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周太祖立國施新政 北漢主銜恨犯晉州
郭威登殿接受朝賀畢,向百官降諭道:「朕之先祖,原來本是歧山姬氏虢叔之後裔,源自文王之根苗,如今立國,尋祖歸根,應以大周為號才是。」
便問范質,馮道二人:「昨日二卿考究皇脈源流,如今可曾得出結果?」
二臣早已得到囑咐,是已有準備的,當即奏稱:「據臣等考究,皇帝一脈本源自周代,姬氏之遠裔,虢叔後人。繼因春秋戰國之世,虢叔之後有國者封虢公,因『虢』『郭』同音,后遂以郭為姓。故如今皇上立國,正應以周為號。」
郭威遂降旨准奏,國號大周,便命二臣擬詔,昭告天下。
那馮道是個圓滑透頂之人,知道範質聖眷方殷,此前各種誥命,一切均由他一手包辦的,自己不過因人成事,作個陪襯而以,遂把擬詔一事也盡委范質包辦。
范質明知上意屬己,也就毫不推辭,就在殿前即席揮毫,不到半個時辰,寫成詔書曰:
自古受命之君,興邦建統,莫不上符天意,下順人心。是以夏德既衰,爰啟有商之祚:炎風不競,肇開黃帝之基。
朕早事前朝,久居重位。受遺輔政,敢忘伊霍之忠?仗鉞臨戎,復委韓彭之任。鞠躬盡瘁,焦思勞心。討叛逆於河潼,張聲援於歧雁。竟平大憝,粗立微勞。才旋師於關西,尋統兵於河朔。訓齊師旅,固護邊陲。只將身許國家,不以賊遺君父。叵料外憂少息,內患俄生,群小聯謀,大臣遇害。棟樑既毀,社稷將傾。
朕方在藩維,亦遭讒構。逃一生於萬死,徑赴闕廷:梟四惡於九衢,幸安區宇。將延漢祚,擇立劉宗,征命已行,軍情忽變,
朕以眾庶所迫,逃避無由,扶擁至京,尊戴為主。重以中外勸進,方岳推崇,黽勉雖順於眾心,臨御實慚於涼德。
改元建號,只率舊章。革故鼎新,宜覃世澤。
朕本姬氏之遠裔,虢叔之後昆,積慶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於百世,大命復集於朕躬。今建國宜以大周為號,可改漢乾祐四年為周廣順元年……
憑著范質這支生花妙筆,把大周立國刻畫得合情合理,順天順人。細看起來,殘唐五代興替的前四代立國程式,確實都顯得匆忙草率,還是以本朝做得有條有理,絲絲入扣,最為規範。
宣詔立國后,郭威就是大周的開國皇帝了。臨朝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首先是為已死的漢帝劉承祐舉哀發喪。一切禮儀就由馮道操辦,先由有司選定喪期,周帝郭威親率百官至西宮成服,祭奠舉哀,輟朝七日,禁止坊市音樂,追謚劉承祐為漢隱帝。
第二件事是追封郭家上五代考妣,統統都追封為皇為後。
至於元配柴氏夫人,二房楊氏夫人,三房張氏夫人,由於此前郭威出鎮鄴都,她們留居京師,慘遭殺害,現追封柴氏為皇后。楊氏為淑妃。張氏為貴妃。兒子青哥,意哥。侄兒守筠,奉超,定哥。孫兒宜哥,喜哥,三哥及幾位女兒孫女,同時被誅殺殆盡,現均一一追封各種爵位。
各位同時遭難的朝臣,也同時得到追封:楊邠追封為恆農郡王。史弘肇為鄭王。王章為琅琊郡王。三人的家眷也俱有封謚。
至於一些擁立有功的官員及前朝故舊文武,也都一體加以封賞。王峻封馬步軍都指揮使,加同平章事職銜,統領天下兵馬。王殷加同平章事,兼任禁軍統領,出任鄴都留守。前朝太師馮道為中書令,弘文館大學士,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前朝宰相竇貞固為侍中兼修國史。蘇禹珪為司空同平章事。范質為中書令同平章事。高行周仍舊齊王之爵,加封尚書令。安審琦封南陽王,符彥卿及其他有功之臣,各各均有封賞,不再一一細述。
