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不止於「吃皮」
在地鐵站看到一個燈箱廣告,推廣:——
「『吃皮』學招生」
「吃皮」?
照字面理解,此詞是重慶方言,指一個人或一件事很吃得開,很佔優勢。由於具地方色彩,一般少見也少用。若在香港,更加沒人認知。
它原意亦非如此。
所謂「吃皮」,即Happy音譯。「吃皮」手作坊,HAPPY——ISM「學費全免,吃足一世」(http://www.clf.org.hk)
「開你的心」很重要。正因目前經濟環境惡劣,股市樓市職場情場與人共處等生活煩惱,是一個困局,這外在因素你我無法瞬間改變,追逐物質金錢謀求改善,但未必快樂——人間快樂是免費的,大家盡量「開你的心」,自己先走第一步。
為什麼推廣「吃皮」學?Happy為我們處身的社會帶來融和,各階層(尤其是基層)人士下點工夫把「吃皮」學好,這不止英文音譯,還有個草根意義,坦蕩蕩,直截了當說出了開心的奧秘:只要凡事都能學會「連皮吃下」,不管它有多寡口苦鼻,依然津津有味,又怎能不開心呢?
雖說學費全免,但也足夠大家一生學習領悟。
這個廣告位在另一豐胸廣告旁邊,看得會心微笑,「吃皮」原來也有點意淫。一切都是巧合吧,但世事就是如此微妙。
想想,吃人皮也可吃其他的皮呀。這也是草根簡樸生活。
一些人大魚大肉山珍海錯鮑參翅肚瀕危野生動物滿漢全席,一些吃皮也很痛快。
中國人吃豬皮吃得出神入化,叫人瞠目結舌。鹵炸蒸煮之餘,那皮還給製成皮凍,可冷吃也可碎拌肉餡中,蒸好融化搖身變成小籠包心中一口熱湯,初吃的洋人蔘不透這小小秘密,問廚師是怎麼注射或灌進去的?他樂得微笑不語。
豬頭、羊頭、牛頭、兔頭,吃的都是頭皮。牛蛙、鰻魚,那層皮豐腴糯潤。鵝掌、鱉裙皆為皮食。北京烤鴨、廣式乳豬、油亮艷紅的皮還另上。我們吃潮式魚蛋粉,點一碟炸魚皮,略泡在湯中再吃,香脆可口,配角身份亦得提升。
在講求健康飲食的時代,「吃皮」不但營養價值高,還可降膽固醇降血脂,促進新陳代謝,增加免疫能力,更纖體美膚。
麥皮、糙米是皮。紅綠黃黑青白……各色豆類最好連皮吃。食肆和路邊小店,土豆是連皮炸的一道小吃。以前鄉間生活的老人家憶述,食物短缺才捱草根樹皮,吃土豆不用連皮吧?別人知道會取笑的——不,專家謂:土豆皮含維生素C、鉀質、纖維素等,連皮烹煮,不但可減少土豆與空氣接觸令營養素流失,還可減低變色程度。不過已發芽、變綠就不宜進食,皮也得洗乾淨才入饌。
瓜菜和部份水果吃時別把皮削掉,用胡蘿蔔煲湯也應保留,聽營養師道,胡蘿蔔皮雖只薄薄一層近乎透明,卻是精華所在,它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可保持視力健康,改善皮膚乾燥問題,最佳烹調方式是與肉類和其他菜類一同炒煮煲湯,如果榨汁,連皮不妨,加入蜂蜜增添風味,但不宜食用過量,否則令皮膚變黃。
香蕉榴槤木瓜山竹等等當然不吃皮,但蘋果柑橘的皮有益。日本當造的「日向夏」柑橘,經典處理法是只削薄層,那白色的皮和鮮黃果肉是連著吃的,帶獨特芳香。橙皮早已被善用成為配料調料,最近大受歡迎的冰淇淋,便是黑巧克力加橙皮,每一口都帶橙皮甜澀爽脆的果香,令冰淇淋更有質感。
一路寫吃皮,不能漏掉心愛的腐皮——京都百年老店「湯波半老鋪」的新鮮豆皮,只加一點點淡醬油,真是優雅的慢食享受。在豆皮里加入木耳、銀杏、百合,或調過味的牛蒡,包成一個個「牡丹豆皮」,一如工藝品般吸引。
「吃皮」之道,令我們明白「知足」常樂,簡單、樸素、通透、健康、平安。
當快樂沒空降也不叩門時,你可以自己追尋和製造,只要不貪,只要有過經歷,就一定找到。
——所以,我們在「吃皮」同時,得吃虧、吃醋、吃力、吃驚、吃熊心豹子膽,吃軟又吃硬,吃菜吃肉吃香喝辣,但少不免吃吃藥。吃了個空心湯圓?不要緊,並非每個湯圓都漏餡。吃不了兜著走?當然,自己的禍福自己承擔,就兜著走吧,不要倚賴別人的衣襟。
愈想吃甜,先得吃苦。在佛學上,人身由「五蘊」(色、受、想、行、識)而成,難免要受「三苦」、「八苦」、「十苦」,甚至「一百一十苦」……
最普遍的「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障蔽)熾盛。
上述生死果報,是被動的,也是無奈的,所以不能逃避,只得面對,接受、體驗、放下、自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必當人上人,但求自由自在,日日是好日。吃喝拉撒走坐睡均自主(一覺好睡最幸福),喜怒憂思悲恐驚亦會過去。回歸一個微笑。
當然,是開心的微笑,而非嘴角肌肉的牽動——笑很容易,開心是另一回事。
這天在網上看到一輯《大笑寶寶》,世上最可愛、單純、直接、任性,便是BB的笑了,他們笑得人仰馬翻,發自五內不遺餘力,清脆玲瓏賞心悅目,咭咭咭哈哈哈嘎嘎嘎大笑不休,一浪接一浪。看過這短片,我們發覺天天皺眉抱怨含恨多醜陋,把一切「正能量」都驅逐出境,到頭來這樣過了一生?真笨。
從今天起,有什麼吃什麼,你會明白,人生的味道,是自己調校的;人生的快樂,是自己選擇的——而且,在金錢以外,錢再多也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