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嚴肅的

來點嚴肅的

(2003年6月)

很多依靠娛樂片大獲成功的導演,或者因為本身思想的轉變,或者因為想突破類型的束縛,希望能改拍一些嚴肅題材的影片,這種事情被我稱為「轉嚴」經歷,在此,我想以三位「重量級」導演拍攝題材的轉變經歷,即「轉嚴」經歷———卓別林、斯皮爾伯格和希區柯克———給大家欣賞一番。先來介紹卓別林,他是這三個人里資格最高的,不僅因為這裡頭他輩分最高,年齡最大,還因為他的成就以及對電影做的貢獻,使他屬於藝術家的級別,而其他兩人則屬於藝匠。

卓別林的風格改變是從1920年的《小孩》開始的,同情與友愛漸漸替換掉了單純的搞笑,成績可嘉。但這應該和其他人因為突破自己而漸漸開始拍攝嚴肅題材的影片有別,因為題材的逐漸嚴肅是卓別林思想成熟的標誌。《小孩》獲得了不小的歡迎,而這部頗有自傳色彩的電影,使我每次看它,都要為其情節痛苦不已。緊接著拍了兩部喜劇片后,1924年,卓別林不想再拘泥於喜劇片的束縛,於是他邀請當年的一位正希望有所發展的女演員作為主角,拍攝了講述女性婚姻愛情的嚴肅電影《巴黎一婦人》,卓別林並沒有擔任演員,只是做幕後工作。從這部電影能看出他做的努力,但影片沒有受到公眾的讚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觀眾更喜歡他的喜劇表演。正巧在這時,卓別林從報紙上受到對淘金者經歷的報道的啟發,在1925年,拍攝了電影《淘金記》,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並成為卓別林電影排名中最精彩的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卓別林第一次顯示出了他對美國夢深刻的解析,以及對人性慾望的探知,可以說卓別林的作品真的越來越優秀了。但是如果文章寫到這兒,就結束對卓別林轉型的記述,就太錯誤了。卓別林風格、思想的每一次轉變都與那個動亂的時代有很大的關係:《城市之光》,對貧困的人民同情以及憐憫;《摩登時代》,在大工業時代對機器奴役人民的嘲諷;《大獨裁者》,二戰即將來臨,呼籲和平,渴求團結;《凡爾杜先生》,對人性陰暗面的重重一擊。《城市之光》的代名詞是希望,而《摩登時代》則是批判,《大獨裁者》是渴望,《凡爾杜先生》是絕望。

這裡面其實我認為最值得研究的應該是《凡爾杜先生》,研究者的淺薄造成這部卓別林最深刻和最尖銳的影片被人們遺忘。這部電影大概講述的是,一個銀行職員凡爾杜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下崗風潮中被撤職。隨後的各種人生磨難使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失望,他不斷地與有錢的女人結婚,殺死她們以獲得她們的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養活下肢癱瘓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當一場事故使他的妻兒喪命時,凡爾杜痛苦萬分,終於自首,當警察詢問他的罪行時,他說了最發人深省的話:「我的瘋狂是因為這個世界已經瘋狂至極。」這話看起來很瘋狂,實際一點錯兒沒有。這也與當時身處麥卡錫時代的卓別林屢次遭受政府審查並揚言驅逐時絕望的心情有關,此片一經推出,就在政府的壓力下只放映了不到五場,而且各大電影院從此不敢再放映此片。而在歐洲,當喜愛卓別林電影的觀眾滿懷欣喜地想看一部喜劇片時,銀幕上出現的卻是殺人如麻的凡爾杜,觀眾的心情可想而知。