皇子郭榮得知鄴都轉由王殷留守,便上表奏請上京入覲。周太祖覽表,傳語來使道:「如今皇朝新立,萬事方興,外面的事情更多,皇兒暫時還是不要入京為好。」
復又令使臣齎旨前往鄴都告知郭榮曰:「皇子榮暫且不必來朝,朕今調授汝為澶州節度使兼檢校太尉,封太原郡侯。鄴,澶二州,乃我大周北方門戶,為防遼人入侵,故應重兵鎮守。吾兒守澶,更是為了防晉陽來犯。若一但晉,潞二州有事,不必入稟,可即率兵前往救援。」
又接得郭從義來報:徐州守將鞏廷美,楊溫二人擁立劉贇之妻董妃為主,閉城自守,不納皇命。慕容彥超逃歸兗州之後亦踞城自守,據知已派人前往暗通南唐,如何處置,請皇上定奪。
周太祖皇帝傳諭道:「徐州兵微將寡,且鞏,楊二人素不知兵,不足為患,宜先下之。」便令嚴州節度使趙匡胤率三千御林軍及本部人馬,前往勸喻徐州歸降,如若不從勸喻,即可攻伐。又下旨郭從義移師巨野牽制慕容彥超,待匡胤攻克徐州后,即可合力擊兗州了。
趙匡胤領了皇命,便回家辭別家人。
那趙匡胤的家在哪裡呢?原來自從石重貴被擄,晉亡,劉知遠立漢之後。江漢一帶州府大多奉表擁戴,歸順漢家。趙弘殷自然也在歸順之列。此前不久,漢隱帝劉承祐曾下旨召令弘殷晉京述職,另行升賞的。偏偏這個時候朝廷就發生了那場京師大屠殺,趙弘殷本已在進京途中的,一聞此訊,便嚇得連忙返回岳州,再探消息。及后探知郭帥率師入京靖難,時局已趨平靜,又得知匡胤就在郭榮麾下帶兵,又更安心了,便帶同家小,一齊返京。
這一家老少,包括趙弘殷老爺和杜氏老夫人。趙匡胤的妻子賀氏夫人。趙匡胤的二弟匡義,三弟匡美。趙匡胤的大兒子德昭,二兒子德芳及一群丫環,婢女,家院雜役等人。一家子也全賴著趙匡胤先行隨郭帥入京,佔回了自己的房子,所以趙弘殷帶著一家老少回來,也就回到原來的舊居住下。如今說到趙匡胤回家辭別家人,就是如今全家返回汴京的這個家了。
這趙弘殷,雖是在岳州幹了多年的團練使,由於遠離京師,朝廷多變,自己始終都不得升遷,但兒子匡胤跟隨郭榮不過數月,已領了個嚴州節度使的職銜了。家人得知匡胤又要奔赴軍前,免不了自有一番叮嚀囑咐,此時乃郭威立國之始,史家稱為「後周太祖廣順元年」,此年趙匡胤廿五歲,他的二弟趙匡義只有十三歲。
原來今日適逢趙匡義的生日。回顧三年前,趙匡胤因為皇城跑泥馬惹禍,被押解去大名府充軍,接著老爸被逐離京,趙匡義也隨著家人返回岳州去了。如今朝廷易主,一家重返京師,哥哥卻成了領著節度使職銜的大官,皇子身邊的將軍,進進出出皆有扈從簇擁,好不威風,令人羨煞。匡義今天剛多喝了幾杯酒,未免任性起來,便嚷著要跟隨大哥前往軍前效力,也撈個將軍噹噹。
杜氏老夫人說道:「你還小著呢,那裡就能軍前效力當將軍?」
趙匡義說:「古人說的:『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呢。我這年紀也不算小了,人家像我這年紀的都可以當皇帝了呢,我要當將軍算個啥。」
趙弘殷怒喝道:「胡說八道!這話可是可以亂說的嗎?這可是要砍頭的!」
趙匡義爭辯道:「人家老子有本事當了皇帝的,他的兒子像我這年紀不也可以當皇帝么?不過老爸你沒這個本事罷了,如果老爸你有這個本事當皇帝,我做兒子的怎麼當不得皇帝?誰敢來砍我的頭?」
趙弘殷聽了,又驚又惱,壓低嗓門斥道:「你這畜生,越說越不是話了,如此胡言亂語,難道你非得要惹個滿門抄斬不成……」
趙匡胤見了,忙勸道:「罷了,罷了。二弟酒後胡言亂語,爹爹別跟他計較。」又向匡義說:「今日是家庭閑話,說錯幾句不打緊,去到外邊可不能亂說話,讓旁人聽了哪可是惹禍的……」
