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 求一統繼續北征 取河北重光幽燕

第八十八回: 求一統繼續北征 取河北重光幽燕

朝議之時,世宗向百官道:「先朝自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奉與遼人以來,朔方幽州一帶一直非我中國所有,自劉知遠棄世后,遼兵屢與河東劉氏勾結,犯我邊庭,河北一帶已成為遼人侵擾我之通道,如今遼人內政不修,無力南顧,朕欲趁此良機揮師北伐,光復我河北大地,望諸卿各獻良謀善策。」

朝中大臣都知道皇上是個拼搏進取的英主,大都不敢勸阻,一致贊同,都紛紛出謀獻策,只有諫議大夫陳忠進言道:「……去冬暴冷,如今春寒未褪,不宜北行,且待氣候回暖出師更好。」

慕容華建議道:「陛下連年征戰,難免鞍馬勞頓,如今我水師壯大,天下無匹,不若先行派人疏通航道,然後主上率師從水路北上,一來可免皇上鞍馬之勞,二者可顯我中國之威。」

世宗大喜道:「卿言甚佳,正合孤意。」於是,立即下旨,命韓通為陸軍都督,慕容華為監軍,領軍先赴滄州疏通整治沿途北上河道,以便水師北上。

趙匡胤為水軍都督,統領著淮南得勝收繳得來又經整訓的一千餘艘戰艦,待河道暢通后即率師北進。

汴口斗門工程已作為水師屯駐與操練的基地,如今趁匡胤領艦隊北上之機,擴建各項工程,便派王朴前往巡視,那王朴去到,自然是廢寢忘食,不殫辛勞,事必親躬,忙個不亦樂乎。這一日正在廳上議事,忽然暈倒座上,昏不知人,幾位大夫束手無策,左右急忙護送回京,不料未到京門已氣絕身亡。左右一面把遺體送返王府,一面飛報皇上。

世宗驚聞惡耗,星夜駕臨王府,撫屍大慟道:「上天弄人,為什麼奪我王朴?難道不讓我一統中華嗎?」左右大臣急忙勸止,擺駕回宮,次日頒詔輟朝三日,並追增太師之職,更厚恤其家屬,並下詔將其靈柩葬於太祖陵左,世宗為此亦一連數日卧床不起。

王樸學貫古今,博聞多識。前些時候,曾有女真高麗等國使臣入貢,世宗知崇德殿遍懸管弦鐘磬等樂器,便下詔在崇德殿接見,更令樂工奏樂,以顯示漢人禮儀。但演奏之時,僅得弦管樂工演奏,其它鐘磬等樂器雖有樂工侍立在旁邊,但樂工都不動手演奏。世宗見了,心中納悶,退朝後便問樂工。

樂工奏道:「朝堂諸般樂器,鐘磬匏缶乃是遠古傳來,唐玄宗時歸梨園管轄,也都懂得演奏,但唐亡后,梨園子弟流亡四方,鐘磬演奏之法早已失傳,近代歷朝雖仍列鐘磬,但已無人會奏,臣等列位鍾旁,實是擺設而已。」

世宗因見趙匡胤侍立在旁,便問道:「御弟精曉音樂,可知這鐘磬的演奏方法?」

匡胤忙奏道:「微臣所知的不過是市井坊間的俚曲俗樂而已,鐘磬乃宮廷古樂,臣實一無所知。」

世宗是個辦事認真,凡事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性格,便又問竇儀道:「卿乃端明殿學士,曾討論古今雅樂,考訂得失,當知這鐘磬演奏之法。」

