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節 欲走還留
元康元年九月的一個下午。
知了在窗外此起彼伏地鳴叫著,就像一首首催眠曲,催得我的云云睡得香噴噴的。
我親了一口她紅撲撲的小臉,把她的手從我的懷裡拿開。然後小心地從床上爬起來,輕手輕腳地走到外屋。
山婉給我端來一碗菊花茶,笑著問:「娘娘怎麼不陪小公主睡一會呢?」
小翠接過話頭說:「她最近越發不要睡了,白天黑夜都精神得很。這不,現放著那麼多乳母,她非要自己餵奶。」
我輕輕啜飲著加了冰糖的菊花茶,慢慢品嘗著它的甘芬。有些話,我不想說出來,說出來了也未見得別人就真的懂。反正,只要最後能達到我要的效果就好了。
像親自給云云餵奶這件事,就自有其深意,不是像我一樣身處高位而又只會生女兒的女人不會明白。
其實我要的,只是人們對云云的重視。我只是想通過這種行為告訴別人,即使我生下的又是一個女兒,而不是眾人——也包括我自己在內——所期望的兒子,她依然是我的命根子。
所以自生下她后,我一直親自哺乳,沒有借口事多,一甩手交給乳娘了事。
我的云云生為女兒不是她的錯,當然也不是我的錯。我和她,都應該活得理直氣壯。
這個道理,還是我母親教給我的。當年她背著讓賈家絕後的罵名,為天下人譏笑甚至唾棄,可是我從沒見她自憐自棄過。任何時候,她都活得很坦然。甚至很囂張。她用她強悍的羽翼,護守了我和小午的童年和少年.手機站如果不是這樣。我也不會長成一個這麼強勢的女人。我無懼,是因為有人無條件地愛我,以前在娘家地時候是母親,現在在宮裡,是皇上。
其實我們都不是真正自信的人。都需要用別人地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那些得不到父母,尤其得不到母親的愛的孩子是可憐的。她們從小在家裡就必須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了什麼會惹得父母不高興,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膽小懦弱地性格。我絕不讓我的孩子變成那樣,我情願她們任性一點,驕縱一點,也不要懦弱。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你弱。就只有等著挨打。在我看來,不是丑,不是笨。而是懦弱,才是一個人最致命的缺點。
所以我也跟我的母親一樣。是一個溺愛縱容的母親。我這樣說。可能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他們信奉的是棍棒哲學,其經典名句是:「棍棒出孝子。嬌養忤逆兒」。認為孩子就是要嚴加管教才能成人。
對他們的棍棒哲學我不作評論,讓他們用棍棒好了,反正他們打地是自己的孩子。我的寶貝女兒,是一定要捧在手心裡地。
記得曾有人對我說:「長公主那麼高貴的身份,怎麼能整天侍弄花草呢?聽說她還常常下廚調製一些湯湯水水,這些可都是下人做地事,長公主也這樣,不是降低了公主地身份嗎?」
當時我這樣回答她:「有何不可?只要她喜歡!」
那人大窘,滿臉愧色地退下去了。
後來,就再沒人敢對公主的行為指手畫腳了,喵喵也一直快樂地在花花草草中轉來轉去。
小小則是個出了名地小懶蟲,整天遊手好閒的,要什麼新奇玩意只會向姐姐張口。
正因為這樣,她反而得到了父皇最多的疼愛。因為,皇上說了:「小小最像我,我們父女倆是一路人,嘿嘿。」
多溫馨的畫面啊:一對懶蟲父女,吃完飯後懶洋洋地躺在樹蔭底下打盹——這不是我在說反話,而是尊敬的皇上陛下親自設想的一個隱居后的生活場景。
這些我都支持,我支持所有的人照他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只要他覺得快樂。
對不起,不是所有的人,有一個人必須例外,因為我實在無法認同他的特殊喜好。
不用說您也肯定知道是誰了,就是我們的豬倌太子。
被冊封為太子后,他搬進了東宮,那裡地方大,據說,他又開始養上豬了。
但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把風工作做得好,皇上派人去搜了兩次都沒有搜到傳說中的豬豬。
沒有證據,也就不好說他。皇上又從來不是那種嚴厲的父親,每次把太子招到御書房,也就只是問問他的功課,讓他坐在一邊聽一下大臣們議政。太子呢,要他坐就坐著,可總是心不在焉的,跟個木偶沒什麼區別。
眼看著兩個月過去了,太子卻一點長進都沒有,把皇上急的。如果這個被先帝誇為「神童」的太子連他的「憨傻」父親都不如的話,司馬家的江山卻要交給何人呢?
昨天晚上,他跟我商量,為了早日教導太子成才,是不是再多給他指派幾個太傅少傅。我當時說:「您不是已經任命衛為太子太保了嗎?這事,交給衛去操心就行了。您讓他舉薦幾個人,名單報上來后,您再過過目,刪掉不喜歡的,留下您賞識的,不就行了?」
太保是總理太子東宮事務的官員,嚴格講起來,太傅少傅都是他的手下。所以把這件事交給太保去負責是完全可以的。
我之所以這樣規勸,是因為我認為,既然打算歸隱了,就要慢慢放權,不然,十年也走不了。
最近兩個月,也許是想到就要退位了吧,皇上反而比其它任何時候都要盡職盡責,簡直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勤於國事的賢明君主,跟以前徒有虛名的懶散皇帝判若兩人。
大臣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以為皇上跟那個「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楚莊王一樣,現在終於要奮發圖強了。
我卻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皇上這樣令大臣們滿意,他們必然會擁戴他,對那個還未成年的太子就不會做太多關注,更不容易接受易主的事實。
皇上的本意,是想趁他還在的時候,把事情理順點,到時候太子接手也容易些。他卻不知道,他越是這樣,就越是適得其反。
如此賢明勤懇的皇帝,那些大臣們怎麼能接受他這麼年輕就退位的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