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0)
從歷史上看,作為一個保持著民族特點的集團來說,羌人和中原一直維持著密切關係,是甘陝一帶戎夏之間的強大集團。其中党項羌在公元1038~1227年間曾建立過西夏國,最盛時包括今寧夏、陝北和甘肅、青海、內蒙古的一部分,與遼、金先後成為與宋代鼎峙的地方政權,從事農牧業,有自己的類似漢文的方塊文字。自從西夏政權被蒙古人擊潰后,羌人的下落在漢文的史料中就不常出現了。可能大多數已和當^H小說地漢人及其他民族融合。至今仍自認是羌人的有約100萬人(1964年普查時只有約50萬人),聚居在四川北部,有一個羌族自治縣。
羌人在中華民族形成過程中起的作用似乎和漢人剛好相反。漢族是以接納為主而日益壯大的,羌族卻以供應為主,壯大了別的民族。很多民族包括漢族在內從羌人中得到血液。
讓我從西端的藏族說起。據漢文史籍記載,藏族屬於兩漢時西羌人的一支。西藏有「發羌」,發古音讀bod,即今藏族自稱。發羌是當時青藏高原上許多部落之一,而且和甘青諸羌人部落有來往。藏語族有三個語支,即藏語、嘉戎語、門巴語。有些語言學者把羌語、普米語、珞巴語都歸入藏語支,也有把嘉戎語歸入羌語支。一說西夏語實際是嘉戎語,即羌語。這說明在藏語和羌語間存在著密切關係。嘉戎語主要分佈在四川的阿壩藏族自治州,說嘉戎語的人都被認為是藏族。
藏語本身還分三種差距較大的方言:衛藏方言主要分佈在西藏自治區大部分地方,康方言主要分佈在四川的甘孜、雲南的迪慶及青海的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安多方言分佈在甘肅的甘南、青海的一些藏族自治州。藏語的複雜性反映了這個民族的多元格局。即使不把羌人作為藏族的主要來源,羌人在藏族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是無可懷疑的。
藏族在歷史上是一個強大的民族,它不僅統一過青藏高原,而且北面到達帕米爾高原,佔領過新疆南部,東面到達過唐代的首都長安和四川的成都平原,南面的滇北和當時的南詔國對峙。在他們的強大時期,當地各族人民受到他們的控制。這些人也就被稱為藏人。現在阿壩地區還有一種被稱為「黑番人」,有些學者認為他們是古代氐人的後裔。在六江流域的走廊里還發現出門說藏語,回家說另一種語言的藏人。這些顯而易見的是融而未合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