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漢皇帝興兵圖大業 遼太后被囚木葉山

第二十七回:漢皇帝興兵圖大業 遼太后被囚木葉山

耶律兀欲見阿勃和述律高如此配合默契,三兩下手腳便促使兩位王爺帖帖服服歸順,不由得心中一陣陣喜悅,但還是臉上堆著愁容。在述律高主持下,草草弄了個儀式,每人加了個官爵,百官朝拜,算是慶典。完了之後,兀欲忙喚起眾人,又與二位王爺商議了一下,按契丹習俗,剖開耶律德光屍體腹腔,挖出內臟,填滿食鹽,做成「帝羓」,安放車中,依舊堆上冰塊,往恆州而去。

杜威先已聞信,忙率眾出城接入,兀欲大隊到了恆州,舉哀發喪,公布耶律德光的死訊,又宣告兀欲已經襲位為汗王,立馮雨憐為後。並向各處發布告文,令就近各處已歸順大遼的官員速速到恆州朝賀,俱有獎賞。就是那趙延壽也暫且逃過一劫。若按原來耶律德光旨意,發覺他心懷貳志,令兀欲在恆州匯合之時,把他扣押起來,解返上京的。不過,如今情況有變,兀欲新登大位,人心不穩,雖然明知趙延壽是個靠不住的主兒,如今見他奉命來到恆州朝賀,也就暫且隱忍不發,命他與巴彥哈卡分別駐守恆,定二州。卻把杜威換到鄴都去接管他的部隊。又令吉蘭泰接管了巴彥哈卡的部眾,一齊隨駕回上京。而又命巴彥哈卡接管杜威的部隊。這樣一來,換來換去,成了什麼呢?那就是:杜威奉調去了鄴都,接管了趙延壽的二萬人馬,而他在恆州的三萬人馬,卻交給了巴彥哈卡。巴彥哈卡原來駐定州的一萬遼兵交給了吉蘭泰。暗下里還密囑巴彥哈卡好生監視著趙延壽,防他有變。

這樣換來換去,讀者一看就明白了,趙延壽手下一兵一卒都沒了。地盤也沒了。儘管頭上還領著一堆官銜兒,實際上卻成了巴彥哈卡手下一員偏將。

說罷遼邦,又說河東,舊事重提:且說那劉知遠心裡只是想自己當了皇帝,那裡會有心去救石重貴?更是無意立即出兵與遼人爭戰,不過是順應眾將士之意,只派一支人馬走出來跑一趟耀武揚威罷了。又因得知娘子關前來了幾路人馬,就令史弘肇帶了財物糧草前去犒賞各路人馬,以攏絡人心。今聞契丹兵馬經已遠去,便趁機來個順水推舟,下令班師回朝。

如前面第二十五回所說,那劉知遠在群臣的一致擁戴之下,承繼了晉統為帝,一面派使四齣告諭北平王登基為帝之事。一面與臣下商量南下奪取汴京的大計了。

朝堂之上,召集文武百官,共商進取。蘇逢吉,蘇禹珪等獻策道:「皇上此行,目的是汴京,欲取汴京,必須先平河北。河北既平,則汴京在我掌中矣。依臣之見,應從井陘出兵,先取恆,定。若得恆,定,那汴京耶律德光則如瓮中之鱉矣。」

史弘肇聽了,冷笑道:「似爾這等書生之見,曉得什麼用兵?恆,定,泰,雄四州互為錡角,原有吉蘭泰,巴彥哈卡兩個各有遼兵把關,近日耶律德光又把杜威放回恆州,讓他依舊統領他那班舊日的嘍啰,也有二,三萬人。合算起來,足有五,六萬之多,如今皇上若領兵臨恆州,豈不受四州之兵前後夾擊?」

慕容彥超道:「如直出恆州,倒不如下潞州取道絳,晉。絳,晉二州原來的晉兵本來就不多,如得絳,晉,再出陝州則易如反掌耳。」

劉知遠目視郭威道:「卿意如何?」

郭威見皇上動問,徐答道:「依臣之見,遼人雖佔汴京,但管治無方,眾心不一,近日已多處###,料那耶律德光必不能安居梁園。我大漢立國之始,既無人犯我,我亦不妨靜觀大局,暫且勵兵秣馬,靜待其變,然後一鼓而下。」

