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二十一世紀的人(3)

從小培養二十一世紀的人(3)

現代化在人和人的關係上表現得最深刻的就是距離縮短了,接觸加多了,範圍擴大了,相互往來頻繁了,搞得人們在生活上我離不開你,你離不開我。就這樣,把全人類疏疏密密地編織在一個關係網裡。出現了一個全球性的世界大社會。如果用比較具體但籠統而易懂的話來表達,就是現代化要把一個習慣於生活在自給自足的農業小天地里的鄉下佬,變成一個和一刻離不開計算機的全球性大社會的運轉相配合的角色。這句話包括了:生產的機械化,流通的商品化,信息的高速化等等的現代都市化的過程。再概括一下是從鄉土社會到后工業化社會的轉變。

我傾向這樣的看法:接受這個現代化過程是當前人類共同的命運。它的開始是在20世紀之前,經過一二百年的發展才到今天,而且還會繼續進入21世紀。它的發源地是在西歐,在這一二百年裡,先是一面擴大到東歐和西亞,一面跟著西歐的移民擴及美洲和澳洲。接著是向全世界擴散,成為20世紀突出的歷史性紀錄。

從人類歷史上看,世界上各種民族的人,雖則都住在這同一的地球上,但歷來是分散在各地,各自為謀地經營著各自的^H小說生活,即使他們和鄰近地方的居民有各種往來和聯繫。在20世紀以前,地球上並不存在一個牽連著所有人在內的一脈牽全局的大網路。這個網路在20世紀後期才出現,是以前幾個世紀的科技發展的結果。在這個大網路所罩住的各地的人民,他們生活方式原是各自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所以在經濟發展上是不平衡的,在文化素質上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接受現代化的能力和速度各不相同,因而在20世紀現代化過程中發生了不平衡性和多樣性。

世界在休戚相關的意義上形成了一體,但這個一體中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許許多多國家和地方。發展不平衡主要是指經濟的水平而言。在已有科技知識的條件下,這個世界上已經開發的資源是足以為所有的人提供基本需要的。現在還存在廣大饑寒的人口,是由於分配上的問題。

文化上的多樣性,性質卻不同。這裡包含著價值觀念的內容。看來在饑寒線上下掙扎的人們,追求的目標比較容易一致,因為這些要求還緊密聯繫著生物的基礎,所謂飢不擇食就說明這種情況。在物質生活富裕的條件下,個人間身心上的差別有了分道揚鑣的客觀條件,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人也更能發揮他們特有的價值傾向。這就使得文化多樣性所產生的問題不能等同於經濟不平衡性產生的問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從小培養二十一世紀的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