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魏忠賢與魏朝爭客氏
《甲申朝事小記》有一條:
閹人割勢,以便宮中役使,古今用之。豈有勢既割去,尚能淫亂者乎?嘉靖中,宦者劉榮與宮人亂,事聞,黜役遣使。天啟間,宦者趙進教、徐應元、魏忠賢三人,相為嫖友。又魏忠賢與宦者魏朝,共私客氏。《世法錄》載:石允官河南僉事,民女被閹宦逼淫而死,問抵刑。合數事觀之,宦者姦淫不虛矣。《通鑒世法》系儒生作,或不及詳;《酌中志》乃宦者作,亦言及此,要不妄言也。
按:《酌中志》專記明朝禁宮的規制軼聞,是一個名叫劉若愚的太監所作。明末太監的「凈身」確有問題,而問題之發生,在於太監太多,《甲申朝事小記》又一條:
凈身男子,大約閩人居多,崇禎十七年中選三次,增萬人,每歲月米增七萬二千石,靴料增五萬。其未選中者,散於皇城外有堂子之佛寺,俗稱「無名白內官」。
此條亦可信。清聖祖曾聽前明太監談當時宮闈,說太監太多,散居各處,給飯不能遍及,致有活活餓死的;此見於《聖祖實錄》,必不妄言。宮中太監以萬數,自難保有不「凈」的人混入,而且也不是絕無僅有之事,然則明朝中葉以後,宮闈的穢亂,可想而知。
客氏本為魏朝的禁臠,所以魏忠賢——本名李進忠,以後複姓為魏,更后賜名忠賢;移宮一案中首惡的李進忠,就此湮沒逃避,為行文便利計,從此處起,稱他為魏忠賢——勾搭客氏是瞞著魏朝的。及至魏忠賢得勢,不必再畏魏朝,因而公開了這一段秘密關係,魏朝無可奈何,不能不承認魏忠賢亦有此「對食」的權利。
這一畸形的三角關係當然擺不平,爭風的結果,魏朝落了下風。此事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王安對於魏朝與魏忠賢爭客氏頗為不滿,勒令魏朝退讓。此雖見於正史,而實可懷疑,因為此一爭也,明明是魏忠賢對魏朝無情無義,以王安的為人來說,似乎不會這樣不明事理去袒護魏忠賢。比較之下,倒是第二種看來荒謬離奇的說法比較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