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拜師
「死牛頭~~~~~~」我大喝一聲,我房間內二十幾個人都大大的嚇了一跳,更是把那個正給我把脈的老郎中驚得一抖。
其實隨著剛才的大喝,我的意識也恢復了,只不過頭還很痛,估計是喝過還神湯的後遺症吧。我睜著眼睛看了看周圍的眾人,人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驚喜的神采。父皇母后看到我蘇醒了,快步走了過來。正在給我把脈的老郎中馬上站立起來向後退了兩步,低頭垂立在一旁。
「皇兒醒了」母后高興的說。
「我皇兒沒事了吧」父皇問站在旁邊的郎中。
「殿下既然已經清醒過來了,就代表沒有事了」郎中低頭應到。
「父皇,母后」我第一次喊出父親母親,激動的哭出聲來。
「皇兒能說話了,我的皇兒能說話了」母后抱著我也哭了。
「崔先生,我皇兒五年來一直都是口不能言,為何現在可以了?」父皇有問那個郎中。
「這個,小人雖然不是完全清楚,但是我想殿下並不是啞巴,只是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說不出來而已,現在偶然得了這場風寒,受了虛火的衝擊又能說話了,也未可知。」郎中答到。
「那太好了,我皇兒以後能說話了」母后高興極了。「皇兒現在感覺如何?」
「母后,我頭疼的很。」
「崔先生,這怎麼辦?」母后急問到。
「娘娘請放心,我給殿下開一劑安神清腦的藥方,服過之後睡一覺就沒事了。」
「哦,那有勞崔先生了,你可以先下去了。」父皇又吩咐身邊的內侍太監賞了他五十貫。
一會兒的功夫葯拿來了,母后親自喂我服下后不久,我睡意漸濃,不一會便沉沉睡去……
午後時分,我悠悠的醒了過來,身體已不太難受,我躺在床上舒服的伸了個懶腰。
「唔,好舒服啊。」
母后從昨晚開始一直陪著我,已一夜沒合眼了,剛剛小憩一會,就被我吵醒了。
「禔兒醒了啊,好些了么?」母后關切的問到。
「恩,好多了,孩兒讓母后費心了」看到母后滿是血絲的雙眼,我心中不忍的說道:「母親也上榻歇息一下吧。」
想我五年不能說話,又得了這麼一場大病,心裡真是委屈啊,又見到父皇母后如斯的關懷,感動中我的眼淚不知不覺就落了下來。
母后看到我這麼懂事,心裡大是慰籍,見我哭了,擔心的說到:「皇兒莫要難過,現在要緊的是安心靜養,別再哭傷了身子。至於那個害你的庸醫,我會叫你父皇重重的懲罰的。」
「母后不要如此,就放過他吧,要是沒有他的葯我還不知道能不能說話呢,你看我現在不是很好么。」我急忙勸解母后。還伸了伸胳膊,登了登腿。
「好,看在皇兒安然無恙的份上,就饒了。」母后摸著我的腦袋說到,「不過那個崔先生一定要賞,大大的賞他。」
其實那個郎中模樣的人除了給我開了些安神的葯外,什麼也沒做,只不過是恰逢其會罷了,不過看他的打扮不象是醫家啊。穿著也不太一樣。
「母后,那個崔先生是做什麼的,我覺得他不象是太醫啊。」
「聽說是新羅來的,叫什麼崔致遠,好象還中過咱們大唐的進士呢。」
崔致遠?我聽了一驚,因為我現在多了李兆立的智慧,對於這個時代已經有了新的認識。
崔致遠這個人在晚唐時候名氣不小,他是新羅王京人,在宣宗大中十年(856)年十三歲時入唐,十九歲中進士,任溧水縣尉。任滿后,被大將軍高駢聘為從事,補都統巡官,凡軍中表狀文告皆出其手。遷殿中侍御史。僖宗中和四年(884)充本朝信使東歸,歷官翰林學士、兵部侍郎。所著《中山覆蕢集》《桂苑筆耕集》極具文采,《檄黃巢書》更是天下傳誦,在高麗朝顯宗十一年(1019)從祀孔廟,后又追封為「文昌侯」。金大問的《花郎世記》中曾評價他:「賢佐忠臣,從此而秀;良將勇卒,由是而生」。
如此人才豈能輕易錯過,定要好好見識一番,若是留在身邊,興許日後對我能有所幫助。雖然還是個小孩,但是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畢竟我現在多了另一個的智慧啊。
「那母后咱們可要好好謝謝他啊。」我腦袋裡在回想崔致遠的相貌。
這時正好宮女進來通稟父皇駕到。
父皇只帶那個崔致遠進來,估計是要我再面謝幾句吧。
我連忙從床上跳下來,跑到崔致遠跟前,向他深深鞠了一躬。「多謝老先生救命之恩。」
崔致遠見了,馬上側過身去,不敢受禮,忙回到:「殿下不必如此,實際上非是老朽之功,實是皇上洪福齊天,天佑大唐,殿下才能轉危為安,殿下這個禮老朽實在受不起。」
老頭挺聰明的么,是個當大臣的料,一句話就把父皇捧上了天。
「崔先生太謙虛了。」父皇呵呵的笑著說:「你現在已經不在本朝為官了,朕如何賞你好呢?」
我一聽這話,有門,「父皇,崔先生作過官么?」
「是啊,崔先生在咱們大唐可是大大的有名啊,他雖然是新羅人,但是考中過大唐的進士,在前朝時曾任殿中侍御史,他寫的佳篇美文那是世間傳誦啊。」父皇解釋說:「不過崔先生已經歸國任職了,這次來長安是代表新羅來朝賀的。」
「哦?崔先生這麼厲害啊」我眼睛一眨一眨的說,「父皇,我能請老先生教我學書么?」
一般皇子三,四歲是就開始學習了,因為我以前不能說話,沒辦法教。
「呵呵,這可不行啊,崔先生是使者,哪有時間教你。」父皇說得不置可否,言下之意是要崔致遠自己斟酌。
崔致遠久在朝中任職,聞弦即識曲意,笑著說:「陛下,沒關係的,我在長安期間除了朝賀還能暫住一些時日,只要小皇子喜歡,可差人去新羅坊*傳我。」
註:新羅坊——7世紀下半葉,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以後﹐與唐朝的聘使往返頻繁。留在長安的新羅子弟,有的在國學肄業,有的在唐朝做官。大多數人住在專門接待新羅人的新羅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