最後來個結尾:從《摩登時代》以後或者說《大獨裁者》以後,卓別林的黃金時代,或者說觀眾心中的卓別林黃金時代,(可我認為卓別林從1940年起剛剛迎來黃金時代)就已經過去了,他之後也很少拍片子,並且影響並不大,40年代就拍過兩部電影,之後50、60年代各拍過一部。接著來說說斯皮爾伯格,他的「轉型」經歷是最典型的,1975年的《大白鯊》,1979年的《第三類接觸》,1981年的《奪寶奇兵》,轉年的《外星人》,不到35歲的年齡,斯皮爾伯格就拍攝了4部躋身於電影歷史上十大賣座片行列的電影。他是純正的娛樂片導演,《大白鯊》里讓人透不過氣來的恐怖意味連懸念大師希區柯克都大為讚賞。

《第三類接觸》更是展現了斯皮爾伯格講故事和導演場面的功力,一個並不驚心動魄的故事,票房卻是能和劃時代的科幻力作《星球大戰》平起平坐。《奪寶奇兵》,這部驚險電影至今仍為電影愛好者所傳誦,可謂是百看不厭。它將古典與現代完美地結合起來,一個007式的人物,遊走於傳說與歷史之中,很神奇,很魔幻。

《外星人》可以說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它講述了一個孩子與外星人的深刻友誼,是一部絕對能名留青史的動人電影。因為它是真誠的。在獲得了夠多的讚許與成功后,斯皮爾伯格準備拍攝一部嚴肅的電影,他希望擺脫「商業片導演」的名字,於是在《外星人》之後,拍了一部絕對嚴肅的電影,叫做《紫色》,影片講述了一對黑人姐妹的悲苦經歷,影片一上映,得到的評論毀譽參半,可以說它是一部沒人理的好電影。這也和當時仍然深埋於人們心中的種族歧視有關———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7項提名,卻一項獎都沒得到。

受到如此重創后,斯皮爾伯格整個80年代異常痛苦,後來他又拍攝了幾部電影,但影響都不大。到了90年代,他根據著名的童話《霍克船長》拍攝了一部同名電影,在電影里,斯皮爾伯格希望既能表現成人世界中的愛,又可以表現兒童的天真,像《外星人》一樣老少皆宜,但這部電影同樣失敗了。如果再失敗,斯皮爾伯格恐怕就要「斯郎才盡」了,但是他是天才,天才會在世俗的平庸中泯滅,卻同樣能在困境中迸發,它是持久的。1993年,斯皮爾伯格在一年中輾轉兩地,同時拍攝了兩部電影《侏羅紀公園》和《辛德勒的名單》,他經常在一天之內這樣奔波。但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是兩部截然相反的電影,一個是超級商業片,有著驚險的情節和新奇的圖像,另一個則是一部極其完美的講述屠殺是如何警醒一個德國人,使得他千方百計拯救猶太人的經典電影。

可以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放在斯皮爾伯格身上最合適,1993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成了斯皮爾伯格的獨角戲,《辛德勒的名單》囊獲了所有重要獎項,人們真正地為這部電影所感動,而技術超前的《侏羅紀公園》把所有的技術類獎項吞了個乾淨,斯皮爾伯格剛上完領獎台又上,參與他的電影製作的人也是走馬燈似的下了又上,場面異常熱烈。斯皮爾伯格終於在嚴肅電影領域獲得成功。

順便提一提,之後的幾年,斯皮爾伯格沒有新作推出,1997年,他拍攝了《侏羅紀公園》續集《失落的世界》,雖然靠著第一集的影響,票房僅遜於《泰坦尼克號》,但其實影像、故事都沒有新意。同年,斯皮爾伯格仍念念不忘《紫色》的失敗,拍攝了一部講述黑人船工的影片,叫《友誼號》,並揚言要把「因為《紫色》丟的臉全掙回來」。但此片同樣失敗,於是斯皮爾伯格又拍了一部戰爭題材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宣稱《友誼號》和此片都不準備賺錢,可是《拯救大兵瑞恩》不僅大獲成功而且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獎提名(依我看《拯救大兵瑞恩》完全應該獲得此獎項),並使斯皮爾伯格又獲得了最佳導演獎(上次是因為《辛德勒的名單》),它成為所有戰爭片領域最賣座的電影。最後來說說希區柯克———一個可愛的150公斤左右的矮胖子———他是不折不扣的娛樂片導演,1889年生於英國,1980年死於美國,是人們公認的懸念大師,他電影裡面有很多因素至今仍被人們研究與學習。比如:他愛用俯視鏡頭,而且機位設置得很高,造成人們有眩暈的感覺。

