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荀氏投曹
正當高順準備進軍冀州之時,忽然接到洛陽統帥府傳來的指令,命高順暫時停止繼續進攻冀州,留一部震懾袁紹,余部立即揮師陳留。
高順急忙與陳宮等人商議:「統帥府命令我部停止進攻,揮師陳留。估計是曹操方面有了異動,否則統帥府肯定不會放棄現在這個進攻袁紹的最佳時機。」
陳宮沉思片刻,道:「曹操最近一直在和黃巾軍作戰,現在出現異動,一定是他已經大獲全勝,實力大漲,便意圖趁我軍四處作戰、洛陽空虛之機,進行擴張。」
曹瑞道:「這個曹操,早不來,晚不來,偏偏在現在這個緊要關頭出現,真把握住了好時機。太可惜了!以後再打袁紹,恐怕就沒有現在這麼好的機會了。」
張郃看了看大家,見眾人都在搖頭嘆息,浪費了這個進攻袁紹的最佳時機,便起身說道:「領軍!諒曹操新得兗州,能有多大實力,敢窺覷洛陽?我軍派遣一師前去,定可將之阻於陳留,余部繼續進軍冀州。攻破袁紹之後,再揮軍南下,一舉掃滅曹操。有何困難?」
高順搖了搖頭:「不!曹操絕非常人。主公一直對他耿耿於懷,說明他一定有過人之處。現在既然有所舉動,我們就決不能大意。況且,我部若是分兵,進攻袁紹就未必能有全勝的把握,而且還有可能陷入持久作戰之中。」
曹瑞道:「統帥府為何不令孫忠部前去迎敵,而要我部放棄這個進攻袁紹的最佳時機?」
陳宮介面道:「這是統帥府早就定下的策略。洛陽始終要保留一支機動部隊,隨時應付其他的異常變動。你想想,倘若派出孫忠部去迎戰曹操,而我部又與袁紹激戰在一起,那麼一旦再出現其他變故,比如劉表、孫策、劉焉等出兵,怎麼辦?」
高順嘆了口氣,說道:「是啊!主公不在,四周諸侯一個個虎視耽耽,我們不得不小心提防,謹慎應付。」
眾將聽了,都低頭嘆息。
陳宮思索半天,對高順道:「不如由我率領第三師留守河內,在朝歌建立訓練營,訓練後備軍和俘虜,以防袁紹。而領軍你率領余部迅速移師陳留,迎戰曹操。」
高順想了想,點頭道:「也只能這樣了。好吧!就如此決定!大軍明日便進軍陳留。」
卻說曹操自領兗州牧后,大敗黃巾軍,收得降兵三十餘萬。他擇其精銳,加以訓練,命名為「青州兵」。從此威名大振,他一邊招賢納士,一邊開始謀圖霸業。
這一天,曹操正在思索下一步的戰略,忽然有二人前來求見,卻是荀彧、荀攸叔侄。曹操心中納悶:「他二人不是在黃興處嗎?來我這裡做什麼?聽說黃興在西征董卓之時,遭匈奴和羌胡的襲擊,下落不明。袁紹、袁術兩兄弟又趁機出兵,夾擊洛陽。其部將正全力救援黃興,抵抗二袁。他二人現在到此,難道又有什麼事故發生?」
曹操一面請荀氏叔侄進來,一面在心中繼續思索:「會不會是他們因為黃興下落不明,有些事情應付不過來,所以前來求助呢?」
他想到這裡,不由得暗自盤算:「目前,黃興佔據司隸、豫州、并州,孫策佔據江東,袁紹在冀州,公孫贊在幽州,劉表據荊襄,劉焉據巴蜀。綜觀諸侯,只有黃興智勇雙全,勢力最大,他日必非池中之物。現在他不知所蹤,我當如何呢?」
正思索間,荀彧、荀攸已經進來。曹操急忙起身相迎,荀氏叔侄上前見禮:「荀彧、荀攸見過大人!」
曹操道:「不必多禮。快請坐!」
待二人坐下后,曹操問道:「不知二位賢達來此,有何指教?」
荀彧道:「天下大勢,想必大人俱已了解。」
曹操頷首道:「不錯!」
荀彧於是問道:「那麼,大人有何見解?」