劉知遠聽了,深以為然,遂暫且按兵不動。只是派探子四齣偵察,但有動靜,立即回報。不一日,有探子來報,說道日前遼國永康王兀欲帶領大隊人馬,押解著石重貴,回上京去了……又據探子報知:兀欲人馬路過井陘時,不知是一###路人馬在娘子關設伏,趁夜裡搶了他一批財物……。

劉知遠聽了,撫案嘆道:「痛快!搶得好!不知是那路人馬?比咱們想的周全。」

(127)

史弘肇恨的敲著腦袋說:「俺當時恁的就沒想到這塊?要不,咱當時也不趕著回來,打他個伏擊,撈他一把!」

又過了半月有餘,忽又得到八百里加急情報,說道兀欲已從上京回汴京,帶來太后旨意,遼主耶律德光只委蕭翰為汴梁留守,自己與兀欲一齊北返上京,並已啟程了……

這日,北平王劉知遠正與百官朝議,得此消息,滿朝文武一片歡騰,北平王道:「遼主北遁,只剩一個蕭翰,兵微將寡,何足掛齒?光復汴京,此其時矣。」遂下旨太原尹劉崇會同樞密使楊邠調集糧草,各將領彙集兵馬,克日發兵。

不料僅僅過了四天,八百里加急情報又陸續傳來喜信:說道……遼主耶律德光行至欒城突患急病,情況危殆。

又一日,快馬又報:……耶律德光昨日死於殺狐林……

次日,又接快報:耶律德光剛死,兀欲立即自立為天皇大汗,並在恆州封石重貴的廢后馮雨憐為天皇大汗皇后,隨即統全師匆匆北去……

高祖得聞信報,以手加額道:「昊天有靈,佑我中華。國家當興矣。」並對百僚道:「遼主絕命於殺狐林,實乃天譴。此殺狐林,實乃殺胡林也。」隨即頒旨,將殺狐林更名為殺胡林。以記今日之事。

旋又笑道:「遼主暴斃于歸途,實是死得不明不白。兀欲乘喪奪位,並封廢后馮氏為後,內中必有不可告人之私情,月里朵豈能容得?遼國從此多事,此後無暇南侵我中原矣。」

朝中百官聞信,山呼萬歲,齊向北平王朝賀。奏請皇上下旨傾師東出,盡殲遼寇。

一群武將更是磨拳擦掌,恨不得馬上出師井陘,殺他個片甲不留。

知遠笑道:「諸位稍安無躁,豈不聞兵法有云:歸師莫掩,窮寇莫追。何況遼人此次北歸,人馬不下二十餘萬,傾我晉陽全國之兵,猶不及其三分之一,無謂與之相抗。何況兀欲此次北歸,遼人必生內亂,我大可作壁上觀,儘管前去收拾汴京就是了。」

於是,下旨克日南征,封樞密副使郭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兵二萬,東出娘子關,候遼兵過盡即出井陘,伺機進取恆,定諸州,下鄴都而進迫汴京。封史弘肇為副元帥,領兵一萬五千,南下潞,澠,孟,懷諸州,堵截洛汴通道。並遣快馬前往代州,命潘環就領本部人馬來京,納入史弘肇麾下。王周,王清各領本部人馬納入郭威麾下。一同南征。

皇帝親帥二萬大軍屯駐壽陽,以作兩軍後援,侍衛指揮使劉信為護駕龍武大將軍。文武百官隨駕出征。分付欽天監擇吉起程。

又令太原尹劉崇為留守北京,兼統籌軍需糧草,以作後援。

回頭且說那兀欲未到上京,便已派信使先行回去,就把耶律德光因急病而死,自己繼位為汗王等事,稟知蕭太后。誰知蕭太后也是個有心計的人,自耶律兀欲再下汴梁后,就有手下稟報,說那兀欲是帶了石重貴那個妖艷皇后回來。如今又帶了那個妖后一齊南下的。心中便陡地翻騰起來了。原來她對兀欲父子並無好感,所以才立德光。如今兀欲既把石重貴的妖后帶在身邊,這內里也就定有文章了。於是,暗下里派了探子南下打探消息。如今得知耶律德光在中途中毒而死,兀欲不但馬上繼位稱王,還封了那妖後為皇后。這分明是兀欲早有預謀的所為。