他的電影有許多著名的場景被後人模仿:

《愛德華大夫》里的做夢場景;《眩暈》里旋轉的樓梯;《西北偏北》里飛機在荒野上追趕男主角;《精神病患者》中有名的浴室殺人場面,短短40秒,有近一百個鏡頭,很多看過這個場景的觀眾從此都不敢再淋浴。

希區柯克的電影,幾乎所有的女主角都是金髮,這是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但到現在,研究者仍然對他的這個癖好難以得出結論。或許,一生都在拍這種懸念片的導演,心理也有毛病吧!關於希區柯克的電影,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值得一說再說,那就是,他喜歡在他的電影出現,不是像卓別林一樣出演主角,而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沒有對白,只是微微露

一臉,對於情節也是沒有關係的,他就喜歡用這樣的方式,與觀眾做遊戲。有這樣一個故事,1944年,在希區柯克拍攝《救生艇》時,跟往常一樣,他要出現在電影中,可是這回有一個麻煩,因為希區柯克很胖(這是他的招牌形象),而電影講述的就是發生在一個救生艇上9個倖存者的故事,所有的場景都在救生艇上拍攝,這9個人都屬於主角,希區柯克只想演一個小角色,這可怎麼辦?他原本想演一個船難發生后的水上浮屍,但就他這體形,會有危險的。就在那一段時間,希區柯克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把自己的150公斤愣減到100公斤,於是他想了一個好辦法,將自己減肥前後的照片貼在報紙上,杜撰了一個減肥藥的廣告,當男主角對著鏡頭看報紙時,觀眾可以清楚看到他的照片。但這個聰明的主意實現以後,希區柯克家裡天天都會有減肥者為詢問減肥藥而打來的電話。

希區柯克早年在英國拍電影,1940年被請到美國並拍攝了《蝴蝶夢》,那大概是中國觀眾最熟悉的一部希區柯克的電影。之後,希區柯克在整個40年代中期都有很高的名聲,但他還不滿足,於是在1948年拍攝了《繩索》,那是一部用3個鏡頭拍成的電影,整個拍攝場地就在一間屋子裡,所以實驗性很強,對演員的表演也是個考驗。但不幸的是,這部電影上映后,票房失敗,觀眾對這樣一部缺乏希區柯克慣有的驚險場面的電影,很沒有耐心。希區柯克一生都在拍攝娛樂片,並且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在他生前身後,都有許多導演模仿他,如:法國新浪潮導演特呂弗、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等。可是希區柯克也希望在拍攝娛樂片的同時,能拍些嚴肅的,揭露社會不公正的影片。1952年,他拍攝了《我懺悔》,講述一個神父被指控殺人的影片,票房慘敗。這部影片的思想直到今日,仍為研究者們思考,它對法律、道德、人性都做了最尖銳的質疑。

希區柯克另一部對法律表示質疑的批判影片《帕拉亭案件》,由格里高利·派克主演,講述一個清白人險些被判刑的故事。1957年,希區柯克還拍過一部類似的影片《伸冤記》,根據一個真實的案件改變,除了男女主角由明星扮演以外,其他人物全讓當事人自己扮演,但是或許這些主題過於沉重,沒有讓希區柯克發揮出自己的長處來,之後希區柯克沒有再拍攝這類影片,而是又回到懸念片的拍攝上,並進入了自己的「黃金時代」。希區柯克後來的影片越來越成熟和精彩,在營造懸念氣氛的同時,也著重於刻畫人物和揭示人性中的善惡,雖然如此,但歸根結底,希區柯克還是個娛樂片導演,而斯皮爾伯格的「商業片導演」和卓別林的「喜劇片導演」的帽子還是摘不掉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誰的青春有我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韓流青春 誰的青春有我狂
上一章下一章

來點嚴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