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為什麼中國的烈士陵園沒有尊嚴?
來源:華商報
「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不僅成了晒衣場,而且陵園裡還被人整了塊菜地。」日前,福州一市民在當地的一處烈士陵園看到這一幕後十分氣憤:「對九泉之下的烈士太不尊重了!」(12月23日《海峽都市報》)
烈士陵園沒有尊嚴,在今天不是個偶然現象,類似的新聞可謂多矣:艷舞跳進烈士陵園,烈士陵園成了垃圾場,為開發樓盤烈士陵園被遷往遠郊……不久前,剛剛拍了一部以追憶烈士為主題的電影《集結號》的導演馮小剛,對記者說:我在國內外都看過很多烈士陵園,國外的大都莊嚴肅穆,很有尊嚴;國內的卻大都長滿青草,一片荒涼,不知為什麼?
烈士已長逝,自然無語,生者卻會寒心。作為一名烈士家屬,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民族如果再遇到戰爭或其他什麼天災,還會不會有人挺身而出?人有時候並不怕成為烈士,甚至渴望成為烈士,但他們最怕的是被人遺忘甚至輕慢。而一個民族若沒有人願意當烈士,那是很可怕的。
所以,馮小剛的問題是必須回答的:為什麼中國的烈士陵園沒有尊嚴?
對於這個問題,早先就有過討論,有人認為是管理體制的原因,有人認為是文化價值觀的問題,還有人認為是市場大潮衝擊的結果。應該說,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管理體制在建國后一直沒有大的變化,烈士陵園的境遇變化卻很大;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強調慎終追遠,並不支持慢待先烈;至於說到市場大潮,西方國家均是市場經濟國家,但卻如馮小剛所言:那裡的烈士陵園很有尊嚴。
在我看來,我們缺少一個能夠積極主動站出來維護烈士尊嚴的民間力量。雖然政府和社會都有責任維護烈士的尊嚴,但惟有烈士的戰友及遺屬,才對烈士陵園的狀況最關心、最警醒,他們的呼籲和努力,往往會成為啟動政府和社會保護烈士陵園的「第一力量」。
但個人的聲音太微弱了,只有結成公民社會才有力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就有「退伍軍人協會」這樣的民間組織,推動美國國會和政府通過立法等措施,以保護烈士墓地以及各種紀念物。不難想像,假如我們也能通過民間力量去為烈士陵園的保護做些事情,烈士陵園也就不會成「晒衣場」或「菜園子」了,社會風氣受他們的影響,對烈士的態度,也會為之一變。
我還看到這樣一條新聞:「重慶市小動物保護協會40多名志願者走上街頭,掀起善待貓狗的宣傳活動……」我一時無語,也許我們真的應該為善待烈士做點什麼了―――這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作者:鄔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