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電影元素
(2003年1月20日)
1.形象。1914年,卓別林在他的第4部電影里,創造了電影史上最永恆的流浪漢形象。這個形象是這樣的:圓禮帽,兩個塗抹痕迹很重的眼圈,小鬍子,頭髮微微有點兒捲曲(有時也會變),上身穿的那叫什麼?西服?從上到下三粒扣子,只系中間那粒;肥褲子、大皮鞋,比較著名的就是大皮鞋,畢竟他還享受過這玩意兒的滋味(《淘金記》中,他吃皮鞋),其實他上衣裡頭還有一個短袖襯衣,幹活時,他就會脫掉外衣,露出它來。
2.風度。風度的轉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關係到對卓別林本人的研究,因為早期流浪漢形象是基於卓別林對小時候熟悉的流浪漢的一種模仿、同情和變異。可到了20年代後期,隨著他思想的深入和影片諷刺的問題不同,原來只是搞笑或同情小人物、嘲弄虛偽的大人物;現在變成對社會變遷、科技發展、世界動亂的深刻思考,流浪漢的動作、表情開始變化,這也跟他生活的環境、地位與下層人民的生活開始發生隔閡脫離開來有關。流浪漢開始像個紳士!每當他打完架,被人嘲弄后,他像個紳士一樣撣撣土,用眼睛厭惡地望望周圍的人,好像自己比周圍的人高上一等,流浪漢不再是低俗的搗蛋鬼,而是哲學家!他用他高貴的手勢,爆笑后的那隱隱憂鬱而無奈的目光,讓觀眾深深思索著世界。3.音樂。卓別林後期的電影音樂好聽,很能顯示他的音樂才能。他的小提琴據說拉得很棒!可惜只能從他的默片里欣賞他的動作,鋼琴倒是欣賞了,《大獨裁者》里有兩段他的鋼琴獨奏,只可惜都沒敞開了彈,時間短,加起來才幾十秒,實在可惜。在再發行的《小孩》里,當演到小孩被孤兒院的人帶走,流浪漢在後面拚命追趕時,伴隨著悲哀的音樂,人心在這裡被撕開、扯裂,我每次聽到這音樂,都會哭,這音樂實在好聽極了!後來我發現這音樂與柴可夫斯基的《悲愴》非常像,於是多方調查,終於在一部講卓別林的記錄片中,聽到了原版《小孩》的音樂,其實就是《悲愴》的音樂,也許是在修改時改了,反正後來的音樂要比柴可夫斯基的更好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在高潮的時候並未給人如此強烈的震撼。
4.女主角。卓別林有幾個長期合作的女演員,比如瑪蓓爾和他合作了數十部影片。還有就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寶蓮·高黛,她適合演活潑奔放的少女,《摩登時代》、《大獨裁者》顯然是為她量身定做的。卓別林對女演員很有感覺,他在她們身上寄託了許多東西。他的第一個女朋友與他交往時,才16歲,自從卓別林去了美國,兩人雖有書信來往,卻再沒見過,到了1921年,為宣傳《小孩》去英國時,她已經因流感而死,年僅22歲。卓別林一生都為此自責,他在自己30年代以前的電影中選擇的女主角,可以說都是那個「逝去的天使」的翻版。卓別林電影里的女主角基本上都成了他的情人,像《淘金記》里的那個女主角,每當她出場時,屏幕上就會出現她的名字和一朵玫瑰花……在拍《淘金記》時,卓別林一連與四個女人周旋,結果是損失了30萬元,一半的名譽,一個妻子和清晰的頭腦。卓別林第一次精神病發作,被迫到一個莊園去療養。至於女主角,可以說她們在卓別林電影里起著重要的作用,她們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惟一一次不同是在《凡爾杜先生》里,女人換了一個又一個,而且下場並不好。5.聲音。如果把這個詞和卓別林聯繫到一起,稍微懂點兒電影的人就會會心一笑,自然,人們也會明白聲音給這個默片大師帶來的災難。