趙匡義道:「大哥說的話也是不老實話,打量著我就不知道?那些戲文俺都聽他們說過了呢,誰不知道你也過當皇帝來著……」
他這一嚷,全家都慌了神,老倆口更是忙的又恐又嚇的喝止著。誰知這趙匡義越說越發得勢,高聲大叫道:「老爸沒這個本事,當不了皇帝,哪沒說的。大哥你將來當了皇帝,可得也讓我噹噹……」
趙匡胤見他醉成這個田地,已是無法理喻的了,只得低聲依著他道:「好的,好的,他日大哥當了皇帝也就讓你當皇帝就是了……」
一家人拉拉扯扯,把趙匡義推回房裡去,暫且不提。再說那趙匡胤辭別了家人,也帶領著人馬直奔徐州去了。
巨野附近,早有郭從義領著三千人馬監視著兗州慕容彥超的行動,今見趙匡胤傳來皇命,便前來與趙匡胤商議,共商進取。
趙匡胤道:「趙某來時,皇上曾囑咐:徐州城內守兵不過三千,那鞏廷美、楊溫二人本乃文人、素不知兵,取之不難。小將的任務是智取徐州、勿傷董氏。而將軍的任務是屯兵巨野,對慕容彥超牽制即可,毋須進攻。
郭從義亦知自己力有不逮、故在巨野只作守勢屯駐、不敢冒然進擊。倘若那邊廂趙匡胤要襲徐州、郭從義只需虛張聲勢、不讓兗州前往援徐就是了。
南方暫無戰事,暫且按下不說,回過來且說北方:
且說那郭威立了大周,汴京稱帝,自然是天下皆知。劉崇得知劉贇劉信二人的死訊和郭威稱帝立漢的消息后,不免悔恨交加,深悔當日不聽忠言殺了李驤,導致如今劉贇劉信雙雙死於郭威之手。遂於晉陽宮中為三人舉哀發喪,更為李驤建忠義祠,四時致祭,並訪得李驤後人,厚加撫恤,贈以官爵。文武官員更是同聲勸進,劉崇便命擇吉行典,南面稱帝,計屬下據有:並,汾,忻,代,嵐,憲,隆,蔚,沁,遼,麟,石等十二州。仍以漢為國號,沿用乾祐年號。(因為歷史上前有劉邦劉秀之東、西漢,故史官把劉知遠在汴京稱帝之漢稱為後漢。而劉崇在太原稱帝之漢,後來史家就稱它為北漢了。)封節度判官鄭珙,觀察判官趙華為同平章事,次子劉承鈞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兼太原尹,李存瓌為代州防禦使,張元徽為馬步軍都指揮使,陳光裕為宣徽使。更飭令整兵繕甲,銳意復仇。
正好這時有兗州慕容彥超來使告知:劉贇雖然被害,但徐州守將鞏廷美,楊溫二人擁立劉贇之妻董氏為主,與兗州相約,踞城自立,共抗郭威,現請晉陽發兵相助。
劉崇得訊大喜,適好又有遼主兀欲派使臣前來與太原留守友好通問,劉崇當即把汴京之亂告知,又命劉承鈞修書,備細把汴京淪落,皇帝被殺,郭威篡漢自立,自己如今承襲皇位,就在晉陽立國之事一一告知遼主,更派出使臣一同前往遼國,以侄皇帝之禮謁見兀欲,並請求出兵相助。
那兀欲回遼之後,雖然囚了太后,佔了王位,又得了個亡晉艷后,但失去中原,畢竟心有不甘。近日因聽得汴京有變,故派使臣來晉陽,借名是與劉崇友好通問,其實正是為了打探消息,因為自從劉知遠立漢以後,兩國即斷了邦交。最近郭威立周,兀欲仍想與中國修好,早已派使臣到汴京向周庭道賀。郭威立國之初,當然不願與遼人交惡,今見遼主主動上門致賀,自然樂得順水推舟,領下這個人情,也派出使臣到遼國致答謝。
兀欲今見劉崇來書詳告,劉漢皇朝已被郭威所滅,劉崇兒子和弟弟也被郭威所殺,如今勢單力薄,來使求援,不禁喜出望外:因為如今中國又生###了,河東又重投我大遼,我如今正是「鷸蚌相持,漁翁得利」之時,便略施小計,令河東來使與周使相遇,令人復對河東使者說:「郭威在大梁新立為帝,已經派人送了大量財禮來求咱們大王冊封,俺家大王還不答應呢,你們大王既是自稱侄皇帝,為什麼一點兒禮物都沒有呢?」