曹操看著荀彧,心中轉著**頭,不知荀彧要說些什麼,於是微笑著說道:「黃豫州智勇雙全,雄據中原,勤王救駕,兩伐董賊,忠心耿耿,居功至偉。他日掃平天下,中興漢室,非豫州莫屬。其餘諸侯,均不堪一擊。」
荀彧哈哈大笑,曹操望著荀彧,面色微露不快。
荀攸見狀,急忙說道:「大人切勿氣惱!家叔沒有其他意思。只是大人對黃興的看法,卻稍有偏差。」
曹操一聽荀攸直呼黃興之名,不禁一愣,心中頓時升起一片疑雲。但又不明所以,遂冷然問道:「哦?不知我哪裡說錯了?」
荀攸躬身一禮:「大人!黃興智勇雙全,確實不錯。但其兩伐董賊,卻並非是為了勤王救駕,中興漢室。」
「哦?」曹操一怔:「此話怎講?」
荀攸嘆了口氣,道:「唉!說起來,話就長了。那還是在黃興舉義旗,號召諸侯討伐董卓之時。他派人來請我等,我等欣然應命。到達穎川后,我等才發現黃興私改漢制,建立府部。這還不算,更加明顯的是,在為我等的接風宴席之上,口出不臣之言,將自己比之與龍,欲趁亂行吞吐之志。謀篡之心,昭然若揭。」
曹操大驚:「不可能!雖然私改朝制,有些不妥。但非常時期,欲行非常之事,倒也可以理解。若說他口出不臣之言,卻難以想象。就算他有此心,當時羽翼未豐,他口出此言,卻不合時宜。你等切勿胡言!」
荀彧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大人以為黃興當時羽翼未豐嗎?哈哈!哈哈!」
曹操納悶道:「難道他當時有實力顛覆朝廷,應對天下諸侯?」
荀彧不答,荀攸說道:「大人不知,黃興其實謀划已久。他在穎川數年,廣招流民,大力發展,將穎川經營的錢糧堆積如山。當時不僅在穎川有近八萬訓練有素的將士,而且在河內的一個山谷里還有三萬多大軍,隨時窺視洛陽。尤其是在穎川,他幾乎是全民皆兵,僅訓練有素的後備青壯就有三十萬。若不是有謀篡之心,諸侯會盟伐董之時,他為何隱藏實力,只領四萬人馬會盟?」
曹操聽了,聯想到黃興會盟前後的軍力,心中狂震:「是啊!他會盟時只有四萬大軍,可是到洛陽對戰諸侯時,卻一下子出現了十餘萬大軍。看樣子,荀氏叔侄所言不假。」
荀攸繼續說道:「若非他在穎川這數年的經營,如今哪有這麼多兵糧四處迎戰?」
這一番話,使得曹操大汗淋漓:「照這樣看來,黃興密謀多年,恐怕真有不臣之心。以他目前的實力,還真沒有誰能奈何了他。這將如何是好?」
「不過。」曹操轉**一想:「綜觀天下局勢,分崩離析,恐怕真是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他黃興居然早已謀劃在心,隱忍待發,可見他目光遠見,深思熟慮。他若忠心輔佐朝廷,中興何難?可是他卻包藏禍心。如此人物,社稷危矣!」
他想到這裡,不禁望著荀氏叔侄,心中暗道:「這荀氏叔侄為何要對我說這些呢?」
荀攸見曹操目光閃爍,知道他對自己叔侄二人的來意產生了疑問。於是對曹操深施一禮,說道:「我叔侄二人今日是特地前來投奔大人的。」
「哦?」曹操一愣。
原來,荀氏叔侄在黃興處,一直對黃興意圖改朝換代心存不滿。只是由於黃興的實力太過強大,二人遍觀群雄,無人能敵。因此不得不隱忍不發,暗中尋找機會,想辦法削弱黃興的勢力。於是,當黃興失蹤的消息一傳到洛陽,荀氏叔侄便認為時機已到。
荀彧與荀攸商量道:「如今黃興下落不明,其部將失去了主心骨,必然會出現紛爭。我等當尋找明主,輔佐其趁機消滅黃興的勢力。」
