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靖功
楊再海與信成國回到大營,未作休息,就開始為夜間入城作準備。
還未到子時,恆州城內突然大亂,嘈雜聲愈演愈烈,楊再海等人正在詫異間,厚重的城門,吱吱呀呀的被打開了。
墨君如帶領著數人從城內走出來,墨君如一馬當先跑了過來。
「二位將軍,快請入城吧。」
「崑崙怎麼如此匆忙,城中發生何事?」
「咳,還不是皆因那混沌大王而起。酒宴過後,趙王又使人抓來李大人,狠狠呵斥了一頓。而後不久,李大人就偕同大將梁公儒,書記馬郁率領著一些家丁親兵衝進了趙王府,殺了老道王若訥,生擒趙王,令末將開了城門迎接大軍入城,還請將軍快快入城吧。」
沒想到事情變化的這麼快。
「現在城內情況怎樣?」信成國問道。
「因事起突然,趙王府內亂作一團,但其他各處還算平靜。」
「既如此,還是煩請君如回復李大人,請其護送趙王人等來幽州軍營吧,此時入城只怕會驚擾百姓們。」
現在已經不用入城廝殺,何必再勞動大軍。雖說信的過墨君如和李宏規,但是對於墨君如口中所說的梁公儒,馬郁二人又不了解,切不可貿然涉險。
墨君如未多想這些,聽信成國言語堅決,也不強求,簡略交待幾句后即帶著人回去了。
過了頓飯的功夫,城內又出來了一批人。為首的正是李宏規,其他諸人有的在宴會上見過。城內來人中最是狼狽的莫過於趙王和石希蒙,此二人而今沒了席宴間的華麗衣飾,僅著的內衣也因人拉扯而前襟大開,展露一扇扇排骨在淡淡的晚風中,腳上的官靴也是一半穿著一半勉強趿拉,說是護送,還不如稱之為脅迫。
不虛多餘客套,面色血紅的李宏規直截了當地就問;「二位將軍,恆州自今晚即送於穎王殿下,不知還有何差遣?」
楊再海被問得一愣,沒多思考即道:「救百姓於水火,止兵禍於頃刻,古來大德之人多是如此,小將這裡代殿下謝過大人高義了。」說完真的強挺披著鎧甲的身子拜了下去。
李宏規緊忙大跨一步上得前來,雙手拖住楊再海兩臂,激動道;「將軍言過了,下官怎能與古人相提並論,將軍萬勿如此。」等其重新站定,又跟上一句莫名其妙的話,「若將軍沒有指派,可否成全宏規一個請求?」
「大人請講。」
「吾欲隨大王一同前往河北覲見穎王殿下,求將軍應允。」這本不嘹亮的一句短語頓時令軍帳內眾人氣息為之一滯,面面相覷,猜不透李宏規這個奇異請求是何用意。
信成國初時奇怪,但**頭一轉,即明白李宏規的想法,更是佩服此人只把榮華作浮雲的大度,動情道:「大人風節令成國折服,誠如大人所願,吾必差一隊精兵護送您與趙王前去龍泉。」
李宏規本是此地第一功臣,且於恆,趙,冀,深四州協助王鎔多年,深得民望,此人就像一把雙刃劍,即可導引民意順應大勢甘心臣服,更能刀鋒倒持,困住幽州兵將不得動彈,為大局著想,日後也要借個理由把他調離此地,甚或誅殺,然而如今其既能看破,但給了彼此兩方一個方便,既免了安東軍不義的風險,又保了李宏規的自家性命。
信成國的感悟同李宏規的實際想法相差不多,卻不是主因,實則李宏規能有此決斷,放棄大好前程,蓋因割捨不下與王鎔的感情。李宏規祖上數代皆依附於王氏,輔佐歷代趙王,所以兩家的情誼非是幾點筆墨就可述清的,因李宏規年長王鎔幾歲,幼時王鎔甚至稱呼其兄長,二人除了君臣關係,還有一絲親情聯繫,雖然隨著王鎔日漸成熟,加之繼趙王位後行為日益怪誕,對其愈發疏遠,可李宏規卻沒有絲毫忘懷,辛苦地替王鎔頂著恆州的這片天,以往各路強兵來犯,說是王鎔時運乖張也好,謀略得當也好,其中都少不了李宏規的穿針引線,若依著王鎔秉性,怎還能撐到安東軍來撿這個天大的便宜。如今恆州石希蒙擅權亂政,王鎔時時尋訪仙跡數月不歸,搞得雞飛狗跳,被貶到趙州的李宏規才在萬般無奈之下倒向安東,投靠宗親總比投降藩鎮好過,至少落得個賢名。有了幾十年的勞累,李宏規累了,也厭倦了,只希望遵祖訓,追隨趙王去安東再尋仙跡吧。
那邊的王鎔雖是混蛋,但卻不是傻子,這半天的功夫也想通了其中『道理』,感激涕零地道:「大哥!小弟勞煩大哥多年,今日又要拖累您隨吾同去北疆苦寒之地受苦,王鎔實在羞愧啊。」心裡卻是另一番想法,去龍泉也好,總好過奔向黃泉,仙靈多現於山野,北地莽荒,若於路上撞上個把神仙,豈不美哉。
正當王鎔和李宏規各懷心思的重敘兄弟舊情之際,落魄美男石希蒙哭唧唧的聲音響起,「大王可是要棄祖宗基業於這幫兵痞?」他的這句話嚇得王鎔冷汗直流,剛要回話駁斥,邊上一人比他更快,邊喝罵邊飛腳踹向帥哥胸口,「速速給我止了你的屁話。」正是墨君如,他受王鎔恩惠良多,曉得石希蒙口無遮攔,再要說出什麼渾話,於趙王甚是不利,因而一腳把石希蒙踹翻倒地。
墨君如怒火不解,本要繼續施暴,卻被邊上的楊再海一把拉住,勸說道:「崑崙何必與一閹人動怒,且看小兄為你解氣。」對著邊上幾個親兵吩咐道:「來呀,替本將招待一下。」
「大王,大王救我……」「將軍饒命啊,饒了……」不論石希蒙怎麼呼救,終是被幾名安東大漢架了出去。
在帳外哭爹喊娘的激昂伴奏下,眾人重又回到正題,安排王鎔在一旁坐下壓驚,李宏規才開始為安東六將介紹隨他前來投誠的幾人。鐵青臉龐,透著濃郁殺氣的九尺巨人乃大將梁公儒,就是幾人中最高的盧士楷與他回禮尚要略微仰頭;另一位著文人服飾的清秀官人即是馬郁,相較於對梁將的粗略幾句,李宏規對這人的介紹可說得上是舉薦,從身世、人品,到為官行止都有評論,甚是推許,最後更明言自己走後,可由馬郁代為協助治理;至於剩下的幾人,李宏規雖也又解說,卻未帶任何感情評語。
又是談了一柱香的功夫,兩家商定起兵兩萬隨恆州人二次入城平亂,餘下的兵將依舊留在城外,『確保』趙王無憂。
註:李宏規、梁公儒、馬郁史上確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