那河東使臣聽了,趕忙派人星夜趕回晉陽報知劉崇,劉崇聽了,信以為真,惟恐郭威勾結上了遼國,共同對付自己,無奈只得東搜西刮,湊集了一筆財物送往上京以討好兀欲。兀欲騙了這筆錢物,心中自以為得計,便派燕王述扎為專使,前往晉陽冊封劉崇為大漢神武皇帝,又答應出兵相助,隨即派兵出屯陰地關,黃澤,團柏三處,遙作聲勢。
劉崇報仇心切,得訊大喜,即令皇子劉承鈞為招討使,李存瓌,安元寶為副,統兵一萬,南下直犯周境。那劉承鈞得知各州所駐周兵不多,意欲各個擊破,便分兵三路,自己領四千人馬攻晉州,安元寶,李存瓌各領兵三千分別攻霍州隰州二處,打算一鼓而下。
晉州守兵雖然不多,但刺使王晏卻頗有心計,吩咐士兵偃旗息鼓,緊閉四門,任憑劉承鈞叫罵,就是不答不睬。到了第二天,劉承鈞打量著周兵膽怯,不敢應戰了,便指揮士兵把晉州團團圍攏,強行攻城。
不料城內早有準備,一待漢兵爬上城牆,城堞內守軍一聲號令,石塊滾木一齊拋下,打得漢兵死傷狼籍,接著又一陣亂箭緊隨而至,跟著又大開北門,一支人馬直衝大營而來,劉承鈞本來就沒帶兵打過仗的,碰上這個場合,一時手忙腳亂,只得領著殘兵敗將,急急忙往西而去,準備與安元寶合兵一處攻打霍州。
誰知兵馬未到霍州,探馬先來報告:哪安元寶未到霍州,在羚羊峪中了埋伏,被周兵困在山谷,進退不得,安元寶被生擒,現已全軍降周了。劉承鈞聽了,彷徨無計,只好改道直往西奔,去找李存瓌。
李存瓌終究是帶兵出身的人,只在離隰州城外五里之處安營紮寨,不曾輕動,今見兩處兵敗,人馬損失不少,士氣低落,敗軍之將何敢言勇,那裡還說得上再攻隰州?便提議暫且率師回晉陽休整,再行定奪。劉承鈞已是失魂落魄,毫無主見,一切只好由他說了算便了。
李存瓌深恐隰州人馬從后掩襲,便讓劉承鈞先行回師,自己率本部斷後,徐徐後撤。周兵也是兵微將寡,以守土為責的,因此,也是見好就收,不敢追擊,李存瓌總算一路平安保著劉承鈞的殘兵敗將回到了晉陽。
漢帝劉崇見兒子劉承鈞損兵折將,垂頭喪氣的帶著一班殘兵敗將回來,正氣得有苦難言,有氣難伸之際,忽又接南面探子來報,說是:徐州幾員守將擁戴劉贇之妻為主,閉城固守,與周庭對抗,不料周帝派郭從義,趙匡胤二將領兵突襲,守將被殺,劉贇之妻被擄歸汴梁去了。那慕容彥超本來就兵微將寡,今見周兵來勢洶洶,不但不敢援救徐州,反倒暗地裡派人前去南唐求援去了。
劉崇得訊,氣上加氣,復仇之心更切,忙又搜颳了一些財物,派使臣李鞏齎書前往上京,又再要求遼主即速發兵,共討郭威。
那遼主兀欲此時適逢國家安定,部落擁戴,牧草肥,牛羊壯,物質豐裕了,只因馮雪仙屢屢說到屈居穹廬,早已感到厭惡,十分懷念汴京風物,南國風光。便在上京城西闢地興建離宮,引水為池,依水建殿,又把在阿保機陵陪侍石重貴,李太后的宮娥彩女一齊要了過來陪伴馮氏,以解她寂寞。
此時的兀欲正耽戀酒色,天天酒肉歌舞,本來不願出兵的,卻奈何貪了他的錢財,人情難卻,又禁不住李鞏再三懇求,便下令科爾沁,克特爾等八部酋長各集兩千人馬,前往晉陽,匯同漢兵共伐汴梁。時值隆冬,四野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各部落的人多不願意外出,因此令下多時,各部落都遲遲不到。兀欲見各部落不聽調遣,不免惱火,遂親率部屬,諧同馮雪仙,親至新州火神淀駐紮督辦,命燕王述扎前往各部落催促,他自己則依舊與馮氏在穹廬內飲酒作樂。
正是:燕雀居巢不知大廈之將傾,螳螂捕蟬不知黃雀之將至。兀欲不知道娛樂昇平的後面危機四伏,窺伺寶座的人就在身邊。
究竟是甚麼危機?又是誰窺伺大位?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