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格林斯潘否定的格林斯潘(1)
親愛的布魯特斯,錯不在命運,而在於我們自己。
——威廉·莎士比亞
信用擴張確實能導致一時的繁榮,但這種繁榮遲早會歸於破滅,導致新一輪的蕭條。財政和貨幣把戲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時之效。從長遠看它肯定會讓國家陷入更深重的災難。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戰爭與福利支出導致嚴重的債務問題。政府不得不開動機器印刷鈔票,這又引發了通脹,最後經濟衰退,民怨沸天。為了平息民怨,轉移視線,政府採取增加福利與戰爭的方式……整個經濟便進入這樣一種惡性循環中。此外,以通貨膨脹為主要形式的應對,對整個社會在消費方式、相對物價、投資方向,甚至價值觀上的改變將會負面的並且是持續的。
當商業活動在美國出現輕度震蕩時……美聯儲印製了更多的票據儲備,以預防任何有可能出現的銀行儲備短缺問題。美聯儲雖然獲得了勝利……但在此過程中,它也幾乎摧毀了整個世界經濟。美聯儲在經濟體中所創造的過量信用被股票市場吸收,從而刺激了投機行為,還產生了一次荒謬的繁榮。美聯儲曾試圖吸收那些多餘的儲備,希望最終成功地壓制投機所帶來的繁榮,但太遲了……投機所帶來的不平衡極大地抑制了美聯儲的緊縮嘗試,並最終導致商業信心的喪失。結果,美國經濟崩潰了。
上面所引述的這段話不是某個學者針對未來某一可能發生事件的預測,而是對一個既成事實所做的研究總結。它也不是^H小說就2008年的危機所發,事實上它寫於40多年前,它描述的是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經濟。文章的作者更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艾倫·格林斯潘,大名鼎鼎的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這篇文章的題目叫《GoldandEconomicFreedom》,它於1966年首發於《客觀主義者》雜誌,隨後又被收錄到艾茵·蘭德所編著的《資本主義:未知的理想》。
前美聯儲主席,針對20世紀「喧囂的20年代」,所做的這番評述同樣適用於1995年開始的那波繁榮。當然也存在一些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格林斯潘在1987~2006年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所採取的調控措施,相對於他的前輩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
1987年9月4日,剛剛上任不久的格林斯潘第一次宣布加息,他的前任沃爾克說道:「恭喜你,你提高了再貼現率,你已經是一位中央銀行家了」。但就在沃爾克首肯格林斯潘是個真正的中央銀行家后不久,格林斯潘開始採用了完全有悖於沃爾克的政策主張——他開始採取沃爾克深惡痛絕的貨幣與信用擴張的政策——通過低利率的手段來向市場開閘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