兀欲竟然毒死德光,又擅自稱王,她豈肯善罷甘休?於是,便令趙思溫領了戌守上京的二萬人馬,前往木狼關,截住兀欲一行,設計拿下兀欲。另外又令快馬傳令兀欲,令大隊人馬就地駐紮,停止前進。就令先把耶律德光靈柩送往阿保機陵墓放置,兀欲獨自前來上京晉見。

兀欲見了蕭太后之令,情知有變,便令部將領一百人馬先把耶律德光靈柩送往阿保機陵安置,隨即與部下眾將商議。

阿勃說道:「主上現已登極為帝,乃是一國之主,太后這道懿旨,分明是婦人亂政,要行廢立,皇上千萬不可聽從。」

那吉蘭泰原來對太后擅權濫殺,也是積恨在心的,如今新得兀欲寵信,如何肯回到太後手下?忙說:「阿勃將軍說的極是。主上如今已繼承大位,令行天下,豈可單身履險,受制於他人。何況太后性情乖戾,喜怒無常,動驟殺人,主上千萬不可獨自前往。」

(128)

述律高攘臂高喊道:「這個老太婆心狠手辣,妄殺無辜,如今又想加害我主。主上勿憂,待小將提一旅之師,殺往上京,掃清宮庭,迎皇上聖駕。」

耶律兀欲見眾將如此擁戴,自是滿心欣喜。說道:「難得各位同心協力匡扶,共保我大遼一統江山,此後富貴,必與諸位共之。不過,太后雖是行為乖僻,但終究是孤王祖母,爾等萬

萬不可造次。」

又因得知木狼關來了趙思溫人馬,於是,北歸大隊來至木狼關前,便就在城外駐紮了下來。隨令阿勃,述律高二將前去叫關。

那趙思溫見關前來了大隊人馬叫關,便登上城樓答話。

述律高見了趙思溫,高聲問道:「皇帝今日帥師回國,將軍竟然閉關不納,意欲何為?莫不是要謀反不成?」

趙思溫答道:「將軍休要錯怪小將。小將是領了太后懿旨,在此恭候永康王,接他回上京說話的,並無閉門不納之意。」

阿勃道:「天王在歸途中不幸晏駕,永康王已奉大行皇帝遺詔繼承大位。你今緊閉關門,拒王師不納,這不分明是謀反么?」

趙思溫聽了,猶豫了片刻,答道:「小將是領了太后懿旨來的。即使如此,也須得新王親自下令,小將才好說話的。」

述律高見他說得有理,回營稟知耶律兀欲。兀欲笑道:「聽他說的,確也是令他左右為難的事,待孤親自說他罷了。」說罷,便隨述律高來至關前。

趙思溫見了,拱手作禮道:「永康王別來無恙,小將這廂有禮了。」

阿勃道:「大王現已繼大遼天王之位,如今親率三軍到此,你還不快快開關接駕?難道真

的要與王師對抗不成?」

耶律兀欲向關上揚鞭喊道:「趙將軍!孤王深知爾忠義可嘉,你今在此守駐邊關,亦是為國效力。快快開關讓三軍過去,孤家回到上京,自有重賞。」

述律高接著喊道:「趙思溫!如今大汗已經下旨,還不快快開關接駕,更待何時?」

趙思溫見耶律兀欲親自來到關前,開口說了個「賞」字。再說這蕭太後行為乖僻,性格暴戾嗜殺,當年若不是耶律德光相救,自己早已死在她手上了。如今耶律德光已死,他日她若再發雌威,還有誰來相救?如今耶律兀欲繼承可汗,自己平素與之相交尚好,現在如開關接入,也是立一頭功。至於說他毒殺耶律德光一事,那只是他們家事罷了,與自己無關。再說:如今耶律兀欲幾乎傾南下之師歸遼,兵臨城下,如閉關拒守,無異螳臂擋車。退一萬步說,自己即使勝了,得罪了新王,在蕭太後面前也不會得到什麼好處……想來想去,還是開關迎駕更為上算。於是,便策馬出城,滾鞍下馬,拜伏在地,口稱萬歲。