竇儀奏道:「在我朝中,通曉音律,臣遠不及王朴,前年奉旨考證雅樂,也是王朴出力最多。」

世宗聽了,就令王朴詳細訂定崇德殿御樂的規章,探究鐘磬的吹奏方法,務使樂隊能演奏出當年梨園曲調來。

王朴領旨,遂把大唐梨園曲韻為基礎,參考古今樂律,重新制定律准,以琴弦定音,第一弦為黃鐘律,第二弦為大呂律,第三弦為太族律,第四弦為夾鐘律,第五弦為姑洗律,第六弦為仲呂律,第七弦為蕤賓律,第八弦為林鐘律,第九弦為夷呂律,第十弦為南呂律,第十一弦為無射律,第十二弦為應鐘律,第十三弦為黃鐘清聲。音律既定,又以七律為一組,分列五音,宮,徵,商,羽,角互為聯續,合成八十四調,然後編成曲譜,一一配以鍾,磬,琴,笙,簧,合成節奏,並親自向樂工教授輔導。一班樂工是素有專業基礎的,自然一說就通,一點就明,試演之時,果然是聲如天籟,韻挾風雷,世宗聽了,不絕的擊節贊好,滿朝文武有幾個是懂得音律的?今見皇上贊好,自然也都不斷的喝采了。

自此以後,但凡有外邦使臣來朝,一律都在崇德殿朝覲,樂工都演奏樂曲以增慶,以顯示中國的文化禮儀。

王朴又精研周易術數,擅長占卜,所卜事物,往往十有九中。世宗自登極以來,亟求一統,又見自己體質不佳,怕的是壽命不長,恐壯志未酬身先死,因而曾從容向王朴問道:「朕得踐大位,志在一統中原,未知能得幾年光景以成大業?卿試為朕卜之。」

王朴答道:「天高聽卑,陛下以蒼生為念,上天自當福蔭。至於易道精微,微臣所知有限,按理推算,乃得三十之數,僅供陛下參考,至於三十之外,即非微臣所能知的了。」

世宗聽了,十分高興,心想:「老天若給我主政三十年,第一個十年平定###,第二個十年撫養百姓,第三個十年安撫四藩,則天下太平,指日可待了。」

王朴博學多才,又與皇上志同道合,世宗因而倚為肱股,王朴之死,世宗雖然傷心,但一統江山的雄心依然不減,病體稍好,臨朝又議北伐日期,回到後宮,小符后得知皇上又要出征,不禁眉關深鎖,意亂心煩,勸道:「皇上連年征戰,戎馬悾匆,常因勞累致病。如今遼,漢不敢來犯,淮南臣服,西蜀震懾,天下粗安,況且皇上病體剛剛康復,正該趁此休養將息,」

世宗道:「人生如白駒過隙,機遇轉瞬即逝,國家一日不統一,天下一日不太平,如今幾個皇兒皆在童稚之齡,朕今力圖一統,亦為子孫謀耳。」

小符后聽了,這才無話可說。

再說:那慕容華與韓通在滄州治理水道,不斷派人奉表來奏:……先是在乾寧軍建立寨柵,修補河防……接著是節節前進……開通河口三十六處,已可通達瀛州,莫州等地……

世宗覽奏大喜,三月朔,下旨趙匡胤點起水師全軍舟船,四萬水師立即出發。一千餘艘艦艇,中間簇擁著金光燦爛的龍樓大艦,華彩斑斕,三十餘里河上岸上,全是大周兵馬,浩浩蕩蕩,沿河北上。御駕來到乾寧軍駐紥下來,規劃形勢,指揮進取,就令匡胤領一支人馬前往寧州,益津關一路。韓通領一支人馬前往莫州瀛州一路。並囑咐道:「此地本屬中國,官員亦乃中國人,乃當年石敬瑭獻地與遼人時羈留在此的,汝等應以勸降為主,切莫妄動干戈,妄殺無辜,凡願意歸順我朝者,一律保持其原來官職。」

原來這澶州以北一片大地,自石晉把幽雲十六州奉送遼人之後,一直是華夷交錯,兵匪縱橫,近年遼國內政不修,也管不上這片地方了,當地行政官員既無遼人來管,與中國也無溝通,成了個三不管的世界。今見數十里河道望不盡的軍艦源源不斷,也不知是從何而來,幾疑是神兵天降,嚇得四散奔逃。