荀攸有些猶豫道:「恐怕未必會如我等所願。黃興尚有夫人、愛子,余部很可能會奉他們為主。」
荀彧笑道:「以女流之輩和幼子為主,豈能長久?」
荀攸搖頭道:「我看未必。目前所有的實力部門,都掌握在黃興的心腹手裡,他們都是跟隨黃興一起起家的,對黃興忠心耿耿,不可能有異心。何況經過黃興這幾年的苦心經營,在將士們和百姓的心中,黃興的地位已經根深蒂固,很難發生動搖。」
荀彧失望道:「難道還是沒有機會?」
荀攸道:「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就看有沒有諸侯趁勢發難。如果有,那機會就來了。我等便可以擇一明主,聯絡其他諸侯,消滅黃興。」
荀彧點頭道:「言之有理!那我們再等等看。」
果然,隨後就傳來了袁紹、袁術出兵的消息,荀氏叔侄喜出望外。
從軍事院回到家裡,荀彧激動地說道:「現在總算有機會了。二袁出兵,洛陽必定左右支絀,我們尋一明主,便可趁機行事。」
荀攸沉思道:「天下諸侯,劉焉、劉表守成之主,難以建樹;袁紹、袁術好大喜功,心胸狹窄;陶謙敦厚懦弱;公孫囂張跋扈;惟有曹操尚算英雄,只是現在還比較弱小,而且自顧不暇,正在與黃巾賊眾作戰,恐怕難以他顧。」
荀彧傲然笑道:「弱小並不怕,只要他是明主,消滅黃巾便指日可待。那時,就可以趁洛陽四處受敵之機,收取利益,迅速壯大。」
荀攸點頭道:「這倒也是。那我們趕緊做好準備吧!」
不出所料,曹操沒用多長時間,就迅速地消滅了黃巾軍,還得到了大批人馬。洛陽也匆匆擴軍,兵分三路,迅速出擊。
荀彧、荀攸便立即出走,奔曹操而來。
就這樣,便有了前面的那番對話。
當曹操聽說二人是投奔他來的,十分納悶,於是問道:「為何要投曹某呢?黃興現在勢力強盛,如日中天,你二人卻棄他而去。曹某如今才新得兗州,比起黃興,可差的遠啊!」
「不然!」荀攸搖頭道:「黃興狼子野心,意圖篡漢。大人刺董卓、起義兵,忠肝義膽,天下誰人不知。況大人新得兗州,收得降兵三十萬。而黃興如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部眾正忙於救援和四處應付來犯之敵。若大人揮軍進擊,中原立時可定。」
「可是。」曹操繼續問道:「既然二位賢達早有此心,為何直到如今才棄之而走呢?」
荀攸面露尷尬地說道:「當時在黃興那裡,身不由己。尤其是了解了黃興的實力后,更是心灰意冷。只想著討伐完董卓,迎回陛下,就回歸故里。沒想到,現在居然有了機會,黃興失蹤。我叔侄二人商議良久,決定尋找明主,揭露黃興的野心,趁此良機徹底消滅他的勢力。就算他日後回來,也沒有力量東山再起。」
曹操心中一動:「不錯!現在倒是個剷除黃興勢力的絕佳時機。」於是接著問道:「洛陽的情況,你二人是否全部了解?」
荀攸點頭道:「當然全部知曉!黃興的根基就在穎川,那裡是他錢糧和人員的主要來源之地,其餘各郡尚未形成氣候。」
曹操沉思片刻,抬頭道:「好!我立即招集所有人員商議此事。希望二位一起參加,將所知情況一一道來。」
荀氏叔侄對望一眼,會心一笑。曹操立刻傳令,招集眾人商議。
在眾人還未到來之際,曹操與荀氏叔侄對坐暢談。越談越是投機,曹操不禁心中大悅,感嘆道:「黃興失去先生,真是曹操之福啊!」於是便以荀彧為行軍司馬,荀攸為行軍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