋變亂舊章,有乖君道。臣此一去,多則一載,少則半載,不久便歸。」
紂王巴不得聞仲早點走,自然是口頭上應允了,至於心中如何想那卻是不知了,聞仲上了墨麒麟,領了兵馬滾滾而去。
聞仲走後,紂王立即就放了費仲、尤渾二人,與百官同游御花園,這時節正是百花綻放之時,妲己也不曾入前世的一般現出原形出來吃人,因此也跟黃飛虎沒了瓜葛,君臣倒是玩的盡興。
且不說朝歌城中政治剛有些起色,歌舞昇平,那西岐卻是要製造出一樁大事。姜子牙自從被文王拜相之後時常想要建功立業,一來顯示自己的手段,二來也可一展自己多年所學,身心舒暢一番,這不就來了機會。姜子牙在朝,一日聞邊報,言紂王荒淫酒色,寵任奸佞,又反了東海平靈王,聞太師前去征剿。又見報,崇侯虎蠱惑聖聰,廣興土木,陷害大臣,荼毒萬姓,潛通費、尤,內外交結,把持朝政,朋比為奸,肆行不道,鉗制諫官。子牙看到切情之處,怒衝冠:「此賊若不先除,恐為後患!」
次日上朝之時子牙對文王言崇侯虎之無道,禍害百姓,文王也想使紂王改變一二,因此也要出去崇侯虎這一蛀蟲,決定御駕親征,隨姜子牙一起出征,文王出白旄、黃鉞,起人馬十萬,擇吉日祭寶纛幡,以南宮适為先行,辛甲為副將,隨行有四賢、八俊。文王與子牙放砲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雞犬不驚。民聞伐崇,人人大悅,個個歡忻。好人馬!
西岐大軍一路暢行無阻,所過州縣秋毫無犯,百姓廣為傳頌,大軍氣勢更上,反而崇侯虎素行無道,百姓聞其名無不咬牙切齒,大戰未起,勝負已分。
探馬報入崇城,此時崇侯虎不在崇城,還在朝歌,主事的是崇侯虎之子崇應彪,聞報大怒,忙升殿點聚將鼓。眾將上銀安殿,參謁已畢。應彪曰:「姬昌暴橫,不守本分,前歲逃關,聖上幾番欲點兵征伐,彼不思悔過,反興此無名之師,深屬可恨!況且我與你各守疆土,秋毫無犯,今自來送死,我豈肯輕恕!」傳令:「點人馬出城。」隨令大將黃元濟、陳繼貞、梅德、金成:「這一番定擒反叛,解上朝歌,以盡。」
這邊姜子牙也升帳議事,要南宮适為先鋒,打頭陣,那南宮适本就是西岐一員大將,多年來西岐太平無事,並無戰陣,此次對付崇城早已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得姜子牙點為先鋒官自是大喜過望,領命帶兵出戰,
南宮适領本部人馬出營,排成陣勢,出馬厲聲叫曰:「逆賊崇侯虎早至軍前受死!」言未畢,聽城中砲響,門開處,只見一支人馬殺將出來。為頭一將乃飛虎大將黃元濟是也。南宮适曰:「黃元濟,你不必來,喚出崇侯虎來領罪,殺了逆賊,泄神人之忿,萬事俱休。」元濟大怒,驟馬搖刀,飛來直取。南宮适舉刀相迎。兩馬盤旋,雙刀並舉,一場大戰。未及三十回合,元濟非南宮适敵手,力不能支。南宮适是西岐名將,元濟怎能勝得他。元濟欲要敗走,又被南宮适一口刀裹住了,跳不出圈子去,早被南將軍一刀揮於馬下。軍兵梟了級,掌得勝鼓回營;進轅門來見子牙,將斬的黃元濟級報功。子牙大喜。
殘兵敗將退回崇城,崇城兵將大驚,崇應彪拍案大怒,揚言要來日與姬昌一決雌雄。
次日,姜子牙請文王親臨戰陣,排下兵馬,會兵於崇城。周營內砲響,麾動旗幡。崇應彪見對陣旗門開處,忽見一人,道扮乘馬而來;兩邊排列眾將,一對對雁翅分開。
姜子牙道:「且叫崇城守將來見我。」
只聽得那陣上一騎飛來。那崇應彪盤頭冠,飛鳳結;大紅袍,猩猩血。黃金鎧甲套連環,護心寶鏡懸明月。腰束羊脂白玉廂,九吞八紮真奇絕。金妝鐧掛馬鞍傍,虎尾鋼鞭懸竹節。袋內弓灣三尺五,囊中箭插賓州鐵。坐下走陣沖營馬,丈八蛇矛神鬼怯。
崇應彪出陣與姜子牙互罵一陣。兩人話不投機,各自歸陣只待廝殺。