趙匡胤領著一支人馬,首先是攻取寧州,就令女將曾秀英,王月露為先鋒,前去叫關。臨行前,匡胤仍把皇上吩咐的話向二人說了一遍,二人雖是一諾連聲的答應著,可是,轉身走在路上,曾秀英道:「大公子想的倒美,叫咱們去搶人家的城池,不用真刀真槍去打,光用嘴巴去說,人家肯給嗎?」

王月露笑答道:「如果這樣也行的話,照這樣打下去,咱們不用抗刀背槍,披甲戴胄的,只須學著哪個甚麼金鈴子銀鈴子的樣兒,拿個拂塵兒去叫關也就行了……」

且說二員女將,說說笑笑,領著人馬來到寧州城下,只見城門緊閉,城牆上也是鴉雀無聲的,曾秀英領著一隊人馬,逕自來到城下,高喊道:「你們這城裡的人聽著,我等乃是大周皇帝麾下的人馬,前來取你城池,爾等若是要戰,快快打開城門出來納命。若是開城投降歸順我朝,可保你滿城平安,當官的依舊當官,當兵的依舊當兵,當老百姓的依舊當老百姓……」

喊話畢,過了一會,只見城樓上轉出一個官員穿戴的人出來答話道:「本官王洪,乃是本州刺史,原來也是中國官員,是當年石敬瑭把十六州奉獻大遼時留任在此的,若你家主帥能保本州平安,本官願獻城歸降。」

二將聽了,驚詫不已,相視而笑,曾秀英道:「怪了,怪了,大公子說的倒靈驗,真的一叫就靈。」說罷,回頭向城上喊道:「你且稍候,待我把我家大都督請來跟你答話。」

說罷,便兜轉馬頭,一溜煙的跑回大營,見了趙匡胤,眉飛色舞的說:「大都督,您說的話真靈,咱們到那城下一叫喚,就出來一個叫什麼王洪的官兒,說是願意獻城歸降,現正等你給他答話呢。」

匡胤聽了,也大覺意外,連忙出營上馬,和曾秀英,王月露來到城下,曾秀英向城上喊道:「城上的那位官兒聽著,咱們的趙大都督來了,有甚麼話你跟他說吧。」

城樓上的王洪看見下面來了一位身高馬壯,紅光滿面的將軍,又聽說是趙大都督,打量就是趙匡胤了,忙拱手作禮道:「趙大都督請了!下官王洪,乃本州刺史,適才聽聞這位女將軍所言,說是如若歸順天朝,可保滿城平安,未知是否屬實?」

匡胤隨即答道:「王刺史請放心,我軍這位女將軍所言,句句屬實,此次乃奉皇上御駕親征,光復幽燕,勸喻河北州府歸順中國的,各州府官員如回歸我大周,一律官襲原職,有功者另行獎賞,絕不食言。」

王洪聽了,萬分之喜,忙走下城樓,命人開關迎入,直把趙大都督請到州衙敘話。匡胤也毫無怯懼,帶著兩員女將,一隊親兵,便昻然而進,城內百姓多年未見王師,如今聽得中國皇帝派人前來招降,紛紛奔走相告,一時圍觀如堵。

王洪就將匡胤一行迎入州衙,恭請升座,召集合衙官吏參見,匡胤也代宣皇命,王洪仍任本州刺史之職,其他屬吏升降,皆由刺史處置。接著又議此行北伐之事,前方是益津關,匡胤詢及關上守將的情況。王洪也是一一介紹道:「益津關守將名叫鍾廷輝,也是石晉時代把朔方州縣割隸遼邦時遺留下來的官員,多年以來受異邦管轄,也是無奈之事,不過,他也是鳥歸故鄉,狐死首丘,常念中原的。」

