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導讀
羅斯-麥唐諾(1915-1983),美國「硬漢」派偵探小說作家。生於洛杉磯,長在加拿大,大學時期曾負笈多倫多、倫敦從事文學研究,並在密西根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
羅斯-麥唐諾本名肯尼士-米勒(KennethMillar)。他的太太瑪格麗特-米勒(MmptMillar,1915-1994)比他出道更早,也更早成名。其名作《眼前禽獸》曾獲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最佳小說獎」,她本人1983年也被該協會選為「推理大師」。羅斯-麥唐諾受太太影響,1944年開始用本名出版推理小說。為了避免與太太名字混淆,出版幾本推理小說后,他改筆名為約翰-麥唐諾。不料這一改,竟與當時另一位推理小說大家約翰-麥唐諾(forMacDonald,1916-1986)同名同姓了。兩經周折,米勒最後改名羅斯-麥唐諾(RocsMacDonald),這才擺脫困擾,並最終成為世界推理小說史上響噹噹的人物。
「硬漢」派偵探小說,是美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現的偵探小說流派。這類作品里充滿了兇殺、毆打場面,偵探破案也更多藉助於拳頭和手槍,所以被稱作「硬漢」。這些作品一定程度反映了社會現實,接近真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當屬達謝爾-哈梅特和雷蒙德-昌德勒。前者的《血腥的收穫》(1929)、《玻璃鑰匙》(1931),後者的《小妹妹》(1949)。《永遠再見了》(1949)等,不僅是優秀的偵探小說,也是出色的文學作品。遺憾的是這一優秀傳統並未進一步發揚光大,二戰後英美一些作家,如英國的傑姆斯-亥德利-柴斯和美國的米凱-斯皮蘭等,只沿襲了這類作品中的兇殺、毆打手法,甚至誇大到殘暴地步。真正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的,首推羅斯-麥唐諾。承繼麥唐諾的,則是至今仍活躍在美國偵探小說界的勞倫斯-布洛克。因此我們說,羅斯-麥唐諾是美國「硬漢」派偵探小說史上一位承先啟後的作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稱為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僅英美兩國就出現了數以千計的偵探小說。這些作品結構精巧,偵探破案手法神奇,人物卻僅僅是一個符號。作家們只注重一樁樁疑案如何被偵破,而人間是非、善惡鬥爭、政治局勢、經濟危機、工人失業等社會現實並未進入作品。本質上這類作品只是作家比賽智慧的場地,僅是為讀者消閑解悶的迷宮式的遊戲。「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出現扭轉了這種局面。哈梅特和昌德勒筆下的偵探大都遊盪於街市,穿梭於暗角,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切面,突顯了當時世界範圍的經濟蕭條給美國的打擊、工人的失業和罷工、官吏的貪污腐化、社會的動蕩不安等外在世界。如果說哈梅特、昌德勒關注的社會寫實是對「外部的真實」的描寫的話,麥唐諾則別有懷抱,他對心理分析在犯罪行為上的意義投入了極大的關注,他作品顯示的是「內部的真實」,更有評論家稱他塑造的偵探是「帶私家偵探牌照的心理醫生」。從這一點看,他似乎更像同期稍早的法國偵探小說作家喬治-西麥農。
1971年出版的《地下人》,是麥唐諾成熟期的作品。他筆下的私家偵探劉亞契離過婚,生活坎坷,卻喜歡小孩,還會喂鴿子;他沉默寡言,愛聽愛問,卻不太流露自己的意見或內。心的看法;他也穿梭於街市,注意犯罪的社會環境,卻更善於深入他人內心隱秘,去探究他尋求的真實。這一形象,已經擺脫哈梅特和昌德勒的影響,完全有了自己的風格。
麥唐諾是最早把童年創傷經驗和犯罪行為或動機聯結起來的推理小說作家,也是最早處理創傷後記憶與失憶的推理小說作家。他的偵探小說,除了極強的娛樂性外,還多了幾分沉重。
麥唐諾的文字清新洗鍊,很少冗長的敘述語言。他善於使用生動的對話,通過對話描寫人物,推進故事發展。他的不少作品被列入大學文學課程,這在推理小說家中並不多見。正因為出色的成就,1974年他被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推選為「推理大師」,以後又擔任美國推理作家協會主席及評選會理事。
麥唐諾一生著有26部長、短篇小說,除《地下人》外,重要作品還有:《TheMovingTarget》(1949),《TheDoomsters》(1958),《TheGallonCase》(1959),《TheGoodbpelook》(1969),《TheBlueHammer》(1976)。
聖德瑞沙上空火光衝天,珍心急如焚,雇請私家偵探劉亞契一道驅車前往不料,丈夫史丹被人殺害藏屍地下,勒索史丹的在逃犯艾爾也被人殺害在汽車旅館,兒子龍尼被一個金髮女郎和一個長發少年帶走不知去向……
調查步步深入、上代人的恩恩怨怨凸現出來,埋入地下十五年的禮歐的屍骨又挖了出來,案情更加撲朔迷離、雖有神探智解謎雲,也只有看到書的最、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兇手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