耶律兀欲大喜,忙令人扶起,令他依舊坐回馬上,兩馬並轡進城。進得公廨坐定,趙思溫久歷官場,是懂得規矩的,忙召集部下將佐,齊來參拜新主。

那耶律兀欲雖然在殺狐林由述律高等人擁立,但終是旅途倥傯,心神不定。如今回到大遼國土之內,又是本國將士迎駕參拜,自是別有一番感受,十分高興,各位將佐皆有封賞。趙思溫又把太后命他把兀欲誘至上京,囚禁在家,再由她在耶律德光的兒子中,選一個立為可汗的話,一一向兀欲稟報。

述律高聽了,勃然大怒,說:「太后老耄昏庸,性格乖僻,原來廢長立幼已是不合情理,如今三軍已經擁立大王,她又要再行廢立,真是上逆天心,下逆民意。大王不必疑慮,待小將率兵先行回京,先把太后拿下,押入大牢,大王然後進京。」

耶律兀欲忙說:「將軍稍安無躁,太后所為雖然叛情逆理,但終究是大遼的國母,又是孤王的祖母,千萬不可妄動……」想了一下,密密向趙思溫囑咐一番。那趙思溫依計而行,依舊帶領本部人馬為前隊,大隊北歸人馬緊隨其後,逶迤返回上京。

蕭太后見趙思溫風平浪靜領著人馬回來,以為得計。便宣趙思溫帶耶律兀欲立即上殿。誰知不見兀欲,只見趙思溫大隊親兵蜂擁進皇宮,把住了各處門戶。太后見了,情知有變,但身

(129)

邊無兵無將,束手無策。護衛兵將全被趙思溫的親兵控制了,任你是雷霆大怒,也沒一個人理睬。那些兵士不管三七二十一,簇擁著蕭太后,誰都沒讓她見上一面,就送上馬車,連哪些在後宮侍候太后的宮監侍女,一古腦兒都送到木葉山阿保機陵那兒去了。

說來這耶律兀欲也算得上是心存厚道,並沒有虐待他這位祖母。派人在阿保機陵墓前建了

房舍,讓她住在哪裡,過了這下半輩子。

說來那裡也不算寂寞,石重貴和李太后也是住在那兒的,算起來李太后還是蕭太后的孫媳婦,石重貴是蕭太后的曾孫子,可算得是四代同堂了。

不過,他們的待遇卻不同。蕭太后的生活消費,全是由上京送來的。石重貴他們一群人的消費卻是哪些男女宮監們男耕女績自力更生解決的。相同的是他們都平平安安地渡過了他們的後半輩子。

要說起這蕭太后,本是個女中英傑。當年協助阿保機創業,以心狠手辣著稱。為扶兒子登基,一出手就殺了五部落的頭人。這下子為什麼冷不防就栽在趙思溫手上呢?這也是說來話長。

她畢竟是女流之輩,也沒有很多知識和經驗,當她臨朝執政的時候,碰到一些敢於當庭抗命,反對自己的人,一直都採用這一套。有誰不聽她的命令,便大喝一聲:「既然你不服哀家,你就到先王那兒去吧!」這個人也立即被推出去砍了。

這一著蠻奏效的,儘管是孤兒寡婦坐朝庭,倒管治得帖帖服服的。可是,最後這一次她就碰上個大釘子了。給這個釘子她碰的人就是趙思溫。

趙思溫是後唐明宗時投降契丹的一員將領,很受阿保機寵信。耶律德光繼位后,他還是忠

心耿耿的為遼庭效力。也很得到耶律德光重用。讓他統領大軍戌邊。一次,蕭太后一個名叫蕭柏忠的侄子恃勢橫行,搶了一批朝庭送到趙思溫部隊的軍餉。當時趙思溫正戌守雲州,由於軍餉不繼,幾乎鬧至兵變。趙思溫大怒,把蕭柏忠抓來打了五十軍棍,還親自帶兵把他押送到朝庭,要求耶律德光把他斬首示眾。

蕭太后十分震怒,因為蕭柏忠是她親哥哥的兒子,堂堂王親國戚,趙思溫竟敢先打後奏,還要求把他斬首示眾,簡直是無法無天。便喝問道:「趙思溫!你好大的膽子。蕭柏忠是堂堂王親,是誰給你的權力,敢打他五十軍棍?」