匡胤道:「既是如此,不知刺史與這位將軍平常交情如何,」

王洪道:「兩地相鄰,日常多有來往,鍾將軍也是個講交情重然諾的人……」

匡胤道:「如此甚好,一客不勞二主,就請王刺使前往益津關走一趟,勸鍾將軍歸順大周,並代趙某交一封書信與鍾將軍,如能勸得鍾將軍歸降,也就是刺使回歸朝廷立的第一功了。」

王洪聽罷,欣然答允,接過書信,帶著兩個從人,徑往益津關而去。

原來益津關守將鍾廷輝也聞得大周皇帝領著大批人馬御駕親征之訊,日前曾到下游處登高遠眺,果見下游航道數不清的艦艇滿布河面,旌旗招展,刀槍映日,一望無際,只嚇的心驚膽顫,也不知是禍是福,今見王洪到來,連忙開關迎入。也來不及寒喧客套,開門見山就問起中原來兵的事來。

王洪笑道:「昨日皇師已入寧州,小弟已奉諭歸順朝廷,今日到來。說的也正是這件事。」接著,便把朝廷水陸兩路數十萬兵馬,前來收復朔方幽燕各州縣,但凡是願意歸順朝廷的,一律保留原來官職,

說罷,又把趙大都督的書信交與,並告訴他,自己昨日開關歸降,當時即蒙大都督依舊委任原職,並委弟前來勸兄等等一一告知,廷輝聽了,正在沉吟,王洪又道:「此地本是中國版圖,你我亦是中原人,當年只因石敬瑭媚外乞援,認賊作父,我等這才弄到如斯境地耳。如今中國皇帝親自到此收復朔方,勸我等歸國,還有什麼猶豫不決的呢?」

廷輝聽了,點頭稱是,於是,也帶了幾個從人,與王洪同返寧州去見趙匡胤。去到寧州,只見無數周兵麇集關前。原來北上航道越走越是淺狹,不宜航行,又知匡胤已得寧州,世宗便領禁軍舍舟登陸,前來寧州會合。得知益津關守將也前來歸降,自然十分高興,當即下旨就命二人依舊各守本職,王洪仍守寧州,鍾廷輝仍守益津關,並各加派一千步卒協同防守。

得知慕容華與韓通那一支人馬也是一路順風,兵不血刃,也招降了莫州刺史劉楚信,瀛州刺史高彥輝。李重進那一邊也是受降了幾處關寨,於是便令匡胤領一千人馬先行,前往瓦橋關,皇上在寧州稍歇一宿隨後跟進。又派員快馬告諭韓通,李重進二處,無須前來寧州,可就道前往瓦橋關會師。

次日晌午,匡胤引一千人馬先到,正擬派人前去叫關勸降,不料那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欺匡胤兵少,遣精悍騎兵一千人從南關殺出,東,西兩面各一千人同時夾擊,企圖一舉掩殺匡胤,給周軍來個下馬威。不料匡胤也是早有兩手準備的,見對方來意不善,一聲令下,便把人馬分做三路,左邊有張瓊等五員男將領三百人殺向西面來敵,右邊有李勇等五員男將領三百人殺向東面來敵,自己領著五員女將與四百驍騎,直衝南關。

守關兵將本來恃著以多欺少壓著周軍來打的,萬不料周軍毫無怯懼,反倒如狼似虎般的撲殺過來,平日素稱驍勇的幾員將領被趙匡胤哪根鐵棒打成了「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姚內斌看著就有氣,提起大刀,拍馬向前,直衝趙匡胤。趙匡胤那裡把他放在眼裡,使出一輪雨打梨花棒法,直打得姚內斌眼花繚亂,雙臂酸疼,委實無法抵擋,眼看手下兵卒也是傷亡不少,其他兩路人馬也是無法招架,只好狼狽回關,閉門不出。

正是:幽燕本來屬中華,石晉媚骨獻遼家。東風若與周郎便,河北重開洛汴花。

世宗銳意進取,一統華夏,如今趁遼國內政失修,無能顧及河北,倘能一舉光復幽燕,則統一大業指日可待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趙匡胤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趙匡胤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八回: 求一統繼續北征 取河北重光幽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