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艱難的告別 黃錦樹(1)
序艱難的告別黃錦樹
你在讀這本書。這是一部小說,長篇。作者在後記中提到「寫這樣一本大書」,「大書」是值得斟酌的字眼,你極少看見任何小說作者如此形容自己的作品,那該是評論家的用詞,它應該出現在「前言」或「序」的部分,而由作者本人道來便予人不太謙遜的印象,是有點失禮的。
於是你猜想這書的作者若非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寫手,便是一個頗有成就的老學究。他們都有點自詡過高,有點自戀,或起碼相當地自以為是。
但你不曉得該怎樣去印證自己的揣測。因為這是一本殘缺的書。或許它也是一部殘缺的小說。當你無意中發現它的時候,它已經是那樣了—精裝本,外表看來完整無缺,銹綠色的外皮上只有幾個燙金楷體字「告別的年代」。它看起來很古老,書頁已經受潮發黃,但幾乎找不到被翻動過的痕迹,而且打開后還有一股油墨味道撲鼻而來,好像它自印好以後便熱烘烘地被擱在那裡,因為從未被人翻動過,便封存了那一股只有剛出爐的新書才會有的味道。
這書沒有扉頁。你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於是翻來覆去地找。可它真的沒有,甚至也沒有版權頁,沒有書名頁;既沒有標明出版者,也找不#小說到作者的姓名。更奇怪的是它的頁碼居然從513開始,似乎這書的第一頁其實是小說的第513頁……
這很怪異,你被吸引住了。一本從第513頁開始的書。你禁不住蹲在那裡開始讀了起來。
一九六九年陳金海觀看影片《蕩婦迷春》時心臟病猝發。時大華戲院雖全場爆滿,唯觀眾正專註觀賞影片,無人發現陳氏病發。最終陳氏因搶救不及而當場斃命,此事在埠內街知巷聞,轟動一時。
這是《告別的年代》全書的第一段文字。這些敘述看來很中性,你覺得它可以是一段開場白,也完全可以是一部長篇里的某段文字。
那時候你甚至尚未意識到這是一部小說。這些該死的中性文字,它們讀起來更像是絕版了的《南國電影》里某個小欄目的段落。你認得出來這種文體和讀感,那語言有股舊時代的陳腐味,蘸飽了南洋的蕉風椰雨和僑民們的風流韻事。這類文字現在還會在某些周刊小報里出現,它們特別適用於講說埠城舊事,或追念已故的社會賢達,或懷想當年埠間的奇聞軼事,或曖昧地指涉坊間的舊風月老相好。
你一直以為這是一種正在消失中的歷史語言,一種適合為祖父輩撰寫傳記的文字,所以在初看這段似是而非的「引言」時,你很自然地把這書劃為「史冊/傳記」類,以為它是多年前某鄉團(也許是陳氏鄉會,或是客家會館)自資出版的刊物。很可能是為紀念某屆會長顯赫的家族,由會內某個戴著黑框眼鏡,文采較好(並且在報社內當資深記者)的秘書負責撰文,由「陳金海,廣東大埔人,一九○三年生,卒年一九六九……」開始,煞有介事地寫了個洋洋洒洒。
倘若真是那樣的一本紀念刊,那麼這書的作者是誰,似乎便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