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爐邊談話
「立定——向右轉——齊步走!」
劉放吾團長用自己能夠使出的最大的聲音吼著,太陽穴兩側鼓起兩根高高的青筋。
三十六名實槍荷彈的中國士兵分成六排,用整齊一致的威武步伐,虎虎生威地走過閱兵台。
在走過閱兵台正前方的時候,劉放吾大喊一聲:「殺!」
正在前進的中國士兵,在同一時間用刺刀向前作出刺殺的動作。沒有一名士兵有任何的猶豫,每一柄雪亮的刺刀都堪堪從前排戰友的肩頭與脖頸間擦過,整齊而劃一,如同一部精密而雄壯的戰車。
刀鋒同身體的無間接觸,引起了觀閱群眾的讚歎。老百姓畢竟不像軍官或者記者們那樣有見識和城府。一些年輕婦女甚至在刀鋒刺出一刻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叫。
劉放吾又連喊了三聲:「殺——殺——殺」
士兵們接連作出了上、左、右三次刺殺動作,每一次刺刀都精確地刺入從前排戰友們身體的間隙,與此同時部隊保持著有節奏的前進,在一雙雙軍鞋踢起的煙塵中,一柄柄雪亮的刺刀顯得格外耀目。
那一刻劉放吾也感到有些驕傲了,他深吸了一口氣,鼓足力氣大喊一聲:「敬禮——」
三十六柄刺刀向齊齊指向左前方,向著檢閱台上的各國代表作出了一個敬禮的姿勢。
除了英國代表外,所有評委都給這支中國部隊打出了最高分,英國人本著約翰牛的傲慢精神將中國隊的打分列在了英國分隊和法國分隊之後,同排在美國分隊並列第三。
最後中國分隊在分列式比賽中名列第一,被評為「步伐最整齊,精神最飽滿,軍容最狀盛」的部隊。
英印總督特別宴請中國參閱小分隊,並破例批准加爾各答的6000多名華僑集會遊行,歡迎來自祖國的軍隊。
加爾各答的唐人街頭人山人海,數千名華僑的遊行隊伍在一條巨型舞龍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出發。由於散居新德里的華僑來自大江南北,這支隊伍也兼容並蓄地包括了南北舞獅、花鼓、高蹺、旱船等等內容,隊中抬供的神像範圍也空前擴大,從玉皇、觀音、如來、媽祖、齊天大聖以至土地公、黃大仙等等各路五花八門的神仙。
排在整個隊伍最後的新三十八師組織的百面軍鼓隊伍,一百名身著戎裝的精裝士兵整齊的敲響著軍鼓,雄壯的鼓聲鏗然有力,如同鐵騎突出般穿雲裂帛。
軍鼓隊伍穿過伊麗莎白大街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華僑在街口痛哭失聲,老人一邊用乾癟的手掌努力摸去不斷滾滾淌下的熱淚,一邊不住地說:「想不到——這輩子還能看到祖國的軍隊!」
在羅斯福總統的推動下,美軍大本營內部達成了加大援助中國以阻擋日軍在太平洋戰場攻勢,從而確保美軍主力在歐洲戰場作戰的基本策略。
緬甸淪陷后,羅斯福總統在內閣會議上起初開闢一條空中運輸線和另闢一條路上補給線的可能性,並委託其親信哈里曼與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的宋子文商談。
宋子文見到總統特使時的喜悅是不言而喻的,對於被日軍封鎖了全部海岸線的中國來說,是否能夠得到山姆大叔的軍事支持和物資援助是至關重要的。
根據中美合資的中國航空公司對中印航線的探索,宋子文創造性的建議開闢從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德鐵路終點站薩地亞道中國雲南昆明或四川敘永的航線。以加爾各答港為美國援華物資的登錄口岸,經鐵路北運薩地亞機場,然後空運昆明。
宋子文認為,這條航線對於滿足中國的緊急需要,比經過波斯灣和蘇聯領土的備用陸上路線,效果要大的多。為了鼓勵羅斯福,他在致信中特彆強調,從薩地亞至昆明航線全程僅700英里,「這條新生命線像奇迹那樣近捷而方便,飛行經過的是平坦的空曠地段。」
宋子文刻意迴避了這條航線需要飛越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所帶來的巨大危險,事實上作為當時的外交部長,宋子文本人所能做的,就是努力遊說美國政府早日開始對華援助,即便為之將付出巨大的代價。
哈里曼只要稍微具有地理知識,對於這條航線本身的巨大風險就有所認識。他向羅斯福介紹,這段航線中將遭遇可能是地球上最艱難危險的地段。他甚至指出宋子文所說的「平坦的空曠地段」大概只是對起落飛機的跑道而言的。
儘管本著牛仔精神照例嘲笑了一下這位中華民國的外交部長,哈里曼還是贊同開闢中印航空線路,因為這是對於被日軍封鎖的中國而言,最有力而直接的幫助。
在參考了各方面的意見后,羅斯福總統深刻認識到這一計劃將帶給美國的困難與相比較獲得的利益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同時也將對整個遠東的戰局發生重要的影響,基於此,羅斯福決定推進中印航運計劃。
他在全國廣播中發表了著名的「爐邊談話」:「日本人即使切斷了滇緬公路,我要對英勇的中國人民說,不論日本人取得什麼樣的進展,我們總會想法設法把飛機和軍需送交蔣介石委員長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