可以說,有聲片的來到把1927年以前的一切都毀掉了,每個明星的結局都是無比凄慘的,不是餓死,就是凍死。像執導過著名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的擅長拍史詩片的格里菲斯,死時僅有4個人參加他的葬禮,好萊塢沒為他出一分錢;一位默片名導歸隱山林,兩年後,他回好萊塢領取紀念獎盃時,竟然無人認識他;最可憐的是那位製片人,當他被旅店老闆趕出來時,他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對命運不解的疑問,疲倦而又無奈,當夠了小丑后,他累了。有目擊者證明,他當時望著天,嘆了口氣,就倒下了,並且再也沒有起來,他的衣服被扔到大街上,窮人都不屑要,只有幾個小孩拿它當球踢,他死時身無分文。卓別林、格里菲斯、壁克馥和范朋克是當時的「四大巨頭」,他們曾一起成立聯美電影公司,有聲時代來臨后,一切都變了,格里菲斯因思想陳舊,帶有種族歧視,拍史詩片又耗資太大,所以已沒有製片公司願意投拍他的電影;范朋克是專門演俠客的,像佐羅、羅賓漢、達達尼昂,可現在他年紀大了,加上與壁克馥的離婚,非常苦惱,所以借酒消愁,鬱鬱而終。專門演純情少女的壁克馥,在有聲片來了之後,因為口音問題,再加上歲數不小,所以就離開影壇,默默無聞,於1976年去世,享年86歲。每當我想起這段歷史,總是非常傷心,最先創造新事物的人都是最偉大的人,可他們常常是最慘的,他們到底怎麼了?怎麼會這樣?好萊塢真的是喜新厭舊。在最新一次的100位對世界電影史貢獻最大的巨人排行榜里,卓別林排名第3,壁克馥排名第4名,格里菲斯排名第7,而可憐的「動作明星」范朋克卻仍未上榜。卓別林當時自然也受到很大衝擊,更糟糕的是,他是「反對有聲派」里的領頭人物,他的主要觀點是電影要靠演員的神態與動作,而流浪漢突然說話,那後果不堪設想!他緊接著又開拍一部新的默片《城市之光》,為此,他做了大量的工作,頭髮一夜之間全白了!中途還換了許多主要演員,拍攝的膠捲達到27個小時,他生怕觀眾看不懂電影的意思,所以一再地改。首映前一個星期,卓別林晚上睡不著覺,很煩躁地來回亂走,眼睛到後來又紅又腫,布滿血絲。首映前,先是一個小的內部試映會,卓別林和愛因斯坦前去參加觀看,觀看過程中,愛因斯坦感動得流下淚水,卓別林也激動地哭了。最要命的還是觀眾的反映,當時,卓別林一直躲在旅館里不敢出來,為了把這部電影拍好,他已付出太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卓別林還在電影里插入了兩段模糊不清的有聲地方,一個是剛開頭,揭幕儀式上,一個胖子流利的「鳥語」演講,還有就是卓別林把口哨吞進肚子里去,因為打嗝所以總是發出怪怪的口哨聲。當卓別林得知自己的影片受到巨大歡迎,買票者為買票排隊到了街上時,卓別林倒在地板上痛哭不止。在下一部票房失敗的默片《摩登時代》里,卓別林讓工廠老闆的說話聲變成有聲。卓別林畢竟還是抵不住輿論的批評和觀眾看不懂的抱怨,他的第一部有聲片———永載史冊的《大獨裁者》問世了,這部電影的搞笑之處主要還是在動作表演上。卓別林又創造了一個奇迹:結尾處宣揚和平美好的偉大演講,其精彩程度完全超過《巴頓將軍》!
6.主題。卓別林的電影主題永遠是宣揚美好和平的,無論他的角色還是故事,都是那麼純潔,壞人必定滅亡,好人最終勝利,永遠不變的主題,不變的卓別林。你,卓別林,用矮小的身軀,支起了廣大的藍天,在破落的人行道旁,你笑了,每個觀眾都被你感動,流下辛酸、苦澀的淚,是你用拐杖繪出童話的世界,是你用粗大的皮鞋踏出美好的未來,你是流浪漢,探險家,週遊世界的俠客,藝術家,哲學家,思考者———上帝。
相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