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前言
我是一名音樂教師,在慶應義塾大學教授音樂課程。在一次與學生討論問題的時候,突然發現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缺乏有效的認知,而我對這個問題卻非常感興趣,並開始認真地思考相關的問題。當然這次討論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談論,它關係到「人生到底應該怎麼安排」這一根本性的問題,換句話說,這是一場關於人生的談話。而且,所談論的內容並不是一兩件簡單的小事,而是在轉瞬之間就談論到不計其數的令人出乎意料的問題。
起初,日本的學生願意與我這樣的外國人談論這麼嚴肅的話題,使我感到非常奇怪,甚至不可思議。然而,作為一名教師,我有責任和義務與學生們談論這些問題,並解答他們心中的困惑。我告訴自己的學生,在他們最初的階段一定要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並且擁有遠大的目標和志向,繼而才能夠突飛猛進,我想自己的這些話對於他們來說是有益處的。關於日本,我還有很多地方不是很了解,需要仔細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也正因為此,我才意外地發現了日本社會中所謂的「真實」的一面。
身為一名對日本文化情有獨鐘的音樂家,我很早就開始有意識地通過許多社會活動來了解日本這個國家。我不僅對日本的音樂有非常多的了解,還從日本的其他領域感受到了充滿文化性的刺激。通過在日本積極有效的工作,我認識了許多認真、謙遜且誠實的日本朋友,從他們身上,我深入接觸到日本的文化。
對於日本文化,特別是在繪畫、電影以及建築等方面所持有的好奇,可以追溯到我還在巴黎生活的時候。比如我看見一盆漂亮的日本盆栽,就會想到能夠創造出如此美麗藝術的日本民族,一定擁有飽滿的精神、寬鬆的心態,遇到問題能夠深思熟慮,且深謀遠慮,對此我深信不疑。
但是仔細聆聽了學生們的想法之後,我漸漸明白了,事實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首先,在與他們的談話中,對於我反覆提出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會選擇這所學校就讀」、「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專業」、「為什麼想從事自己所喜歡的工作」……不論是哪一個問題,能夠毫不猶豫地給出圓滿回答的學生可謂少之又少。
我又發現這種情況不僅僅存在於學生當中,整個日本社會也存在對這些問題的未知。在與學生談論之後,我在六本木一座大廈中舉行了學術講座,很多出席此次講座的社會人士也與那些學生們的情況完全一樣。現在的情況給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許多日本年輕人僅僅考慮眼前的狀況,沒有長遠的規劃,並且他們被日本特有的「固定觀念」牢牢地束縛著。
應該選擇怎樣的學校?應該從事怎樣的工作?現在做的這份工作該不該繼續下去?下一次跳槽應該怎麼做?……由這些問題而產生的某種理論存在於現實的社會中。也就是說,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問題,整個社會也存在著許多問題,然而從自身角度去考慮,社會問題完全可以忽略,不去考慮最好。
然而在這樣的觀點之中,如果作為自己人生中長期的目標,是具有欠缺性的:在人生前進的方向上缺乏自我認可。所以,學生也好,社會人士也罷,存在這樣的問題確實是很讓人頭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