趙思溫抗聲說道:「是天皇王(阿保機)給我的權力。天皇王說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蕭柏忠不過是個王親,連王子都不是,怎麼不應治罪?」

蕭太后見他竟敢抗辯,大怒道:「既然先王那麼寵信你,哪你就到先王那兒去吧。」說完,又要命刀斧手推他出去砍頭。

誰料趙思溫不但毫無懼色,反按劍嚷道:「要說最受先王寵信的人,誰都比不上太后您。要是受先王寵信的就要跟先王去的話,第一個應該去的,就是太后您。你為什麼不去?只要你去了,我立即跟著去。」趙思溫此語一出,跟隨趙思溫的那一群將士聽了,都一齊揮戈鼓噪起來。

蕭太后使用這一招,百發百中,萬試萬靈。不想今日被趙思溫頂了回來。要知到,她殺了一批人,也傷害了不少人,一些被殺者的子女親屬,都一直耿耿於懷。這話如今被趙思溫說白了,把這張紙戮穿了,那些懷恨在心的人也都就鼓噪起來了。

蕭太后見了,又氣又驚,忙說道:「哀家是受先王囑咐,扶持少王登基,如今要扶持少主,所以不能跟隨先王同去……」

趙思溫也高聲答道:「小將也是受先王囑託要保少主登基,要保契丹人的江山永固,所以不能跟隨先王同去。」

那蕭太后本是個剛烈女性,多年來獨斷乾綱,專橫慣了的,如今耶律德光雖然臨朝掌政,但仍為蕭太後設座臨朝,協理朝政的,從不曾被臣下如此奚落過。也是女人心性,既是狹隘,

又欠機謀,一心要逼殺趙思溫,一時惱火攻心,又想不出什麼好主意來,便颯地抽出侍衛的佩刀,「卡嚓」的一刀,把自己的左臂砍了下來。強忍疼痛,說道:「哀家如今把這條胳膊送

(130)

去陪伴先王……趙思溫……你……你也該去……去吧……」她以為這樣一來,趙思溫必定無話可說,非死不可了。

這趙思溫是一員出生入死的戰將,不但膽氣過人,且是機靈過人,見太后如此逼迫,分明是要把自己往死路上逼的,他也脫下盔甲,放置地上,從容說道:「既然太后可以以一臂伴先王,小將也願脫下戰袍,到木葉山終生為先王打掃陵墓。」

太后這一斷臂,震驚了滿朝文武。尤其是耶律德光。更是嚇得驚慌失措。母后:是自己的生身母,是保自己登位的母后。趙思溫:忠心耿耿,是替自己保江山的。一下子怎麼搞到勢同水火,你死我活呢?於是,一面急忙命人替太后包紥傷口,抬回後宮治療。一面又命人替趙思溫重披盔甲,令他速回駐地。

自此之後,耶律德光一面是對趙思溫多加安撫,對太后也更加恭謹,而蕭太后也被人稱為「斷臂太后」,從此,她也收斂了點兒「霸氣」,不再任意殺人了。

但趙思溫對此事卻耿耿於懷,惟恐她尋機報復。這次奉太后之命來木狼關截拿兀欲,見兀欲不但盤據大位,已握兵權,且對自己也以禮相待,便趁勢歸順了兀欲,結果反倒把這位心狠手辣的太後送去守陵,「陪伴先王」,自己也放下了心頭這塊大石了。

耶律兀欲回上京后,遼國留在中國的兵力就大大削減了。後來,劉知遠南下汴京。蕭翰無力抗衡,領兵回遼,無力與兀欲抗爭,只得歸順。但他在北歸途中,卻替兀欲辦了一件大事,路經恆州時,設計扣下趙延壽,押回上京,交與兀欲。兀欲把他囚禁家中,鬱悶而終。可嘆這趙延壽父子為貪皇位,雙雙賣國,最後都不得善終。只有那那麻荅見兀欲稱王,他也拉攏了幾個部落,自立為王,和兀欲爭位。在此後的幾十年間,遼國內訌,無力南侵,也給中原減了一些壓力。不過,這都是後來的事,後文自有交代,在這裡先帶一筆也就是了。

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躦舊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趙匡胤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趙匡胤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七回:漢皇帝興兵圖大業 遼太后被囚木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