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胡塗
中國大陸鄉村山區偏遠地域,謀生不易,很多父母都離鄉別井到城裡打工。
他們的子女,只好待在貧瘠故里,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稱「留守兒童」。有些還可上學,有時也念不起書。
一回記者採訪留守兒童,她比較幸運,走幾里路到一所熱心人士辦的小學上課。回家后,餓了,吃東西,一碗粘粘稠稠的物體,奶奶煮好了舀給她。
問:「吃的什麼呀?」
答:「胡塗。」
如果沒有字幕,聽得一塌糊塗,以為聽錯了?但她吃的真喚「胡塗」。
這是河南小吃,雖簡樸食物,但十分著名。一說「綠豆胡塗」,食店都供應上桌。有人生平最怕吃糊的、爛的、曖昧的東西,不過胡塗吃起來,口感和味道不錯,清熱去火,香甜利口,也管飽。
綠豆胡塗主要材料是綠豆、糯米(或大米)、小米。其他配料看吃咸吃甜而定。家中有什麼菜(菠菜大白菜也可)便洗凈搗爛擠汁備用,綠豆去凈雜質,用濕布擦勻晾乾,磨成碎顆粒(不必研成粉末,太細反變糊),即「豆瓣」,同小米一起用清水浸泡(夏季用冷水,冬季用溫水)兩小時磨漿。這粉漿以少許油去除漿沫,再濾渣子讓之沉澱。
糯米或大米放入開水鍋內,煮至開花,下薄芡,加入綠豆小米粉漿、菜汁等,邊煮邊攪拌,至糯米等浮起,糊呈黃綠色即成。若吃甜的便加糖,不下菜。
主角也可以是玉米、紅薯、赤小豆、黑豆,也可加蛋花。不過以綠豆最佳,清爽可口,特別適合夏秋之季。非稀湯,又非濃湯,有碎顆粒,但沒吃豆子之感,本屬北方嬰兒食品,後來發揚光大變成民間小吃,就著鹹菜和油饃頭(一種圓形如小孩拳頭大小的炸油餅,似油條)一起,河南的洛陽開封鄭州……隨處可見。
豆類是自人類有農耕以來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各種豆子都有好處,黃豆、紅豆、綠豆、黑豆、白豆、馬豆、花豆、豌豆、米豆、扁豆、雞心豆、蠶豆……
綠豆之所以大受歡迎,因它「豐富」,且製品多元化。
這在中國、印度大量栽種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綠豆的種子,通常在立秋後採收、乾燥。它的豆皮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磷脂和各種營養素,除作食材外還可入葯。綠豆可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止渴,促進生長,固牙堅齒,幫助血液凝固,改善高血壓。由於性寒,所以平素脾胃虛寒易瀉的人不宜多吃。
綠豆沙是廣東人愛吃的糖水,多數加入臭草(不過也算「香草」),北方綠豆湯、綠豆粥、甘草綠豆水亦家常。
說它「豐富」,因一顆小小的豆子變化多端。浸漬研磨后的綠豆粉漿,可以製成粉絲、蝌蚪面(頭尖尾尖的圓條)、粉條(長條形)、燜子、粉皮、涼粉……如果把它拉成一大塊晶瑩剔透的皮狀物,東北稱「拉皮」,材料差不多隻製法各異。拉皮可涼拌、干炒、亂燉……好吃極了。
北京有名物:「豆汁兒」,乾隆皇帝也是它的fans。當京城上下把喝豆汁當成「老北京」試金石時,不能喝或受不了的人很見外。
初喝,還以為是豆漿變餿變酸了,原來淡青灰綠色有股怪味的豆汁兒是製作粉絲的下腳料,本來那鍋漿汁應作廢物處理,或當飼料。不過有夥計好奇,把透出怪味的東西加熱,發現味道更濃還變香,一嘗,酸中帶甜,居然很適口,不禁喜出望外,經多番試驗研究,才化腐朽為神奇。民間賣豆汁兒的,大多配售焦圈和燒餅,搭點鹹菜絲,是販夫走卒的最佳早點。今日在北京一些商場和小吃街也有,但已經「改良」些,肯定沒當初的濃味了。在他們回憶中,現在喝豆汁兒沒「架勢」,不夠「美」,還是老好日子的對味。
最近綠豆在中國大陸又成為新聞主角了。
近數月全國綠豆價格瘋狂上漲,由均價十元三斤,漲到每斤四、五元,隨後一路飆升至九元、十元、十二元甚至估計二十元……經營糧油生意十多廿年的商人,頭一次見此現象,亦覺驚詫。
五月高峰期,大家找到原因揪出推手了,是號稱「京城最貴中醫」的張悟本引發食療神話:——「綠豆養生」,把綠豆神化為包治百病之物。張悟本著作《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上市半年,狂銷三百萬冊,主持湖南衛視食療節目《百科全說》收視率名列三甲。而他目前的「挂號費」高達人民幣二千元,據說預約號已排到2012年了。名氣唬人,其「獨特」觀點:「綠豆湯可以治療肺癌、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肺炎等數十種常見疑難病症。」一說爆紅,成為老百姓金科玉律,不少老人還攜書大量購豆,令綠豆聲價十倍。
本來一位醫生鼓吹什麼偏方是個人自由作業,願者自來,信者自信。綠豆雖不致「登上龍門」,也算有益的食材藥材,綠豆加枸杞黃芪甘草等煮水喝可以養生,「葯療不如食療」的理論老生常談。不過坊間炒作吹噓過於紅火,又信口開河,一旦風靡大江南北,頗為浮誇。且影響市場價格亦即影響民生,國家發改委稱:「國家將加以打擊惡意囤積綠豆等農副產品的行為,以穩定市場。」
其實綠豆價格瘋漲背後,還有旱災、冰雹致使減產,商人囤積牟利等因素——不過食療大師難逃「被降溫」命運:突擊檢查老巢、神書下架、暫別熒屏、「神話崩盤」、輿論變調不再吹捧了……
六月起,綠豆價格逐步回落……
名醫「成也綠豆,敗也綠豆」。好好的小豆子經興衰起跌,又有什麼可作呢?還不是一切如常?
不如「胡塗」過活吧。「胡塗」一名雖怪誕,念來亦鄉土,卻帶著老百姓的不拘小節:放寬心情,知足常樂,任潮起潮落日升月恆,微笑一下,日子又過去了。
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題過不少著名的匾額,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難得胡塗」。間距下還有他一行款跋:
「聰明難,胡塗難,由聰明轉入胡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無所謂。看透世情,瞭然於胸,才大智若愚得起。
——這是吃一碗「綠豆胡塗」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