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客氏叩辭熹宗梓宮
安撫的行動,見於史書記載者有二:
一、國子監司業朱之俊,奏劾監生陸萬齡請在國學為魏忠賢建生祠。陸萬齡雖被捕下獄,但魏忠賢奏請停止建祠,卻蒙「優答」,凡以前魏忠賢生祠御賜的匾額,照舊可以懸挂。
二、賜太師寧國公魏良卿、少師安平伯魏翼鵬鐵券。按:鐵券起於五代,明太祖得天下,擬仿製以賜功臣,不知制式。當時吳越錢武肅王的後裔家藏有此,明太祖遣使取來,照式仿製。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並賜鐵券,共分七等,形式如瓦,高六寸五分至一尺不等,廣一尺二寸五分至一尺六寸不等,用嵌金的字記明受賜者的履歷、功績,以及犯罪時免刑減祿的數量。券分左右兩半,左頒功臣,右藏內府,仿兵符的辦法,用到時能夠符合,始為有效。以後除永樂初靖難功臣有受賜者外,一直到天啟六年,魏良卿始又以肅寧侯晉封為寧國公,加賜鐵券。此時當屬改賜較高等級的一種。魏翼鵬這時只有兩歲,亦受賜鐵券,由此可以推想。魏翼鵬為魏良卿之子,魏忠賢的親屬,以魏良卿最有勢力,為防止他蠢動,所以思宗賜其父子鐵券。
在魏忠賢請辭東廠的同時,客氏出居宮外,臨行之前,叩辭熹宗的梓宮,取出一個綉龍的黃包袱,內中包著熹宗的指甲、牙齒等等,焚化靈前,痛哭而去。
至此,客、魏的命運已非自己所能掌握,雖未蓋棺,亦可論定,而閹黨也到了結算生平的時刻。
閹黨除了王體乾等太監以外,外廷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稱,其中巨擘,首推「五虎」之魁的崔呈秀。
崔呈秀是薊州人,天啟初當淮揚巡按御史,聲名狼藉,任滿還朝,作為都察院「召長」的都御史高攀龍檢舉他貪污不法,吏部尚書趙南星議罪要充他的軍,崔呈秀夜投魏忠賢哭訴,願為乾兒,因而成為魏的第一號心腹,無日不見,每見必屏人密語,傾陷善類,為之一空,而「暮夜乞憐者,莫不緣呈秀以進,蠅集蟻附,其門如市」。無恥朝士,多拜在其門下。崔呈秀心狠手辣,連他的同黨亦都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