雙方混戰終究是西岐技高一籌,連斬崇城數員大將,崇城兵馬大敗,崇應彪率殘兵敗將逃回崇城,姜子牙下令攻城,文王卻是心善,不願崇城無辜百姓遭受刀兵之禍,姜子牙大讚文王仁慈,出了一計,正是著落在崇侯虎的胞弟曹州侯崇黑虎的身上。
姜子牙修書一封要南宮适連夜送往曹州,崇黑虎收到姜子牙的書信,思忖一二,決定大義滅親。崇黑虎分付副將高定、沈岡,點三千飛虎兵,即日往崇城來。又命子崇應鸞守曹州。黑虎行兵在路無詞。一日行至崇城,有探馬報與崇應彪。應彪領眾將出城,迎接黑虎。應彪馬上欠背打躬,口稱「王叔」曰:「侄男甲胄在身,不能全禮。」黑虎曰:「賢侄,吾聞姬昌伐崇,特來相助。」崇應彪感謝不盡,遂並馬進城,入府上殿。行禮畢,崇黑虎問其來伐原故,應彪答曰:「不知何故,攻打崇城。前日與西伯會兵,小侄失軍損將。今得王叔相輔,乃崇門之幸也。」遂設宴款待一宿。次日,黑虎點三千飛虎兵出城,至周營索戰。南宮适已回過子牙;子牙正坐,忽報崇黑虎請戰。子牙令南宮适出陣。南宮适結束來至陣前,只見崇黑虎戴九雲冠,穿黃金甲,大紅袍上現團龍,勒甲絨繩攢九股。豹花囊內插狼牙,龍角弓灣四尺五。坐下火眼金睛獸,鞍上橫拖兩柄斧。果然是久經戰陣的猛將。
黑虎面如鍋底,海下一部落腮紅髯,兩道黃眉,金睛雙暴,來至軍前,厲聲大叫曰:「無故恃強犯界,任爾猖狂,非王之師。」南宮适曰:「崇黑虎,不道汝兄惡貫天下,陷害忠良,殘虐善類,古云:『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兩人也是話不投機,當下廝殺一場,南宮适早於崇黑虎約好,佯裝敗走,黑虎也自退兵,崇黑虎要崇應彪修書一封至朝歌喚回崇侯虎,崇應彪自然是應允。
崇侯虎接到書信大罵姬昌,當即就要帶領家將趕回。紂王也是恨姬昌誇官時私自逃走一事,因此也是下了旨意要崇侯虎擒拿姬昌,崇侯虎帶領自己的三千兵馬急急趕回。卻不想自家兄弟要擒拿自己,崇黑虎早就在城門口設下刀斧手,只待崇侯虎進城就拿下,有道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崇侯虎如何料到崇黑虎對自己下手,自然是束手就擒,被解送道西岐軍中,姜子牙怒斥崇侯虎父子罪狀,下令斬示眾,中軍呈上崇侯虎父子的級把文王嚇了一跳,由此埋下了病根,這是后話,且不提。
姬昌畢竟仁慈也未曾殺害崇侯虎家人,也未曾侵犯崇城,斬了崇侯虎父子后就回兵西岐,崇黑虎挽留不住只得由得去了。
文王自見斬了崇候虎的級,文王神魂不定,身心不安,鬱鬱不樂。一路上茶飯懶餐,睡卧不寧,合眼朦朧,又見崇候虎立於面前,驚疑失驚。那一日兵至西岐。眾文武迎接文王入宮。彼時路上有疾,用醫調治,服藥不愈。
且說文王病勢日日沉重,有加無減,看看危篤。文武問安,非止一日。終有一日,文王自覺大限將至,傳旨:「召丞相來見。」
姜子牙得旨拜見文王,文王又將二子姬召至榻前,行託孤之事,文王謂姬曰:「商雖無道,吾乃臣子,必當恪守其職,毋得僭越,遺譏後世。睦愛弟兄,憫恤萬民,吾死亦不為恨。」又曰:「見善不怠,行義勿疑,去非勿處,此三乃修身之道,治國安民之大略也。」姬再拜受命。文王曰:「孤蒙紂王不世不恩,臣再不能睹天顏直諫,再不能演八卦羑里化民也!」言罷遂薨,亡年九十七歲,后謚為周文王。時商紂王二十年仲冬。
話說西伯文王薨,於白虎殿停喪。百官共議嗣位。太公望率群臣奉姬嗣西伯之位——后謚為武王。武王葬父既畢,尊子牙為尚父;其餘百官各加一級。君臣協心,繼志述事,盡遵先王之政。四方附庸之國,皆行朝貢西土。二百鎮諸侯,皆率王化。
且說汜水關總兵官韓榮見得邊報,文王已死,姜尚立世子姬為武王。榮大驚,忙修本,差官往朝歌奏事。朝歌城中百官一致認為姬擅自稱武王,心中必有反意,上大夫姚中報奏本往摘星樓見紂王。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