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產業規劃的六大誤區(5)

中國區域產業規劃的六大誤區(5)

同時,中國企業在世界體系中,尚未產生具有足夠影響力的企業。在2010年的世界500強中,中國佔30席,而當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佔全球8%,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更已經超過10%。按此比例換算,中國企業在進入世界頂級行業的比重偏低,在真正競爭性行業更幾乎空白。

競爭性企業在世界頂級企業中的比例嚴重偏低,說明在主流行業,中國企業尚無大的突破。在戰略資源性產業,如石油、鐵礦石等領域,中國嚴重依賴進口,命脈控制在別人手中。

在高新技術行業,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巨大,中國最先進的航天工業,已經落後於世界先進十年以上。2007年立項的大飛機項目,在國內幾乎是白手起家,舉步@艱難,核心技術控制在美國、法國、以色列等發達國家手中。而在新興的電動車、太陽能等領域,核心技術亦在美、德、日等國。

在目前世界性的主流的大眾製造業領域,由於核心技術的缺失,中國企業在大眾製造領域亦是大而不強。

在中國競爭最激烈的家電行業,核心技術卻在美、日、韓;甚至在LED領域,中國企業更是全面受制於日、韓,三星加索尼,幾乎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無法翻越的大山。扼中國顯示器之命脈,中國的電視機、電腦顯示,非通過日、韓和中國台灣企業不可。

在汽車領域,核心技術控制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國手中。中國雖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但是,市場上的高檔汽車,如寶馬、奧迪等,卻幾乎都是德國貨。

在中國無數的工廠中,正在運轉的性能最良好的機器,也許是來自美國或者德國;而各種熱火朝天的工程基建,其中的日立、神鋼、現代、大宇這些挖掘機、起重機等機械都是來自日本和韓國。

在高端產業和主流產業領域,中國企業的產業升級受到核心技術的制約,短期內將難以實現。同時,隨著中國的逐步「暴露」的實力,全球巨頭對於中國企業將逐步產生戒心,從以前的合作夥伴,變為直接的競爭對手,正如當年歐美企業對待韓國和台灣地區的企業一樣。曾經作為戴爾配件商的宏碁,現在已經成為戴爾的眼中釘。在汽車領域,中國本土的企業巨頭,已經成為「歐美師傅」的眼中釘。

目前,中國在全球影響最大的產業,主要集中在以鞋襪、打火機、縫紉機為代表的非主流行業,其特點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而在低端領域,隨著中國國內勞動力成本的逐步上升,其優勢已經逐步弱化,逐步被亞洲其他國家所取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和越南。

中國與印度的「龍象之爭」,一直為全球廣為關注。同為金磚四國,印度的勞動力價格比之中國更有優勢,在近幾年的中國紡織業的危機中,印度紡織企業乘虛而入,崛起為世界第二紡織大國,對中國紡織產業形成巨大威脅。而在玩具市場,很多歐美玩具商已經將印度看做中國的替代者。甚至在農業領域,印度亦在部分領域侵蝕中國市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諸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國諸城
上一章下一章

中國區域產業規劃的六大誤區(5)

%