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換裝
去新羅參戰的四百多戰士回來時,除去二十七人因為不慎中了獵人的陷阱受傷或在刺殺叛軍軍官時暴露遇難外,其他都安然無恙的回來了,並且每個組都順利完成任務,據說殺了將近二十名新羅叛賊首領,賊兵上千。為此真聖女王還親寫感謝信,送了五百兩黃金作為酬謝。這些官兵一個個眼中精光閃爍,身上散發著咄咄逼人的氣勢(氣味就另當別論了),讓人看了不寒而慄。這才符合我要求的士兵標準。
我把造出來的裝備先給他們配備上,組成了一個親兵團,由楊再海任指揮使,趙無憂和朴在憲為左右僕射(參謀)。謀略組的其他人作為安東府教練使去訓練士兵。
現在安東境內的其他都督府也在進行類似的操演,相信通過操演,安東軍的實力能有很大提升。重智已經頒布了大都督令,安東軍將逐步更換裝備,舊的裝備賣給新羅,只留下少數精品鎧甲作為戰功獎賞,視為榮譽的象徵。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安東府的士兵將陸續的換裝,同時進行緊張的操練,為戰爭做準備。以現在的裝備要求,安東境內的礦產儲備明顯滿足不了全軍的需要,更不用說以後軍隊要進一步擴大了。
經過討論,解決這個隱患的直接辦法就是以戰養戰,但安東附近勢力繁雜,既有契丹、奚族,又有新羅、渤海,哪裡才是發展方向呢?
契丹和奚族兩家正在大戰,且雙方勢力都不弱,安東沒必要去插上一腳,新羅又和我們素來友好,也不能出兵,最後只有渤海國符合安東的需要了。渤海國地廣人稀,物產又很豐富,且一直有擴張的野心,前不久還和新羅爭奪在朝中屬國位次,更有一點是其他人不清楚的,史料記載渤海國很快就要被契丹消滅了,雖然我的參與可能改變了歷史前進的步伐,但我沒必要為任何負責,我的親人提前遇難也許就是歷史改變的明證,因而我現在更不用擔心什麼,渤海就是我第一個要征服的國家。
雖然最後決定出征渤海,但也不能即刻出兵,此前我還要回幽州一趟,在契丹消滅奚族之前,我要控制幽州,然後打通幽州與安東,最後才是覆滅渤海。
正所謂天從人願,恰與此時幽州的李革的密信到了——契丹人要和李克用連手。信中表示耶律阿保機答應出兵幫助李克用剷除劉仁恭,幽州併入晉軍勢力範圍,然後晉軍繼續北上,配合契丹人滅亡奚族,其土地歸契丹人。
十萬火急,看來這次幽州大難臨頭了。留下王建、李彝超和赫連易在安東繼續培訓娃娃兵,我帶著楊再海三人,親兵團,以及二十名教練使立即登船出發去幽州,同時要求重智在我走後的三個月內組織一次安東軍大演習,陳兵上護真河與白狼河之間,威脅契丹,讓他們首尾難顧。
同時我留下了火藥配方和火炮設計圖,並且再三告戒他們火藥一定按照配方上的比率配製,絕對不能更改。火炮設計圖只是一種前裝滑膛炮,就是最古老的那種火炮,當然是大唐還沒發明的。只在炮口裝填彈藥,炮膛內沒有膛線,炮彈用鐵做殼,內藏火藥。我囑咐重智一定要快,一個月內至少要造出五門運到幽州。
當我們到達幽州時,這裡還沒有一點大戰前的緊張氣氛,彷彿百姓都不知道敵人就要來了。為了不引起注意,親兵團的裝扮成商人分批進城,我則帶著趙無憂和朴在憲先行一步,而後在食通天會合。
到了食通天,我一邊吩咐李革準備安頓後面的人,同時還在奇怪,按理說我到了這裡,大哥崔承佑應該早就出來迎接了,怎麼到現在還不見蹤影?問過李革我才知道,因為老師在新羅幫我走動新羅貴族,自己人單力弱忙不過來,所以來信召大哥回去,現在已經離開快兩個月了。
在盧龍節度使府見到重文時,他正在犯愁李克用和契丹密謀要攻打幽州的事。上次是老天幫忙,借著大霧打退了李克用,但這次劉仁恭疾病纏身,缺了主將,時間又緊迫,準備也不足,難以對付晉軍和契丹的夾攻。
我告訴他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拖,盡量不要讓晉軍和契丹同時兵臨城下,最好是能想辦法迫使李克用不能出兵,那樣契丹就不足為懼了。
「如何才能讓晉軍不動呢?」
我分析道:「如果晉軍和契丹能兩個月內不來打幽州,我就有把握令夏州的党項人斜擊晉軍,不過現在來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那麼離河東最近的,又和李克用有仇的就只有朱溫了,只要他能出兵牽制晉軍,那麼幽州就能保全。」
重文反倒更加憂慮,問道:「朱溫心情多疑,怎會輕易與幽州接觸。」
「我們可以找人去遊說朱溫,因為李克用羞辱過他,他一直懷恨在心,朱溫曾設鴻門宴暗算李克用,現在他們勢同水火。」
「可是派誰去好呢?我幽州這裡無人能言善辯。」
與重文截然相反,趙朴二人好象胸有成竹的樣子,考慮到朴在憲初到大唐,可能到江南活動不甚方便,我問到:「趙無憂,你可願去說服朱溫?」
趙無憂輕鬆地道:「公子放心,我去必能成功。」
「哦?你可已有什麼計策?」重文急忙接道。
趙無憂一臉壞笑道:「我們可以給李克用和朱溫都來個無中生有。」
「此話怎講?」
「先派人在黃河附近的晉軍中製造朱溫的梁軍(897年,朱溫被封為梁王,所以改稱梁軍)要進攻的事態,然後我再去晉見朱溫,提醒他晉軍和契丹的聯合只是李克用做給他看的假象,其實李克用真正的目的是消滅梁軍。同時在梁軍中再散布晉軍要進攻的謠言。李克用和朱溫本來就仇恨極深,咱們再這麼真真假假的鬧,最起碼是雙方都要有所防備。」
「好,確實是好計。」大家紛紛贊到。
「無憂,你要是把這件事辦成,我讓大都督給你記一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